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天合光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9 19:17: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天合光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相关资料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光伏产品包括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系统产品业务及电站业务;智慧能源主要由储能解决方案、光伏发电及运维、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等业务构成。

公司在“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开放创新、长期艰苦奋斗、全力追求卓越、共担共创共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引下,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以合作开放的态度汇聚各方力量,引领行业发展,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光伏产品业务

天合光能深耕光伏行业25余载,已经形成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影响力与全面的供销渠道体系,光伏产品备受海内外金融市场、权威第三方机构以及光伏行业信赖。目前公司已连续四年荣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连续五次蝉联PV Module Tech组件可融资性AAA评级,连续九年荣获PVEL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荣誉,光伏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累计组件出货量已超过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天合光能基于全球客户需求,全面推出了至尊N型全场景化解决方案,全系列包含至尊N型710W、至尊N型620W和至尊N型小金刚450W等产品,涵盖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全场景,产品均基于先进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和N型i-TOPCon电池技术,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持续降低度电成本。同时,公司还在行业内革新性地推出了矩形硅片电池产品“210R”,引领了全行业硅片电池矩形化的趋势和潮流。2023年7月7日,天合光能联合8家企业倡议组件尺寸标准化,就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为矩形硅片组件产业链降本和规模化发展赋能。同时天合光能也实质性推动大版型及小版型组件尺寸统一。在大版型上,2021年,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下,天合光能联合行业企业已实现210组件整片60片和66片等版型的尺寸标准化,本次倡议再次明确纳入210系列组件尺寸。在小版型上,天合光能推出1762*1134mm,今年SNEC、Intersolar Europe等行业大展上,这一尺寸也受到多家一线厂商一致采用。此外,2023年上半年天合光能青海基地一期20GW单晶硅项目陆续投产,标志着公司“210+N型”一体化主产业链的全面贯通,在引领行业向N型产业链转型的同时,也为公司N型供应链的品质及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有多个光伏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国内主要生产基地包括江苏宿迁、江苏盐城、江苏淮安、江苏常州、浙江义乌、青海西宁和内蒙古等地,海外主要生产基地包括越南和泰国基地,确保公司先进高效产品的充足供应。

当前光伏行业处于P型向N型技术升级迭代的关键时点,公司将加快先进高效电池组件及上游晶硅段产能建设,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及提升市场领先地位,并不断发挥公司在品牌、渠道、全球化等各方面的优势,促进先进高效产品在全球各有效市场的销售推广,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光伏系统业务

公司光伏系统业务主要包含了系统产品、光伏电站业务。

1)系统产品

公司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大型光伏电站系统产品和分布式光伏系统产品。

公司根据大型电站建设的需求为其开发了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由高效组件、智能跟踪支架等光伏产品优化集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大型电站系统产品解决方案。公司智能跟踪解决方案可系统化提供高可靠性支架、智慧云平台以及一体化、定制化、本土化的客户服务,并搭配公司独创开发的智能跟踪技术-Super Tracker智合,能够针对地势起伏特点及不同天气状态实时计算最佳发电角度,避免或减少前后排阴影遮挡,充分挖掘跟踪支架发电潜能,与常规跟踪算法相比,发电量增益高达3-8%。跟踪支架可以显著提升全生命周期发电增益,在全球度电成本持续下降的要求下已成为光伏行业探索降低度电成本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提升,跟踪支架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多部门政策的推动,在能耗双控、整县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等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及行业发展要求,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在提供高效光伏组件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户用分布式解决方案、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场景化解决方案等。当前公司已经拥有超过1,500家优质代理商,以村为单位,构建了15,000余家乡镇服务网点,实现全渠道立体覆盖网络,截至目前已经为超80万用户提供了原装电站与服务。公司围绕品牌、产品、服务三大核心战略建立了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安装售后、智能运维为一体的完整体系,构建了数字化、全渠道的智慧能源生态网络。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户用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发布了富家光伏花园和天合蓝天·天能瓦3.0PRO光伏屋面维护系统,充分发挥新能源行业绿色低碳产业优势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全面聚焦建筑产业能源变革,助力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2)电站业务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光伏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了超5亿千瓦的大型风光基地,各省市新能源十四五规划也已经出台,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项目。随着光伏系统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全球大型能源集团及光伏企业纷纷加快了项目开发建设的速度,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系统集成研发能力、丰富的集成经验,围绕“光伏+治沙”、“光伏+储能”、“光伏+农、牧、渔业”、“光伏+光热”、“光伏+废弃矿治理”、“海上光伏”、“零碳/低碳园区”等应用场景,利用“多能互补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从开发、融资、设计、建设、调试、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最低的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通过优质的系统集成能力为电站投资商大幅提升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和全生命周期的运营保障,为客户创造价值最大化。

公司目前已经积累超10GW的电站开发项目经验,拥有实力雄厚、专业完备、能力出众的光伏电站、储能电站、风电场设计团队,严谨的采购流程,成熟的施工管理团队,项目业务遍布全球,为公司未来光伏电站业务提供持续性业务发展保障。

3、智慧能源业务

智慧能源主要由储能智能解决方案、光伏发电及运维、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构成。

储能智能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电力能量时移,促进电力能源结构性需求的高效利用;通过调峰调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近年来受益于新型能源体系变革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全球储能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上半年,随着自有电芯产能的逐步投放,天合储能构筑了涵盖储能电芯、万次循环液冷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全栈式储能解决方案,形成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壁垒。天合储能坚持依据对终端市场的需求了解反向创新,推动产品的技术迭代,并通过“210&N高效组件+跟踪支架+储能系统”三轮驱动,推出天合新一代光储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光伏电站发电稳定性、电网友好性和消纳能力,助力项目效益最大化,真正为客户创造收益价值。

光伏发电及运维业务是指为光伏电站发电收入及系统日常运行提供维护服务,并以能源云平台为依托,以先进的检测监控设备、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基础,进行智能化的光伏电站运维工作,主要包括电站管理及日常运维、检修以及运维作业的记录与分析工作。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天合光能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迅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市场环境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在巩固光伏组件产品市场占有率及技术指标的领先性外,继续深入开展系统业务并前瞻性地布局智慧能源业务。对外提供光伏产品、光伏系统及智慧能源服务构成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全年年度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产品部门的规划,分解产品特性、区域销售等指标,并结合市场讯息、供需关系、成本预测和产能产出等情况明确年度采购策略,签署年度采购框架协议。采购范围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生产所需辅料,生产设备以及配件等,公司实行“以单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

公司编制了《采购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制度》等制度,运用定制化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DQMS(动态质量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系统,利用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根据客户及相关方需求设计合理、有效的采购过程。公司根据新产品、新材料需求,利用行业信息或已有供应商数据库从供应商的开发、选择、管理、评级、价格议定、签订合同、检验入库、付款方式、库存管理以及定期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标考核,实现供应商协同、信息共享、过程预测等目标。

近年来,公司着力发展战略采购模式,加强采购战略管理、瓶颈材料前瞻性布局、战略供应商管理等工作,提升供应链掌控力,加强供应商协同,打造供应链生态。

3、生产模式

公司基于产品战略及产能匹配情况进行市场营销,采用“以销定产”为基础,结合预期需求的模式组织生产,根据销售合同、技术协议以及各车间工艺能力分配计划,形成生产任务,下达公司各车间进行生产。

公司各部门严格遵守《生产管理制度》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管理: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技术管理和企业内部工艺技术标准制定;生产部门遵守公司制定的生产操作规范,按要求进行生产工作;公司质量控制部门全程参与生产工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三大类,针对这三类业务,公司的销售模式如下:

(1)光伏组件的销售模式

公司针对不同组件业务的类型采用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模式。针对大型电站及大、中型工商业项目的组件业务,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从售前、售中到售后设置专业销售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小型工商业及户用市场的组件业务,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销售。公司已建立完善的组件经销网络,向全球各地销售高品质、高可靠性的组件产品。

(2)光伏系统业务销售模式

①光伏系统产品

公司的大型电站智能解决方案和智能跟踪支架产品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产品面向建造商,投资商和开发商,在中国、欧洲、北美、南美、日本、亚太、中东北非等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开展业务。

公司商用光伏系统产品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和经销并行的方式。国内户用光伏系统业务的销售模式包括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向其提供标准化产品;海外工商业采取合作建设和自主建设等多种模式并举的方式延伸分布式市场渠道。并且,公司分布式系统业务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创造性推出天合蓝天·天能瓦屋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SPVC天合智慧能源车库,将光伏技术、储能技术与建筑有效融合,解决光伏余电存储、削峰填谷、降本增效。

②电站业务

公司国内的光伏电站销售业务主要包括已建成电站的销售以及定制化电站的销售。国内已建成电站的销售是指在双方在达成一致后签订合作协议并进行股权转让及电站项目资产的移交;国内定制化电站销售是指结合光伏应用场景的多样化特点,在项目开发的同时即启动与投资商的接触与协商,形成合作意向后,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电站设计与建设、运营方案。

“联合开发+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通常适用于海外新兴市场的大型投标项目以及为长期合作的战略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业务领域。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会与电站的长期持有人联合投标,并设立合资企业共同完成开发和建设,公司负责提供完整且专业的从开发到并网的全流程管理。最终工程完工并网后,公司将合资企业所持少数股权进行转让并实现退出。

(3)智慧能源业务的主要销售模式

智慧能源业务是公司产品业务和系统业务的延伸,智慧能源业务依托公司高品质的光伏产品和系统业务品牌,拓展了在新能源发电、储能、输配电和用电售电领域的业务范围。智慧能源业务聚焦储能智能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模块化、可扩展、高循环、长寿命的储能系统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高性价比、高效率的新能源侧解决方案、电网侧解决方案、用户侧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及微电网储能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与施工调试等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和高效可靠的储能系统集成产品。

5、研发模式

天合光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将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首,公司在自主研发、创新成果等方面具有领先性,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设立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首批获得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光伏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公司依托国家级博士工作站、江苏省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从研发平台、研发队伍、研发模式、激励方式等几个方面建立创新机制,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引才策略,集聚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的拔尖人才和优秀的科研骨干成员,以开放合作的模式与国内外优秀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合作关系,汲取多方优势共同突破行业技术问题。

公司一直致力于光伏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以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一室两中心”创新型平台为依托,公司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省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全球领先地位。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处行业为太阳能光伏行业。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包括光伏应用系统的安装及服务等。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比均居全球第一。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与能源转型的加速,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承诺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坚如磐石。在双碳背景下,光伏发电凭借着更低度电成本优势,成为最具经济性和竞争力的电力装机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容量78.42GW,较去年同期增长154%,已接近去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CPIA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提升至305-330GW,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未来,在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伏行业具有技术快速迭代的特点,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大规模新产能投放,主要围绕着多晶硅、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展开,淘汰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老产能,加速行业整合。在持续增长的光伏市场需求下,行业内具有先进产能、持续创新能力、品牌优势、全球销售网络布局的企业将更加受益,光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原材料供需和价格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产品技术路线开始由P型向N型技术全面迭代,各环节产能大规模扩张,光伏产业链仍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增长显著,市场对于高效先进产品的需求尤为旺盛。龙头企业凭借着在技术、品牌、渠道、成本等各方面的领先优势,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公司坚持看好并持续深耕光伏主赛道,有序新建N型一体化先进产能,预计到2023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可分别达到50GW、75GW、95GW,其中N型i-TOPCon电池片产能将达到40GW。在N型先进高效电池片产能和新建N型拉晶切片产能的双轮驱动下,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将巩固并加强,产品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始终坚持在高效太阳能电池、大功率组件、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既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也关注量产技术的推进。

(1)N型i-TOPCon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具有创新性结构,采用N型硅片为基底,其背面钝接触技术通过叠层薄膜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金属接触区的复合,实现载流子高效传输,显著提升了电池效率。天合光能i-TOPCon电池产品效率及良率实现行业领先,当前最高量产线电池平均效率已达到25.8%,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电池LID(光致衰减)显著低于P型PERC技术电池,结合先进的氢处理技术,还获得了较低的LeTID(光热致衰减)的特点。2023年5月,公司面向全球发布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通过选择性发射极、背平面微结构反射器、高掺杂低复合TOPCon结构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电池转化效率。

(2)至尊组件量产技术研究:公司创新性地在先进210技术平台多主栅(MBB)、高密度封装技术、无损切割技术基础上,叠加N型i-TOPCon先进技术,正式推出210至尊N型组件产品,将210平台和N型技术两者优势累积,产品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双面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以及低度电成本的特点,基于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组件实现量产,进一步提升发电量收益,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3)长寿命储能专用锂电池技术研究:天合储能通过对锂电池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围绕如何减缓并补充活性锂损失,创新研发出“3减1补1智造”技术,成功开发306Ah、12,000次循环的长寿命“天合芯”,实现全栈自研自产,显著降低成本。在安全性方面,“天合芯”作为车规级电芯,通过了国标要求的热失控、过充、挤压等储能电芯的全部滥用性能测试,以及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

(4)液冷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天合储能在自研长寿命专用储能电芯的基础上,推出万次循环液冷系统Elementa,通过高集成化的系统设计和先进的热管理,搭配材料微观调控、正负极适配组合、正极过渡金属低溶出以及高效预锂缓释四大技术,以安全可靠、高效收益、超长寿命、智慧应用四大特征,直击经济性与安全性二大行业痛点,显著降低系统度电成本,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5)智能化跟踪支架新产品以及电控系统升级兼产业化:2023年4月,天合跟踪发布全新一代配备多电机驱动系统的开拓者2P跟踪支架。新一代开拓者2P跟踪支架与最新的210至尊N型组件产品完美兼容,并采用天合自主研发的多电机控制系统,无机械传动磨损,安装运维更便捷,结合风工程的研究成果,通过外9内7组合立柱排布方式,兼顾可靠性和经济性。针对沙戈荒、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跟踪支架应用场景更为复杂的现状,新一代开拓者2P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立足电池及组件创新技术研发,一方面不断将创新研发成果转换为产品价值,另一方面着眼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进行领先技术研究积累,为增强产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1)N型i-TOPCon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N型i-TOPCon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具有创新性结构,采用N型硅片为基底,其背面钝接触技术通过叠层薄膜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金属接触区的复合,实现载流子高效传输,显著提升了电池效率。天合光能i-TOPCon电池产品效率及良率实现行业领先,当前最高量产线电池平均效率已达到25.8%,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电池LID(光致衰减)显著低于P型PERC技术电池,结合先进的氢处理技术,还获得了较低的LeTID(光热致衰减)的特点。2023年5月,公司面向全球发布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通过选择性发射极、背平面微结构反射器、高掺杂低复合TOPCon结构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电池转化效率。

(2)HJT电池和组件技术

作为未来高效电池组件方向之一的HJT电池和组件技术,是公司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2022年底建成了基于210mm大尺寸HJT高效电池实验室,技术研发水平国内领先,HJT组件通过IEC全套可靠性测试。

(3)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天合光能注重太阳电池前沿技术的研究,目前开发的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实验室电池效率已超过31%,实验室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内行业前列。

(4)PERC电池量产技术

公司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支持各PERC电池量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和非硅成本的持续降低,P型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行业领先,浆料单耗上半年降幅超过10%。

(5)至尊组件量产技术

公司创新性地在先进210技术平台多主栅(MBB)、高密度封装技术、无损切割技术基础上,叠加N型i-TOPCon先进技术,正式推出210至尊N型组件产品,将210平台和N型技术两者优势累积,产品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双面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以及低度电成本的特点,基于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组件实现量产,进一步提升发电量收益,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6)BIPV产品技术

公司在BIPV技术领域持续做好技术储备,包括市场洞察和技术产品规划,在天能瓦新一代组件(双玻,防积灰等),建材一体化斜屋顶组件都已经完成产品研发和量产推广,在BIPV墙板组件、幕墙组件、彩色组件和柔性组件等建筑不同场景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深度和建筑结构相融合,探索BIPV组件标准化之路,同时参与了多个实际建筑项目设计,积累丰富经验。

(7)智能化跟踪支架电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开发基于数据学习的“自感知-自识别-自优化”的新一代智能跟踪技术,深度研究基于支架电机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健康状态的诊断算法,全面升级支架监控平台,重点开发“多角色权限管理系统”、“主从同步冗余技术”,保障跟踪支架系统长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完成了1P和2P全系列跟踪支架产品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建立了行业首个跟踪支架风压系数时空分布原始数据库,联合开发了风振分析和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技术,具备了代替第三方风工程咨询公司的自主风工程技术。Vanguard2P推出全新的电气联动多驱方案,解决了主流机械传动杆系统安装繁琐和故障率高的行业痛点。原创性开发了自锁和连接器等颠覆性跟踪支架新技术,全新升级的1P新产品完成立项。

(8)储能整体系统创新与电力电子开发

公司着眼于高功率、高能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开发的高功率液冷储能系统满足在调频、调峰的使用场景,满足在1小时内以最低电量配置要求输出最大功率要求;此外,优化排布集装箱内的设计,将标准的20尺集装箱在有限的体积内电池容量达到最大,面积密度争取达到339kWh/平方米。更好的满足了发电侧的储能产品需求,降低了场站对土地使用面积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系统集成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储能电力电子团队致力于开发高压储能变流器关键技术,提升新能源入网的稳定性,保证新型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9)储能电芯研发与产业化

公司积极研究储能电芯领先技术,已完成了市场主流280Ah电芯产品的开发,常温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70%SOH,并已投入量产。此外,完成耐受高温环境的第一代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定制化开发,基于上述材料,提出了第一代高温化学体系设计方案并完成验证,可在45度环境下实现普通电芯常温下的循环寿命。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获得的重要奖项

2023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天合光能凭借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这是天合光能继2018年荣获国家绿色工厂、2021年荣获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022年荣获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之后,再度荣登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成为常州首家绿色制造体系大满贯企业。

(2)新增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无。

(3)新增发表的学术论文

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EI论文7篇。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第一部分:2023年公司总体经营业绩汇报

2023年上半年,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迭代更新不断,目前已在全球市场取得领先优势。在国家政策引导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关键期,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作用,推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产品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智慧能源业务迎来黄金增长时期,凭借领先的研发技术与深度战略布局在储能行业构建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壁垒;在下游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端,国内集中式电站开发取得较大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84亿元,同比增长38.21%,实现归母净利润35.40亿元,同比增长178.88%。2023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约27GW,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作为国内N型技术路线先行者,公司革新性推出210至尊N型产品组合,价值受到产业链及终端客户多方认可,获评美国RETC授予的“全面最佳表现”奖项;同时凭借210R电池“黄金尺寸”进一步推动行业尺寸标准化,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供应链端,公司实现一体化主产业链的全面贯通,为N型一体化产业布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智慧能源业务端,公司获评“2023中国储能行业十佳储能系统集成商”,并凭借领先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推出的万次循环液冷系统荣获“2023储能卓越产品奖TOP10”,公司充分发挥光储融合基因优势,提供电网友好型光储整体解决方案,真正为客户创造收益价值。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连续五次蝉联PV ModuleTech组件可融资性AAA最高评级,彰显了行业领军者地位。公司凭借产品的高可靠性、可融资性,连续第七年获评BNEF可融资能力100%,并多次获得EUPD“顶级光伏品牌”荣誉称号。公司也多次荣登《财富》中国500强,优异的业绩表现赢得多家全球知名评级机构认可。

第二部分:2023年上半年公司运营情况

(一)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具体分析

随着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头部企业聚焦一体化布局,公司在多年发展中已构建了相对领先的综合能力体系和品牌声誉,坚持以创新引领作为核心驱动力量,主营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智慧能源业务不断实现开拓性进展,以良好势头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1.光伏组件产品制造与销售业务持续领先

在组件产品与市场销售端,随着210产业链生态不断升级,大尺寸组件凭借其卓越可靠性,成本优势凸显,市占率不断提升,600W+价值已得到充分认可,成为主流和发展方向。公司基于领先的210技术平台,叠加N型i-TOPCon技术,革新性推出覆盖全场景的至尊N型产品组合,凭借卓越的产品可靠性再度获评美国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引领行业进入N型时代;公司率先打造零碳体系,启动至尊N型组件的EPD及碳足迹认证工作,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引领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开创性推出的210R电池技术,引领了全行业硅片电池矩形化的趋势和潮流,为上中下游生态伙伴实现价值最大化。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作为行业尺寸标准化的引领者,公司联合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就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共识,回归客户价值,以实际行动促进上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行业良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供应链端,公司加速上游生态建设,优化产业链整体布局。同时,凭借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卓越表现,获评工信部认证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在产能制造端,光伏行业正走向N型技术迭代的新阶段,公司率先着手N型技术研发,始终走在技术创新前沿,2023年8月,青海基地N型电池成功下线,成为行业率先实现TOPCon组件量产功率突破700W的组件制造商。同时,青海基地实现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的全面贯通,加速形成N型一体化产业布局。

2.全球领先的光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卓越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较去年实现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国内光伏系统业务市场开发环境复杂,公司积极探索新型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在西北区域参与国家第三批大基地项目,并取得青海省海南州1GW源网荷储项目;在西南区域成功获得2GW集中式项目开发资源,实现多维度突破。

分布式系统业务持续迭代户用场景解决方案,开创性发布“富家光伏花园”,建立全链路业务矩阵;在工商业领域,推出全新天能瓦3.0PRO光伏屋面维护系统推动建筑能源转型;同时积极布局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构建零碳生活、零碳生产一体化生态平台,推动智慧能源产业的升级发展。

3.全球智慧能源业务迈向高质量增长期

公司传承光储基因优势,坚持研发先行,持续深耕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扩大知识产权数量,逐步提升技术壁垒的核心竞争优势,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期。报告期内,公司电芯研究院平台领先发布自研高温电芯,单体容量可达到300+Ah;推出以“天合芯”为内核的新一代万次循环液冷系统TrinaStorage Elementa,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32%,凭借极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获评“2023储能卓远产品奖TOP10”。公司凭借领先的创新能力,通过对终端市场需求的反向技术创新,实现最低LCOS客户需求,推动客户价值最大化,连续两次获评“十佳储能系统集成商”、“中国储能优质企业”,体现行业对公司在储能行业专业度、影响力及贡献力上的充分认可。2023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交付实现大幅增长,同时与多家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共建健康强大的供应链保障体系,为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公司分别从系统、电芯&PCS端积极参与储能行业标准的制定,目前已参与2项行业标准制定。公司全力发展实验室能力建设,目前储能产品检测中心正式获得CQC储能行业首个目击实验室资质,CNAS实验室也已正式获取UL目击实验室资质。

在产能制造端,公司深入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目前,安徽滁州和江苏盐城基地正在加速建设并陆续投产,和常州总部形成“三角”整体布局,辐射全球储能市场。公司在加强投资长寿命、高安全的自研“天合芯”电芯生产线的同时,也在电芯基地迅速布局后道产能。预计2023年底储能电池、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达到12GWh产能,2024年二季度末达到25GWh产能。产线集中度高,最大优化物流规划路线,节约物流周转时间以快速响应交付及提升订单OTD,发挥公司智能制造的质量与成本优势。

(二)技术研发和科研项目攻关

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长期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6.78亿元,同比增长24.44%。公司新增专利申请505件,其中发明专利21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不断将创新研发成果转换为产品价值,着眼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进行领先技术研究积累,为增强产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2023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天合光能凭借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成为绿色制造体系大满贯企业。

在产品研发方面,高效电池研发团队继续保持N型i-TOPCon电池产业化效率及良率的行业领先,最高量产效率提升至25.8%;同步重点研究未来高效电池组件方向之一的HJT电池和组件技术,HJT组件通过IEC全套可靠性测试。储能方面,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积极研究储能电芯领先技术,已完成了市场主流280Ah电芯产品的开发,常温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70%SOH,并已投入量产;此外着眼于高功率、高能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开发的高功率液冷储能系统满足在调频、调峰的使用场景。支架方面,公司针对“光伏+水务”场景为客户量身定制了“天合智能柔性系统解决方案”,跟踪支架研发中心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完成了1P和2P全系列跟踪支架产品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建立了行业首个跟踪支架风压系数时空分布原始数据库,不断增强产品可靠性。

(三)组织文化不断提升

公司坚持以“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长期使命,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开放创新、长期艰苦奋斗、全力追求卓越、共担共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先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公司稳步有序推进管理变革和组织变革,持续加强服务客户的组织能力建设,建设端到端产业生态能力,保持对短中长期技术能力均衡投入,驱动平台能力和数字化能力跃升,构建全面服务客户需求的端到端组织能力。面向公司长期使命,公司全体员工保持奋斗意志,持续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支撑公司经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相关利益方持续创造价值。

公司变革在以下三方面持续体现价值:1)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能力,创建自我驱动的组织氛围,形成持续熵减的组织生态;2)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业务与管理高效协同的经营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大变革促进经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以数字化打造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创建数字化流程支撑公司跨越式发展;3)提升经营业绩指标,在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现金流等各核心经营业绩指标方面每年实现持续的大跃升和优化。

三、风险因素

1、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

光伏行业在硅片、电池片、组件及系统产品端的新技术不断涌现,要求行业内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或未能对最具市场潜力的技术投入足够的科研开发力度,则可能出现技术落后的风险,造成公司相关产品的转换效率及功率落后同行业公司,使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下降。

N型电池组件以其转换效率高、功率高、双面率高等优良性能成为了行业发展方向,市占率不断提升。公司不断加大在N型高效电池和组件端的产能扩张。尽管当前N型电池生产设备及技术能力已逐步成熟,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但仍不排除光伏电池出现在转换效率等方面性能更好且成本更低的新的技术路线,若公司无法及时掌握,将面临丧失竞争优势的风险。

2、核心技术失密及技术创新能力风险

公司自主研究及开发的核心技术是推动公司业务得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公司承担并实施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25次创造和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并建立了国家级的研发平台,在行业内率先研发成功了以N型钝化接触双面电池(Passivated Contact Cell)、HJT电池(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电池、切半、MBB、双玻等为代表的电池及组件技术。该等核心技术是公司未来业务开拓的基础,一旦公司核心技术失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在能源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也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为公司未来发展进行技术储备。如果公司不能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将在未来逐步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不能在更广阔的能源领域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3、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些年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纷纷进行扩产或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行业资源向少数光伏企业进一步集中,使得光伏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行业产能的扩产及技术进步,光伏产品价格逐步降低,光伏企业在成本管控及产品性能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近年来部分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新建产能并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剧了海外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产业链的加速淘汰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市场布局的加快可能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4、原材料价格及物流费波动风险

公司光伏产品以硅料为基础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工成硅片、电池片,结合各类辅材最终组装成光伏组件。2023年以来,随着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硅片等原材料价格下行,海运价格也呈整体下降的趋势,但不排除未来大型硅料生产企业及其他辅材供应商出现不可预知的产能波动,或下游市场的阶段性超预期需求爆发,将导致公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未来海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公司物流费用大幅提升,进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5、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及组件毛利率波动风险

在国内外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光伏行业在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端的技术持续进步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使得光伏行业生产成本及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此外,随着各国推进光伏平价上网,光伏组件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未来光伏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行业各环节的生产成本及销售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进而可能引发组件毛利率波动甚至下降的风险。

6、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其中光伏产业凭借其可开发总量大、安全可靠性高、对环境影响小、应用范围广等独特优势受到各国青睐。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美国、欧盟、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曾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调查或上调关税。

2021年6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对国内某企业发布暂扣令(即WRO,Withhold Release Order),禁止从该企业进口硅材料、以及使用了该企业硅材料衍生或生产的产品,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组件产品进行了扣押;2022年2月,美国政府针对即将到期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关税保护措施(201措施)延长4年;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四国的光伏产品展开反规避调查,进一步调查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将其部分制造业务转移到东南亚,以规避反倾销和反补贴(AD/CVD)关税的行为;印度可再生能源部(MNRE)宣布,从2022年4月1日起,对进口光伏组件征收40%的关税,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25%的关税,以此减少进口并促进本地制造业;2022年6月,美国政府声明,将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采购的太阳能组件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2022年10月14日,拜登总统暂时免除了对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或越南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的所有反倾销或反补贴税,有助于美国光伏装机需求重新释放,有利于主要光伏组件厂商未来两年组件对美国销售的拓展。2023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否决了恢复东南亚四国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法案。

光伏领域贸易摩擦不断将给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排除公司在境外部分地区销售收入下降的风险。

7、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印度、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主要以欧元、美元来结算,人民币汇率可能受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排除因未来汇率波动对公司收益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8、境外经营风险

公司推行产能布局全球化和市场销售全球化,分别在泰国、越南等地设立了海外工厂,并在全球目标市场开发、建设、销售电站。公司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印度、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境外生产、销售受到国际政治关系,各国不同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收环境、监管环境、政治环境,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公司不能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国际规则,可能出现相关的境外经营风险。

公司还面临各国因政局变化、政府换届、领导人变化等导致的光伏政策、贸易政策等政策不连续风险,国家主权及信用变化风险,造成公司境外业务经营失败、投资回报低于预期或公司境外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

9、其他风险

最终的判决结果尚未确定,不排除极端情况下该诉讼事项后续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