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17:44:59 来源: 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见习记者 贺王娟
上市公司一季度营收仅708元?“确定不是我眼睛看错了?还是公司财报少写了个万?”“我终于比上市公司有钱了!”近日,首药控股因一季度营收仅708元,引起投资者们的热议。
4月28日深夜,《证券日报》记者联系上首药控股董秘张英利,她回复记者道:“经与公司财务核实,数据真实。708元为低值物品转让收入,记在其他收入里面,不是主营业务收入。”
公司尚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
根据公司一季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仅708元,同比下降99.98%,归母净利润亏损5066.23万元。而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3.25万元,同比增长85.67%;净亏损1.45亿元,同比减亏56.10%。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00万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300万元,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00万元,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03.25万元。
为何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仅有708元?而2021年前三季度每个季度营收均恰好为整数?
张英利告诉记者,这要从公司的经营模式说起。公司从2010年开始做创新药研发,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2011年起和正大天晴等药企开展新药合作研发,项目启动阶段合作方先付一笔首付款,后续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之后,比如取得临床批件,进入一期、二期或三期临床等里程碑阶段,合作方会支付相应的技术款。产品上市后,公司还会收取合作方2%-5%的销售额提成,这才会有真正的药品销售收入。
据介绍,目前,公司与正大天晴合作研发的10个在研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其中TQ-B3139已进入II/III期临床,与石药集团合作研发的1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目前,公司尚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
“前些年我们的收入基本上来自合作方的里程碑付款。”张英利告诉记者,去年前三季度,公司项目有不同的进展,合作方所支付的里程碑付款一般为整数,所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均为整数,这也是行业特性。而今年一季度,目前在研项目没有正处于里程碑阶段的进展,所以没有收到合作方的款项。
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资料显示,首药控股是一家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的医药公司,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公司于2022年3月23日在科创板上市。
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符合并适用第(五)项规定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张英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自主研发项目中,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有1个、进入II期临床试验也有1个项目、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则有4个;此外,在合作研发项目中,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有1个、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有2个、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则有8个。
“在产品的创新性上我们非常自信。”张英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有六款处于临床阶段的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覆盖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等诸多存在广阔用药需求的适应症,且公司在研产品中多个差异化产品在国内具有前沿创新性。例如,SY-3505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的国产三代ALK抑制剂,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国产三代ALK抑制剂,SY-5007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国产自主研发选择性RET抑制剂,SY-4835是国产WEE1抑制剂临床进度第一梯队在研产品。
“一旦新药上市之后,我们完全不担心回报,进口靶向药都是一年几十万元的治疗费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上市之后预期将有几亿元到几十亿元的销售规模。”张英利说。
张英利的信心也来自于公司持续以来的研发投入。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就达到1.57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203.46%。此外,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128人,研发人员占比达85.91%。
2家药企一季度营收为0元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创新药研发企业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单个季度没有收入甚至亏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也考验公司的研发和资金实力。”
事实上,在创新药行业,营收低并非只有首药控股这一家上市公司。截至4月29日,科创板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除首药控股之外,仍有3家医药上市公司一季度营收不足万元,其中2家上市公司迪哲医药、海创药业一季度营收为0元。
记者翻阅相关公告发现,上述公司一季度营收低的原因均是因公司在研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所致。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港股上市公司中,截至4月29日,港股医疗保健行业有4家上市公司年营收低于500万元,其中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年营收仅为5.4万元。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由于产品没有上市没有形成收入是很正常的现象,目前这样的企业在国内还有很多,只有研发没有收入。
史立臣告诉记者,研发类医药企业形成收入的方式基本分为三类,一是与别的企业合作医药研发接受里程碑式的研发费用,二是把药品研发出来之后卖给别的公司形成收入,三是自己拿到国药标准号之后,自己找代加工生产、找代理商出售产品。
“但有些医药企业始终拿不出来真正能上市的产品,这类企业只能靠投资者投资来维持它的研发运行。”史立臣认为,有研发技术及具有未来前景的在研项目医药公司是允许上市科创板,科创板的性质之一就是给予这些研发企业一个融资渠道。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