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迈信林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5 22:57: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迈信林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20,719,681.94元,上年同期288,633,639.4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62,035.15元,上年同期51,199,325.9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46%;归属于上市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671,255.93元,上年同

期44,194,686.6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97%。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系下游行业需求增长,公司来自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的来料加工订单增加;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一系新厂房和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报告期内新增折旧费用为8,535,489.13元;二系当期新品单件、多批次生产增加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三系与上年相比,报告期内公司取消了口罩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发挥研发、技术、质量、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经营优势,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深化市场开拓,提高市场覆盖率

根据全年经营业绩指标以及产品发展策略的具体要求,公司在分析与已有客户合作情况的基础上,加深目前产品类型业务合作,不断探索现有客户市场的潜在需求,纵向深挖复杂、高附加值产品结构层次,寻求新项目产品合作机会,进一步巩固长远而深度的发展合作关系。公司于2021年7月24日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框架协议》,双方主要围绕航空零部件生产和航空类液压产品装配两方面展开合作。合作主体主要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完成。

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内积极开发新客户,公司与若干新客户单位在标准件产品研制任务的业务合作方面进行了前期沟通与友好协商,并在供方准入、产品研制等阶段性工作方面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竞争力

公司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在完善已有核心技术体系对产品研发生产补给扩能的同时,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深化关键、重要、复杂零件加工制造技术,积极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相关领域,推进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实现差异化发展。公司新研发了多款飞机零部件和液压产品的配套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盘、轴类的航空零部件、液压油箱和液压选择阀等),缩短了报告期内新产品导入及批量生产的周期;将拥有的大型薄板反射天线高精度位置保障工艺成功应用于XX型号大阵列天线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丰富了公司难加工材料产品结构;通过不断的工艺研发及优化,对X型号钛合金构件的电阻焊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治理

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升级更新优化MES管理系统,集中数据采集,统一各系统集成,实现数据档案完整、全面的可追溯化管理,突出透明化、敏捷性生产管理优势;大力策划质量管控系统平台搭建,落实全员零缺陷的理念,加强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严格控制,严格执行“定人员、定设备、定方法”的三定指导思想,提升过程质量管控水平;为实现产品全流程加工工序,提升交付能力,公司进一步丰富特种工艺的工艺种类,相继完成了荧光无损检测、X光无损检测,铝镁材料钎焊等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扩充了市场开拓的选择方向。

在此基础上,公司引入了ERP、OA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关键流程体系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研发等多个工序的覆盖。OA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流程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了内部治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4.吸引优秀人才,注重员工队伍建设

通过绩效考核、员工试用期考评、技能型员工上岗证等制度的推行,来完善优化现有人才管理制度与目标,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和公司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强化了公司奖优罚劣、兼具竞争和公平、重在激励的分配制度,并成为激励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和管理方式,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公司管理的轴心之一;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业务操作系统,使岗位分析、招聘录用、培训教育、绩效管理、职业发展规划、薪酬福利机制等各项工作专业化,流程规范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精密制造技术。2015年以来,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逐步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精度不断提升,从以管路系统连接件、专用标准件及组件为主发展到以整体结构件为主,并拓展了飞机装配工装业务,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直接向航空工业下属的主机厂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等领域,形成了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

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汽车等领域,根据客户类型、生产经营模式等特点,可分为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基本形成了“军品为主、民品为辅”的两翼发展格局,成为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

报告期内,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公司形成了整体结构件、高精度壳体、管路系统连接件、专用标准件及组件加工服务,以及飞机装配工装产品销售等核心业务,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多个领域;公司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的种类较多,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可分为精密结构件和电子控制类产品两大类。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发动机阀体、半导体封测设备腔体、电磁屏蔽柜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同时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等,形成了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从而实现收入和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秉持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以先进技术服务科技强军为目标,建立了先进、高效的研发体系,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吸收创新相结合。公司的研发主要为工艺设计,此外还包括产品设计。

(1)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主要是公司围绕客户提出的产品设计要求,从原材料测试和选择、制造可实现性、性能目标等方面进行同步研发,也是对零部件设计特性要求、使用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进行验证的过程。

(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新产品的开发,是公司自行提出产品设计要求并进行研发设计、产品试制,如铝合金导管柔性连接卡箍等。

3、采购模式

公司由采购部统一采购生产经营物资,并制定了《采购管理办法》《来料检验管理规定》《供应商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对采购过程的有效管理。公司根据订单情况、生产作业计划、业务需求等进行采购,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采用询议价方式选定供应商,采购的生产物资须经质量部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公司执行合格供应商审核制度,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建立了供应商考核体系,主要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价格、交货时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综合客户长期订货计划、客供料来料预期及客户当期实际配套需求,依据具体产品工艺路径等情况,组织人员、设备、材料、辅料工具供应,保障物流仓储、生产环境,协调生产进程,满足质量要求与如期交付。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将部分工序委托给通过审核的供应商完成。对于工序委外,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以保证加工质量。

5、销售及定价模式

(1)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工作主要由市场部负责。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均采用直销模式;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以直销模式为主,少量采用经销模式。

(2)定价模式:

1)对于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公司通常会依据加工产品实现工艺的复杂程度、预估工时、工装工具消耗情况,参考行业平均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报价,双方协商后,经过客户核价、审价过程,最终确定价格;

2)对于飞机装配工装产品销售:公司通常会依据产品实现工艺的复杂程度、预估工时、原材料成本,参考行业平均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报价,最终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

3)对于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公司通常会依据产品实现工艺的复杂程度、预估工时、原材料成本、工装工具消耗情况,参考行业平均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报价,最终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汽车、民用电子四大领域,其中,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和利润在公司所有业务中占比最高,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0%以上,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就产品或服务具体应用领域而言,公司主要从事飞机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所处行业为航空零部件制造业。

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的市场参与主体众多,上游为制造航空零部件所需的各种金属或非金属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加工设备,下游则包括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和航空维修三大部分。围绕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主机厂内部配套企业为主,各航空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有效补充的市场格局。目前,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属于有限开放行业,而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则暂无相关限制,由于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尤其是军品领域开放时间较短,且行业准入有一定要求,行业内竞争者数量尚不多,但随着行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完善及航空制造业利好政策的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有望不断提升。

受益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国外零部件制造企业相比,我国零部件行业整体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还对外出口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融入了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另外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向专业化转变,部分国内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规模、研发实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出现了一些在各专业细分领域国内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

(2)行业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军品定型周期较长,整体不具有周期性

航空零部件属于典型的订单生产模式。军方客户会根据需求制定飞机采购计划,并与主机单位签订采购合同,主机单位根据军方合同分解生产计划,并按该计划向配套供应商进行采购。配套供应商在接收到采购需求后,需对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研发阶段所需时间较长,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评试验和返工总结,若下游客户整机验收进度有所调整,也会增加项目开发时长;同时,相应产品在正式批量投产前需要经客户验收,进行全面考核。因此军品定型周期较长且不具有周期性特征。

2)受下游客户交付影响,存在季节性波动

飞机零部件最终用户主要为军方、主机厂和民航企业。因航空制造业生产特点,其流程需经过原材料采购、零件制造、部件和整机装配、最终交付等过程,一般生产周期从数周、数月到数年不等。对于主机厂配套供应商来说,下游客户一般在年初制定生产计划,对不同装备的年度采购计划会有波动,根据产品计划安排和交付进度,结算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这使得行业内企业收入通常下半年占比相对较高,存在季节性波动。

3)军品定制化程度高,具有排他性

军品具有个性化、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军工客户对产品的应用环境、指标、参数、性能等具有特殊要求,作为配套供应商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工艺改进。同时,由于军工客户对物资的需求可能出现时间周期短、数量不确定的情况,要求供应商具有快速应变能力,需要充分理解军工客户的需求特性,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准确的反应,并具备相应的协调、生产能力。一旦成为某产品的配套供应商,由于军品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供应商通常能和军工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军品一旦列装批产,如无重大技术更新或产品问题,军工客户原则上不会轻易更换该类产品供应商。

4)行业在技术、资质、资金等方面壁垒较高

军品生产领域有其特殊的规律,质量要求高、生产管理严、服务周期长,环境适应性要求苛刻,初入军工行业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期,行业壁垒较高。

ⅰ资质壁垒

在航空航天领域,出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的考虑,相关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认证方可进入客户合格供方目录。军用航空零部件领域,主要客户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供应商首先须取得军工业务相关资质,并通过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后须通过目标客户对公司的文件资质审核、现场审核、样品试制等,审核通过后进入客户合格供方目录。民用航空零部件领域,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要求从事民用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供方通过AS91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相应的供应商综合能力评审,企业取得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之一。前述资质的取得不仅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技术、装备实力,且考察周期较长,成为进入本行业的条件之一。

ⅱ技术壁垒

航空零部件制造属于高技术含量的精密制造领域,其加工材料大多为专用的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和高强度耐热合金等,需要加工成各种结构复杂的零件,如飞机肋类、梁类、框类、接头类以及各种形状的结构件,其形状复杂异形,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高。一批航空零部件先入企业通过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和工艺技术研究,在长时间对高精度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聚集和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了专业的工艺技术和研发能力,确保了产品制造的安全性和良品率。为此,进入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必须有一定的专业人才、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

ⅲ资金壁垒

目前航空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材料使用越来越先进,对所需设备要求高,设备价值昂贵,使得相关企业需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购置价值较高的设备,以达到较高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方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军品研发、生产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各层级分包、转包的模式导致其收款周期较长,对流动资金也有一定要求。以上因素导致进入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是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

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2019年以来,公司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着力拓展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领域的业务。公司依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破,已掌握机匣、整体涡轮盘等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起落架主架体的加工制造能力。

(2)公司产品及服务受到知名客户广泛认可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000901)、航天科工、中国兵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并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年度优秀供应商(A类)”等荣誉称号。在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公司进入了丰田、大众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航空先进装备需求驱动零部件高性能制造

航空航天产品对可靠性、性能及使用环境等要求较严格,因此在制造时使用的材料也大多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以及钦合金等具备良好的耐热性、韧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等多种良好性能的特等材料。

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的需求和发展,对航空零部件制造提出了高性能的要求。传统的零部件制造方法只需按精确设计的零件几何尺寸及公差要求进行制造,而高性能制造方法以精准保证零件或装备的透波、传热、导流、动力学等高端性能要求为主要制造目标,具有曲面复杂、材料超硬、超脆、超黏等难加工特征,与几何精度、材料、结构、制造工艺过程等多因素密切相关且具有复杂关系,涉及零件尺寸、表面完整性与其性能的关系建模、基于性能的制造过程控制方法,以及面向极限精度制造的新工艺新方法探索等诸多方面。

(2)航空零部件产品数字化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在航空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数字化管理主要包含了数字化样机、设计、加工等管理工作,只有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产品在不同阶段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应用MES管理系统对数控生产工厂的数字化工作间进行管理成为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倡导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尖端行业,航空零部件制造也有望在制造过程中进一步集成感知、处理和反馈装置,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监控与优化。通过构建智慧工厂体系,航空零部件制造商能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高效的信息互联,实时获取生产设备、物料、成品等相互间的动态生产数据,满足监测需求,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通过高度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

(3)航空零部件行业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

目前,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属于有限开放行业,而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则暂无相关限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和生产水平提高,军用技术逐渐转向民用,促进民用产业技术升级。同时,随着行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航空制造业利好政策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极大推动航空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将提升技术先进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多年持续研发、生产实践,公司不断提升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刀具选型、加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技术优势:

1.适应复杂场景加工及装配的工装设计增加了3项实用新型:“一种飞机结构件加工用工装装置”、“基于飞机结构件的可变式装夹夹具”、“航空发动机环形部件浮动工装”;

2.弱刚性薄壁金属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技术增加了1项发明“基于飞机结构件曲面特征的丝孔加工方法”;

3.航空航天专用高温合金多轴高效加工技术增加了1项发明“一种用于航空航天复杂零件的辅助加工结构及方法”;

4.高精度超大长径比深孔加工技术增加了1项发明“航空壳体小直径深孔的加工方法”。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其中:“航空发动机整体涡轮盘的研发”、“飞机起落架主架体的研发”、“航空发动机转轴的研发”、“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进/放气的**型号电磁阀的研发”、“雷达天线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均已达到试制阶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航空航天领域产品及服务对技术、质量要求高,公司始终将提升技术先进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经过十数年的发展与沉淀,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在技术、产品、客户群体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1、技术工艺持续创新的优势

公司秉持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以先进技术服务科技强军为目标,通过多年持续研发、生产实践,公司不断提升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刀具选型、加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体系,包括面向生产线的智能数控编程与在线检测技术、弱刚性薄壁金属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技术、航空航天专用高温合金多轴高效加工技术、超高强度钢结构件复合加工工艺、高精度超大长径比深孔加工技术、浮动装夹工艺装备快速换装系统设计、复杂结构件生产线信息采集与监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吸收创新相结合,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2、产品结构深入优化的优势

公司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及装配,产品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以核心技术为驱动,将积累的先进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包括兵器、船舶、电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持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延伸产业链深度,并以此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

3、品质管控不断完善的优势

公司在品质管控方面,一直强化过程管控监督,通过生产实践反哺完善品质规范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入库或发出,采取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措施,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作业分工高度细化,创建分组式管理模式,制定品质提升计划,强化现场巡查机制,对于重点项目以及过程难点实行定人定点的跟踪制度,围绕特定项目有针对性地建立“事先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全方位的质量流程管控监督机制,使得产品品质监管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大大确保了产品的良品率,为公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4、客户市场全面布局的优势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经形成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在两大业务板块中积累了丰富而优质的客户市场资源,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并与各大客户建立了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并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年度优秀供应商(A类)”等荣誉称号。在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公司进入了丰田、大众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

5、高端装备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高端生产和研发设备,推动技术和装备的有机融合。高端的生产设备是公司先进研发成果和生产技术得以高效应用的“转化器”,使公司的研发优势和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先进的研发设备是公司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的可靠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主要为技术创新风险。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与经验积累,公司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体系,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客户对装备和技术的迭代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时,存在因无法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取得进步而导致研发不及预期的技术创新风险,可能会导致公司产品不再具备技术优势甚至客户流失,进而对公司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行业进入者逐渐增多必然导致行业内供应商增加。虽然,公司较早地进入该行业,掌握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未来,若公司不能持续增强并提升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质量把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委外加工风险

为充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效率,公司存在将部分工序委托给外协厂商加工的情形。公司对外协厂商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控,但如果外协厂商不能切实履行委托加工协议约定的相关义务,质量控制出现重大问题,或公司客户对部分工序外协的产品不认可,则可能对公司产品的交付和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设备进口比例较高的风险

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设备均存在进口的情形,若未来主要设备进口国的进出口政策及其企业的自身经营战略发生变化,公司无法进口设备,则会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

(4)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变化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的主要客户均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若未来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客户的经营状况或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5)客户生产模式变化导致的风险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为来料加工、订单式生产,系由行业特性、客户要求及公司自身经营需求等因素所决定。如果未来公司该类业务的主要客户大范围调整或改变该种业务模式,将直接增加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管理难度,从而可能使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的风险

公司客户以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型央企集团为主,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行业本身确认及结算周期较长,导致公司资金回笼速度相对较慢,对公司产生了一定的资金压力,如果下游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重大变化,公司将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风险。截止到报告期内,未发生应收账款坏账事项。

(2)存货周转率较低及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通常是由客户先发物料给公司,公司加工完成,客户验收入库后,才与公司签订正式合同结算,公司在向客户发货且与客户签订正式合同后确认收入。由于军品合同签订的周期较长,导致公司的发出商品较多,存货周转率偏低,对公司资金的周转带来不利影响,资产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若未来公司产品价格下降或者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大幅下降,将会使得公司存货发生跌价,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3)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及子公司飞航防务均是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均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飞航防务享受的税收优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如果未来公司及子公司因各种因素而不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或国家调整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将会使得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从而对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4)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主要客户为军工集团的下属单位等,此类客户出于其项目成本预决算管理目的,大部分会在下半年加快推进其项目的进度,并通常于第四季度验收结算,使得公司下半年收入规模整体上优于上半年,具有一定季节性。

(5)毛利率下降风险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良品率,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也不断进行完善,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若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提升研发实力、增强工艺水平以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可能存在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自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下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军工业务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在此背景下,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紧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强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中国兵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的合作,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但若未来国家对军工业务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则公司可能面临市场准入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20,719,681.94元,上年同期288,633,639.4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62,035.15元,上年同期51,199,325.9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46%;归属于上市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671,255.93元,上年同期44,194,686.6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97%。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系下游行业需求增长,公司来自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的来料加工订单增加;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一系新厂房和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报告期内新增折旧费用为8,535,489.13元;二系当期新品单件、多批次生产增加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三系与上年相比,报告期内公司取消了口罩业务。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以精密制造技术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先进技术服务科技强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创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

未来,公司将坚持市场主导、研发先行的战略,在航空航天领域继续推行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巩固航空航天领域竞争优势;同时,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持续拓展到其他应用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

公司将依托于主营业务,根据国家政策和战略发展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深度,拓宽应用领域和市场,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司将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下游应用领域,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注重团队建设,建立人才团队激励政策,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经营计划

1.提升整体产能,强化保障能力,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1)技术研发层面,一是确保顺利完成相关研制任务。二是继续优化研发体系。三是开展机电综合能力建设。四是围绕半导体行业在光器件封装设备领域的研发

(2)批生产方面,一是推动数字化管理模块升级。持续优化MES、PDM和ERP等软件的整合优化,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性、精准性,提升生产组织效率,构建敏捷生产能力。二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推进精细化生产和工艺能力提升。

(3)质量方面,遵循“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总体思路,强化过程管控,强化服务保障快速响应机制。同时认真落实车间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另外,还需持续做好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履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2.进一步强化市场拓展能力,挖掘企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航空航天业务方面:持续跟进主机单位等军品客户需求,紧盯型号任务,深度挖掘潜在市场。

民用多行业方面:以半导体及光通讯为着力点,在光器件封装设备领域和大功率IGBT封装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协同,力争在最快时间解决关键设备“卡脖子”问题。

3.强化运营管控能力,提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2年公司会进一步落实职能职责,强化各个岗位的履职能力。首先是要提升技术部门工艺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全面梳理产品工艺,着力解决关重产品存在的工艺设计及加工制造瓶颈。二是加强全面预算、价格成本管控工作。强化全面预算战略引领,深化与经营计划的协同管理;建立成本价格配比数据库,强化目标成本管控,提高各类产品的利润率。四是提高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加大投资者沟通力度,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