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体检异常率90%,亚健康率70%

2023-08-19 09:46:07 来源: 腾讯网

近日,多位中年高校教师英年早逝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7月16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白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2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1日,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兰恒斌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7岁;

7月2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陈晓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54岁;

6月14日,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陈伟华因病去世,生命定格在47岁……

这些学者因身体原因突然离世,无论对其所在高校还是学科而言,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与此同时,大学教师的身体健康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中年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和健康状况

亟待关注

文 | 张盖伦

来源 | 《科技日报》2021年12月17日

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医学部合作,用院校教师管理部门掌握的教师学术职业负荷和健康体检的数据,辅以对教师的访谈,完成了一次针对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医学部教师的调查。

他们尝试初步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在侵蚀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

只要不退休,就始终面临考核的压力。

“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多重职业负荷也对他们生理疾病检出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鲍威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此前,国内已有研究指出,高校教师体检异常率高达90%,亚健康现患率接近70%。

老师并非生活在纯白的象牙塔中,心无旁骛专注学术和育人。实际上,广泛渗透的量化考核与评估将学术产出演变为一种刚性要求。有教授在访谈中坦言,只要不退休,就始终会面临体制考核的压力。而且,教师内在的责任感,也驱动着他们自愿延长工作时间,以至于长期处于休息匮乏和精神疲惫的状态。

这一切,都显著增加了教师的职业负荷。

工作时长是描述职业负荷的量化指标之一。2014年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平均每周投入时间 45小时,比 2007 年同类调查结果增加5小时,以 “985”和 “211”工程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5.8 小时。

也有多位高校老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

所谓寒暑假,只是一段稍微能够静下心来做科研的日子。

从医学角度来讲,职业负荷带来的慢性压力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职业负荷也可能造成肿瘤性疾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

鲍威此项研究的样本量并不大,但从中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他们探究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院系服务等职业负荷对教师各项健康异常指标检出情况的影响效应 。

结果显示,教师承担的研究生指导工作,即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指导人数增量 可能造成高血糖检出率的显著提升,就科学研究而言, 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数和发表论文数的增值分别对其高血糖和高血压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学生怎么成了老师的压力源?

和教师访谈后鲍威了解到,近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业基础和学术志趣都有下滑。但是,学校的毕业要求依然严格。如何帮助水平参差不齐地学生迈过毕业论文这道槛,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负荷之一。

中生代教师和女性教师身体状况也需重点关注。

这些发现,也引起了团队对中生代教师和资深教师群体健康状况的关注。

社会上常关注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但中生代教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主持的科研项目数以及承担的院系服务工作都相对更多。而且,他们已经不年轻了,身体更容易发出各种警示信号。

“职业负荷对教师健康的负面冲击凸显于41岁以上的中生代教师和资深教师群体。”鲍威说。

中生代和资深教师是学术生产的中流砥柱,他们往往还兼任期刊评审人、公共政策咨询者等多重身份。这些人通常还是学科领域的带头人,要带团队,指方向,还要为学科争取关键性学术资源。

可以说,中生代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进入职业中期之后依然奔驰于“快速道”上。他们依然需要保持高质量、高频率的学术产出,同时承担了大量其他工作。“中年教师不仅职业倦怠表现最为突出,甚至因职业负荷过重而陷入重疾的事件也屡有发生.职业中后期教师群体的职业负荷过载和健康危机亟需学界的高度关注。”鲍威表示。

另一大需要被重视的群体,则是女性教师。

量化分析显示,指导研究生的相关工作负荷更易危及女性教师(“必记本”注: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教师)的健康。

这可能与女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共情有关。

一位中年女副教授在访谈中表示,自己带的博士生患有抑郁,但她没有及时发现,为此觉得非常难过和自责。“大概有一两个月,我都在不断想这件事,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情绪特别低落,也特别担心他再发生什么状况,当时我觉得自己也要去做一下心理治疗。”

“女性教师更加细腻敏感。”鲍威说,女老师在学生培养方面可能投入更多精力与情感,面对学术基础弱特别是心理方面有健康危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实际上,相较于男性同行,女性教师不仅在话语权、发展权、社会声望和资源分享等方面明显不足,而且在精神与心理上也处于劣势的生存状态。

老师们如何顾好自己的身体?

鲍威建议,院校组织需营造更为良性的学术生态环境,扭转竞争性学术评价体系所导致的高校教师职业负荷过度膨胀问题。而且,应该建立教师队伍身心健康支持体系,重点关注中生代教师、女性教师等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生理指标状态。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鲍威说,卓越且健康的教师队伍是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石。这次,研究者将目光投向高校教师自身,关注起身体健康这个“朴实”的话题,也是希望更多人关注教师的职业负荷和他们的健康危机。

THE END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