教育

传说北京"最牛"小学校长: 孩子上一年级,如何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

2023-08-30 08:43:58 来源: 腾讯网

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大家准备好了吗!尤其是开学要上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们。

每年临近开学,咱们都会推荐史家小学的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校长的这篇小学入学指南,每次都觉得很“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资料图)

前段时间,小花生“名师专访”系列,我们采访到了到了卓立校长,在这份“经典”小学入学指南上做了更多内容补充。

卓立校长

采访中,我们才了解到:卓立校长从1962年开始就在史家胡同小学工作,干了48年,做了多年的校长。

当时的史家胡同小学,居然是这样的(见下图)。

当时的史家胡同小学,只有灯和铃是电的,其他就全没有了。

卓校长自己发明做了学校的音响,居然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小学广播站。

说起现在的史家小学,这可能是北京“最牛”的一所小学啦!这个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会员,素质教育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总之是名校中的名校!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卓立校长给每个一年级学生爸妈的一份贴心的

“入学指南”。

卓校长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两句话:

第一句: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第二句: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

几年前,他专门写了一本书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这里面对于小朋友上小学前后,爸爸妈妈要做哪些准备么?给出了非常实用和细致的建议。不光有坚实的教育理论实践基础,而且操作性特别强 ...

这几年间,针对小一生的教育建议,感觉还没有一篇文章、一本书比卓校长这本更实用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篇“经典”指南的更新版本。访谈中,卓校长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给了更多具体的建议,值得每个入学孩子的爸爸妈妈阅读、收藏。

来,一起听听这位资深校长的"大白话"... 文末有这场直播的全程回放,也不要错过哦!

Part 1

一年级:人生重要的第一步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告别悠游自在的幼年时光,开始了课堂上规范辛劳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开始,也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相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开始,同时更是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

无论从战略和战术上,父母都要高度重视一年级。一年级养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是非观念,会受益终生。

1、在学校增长的不只是知识

我今天特别想跟各位家长朋友们聊一聊,孩子上到小学,特别是上到小学一年级,这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步,跟在幼儿园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吃喝玩乐,好好生活,别生病,这就成了。但是一旦上学就不一样了。孩子一上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要变成社会人了。

上了小学,就意味着孩子正式开始了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就意味着他已经预备成为公民了。

也就是说,他要融入社会了。第一要需要知识,第二需要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还需要很好的社会品德。

《天才基本法》剧照

2、关键期,难逆转

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一年级,以及小学一年级的前一个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期。孩子能不能够适应学校的生活,融入到学校之中,就是看这段关键期。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的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1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相比以后叹着气花更多的时间,何不欢欣鼓舞地早花时间,大人孩子都早受益呢。

这个关键期要是做不好,学习习惯什么都没有养成,还厌学,不和同学们在一起,那就麻烦了,所以我非常重视小学一年级。

我不知道别的学校怎么样,反正在我们学校,校长是有权利决定这个绩效工资的。你猜,我们学校谁的工资最高?

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老师最高。

很多人非常奇怪,说一年级不就教个一加一等于二吗?

错,大错特错。

孩子成长起来之后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模式都是在小学一年级建立的,所以一年级特别重要。因此,我规定小学一年级老师工资最高。他们最优秀,最棒。

孩子在一年级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所形成的问题很难逆转。比如说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等等等等,将来长大的时候,或者大了一点的时候,想改过来就太困难了。

变成了熊孩子,孩子也很苦恼,家长也很苦恼,老师也很苦恼,那就麻烦了。

所以说,上小学,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特别重要。

Part 2

家长的准备

开启“小学生家长模式”

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就意味着要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的、规范的学习生涯了。

在这段生涯里,我们的孩子将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

人生中最曼妙的年华都将在这段学习的生涯中度过,许多美好的事情也将在这些岁月中发生。

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它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所以,家有学童升入一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里程碑。如果我们大人们能够意识到,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的开始,是全家人进入一个生活的新阶段,坦然并且充满好奇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形态,并愿意为之做出适当的准备。

那么,祝福你们,这样心态决定了你们很可能有机会拥有小学一年级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拥有了让孩子获得有品质的学习成长生涯的极大可能…

《小欢喜》剧照

孩子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是需要先有所准备的。

这个准备,不是给买个新书包、准备好铅笔盒这么简单,也没有买个学区房居家迁徙、准备“陪太子攻书”这么复杂。这个准备是爸爸妈妈发自内心地认同并且接纳:我将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了。

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很多时候,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孩子需要学习成长,我们也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

在孩子长大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面临的课题都不同: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什么样的期许;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伸出援手…

这一切一切,都在汇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力量。

1、请务必按时接送

小学的上学时间,是从上午的8点前,到下午的3点前后。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点心的幼儿园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学只提供午餐,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里吃。

准备早餐的辛劳和规划晚餐的烦琐,都是没有经历过的父母不能够体会的。如果还有老人可以帮忙分担一些,那就是个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提早一些出门上班,顺便送过去就好;但是相对于通常晚饭后 5 点多才接的幼儿园,3 点左右就需要接的小学,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出安排的。

如果爸爸妈妈都全职工作,身边也没有老人能够帮忙接送,就会很挠头。

《小学鸡大电影》剧照

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节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准时接送”。

千万不能觉得,孩子晚到几分钟没啥要紧,晚接一会儿也不影响啥。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个“准时”非常重要呢?

因为上学的时候迟到,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目下进教室,孩子心里必然会不自在;有时候,还需要向老师解释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对这个“迟到”到底该做什么样的解释、负多少的责任,往往就会讷讷不知所言,或心怀愧疚。

这时候,正常的课堂学习往往已经开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师讲解了什么、布置安排了什么……等他坐下来,又要慢慢花时间来进入课堂的氛围、跟上大家的进度,结果,这一天孩子都会过得很被动,好像总在追赶大家的进度。

放学接孩子更不要迟到。

“早接”和“晚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心理感受的差别很大。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没事,在幼儿园就接都接不回来,要接着玩,还不如晚点接。”

孩子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生活,但小学还是新生活、新环境。

每天放学,一站到校门口就能够看见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脸,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欢喜,孩子往往就会兴奋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试想,你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你的爸爸妈妈在全班同学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姗姗来迟,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还能够兴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吗?

孩子会在等待的过程中怀疑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担心父母还会不会来接自己,担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让父母会生气以至于不出现的事情……这些想法都能让孩子垂头丧气。

所以,在一年级准时接送,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是很有帮助的。

《小学鸡大电影》剧照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和一个妈妈的对话。那是一个非常忙碌的职场妈妈,她为了接孩子、在放学后陪伴孩子,转成了半职工作。

所以她每天都是在单位工作到最后一分钟,飞奔到学校接孩子,她说:“我可真的是尽力了,每天能在差不离的时间赶到学校完全是狂奔啊,要说一定准时,可真是不行了。”

我非常理解这个又忙事业又忙孩子的妈妈,“那你试试把你离开办公室的最晚时间调早 5 分钟呢?”“不行,真的一分钟都早不了了。不过,我还是试试吧。”……这个妈妈后来真的就很少晚接了。她的孩子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姑娘,但是欢喜的时候,也会张大大的嘴笑。去年,我听说她考上了心仪的中学。

2、请务必安排好孩子的课后生活

很多学校开设有课后管理班,或者兴趣班,在放学后再合班统一管理孩子一段时间。

台湾特色的是校外的安亲班,是由校外的机构在放学后先接回,统一管理。现在我们很多学校的附近也开设了这样的机构。

选择课后管理机构的原则是,如果校内有,先考虑校内的,校内的通常是学校提供给家长的便利,通常没有费用或者很少费用,同时老师也是学校里的老师;如果选择校外的,提前多打听,最好能够和同班同学结伴去。

在一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量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的作业;但是,我们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3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当天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帮助他们在逐步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在学习上温故知新、总结方法、循序渐进。

所以,放学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预先做一些计划。

承担这件事情的人的优选顺序是:父母 - 高品质的课后管理机构 - 祖父母 - 普通的课后管理机构。

3、请务必让孩子按时睡觉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兴奋、紧张、好奇……多种情绪丛生;他们尤其需要按时作息,晚间的休息时间要在9点以前。

8点30分洗漱完毕,然后留出一小段自由阅读或者亲子阅读的时间,9 点熄灯入睡。

这样才能够保证第二天上学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不反感的话,把一些需要背诵的英语或者诗词在临睡前过一遍,会记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 点入睡,第二天早上 7 点起床,刚刚睡够10个小时。这是小学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时间。不可以存着“就晚一小会儿”、“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这个点,反正也睡不着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时间。

无论孩子之前的睡眠习惯是怎样的,他都要从现在开始,每天的8点前到学校开始学习。

只有按时休息,才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就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培养的话,应当更早。

Part 3

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 

爱上学、爱老师、爱同学

有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倒也贴切,譬如初入一年级。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课堂教育,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学校,听铃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下课和同学游戏交流,回家复习预习、在运动会上为班级的荣誉团结奋斗、在社会课堂上观察了解真实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形式,都是载体。

目标是掌握方法,学习的方法,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和自己沟通的方法;目标也是发现乐趣,找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简而言之,基础教育就是“成为人”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别人、和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让自己积累的知识产生质变,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幸福提供多一种可能的能力。具体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最好的媒介,但不是唯一的目标。

知道了我们教育的大目标,也就知道了在一年级这个起点上,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不过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喜欢来学校

这一年,我们能一起把这件事做到,就很厉害了。

《小学鸡大电影》剧照

1、掌握规则,享受课堂的学习乐趣

在小学50多年里,最早教过的学生,现在也都可能退休了吧。偶尔回想起来,还真是会有不少有意思的规律。其中一个就是:能够享受课堂学习乐趣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差,偶尔落下了,轻轻提点一下,马上就回来了。

课堂学习,是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形式。孩下们越早适应它,就越能够很快进入有意思的校园生活。它是一种双主体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是主体,这两个主体是流动的。有时候是老师为主讲,但是讲完之后可以把主动权交到学生那边去,同时老师在教的过程当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和节奏,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的时候,能够融入和参与到课堂学习里来,也就掌握了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一个游戏规则。接下来,就好好玩,玩到兴高采烈吧。

2、爱发言,比想象的更重要

爱不爱发言,真的只是孩子的性格问题吗?外向或者内向,真的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吗?

我认为不是。在天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孩子的性格类型还在形成中,并不像大人们自己几十年的成长下来,性格基本已经塑造成型了。

最近看朋友推荐的一位著名主持人的书,里边就讲到了她帮助女儿从不爱发言,转变到积极发言的方法,我觉得很正确,她找到了最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并且给出了对策。

孩子在课堂上不爱发言,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不会,或者不确定自己对不对。自信表达的底气就是实力,别无他物。

这个聪慧的妈妈在女儿快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想通了这个正循环的价值:在课堂上,能够跟住老师,及时掌握知识,就会踊跃回答;回答了,无论对错,他都进步了;下一堂课,就又进入一个新的正循环。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强。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发言,很大的可能性是之前学习的东西没有完全掌握,当堂的新知识就跟得吃力,越学越没把握,当然就不爱举手发言。

主持人妈妈采用的解决方法很好,就是先找出短板:她发现孩子比较吃力的科目是数学、作文和阅读,就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数学弱在运算,就专门练运算;作文多写多练;阅读需要深度,就来点文言文。就这样,一个一个补起来,补好了自然就跟上了,跟上了自然就信心满满了。

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之后,适当的预习,也是帮助孩子爱上发言的好方法。预习,能够让孩子做到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不陌生,不陌生就不胆怯。

敢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问问题,这都是孩子具有创造性的表现。试想一下,一个在课堂上乐于积极发言、深得和老师同学互动乐趣的孩子,得多么喜欢去上学啊。

3、找到自己班级的归属感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需要在集体中生活,在团队中协作。明确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团体,就会带来安全感。

在初来乍到的陌生新校园里,尽快建立孩子的班级归属感,也是让孩子爱上学的重要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有用的班级归属感,主要可以做这三件事。

让孩子充分感受来自校园里家人们的善意和关爱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家里最重要的成员,怎么样让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到:我的班级是我的另一个家,我属于这里,我对于我的同学、老师——我在校园里这个家的家人们很重要。

在孩子们中间,常常有很多爱在流动,但是它们确实太日常了,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过去:互相借用文具,互相推荐和借阅图书,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争抢着帮生病的同学记笔记、讲解落下的功课……

所以,你的孩子在被老师和同学们关爱、温暖着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提醒孩子;也要告诉孩子如何去帮助同学和老师,把善意和关爱传达给更多的人。在爱的流动中,真实地感受到:这是我的班集体,这是我在校园里的家和家人,我们彼此归属,我们是一个整体。

卓校长与孩子们展示史家小学校徽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无论大小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新集体刚刚建立,大家都还不熟悉,老师和同学们也在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中,所以,通常不急于选出班干部,而是会把班级的工作划小分细,希望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的工作中,为大家服务,也锻炼自己。

可别小看了一个班级的日常生活,跟一个家庭一样,一个班里也有不少的事务需要大家分担。

黑板是每堂课后都需要擦的,大家一起来,轮班分担做清洁,照顾教室里的绿植,保持图书架的整洁;负责开门关灯,提醒大家课间喝水···

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哪怕一件很小的活儿,也会让孩子觉得:我是这个班的,这里的事儿和我有关,为大家为集体做了事情,就是我在这个班级的价值。

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在白干活儿,吃了亏。这个“亏”实在值得吃,这个“亏”能够建立起孩子和他的班集体的连接,存在感、归属感就统统都来了。

加入各种竞赛的班级集体项目,建立班级荣誉感

参加校际、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各种竞技活动,是建立大家的班级荣誉感,找到集体归属感的最好机会了。

很多竞技活动,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参与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队活动技能,比如,在篮球队里,和小伙伴起冲锋陷阵;在接力赛上,高声呐喊加油;代表班级去争取劳动小能手;一起保持好教室的整洁,争取清洁好班级的流动红旗···

这些都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团队意识,为拥有并肩努力的队友而满心鼓舞,豪情壮志猎猎风起···

4、请帮孩子喜欢上老师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一天比一天更由衷地意识到:喜欢自己的老师,对于求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又非常容易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被忽略的事情。

“爱上学”和“爱学习”是两件事,但是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大好机会。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上的成就感还没有这么快建立。“喜欢老师”“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小伙伴”“学校好玩”,是爱上学的几大动力。

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都有一个体会:小学生非常听老师的话,几乎就是圣旨一样。但是这种听话,更多的是敬畏,而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会是孩子自发地喜爱上这个老师教授的科目的动力。

尤其对于初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是有着和老师建立更紧密的连接的愿望的。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呢?

诚然,老师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会有多多少少的不足。这个时候,家长看待老师的眼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家长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几年前在我们的班主任分享会上听来的。

肖果果是一个很内秀的小姑娘,她刚进入一年级的那个学期,特别不爱说话。而她的班主任说话又直又快,做事也是雷厉风行。

果果常常回家和妈妈说,还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讲解,老师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了;还没有来得及举手,老师就分配完班级的任务了;在老师跟前都不敢说话,长了怕啰唆,短了怕老师听不明白…

忽然有一天,果果放学回来,妈妈发现她上学时扎的马尾变成了漂亮的麻花辫。果果炫耀地告诉妈妈,这个麻花辫是班主任在课间的时候给她梳上的。大课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看见果果的马尾有些松了,就顺手给她来了个漂亮的麻花辫。

果果夸赞说:“我们老师可利落了,她一边还在跟我们班几个男生词语接龙,一眨眼就给我梳好头了。”妈妈听到这里,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让果果喜欢上老师的好机会。

于是,妈妈接着果果的话,就说:“原来老师这样厉害呀,这个麻花辫妈妈都还不会梳呢。看来老师也很喜欢我们果果呀,还给我们果果梳这么费力气的头发,要是不喜欢的话,才不会花这么大力气给你梳呢。”

果果把妈妈的话听进心里了。没过几天,放学的时候,老师一见到果果妈妈,就叫住了她。老师说,果果这几天变得活泼了好多,也爱举手发言了,课间也叽叽喳喳了,走廊上见到老师,也不低头定住,而是高兴地扬起脸来打招呼了。

像果果妈妈这样的家长给了我们老师最好的提醒和帮助,很多时候,家长在细节上的一小步和老师的努力形成合力的时候,就能帮助孩子成长一大步。

所以,我非常想让家长们都意识到:帮助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就会给孩子的学习力养成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很好的帮助了。

《天才基本法》剧照

Part 4

一年级最重要的九个习惯

在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这九个习惯:三个学习习惯、三个生活习惯、三个品德习惯。

1、爱听讲

很多人说,听讲习惯是什么习惯?其实就是会听讲。会听讲太重要了,孩子之间就区别在会不会听讲。会听讲、爱提问的孩子肯定学习好,肯定将来有出息,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听讲的习惯,这既包括孩子的专注力,也包括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所有的习惯里头,我把这个习惯把这个放在第一位。我们知道,现在最重要的能力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学习能力,一种是社会能力。而在学习能力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倾听、专注和思考。

孩子能不能好好听讲,要看注意力是不是够集中、够专注。注意力习惯不是天生养成的,是我们家长需要培养的。怎么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呢?我给大家提几点基本的做法。

第一个方法: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手头做的事情。

比如说孩子正在学习,家长忽然说,孩子是不是需要喝口水,然后赶紧端水给孩子喝;刚喝完水杯两分钟,又给孩子削了个苹果。这样的家长看起来特别关心孩子,但是其实是给孩子帮倒忙了。

家长习惯性打断孩子在做的事,会让孩子养成不专心的习惯。这样一来,孩子做了一会作业就会想”哎呀,我还没吃水果呢”、“我还喝点水吧”。结果就是,办什么事都不集中了。

所以家长朋友们记住,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随意打扰他,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就做到底,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个方法:不要给孩子布置很多件事情。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还小,规划能力、操控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我们每次只需要给孩子布置一件事,不要布置好多件事,不然孩子做完这件想那件,做这件想那件,结果哪件事都做不好、哪件事都不能成功。

第三个方法:进行听觉训练。

什么是听觉训练呢?举个例子。比如说准备一个故事,告诉孩子:三分钟内,我要讲完一个故事,你不能干别的事,只能注意听,而且眼睛需要看着我。

当孩子的眼睛看着你,你就可以培养他的注意力了。老师讲课的时候,也要要求孩子眼睛看着老师。就像我们平时讲话的时候,眼睛都是看着说话对象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听人把话说完。现在很多孩子有这毛病,不听人把话说完。或者老是插嘴。这个习惯很不好。

总之,我觉得孩子的专注力、注意听讲的习惯是需要家长有意识的慢慢培养。这是能让孩子拥有优秀学习成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爱看书

学习上的第二个习惯就是爱看书。

在这方面,家长能做什么呢?如果有能力给孩子准备个“书房”。

第一是家里有书,有适龄且符合孩子兴趣点的书;第二是父母读书,手不释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爱上阅读的最好理由;第三,最好还能有阅读的硬件准备:方便找书取书的书架、一个能舒服坐下的地方、 柔和的光线(自然光和灯光)

如果没有书房,就准备一个书架,一层也好,两层也好,就是要让孩子拥有自己放书的地方,这个非常重要。

图片来自花友@小西瓜蹲家的书架

这样的话,孩子懂得有什么疑问就到书中去找答案,有什么问题找什么书的习惯。

看书的话,选择实体书很重要。而不是有什么事就翻手机等等,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图片来自花友@fridy1103 儿子喜欢火车,就会读火车的图书

3、爱学习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就是爱学习。

在家庭里,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看到:每个人都 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做娱乐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的任务不同,可以是学习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饪。没有哪个妈妈会在一下班回家,先追两集美剧再开始安排一家的晚饭,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需要明确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和排序。完成当天的学习再娱乐,这个标准,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

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妈妈日复一日在做家事、 爸爸日复一日都在各种形式的忙碌,孩子自己可能会总结不出这个标准, 那就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到、看到,就能体会。

孩子回家以后,完成当天的学习再娱乐,这样就养成了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习惯。

4、按时作息

下面我再说说生活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第一个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孩子一定不要懒散,懒散了就不好管了。而且懒散会变成一辈子的习惯。

孩子应该有时间观念,比如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该睡觉等等,生活要有规律。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以前生活很不规律,但是现在孩子该上学了,家长就要克制自己,几点起床就是几点起床,因为孩子上学也是到点必须上学,绝对不能迟到,否则会养成迟到的习惯。

迟到这件事,说实在的,很没面子,因为往往孩子迟到了,又说不清什么道理,会在大家面前觉得很没面子。因此。按时作息的习惯非常重要的。要有时间观念,而且管一辈子。

图片来自花友@学爸加加油的时间表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二个生活习惯,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已经上学了,他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教育部都有一个规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家务、应该什么事情是自己做的。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替孩子做这些事情。孩子有自己的劳动岗位,家庭的劳动岗位、学校的劳动岗位,孩子应该管理好自己的岗位。比如说自己的手绢自己洗、书包自己整理等等,这些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办。

凡是会劳动、爱劳动的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心疼父母、孝顺父母。所以我们从小应该培养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事情都替他做了,不可以娇生惯养。

承担和自己年龄相匹配的家务劳动,是孩子成长的需要,父母或者祖父母不能够随意忽略孩子的这种需要。我们的教育迭代中,已经有过“高分低能”的教训,我们得吃一堑长一智。

中小学生的家务清单

6、讲卫生

第三个生活习惯,就是讲卫生、爱清洁、把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有的人只要一进门,袜子左边丢一只,右边丢一只,都不放在一个地。衣服也是这边扔那边扔,回头再到处找。这种邋遢的习惯是会跟随人一辈子的,所以,从小就要养成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

在有条理有意识地收纳整理这件事情上,孩子们受到家庭环境、父母的整理习惯的影响会非常大。

如果父母们在我们的新生家长会上,听到班主任老师表扬家访的时候,某某同学的家虽然并不宽敞,但收拾得非常整洁,那家长们就可以意识到:这是老师在提醒大家,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一个条理清晰、整理有道的孩子,那么先收拾出来一个秩序井然的家庭环境,或许就是第一步。毕竟,清晰的思路和整理本领,不仅仅是给人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更会锻炼清晰的思维学习能力。

显而易见的收纳成果,也非常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的。当孩子面对着自己坚持整理收纳的环境,感觉赏心悦目,也会愿意把它保持下去。

再说了,谁会喜欢在一个邋里邋遢的环境里边学习和生活呢?和邋遢的环境相关联的,往往是懒惰和倦怠的心态,这,都不是我们的孩子应该有的吧。

图片来自花友@汤圆家 

7、文明礼貌

接下来就是三条品德习惯。

首先,文明礼貌。

孩子变成了小学生,应当是彬彬有礼的、举止是文雅的、是尊老爱幼的、是遵守规则的。这是小学生基本的礼貌习惯。

8、善于交往

第二个品德习惯就是善于交往。

这个习惯有很多人不在意,我会善于交往这个习惯,放在品德习惯的第二个,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你将来会越来越清楚,能不能够厚待他人、能不能够乐于沟通、能不能够跟别人合作共处,这个品质太重要了。对未来走向生活和工作,也是用得着且非常重要的习惯。

所以,从小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和人交往。

比如说,学校开放日或者平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帮着观察一下别的孩子,看看有没有和自己的孩子性格相似的,或者是其他方面又相似之处的,比如家住的比较近,然后帮着孩子选择朋友,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习惯。

《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剧照

9、不说谎话

第三个品德习惯,就是不说谎话,从小就要让孩子诚实守信。

「明理」这个词,明是明白的明,理是道理的理。小孩犯错误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孩子明理,跟他讲道理,孩子懂了以后就愿意照你说的做。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诚实认错,不要撒谎。哪怕孩子犯错了,也要原谅他的过失。这样的话,孩子懂得做错了没关系。承认了错误,下次改就可以了。

习惯有千千万万个,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才说的九条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从这开始培养我们的孩子,绝对错不了。

怎么培养呢?

第一个,如果孩子有坏习惯,一定要找准到是因为什么,然后让他改正过来。

再一个,要循序渐进。习惯不是一下就能养成的,要一点一点养成。

还有就是要以激励为主,不要只是提要求、苛责他,而是给孩子提一些要求,慢慢鼓励,能做到了就很好。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幼升小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在心里认同:

我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妈妈 / 爸爸,我清楚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点都将完全不同于以往,我将为之准备,并且努力尝试。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心里了解到:

我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将承担新的任务,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会很有意思,我好好准备,并且希望它还不错。

当然,进入一个新阶段,没有人能够百分百准备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吧!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