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20:14:3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震有科技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资料图)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研发与技术创新,持续开拓市场布局,努力降本增效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稳步发展。(一)营收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46.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4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499.17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76.9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589.97万元,但仍然亏损,主要原因如下:公司在手订单逐步增加,但受项目实施进度影响,二季度收入同比涨幅较一季度有所下降,期间费用整体基数较大,营业毛利无法覆盖期间费用;应收账款账龄整体延长,迁徙率上升导致预期信用损失金额仍较大,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仍然亏损。(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公司主营业务为核心网络系统、集中式局端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和技术与维保服务等。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网络系统收入3,091.55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45.32%;集中式局端系统收入10,979.5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06.66%;指挥调度系统收入10,998.7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06%;技术与维保服务收入6,822.0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24.85%。主营业务收入总体较上年同期增长33.19%,主要系集中式局端系统、技术与维保服务和核心网络系统收入增长所致。(三)研发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增至744人,研发人员比例为59.33%,研发投入为9,670.72万元,较上年同期7,811.61万元增长23.80%,主要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对各项核心技术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新增软件著作权35项,新增业务资质9项、续证3项,新增产品资质11项、续证2项,新增工信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1项、续证5项,新增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5项、续证2项,新增煤安矿用-防爆证7项、续证1项,新增商标1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12项(其中发明专利631项)、软件著作权429项。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研发的进展为:1、在核心网领域,5G核心网、4/5G融合核心网持续完善增强功能,并积极在国内专网领域以及海外运营商市场推广;持续完善基于IMS的5G新通话和DRA信令等产品,并应用于相关商用项目。2、在集中式局端领域,完成了基于VPX硬件平台的国产化语音交换机、全国产化架构机架式软交换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持续开发支持OTU4功能的插卡式和盒式产品。3、在指挥调度领域,在智能物联网方面,控股子公司震有智联面向智慧安防与智慧社区的行业垂直领域推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光储能智联移动哨兵、边缘融合一体机等产品及其移动端和云端管理软件,有效解决行业痛点;开展多功能杆智慧云舱的研发;同时,在面向智慧养老领域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新一代生物雷达智能看护仪产品及其移动端和云端管理软件,可以实现跌倒检测、心率检测、呼吸频率检测、睡眠质量评估和语音交互等功能,有效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独居养老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此外,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5G和F5G双千兆建设,与国内外各大运营商、科研院所探索合作,参加卫星通信的标准体系建设和方案论证设计,完成多级音视频融合通信系统的规模商用;参与化工园区标准体系的建设、参与煤矿智能化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运营商研究院组织的M-OTN、白盒OLT、5G专网、5G用户面(UPF N4解耦)等相关产品的标准规范制订,并同步开发了相关产品,尤其是5G to B业务的轻量化5G核心网产品入围集采名单并开始小规模商用。公司将以现有核心技术为基础,对5G卫星应用、5G切片和边缘计算、5G核心网、50G PON等技术进行持续研发,保持技术先进性。(四)市场拓展情况公司在境内外市场以及卫星互联网领域充分发挥不同产品线的发展战略,突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紧随通信行业迅猛发展的步伐。在境内市场的公网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与中国广电湖南公司签署基于“5G+内容+应用”新战略合作协议;相继中标并落地雄安广电、湖南广电、湖北广电(000665)等省级运营商XGPON设备项目;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发力,中标多个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在境内市场的专网领域,公司开拓数据中心业务,深度参与兰州新区各类数字项目的建设,并成功合作二期项目-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数据机房项目;在物联网及智慧城区方面,公司重点聚焦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区,继续加强与运营商及相关央企的合作,开拓智慧工地、智慧交通、智慧养老、工业互联等特殊应用场景,智能巡检机器人、光储能智联移动哨兵、边缘融合一体机以及新一代生物雷达智能看护仪等产品相继交付使用,公司产品凭借专业技术和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获得客户的认可。在境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印度市场获得了印度电信MNP号码携带扩容订单;公司与孟加拉移动运营商Banglalink签约全IP移动核心网项目,建设内容为IMS ISBC,IMS ISBC作为一种重要的核心网连接,实现和多个不同运营商的快速互联互通,面向5G和未来发展,可以帮助运营商提高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实现网络的升级换代,从而助力运营商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宣传方面,公司积极参与第二届孟加拉(2023)展览会、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第29届中国国际广播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第二十一届2023年太原煤炭(能源)工业技术与装备展览会、第十七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2023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ICT高层论坛、2023年广州国际应急安全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和论坛,公司的创新核心网解决方案、新一代光网络通信产品、专网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参展客户对公司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表示深度认可。公司通过积极参加展会和论坛,以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对外投资情况报告期内,为拓展公司在数据中心、数字能源生态业务领域的市场,优化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布局,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完善区域和产品体系布局,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震有数字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持股51%。(六)公司治理情况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架构及运作机制,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持续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规范性文件修订公司内部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不断规范自身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探索更有效率的内部管理方式,重视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专业化培训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三、风险因素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1)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为保护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相关协议、规范化研发过程管理、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保护等措施防止核心技术泄密。公司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核心技术存在被竞争对手抄袭的风险,公司可能存在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产品的价格、技术产生不利影响。(2)技术研发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由于通信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对手普遍规模较大,其在研发费用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数量上较公司相比具有较大优势。通信技术及产品具有更新换代较快的特点,作为通信设备供应商,公司需要不断地对产品和服务升级换代以满足客户需求。虽然目前核心技术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一定竞争力,但不排除由于未来研发投入不足、核心人员流失导致研发速度减缓或失败;或由于技术创新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未能很好地适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公司技术研发存在风险,失去竞争优势,对公司业绩及发展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二)经营风险(1)业绩下滑风险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变动-7.12%、14.68%和34.4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变动-335.51%、-112.09%和6.72%。若国际形势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及下游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变化,公司境内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或加大研发投入后新产品不能较快形成规模收入,或毛利率下滑,或发行人经营活动现金流较差,为满足流动资金需求需保持较大金额的短期借款,导致财务费用较高,或公司无法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及费用等情况,可能导致公司亏损状态持续存在或持续扩大。(2)原材料供应风险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印制板、制成板、光模块、结构件、集成配套产品等,因直接材料在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较高,产品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公司在承接客户订单时会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等因素进行报价,如果原材料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或供货渠道发生重大变化或交付期延长,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51,438.47万元,占公司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6.50%,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发生逾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回收周期,从而给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4)经营现金流为负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679.51万元,通信设备行业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项目执行和结算周期均较长,业务规模扩大等因素会导致现金流净额为负。若公司不能改善现金流管理,将可能导致无法满足经营中及时付款、投资或偿债,导致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失的风险。(5)流动资金短缺风险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2,049.85万元,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为14,979.13万元。公司近年处于规模扩张、业务增长的阶段,受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应收账款回款进度较慢,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较大。如果公司银行授信收紧,或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的情况,或公司在手订单无法执行,可能会使公司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6)毛利率下滑风险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14%、38.64%和41.24%,总体呈下降趋势。公司毛利率受市场情况、竞争状况、业务结构、主要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若未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业务结构、产品定价及主要原材料价格等发生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三)行业风险公司所处的通信设备行业属于发展较快的高科技行业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强化自身竞争优势。如果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通过改善管理,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提升,将导致公司在细分市场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核心竞争优势削弱的风险。(四)宏观环境风险(1)国际环境风险近年来,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信息安全、贸易摩擦和技术保护逐步升级,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和开展业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电信、进出口等政策发生变化,公司作为中国企业有可能在前述国家和地区在税收、销售和研发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形成不利影响。(2)汇率波动风险随着公司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海外业务的外汇结算量也将继续增大。若公司结算货币的汇率短期内波动较大,将可能带来汇兑损失,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1、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12项(其中发明专利631项)、软件著作权429项。公司经过在通信领域多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通过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具备全面解决方案能力:1)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2)为数不多的能提供IMS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开发了全云化IMS核心网系统,系统支持4G高清语音(VoLTE)和5G高清语音(VoNR)。3)5G全系统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5G核心网实现了软硬件的完全解耦合,既可以部署在通用X86服务器上,也可以部署在国产化ARM服务器上,避免了硬件厂商的锁定并保障了硬件供应的安全。5G系统还可以结合公司IMS系统、应用指挥调度系统一起,提供统一融合通信调度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各行各业客户的使用特性和应用场景。4)较强的定制开发能力。能够针对客户特定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制,并按时交付。例如在指挥调度系统产品中,公司能通过较强的定制化方案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协同指挥,并运用监测预警平台和“一张图”实现突发事件处置的全业务指挥调度流程可视化。5)设备国产化能力。具备较强的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定制化开发全国产化融合通信设备和模块。震有科技的IMS核心网、4G核心网(EPC)、5G核心网(5GC)极其相关业务系统已实现完全云化部署。产业自主和国产替代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将逐步兴起,并加速推进。震有科技的核心网系统(包括电信级与企业级)均已实现软硬件完全100%全国产化,自主可控,不用担心被“卡脖子”。6)基于IMS VoNR的5G话音技术。公司持续投入IMS研发,在本期内,已经完成了IMS VoNR方案的开发工作,并成功与多个伙伴的核心网基站等完成了联调对接,完成了近10余款手机的兼容性测试。主要体现在(1)完成了EVS codec的支持,5G VoNR需要超高清语音,因此EVS是VoNR必备功能;(2)5G服务化接口的改造,使用SBI与相关设备互通;(3)话单等改造以便支持VoNR特色的多量纲的计费。7)5G消息技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资研发5G消息系统平台,并交付完成了中国电信(601728)5GMC相关项目,包括与MaaP平台对接,多媒体存储等。在性能方面,与客户合作,完成了SIP接入模块的开发和高性能测试工作。同时,启动了5G消息不良信息检测引擎相关的工作的研发,为5G消息合规绿色运营提供保障。8)大容量XGS-PON OLT技术。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提供全系列10G PON产品的厂家之一。XG-PON在GPON下行2.5Gbps的基础上,提升至10Gbps带宽;XGS-PON更是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0Gbps带宽。产品单槽位可以最大支持16端口,单槽位背板带宽可达200Gbps。9)全国产化接入产品。公司接入网相关国产化系列产品均采用国产化的CPU、内存、各种接口芯片、电阻、电容、连接器等元器件,实现全国产化替代。同时软件平台采用基于Linux内核自主研发的VOS平台,通过结合虚拟化和重构多种技术,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化进行平滑和封装处理,为上层业务开发提供丰富的接口以及管理手段。接入网相关国产化系列产品包括国产化语音交换机、国产化接入网关、国产化VPX单板、国产化通用扣板。2、业务资质优势通信设备行业有较高的资质准入门槛,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核,以及满足应用领域的行业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不同客户行业的管理规定,公司及相关产品已通过专业机构的审核。公司有较为完善的公司资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ISO22301/ISO20000/ITSS三级/CMMI三级/安防/信息系统建设(CS3)/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施工)等。公司系列产品获得56项《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6项《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1项《电力专用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27项《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CC)》、12项《CQC产品认证证书》、63项《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62项《防爆合格证》及其他相关资质证书,符合电信、政府、电力、煤矿等领域对通信设备的相关要求。另外,公司拥有多个行业准入资质,实行多行业业务布局战略,优化资源配置要素,形成专业型多角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战略化经营格局。目前,通信系统设备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专网通信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游行业市场的发展情况。单一业务市场容易让企业陷入“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困境。因此,多行业布局战略有利于增强公司灵活性,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综上所述,各项准入资质的获取不仅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品质,提升了客户的信赖度,而且有利于优化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有序整合资源,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3、产品供应优势公司主营产品涵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各个通信网络层级,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光网络、指挥调度、智慧应用等,能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和成本优势,积极实施“宽产品线”策略,形成了通信设备全系列“一站式”供应能力,广泛进入运营商、政府、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通信设备的招标和采购,“多产品+多行业”的战略布局使得公司拥有较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发挥核心科研技术队伍的创新才能,根据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开发新技术产品,进一步稳固产品线齐全的优势,为运营商及专网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使客户能获取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4、产品质量优势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2301业务连续性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严格按照上述体系的要求,制定了质量手册,明确了组织结构和各职能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关系,对技术研发、系统测试、生产供应链、管理过程、安装及售后服务等流程加以控制。公司产品凝聚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公司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保障客户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可靠。公司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不断得到全球知名客户的认可。5、服务优势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库和先进的模拟实验室环境,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保障客户方便及时获得技术支持服务。公司建立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客户服务体系采取客户服务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双驱动的模式,客户服务中心模式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负责系统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和集成工作;产品研发中心模式是为现场技术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用户遇到的疑难问题。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支持队伍,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和现场排障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公司凭借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形成了较强的服务竞争优势。6、研发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对研发进行持续、重点投入,近年来,研发投入均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10%。公司研发团队整体素质较高,骨干技术人员均持有公司股份,保障了研发团队的积极性、稳定性及技术延续性。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学科专业分布合理,涵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电力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在预研创新、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团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得科技部、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创委等政府部门的资助与奖励,专利数量稳步提升。7、管理团队优势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在核心网、接入网、光网络、指挥调度、智慧应用等领域长期的从业经历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团队成员多来自业内知名企业,对行业、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视角,积累了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为保持公司竞争优势提供了保证。公司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架构,运营管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