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紫牛头条】老教师在空荡荡的教室激情上网课:我的心里住满了学生

2022-04-25 21:38:08 来源: 记者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同学们好!”4月25日上午,一堂二年级语文课准时开讲。讲台上,老师挥动双手大声朗诵诗词,在他面前,是空荡荡的教室、无人的桌椅。校园内异常安静,整个教室里,都回荡着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这是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张兴华的一堂普通“网课”。只不过张兴华老师把上课地点从家搬进了教室,“在教室上课好比足球运动员踏上绿茵场,能激发我最好的状态。”

作为一名乡镇小学语文老师,张兴华已经从教4年,还有几个月他就将告别讲台。在教师生涯的“暮年”,他更加珍惜每一次上讲台的时光,疫情期间,“一个人的课堂”成了张兴华的上课方式。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课堂,对话张兴华,揭开“一个人的课堂”背后的故事。

老教师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坚守“一个人的课堂”

“对我来说,现在走进课堂,和平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增加了两个‘机位’。”

张兴华说的“机位”,是指讲台上的一个手机短支架,和旁边竖着的一个长支架。讲课时,和同学们交流时,他选择短支架,需要展示板书时,手机就移到了长支架上。

张兴华在教室认真地上网课

今年3月,张兴华开始了“一个人的课堂”的上课方式,每天早上7点20分,他就到达学校,比平时上班提前了20分钟。张兴华说,他担心直播设备出问题,习惯提前调试准备一下。

一开始,技术问题的确是张老师上网课的障碍。虽然学校多次组织培训,可是平时很少使用智能手机的他,在实际操作中,仍然经常“卡壳”,为此,他不得不经常到同事家里寻求帮助。

空荡荡的教室里没有学生,但张老师热情不减

后来,智能手机使用得很熟练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往年几次在家上网课的经历,让张兴华越来越觉得,在家里上课总会“出戏”,“就好比一个话剧演员,只有上了舞台,才能更从容地进入角色。”张兴华是一名语文老师,多年教学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他喜欢把一堂课当成一场剧目,从走进教室开始,他就投入到整场“演出”中,“离开了教室,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今年3月,徐州遭遇新一轮疫情,这一次,张兴华决定回到教室,他希望让同学们获得更强的代入感,尽力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上网课开始后,他就向学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同意后,第三天,他就带着设备回到了教室。

张老师通过手机和同学们互动

网课要比平时付出双倍努力

上完课后常常满头大汗

“同学们,今天我们赏析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几首作品,先听老师朗诵一遍,大家闭眼体会诗的意境。”

在讲台上,张兴华大声朗诵诗词,双手的比划略显夸张——这是他特有的上课方式。曾有同事将他的上课视频发到网上,大部分网友被感动并点赞,也有少部分网友留言:讲台下一个人都没有,这么上课会不会尴尬?张兴华的小孙子在看到视频后,还哭着问:“爷爷,你怎么这么可怜,教室里都没有一个学生看你。”

“我不觉得尴尬啊,我感觉同学们像平时一样,都坐在教室里”,张兴华说,自从回到教室上网课,他上课的感觉一下子回来了,“刚开始上课那会,我每次点名学生回答问题,还会下意识看向学生原来所在的座位。”

一堂课下来,张兴华常常满头大汗,一个上午的课程后,他甚至累得不愿意多走一步。为此,他总带着午饭,上完课后在教室里吃完午餐休息一会才回家。

“跟平时上课相比,上网课可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张兴华解释,孩子们的学习、作业都在网上完成,老师授课、批改作业的程序更加繁琐,付出时间也大大增加。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孩子们离开了教室,如何让大家保持专注,达到平时课堂上的效果呢?

这是张兴华的难题,也是很多教师上网课的难题。记者了解到,很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甚至向网红们取经,借鉴他们的直播技巧和说话方式。

张兴华摸索的经验是:用力——这也解释了他上课时为什么要做出夸张的身体动作。张兴华说,每天上午是网课时间,而他整个下午都要用来备课和批改作业。除此之外,他还要增加一项工作——向家长们询问网课效果和孩子们的表现,他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上课方式和教学内容。

一堂课30分钟,一个上午两节课,张兴华却在讲台前从8点一直站到11点半左右。他觉得课堂时间宝贵,下课后需要对部分学生进行“加餐”,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这样的工作强度,一度让学校领导担心,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他能否承受。

对此,张兴华说,“乐在其中,还有几个月我就要退休了,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走上讲台的机会”。

退居二线后不舍离开讲台

他打了11年“补丁”

1964年出生的张兴华,1983年参加工作,明年即将退休。今年刚刚领取了“光荣从教40年”荣誉证书。他被很多同事称为“老师们的老师”,多年来,他培养的学生很多都走上了教职岗位。

张兴华是从“民办教师”起步的,最初,他在当地的神洼小学担任教职。这是小镇上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微薄的收入、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而张兴华在学校一干就是15年。1998年,作为学校教学骨干,他被调到了镇上的王岗集小学担任教导主任,2004年又被调到镇实验小学担任教研室主任。

张兴华担任过多所学校的管理岗位,可他从没有离开过讲台,大部分时间都担任班主任以及担纲高年级的教学任务。大半辈子和讲台、学生打交道,让他在学生、家长中的威信很高。他以前教过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出自留守儿童家庭,很多家长在春节里,都会找上门跟他道一声谢。

很多人不知道,张兴华其实2011年开始就已退居二线,但他觉得这样更自在,并开启了长达11年的“打补丁”生涯。

退居二线后,学校分派的教学任务大大减少,很多同龄的同事逐渐离开讲台,张兴华却觉得身上的管理担子轻了,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因此他要求学校增加教学任务。领导婉拒后,他就主动找活干。很快,他就找到了“门路”:哪个同事休产假、哪个同事被调走一时找不到人接,他就“顶”上去。时间长了,学校也习惯了这块“补丁”,只要遇到需要顶班的情况,张兴华就成了第一个被想到的人,少则一个月,多则一两年,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张兴华的“补丁”名声甚至传到了当地教办。2020年,黄集镇金楼小学因意外事件出现教师急缺情况,镇教办第一时间想到了张兴华,他被抽调到该校担任多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这是镇里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学生基本都来自留守儿童家庭,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张兴华索性住进了学校一间空房里,除了上课时间,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关注学生生活上。原本借调计划只是一个月,可是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几次找到了学校,要求张兴华留任,就这样,“打一个月补丁”变成了打整整一年的“补丁”。

张兴华说,11年的“打补丁”生活,让他和学生更加亲密,他觉得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可是,头顶上稀少的发量也在不断提示他:老了。张兴华一直患有高血压,去年,又查出了糖尿病,学校领导曾劝他,该回家好好休息了,可是张兴华总是婉言拒绝。明年,他就将正式退休,张兴华说,这个日子越是临近,他越是舍不得讲台。疫情期间的网课,别人看来,是“一个人的课堂”,可是他觉得自己心里早已住满了学生。

紫牛新闻记者|马志亚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赵天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素材来源:记者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你可能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