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透视社·绿色发展】用科技守护生物多样性

2023-08-24 22:39:02 来源: 透视社微信公众号

科技在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科技手段来实现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ChatGPT、虚拟人等的AI技术再次进步,“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被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地提及、讨论。每个人眼中的科技向善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异,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眼里,Tech For Good中最大的“Tech”就是计算机,“最大的Good”则是生物多样性。

01最大的“Good”

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共历经了5次生物大灭绝,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发生距今6500万年。6500万年后的今天,地球再一次进入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周期,这就是为什么生物多样性是最大的Good,因为这个“Good”是对地球80亿人口,对所有地球生物最根本的“Good”,这是第一个原因。

今天,科学家们发现地球进入了第六次大灭绝,这不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6500万年以来发生的颠覆性的一次变化,这次的大灭绝来得比前5次都猛烈,波及面更广,速度更快。地球经历的每一次灭绝,大量的生物都会消失,而高等生物都无一例外会消失,像恐龙这样不可一世的生物,包括今天在地球占主导地位的人类,在这样的大灭绝中,无一例外肯定会完全灭绝。为什么高等生物会灭绝,而最低等级的生物,比如说海藻藻类反而可以继续存活?因为低等生物对环境的要求是最简单的,所以它们能够躲避灭绝的灾难。但是高等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割裂,对高等生物的影响巨大,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以及栖息地被破坏了,最终的归宿只能是等待灭绝。

斑头雁在奥森公园栖息。摄影/宁颖

周晋峰直言,今天,我们进入了第六次大灭绝周期,生物多样性涉及最根本的、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Good”,与此同时,它也是最难的“Good”。199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53个国家在里约联合国环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此后共193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一起努力寻求改变,遏制或者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很多人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濒危物种,周晋峰表示,这是很狭义的理解。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比如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称之为“环境”,所以环境公益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益的一部分。那么,人类现在怎么来应对这个挑战?经过自然科学的积累,人们今天有了哲学维度的共识,就是人类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类的方法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在读书的时候,那时候的世界观还是要征服宇宙,改造世界。而今天的世界观不是这样了,今天的世界观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基本的世界观。”周晋峰告诉《小康》杂志、记者。

联合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之后,世界各国一起努力。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在2015年要完成八大目标,涉及教育、环境、扶贫等。2015年,中国政府向世界作出总结的时候,八大目标唯一没有完成的目标是7b项——到2010年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这个任务不光是我国没有做到,全世界都没有做到,因为完成这项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最大的 “Good”。

02最难的“Good”

在2015年,中国政府签订了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17个大目标基础上,又直接引入了生物多样性的任务,它继续作为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努力完成。2022年联合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成功召开。为了召开本次大会,有关方面从2018年、2019年到2020年持续组织世界专家,来对我国之前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估。本次大会前,2010年在日本爱知县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制定了“爱知目标”,这也是2011—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希望用10年的时间,完成20项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但是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召开之前,世界专家聚在一起评估这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发现20个生物多样性目标没有一个得到真正的实现,可见开展生物多样性工作有多难。

对于部分怀疑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如此危险和严重的声音,周晋峰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出台始末来回击这一质疑。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产生的氟氯碳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对地球臭氧层的持续性损害,如果没有臭氧层的阻隔,紫外线射到地球上,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一影响的持续恶化,联合国于1987年邀请所属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所签署的环境保护公约,即《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之后,经过各个产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今天,地球的臭氧层开始弥合,人类得以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03科技赋能邻里生物多样性

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越来越严重,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而生态系统的健康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成为关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能否成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在于,通过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也有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通过搭建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桥梁,为当地民众赋予发展权利,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记者从中国绿发会了解到,科技在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科技手段来实现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一个三层的小酒店中,设计一个具有防渗蓄水系统屋顶,可以储备雨水。由于屋顶周围生长的植物藤可以成为一些小生物的庇护所,可以将屋顶空间打造成一个微型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这种创新设计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都是为了人类适应环境并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今天,由于工业文明对自然强大的征服和颠覆性,人类唯一的栖息地地球面临着空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开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是工业文明为什么会艰难前行,而生态文明需要用Tech For Good来推动支持全人类的Good。”周晋峰说。

作者:《小康》·记者 袁帅

制作:刘淞菱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