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6:44:26 来源: 腾讯网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开放后,转眼间首批“二孩”已经到了入学年龄。然而“多孩”家庭普遍面临着一大现实难题——孩子能否同校就读。
在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目前,全国已有多地积极响应,推出一系列“长幼随学”的支持措施。
(资料图)
例如:广东省佛山市规定,在不超计划的前提下,学校必须优先补录符合条件的兄弟姐妹;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兄弟姐妹同校;因学位不足,导致无法享受“长幼随学”服务,家长可申请按照就近入学,安排至其他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同校入读。
浙江省慈溪市规定,符合入学条件的二孩、三孩,在坚持划片对口、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下,由其监护人提出申请;在学额允许的前提下,将二孩、三孩安排在兄(姐)同一所学校就读。
官方解读“长幼随学”:
如果老大在某校,老二在符合入学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被该校录取,哪怕超过班级限额也要支持满足;
如老大在A校、老二在B校,老大申请转到B校或老二转到A校,哪怕超出班级人数规模也要想办法解决。
“长幼随学”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可以帮助“多孩”父母解决接送孩子的不便和麻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城市人流大、车辆多、上下学时间紧张等问题。
李女士家有两个孩子,2016年哥哥升小时如愿进入家附近的小学;2021年妹妹升小时,未能如愿最终通过多校划片被另一所学校录取。平时孩子的接送问题、开家长会、为孩子准备活动用品等现实琐碎问题,都耗费着以李女士为代表的家长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家长呼吁,希望政策能给多孩家庭孩子入学一定的选择权,允许老二可以优先选择老大的学校直接入学。
可喜的是,目前通过政府在多个平台对网友的回复,已能看出政策“松绑”的迹象。
例如:朝阳区表示,若大孩和二孩在同一学段且拟申请协调到同一所有学位的学校,家长可将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递交至教委指定地点。
不过,面对这一政策,同样也有质疑的声音传来。
一方面有人质疑多子女家庭会挤占未享受政策家庭的学位。
如果将有限的学位资源匀给长幼随学的孩子,那么是否会影响到片区其他孩子的权益。
另一方面有人担心会出现大班额的情况,即超出班级应有的规模后,是否会对教学活动的质量有所影响。
随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未来不少家庭有了“二孩”乃至“三孩”。但在实际生活中,考虑到未来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限制,会让很多育龄父母望而却步。“长幼随学”不仅可以帮助化解“多孩”父母的接送难题,而且可以有力助推国家全面推行的“二孩”、“三孩”生育政策。
任何政策的改革,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期待这样的政策红利,可以普惠到更多的家庭。
附:首批“二孩”入学,无奈多校划片!家长期盼“长幼随学”
两个孩子就读不同学校
接送、教育成本大大增加
李女士两个孩子的户口都落在了姥姥家。2016年,哥哥面临幼升小时,学位还不像今天这么紧张,他如愿进入了姥姥家附近的陶然亭小学;到了2021年妹妹要上小学的时候,学位已然紧张起来。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妹妹最终通过多校划片被育才学校录取时,李女士还是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
最让她发愁的是接送问题。平时她不与老人同住,接送的重担便交到了孩子姥爷身上。陶然亭小学离家近,哥哥上学时,老人溜达着就能接送;而从家到育才学校,老人就得骑上电动车。
等妹妹真正上了学,李女士开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两个孩子不在同一学校就读的不便。校级家长会是其中之一。每当遇到校级活动,李女士为孩子准备活动用品时,她也不由地感慨,“如果孩子们在一个学校读书,两个孩子准备同样的东西就行了,那得省多少事儿。”
李女士的困扰不是个例。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类似的心声比比皆是。一位北京家长表示,政府通过多校划片弱化“学区房”概念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考虑到多孩家庭的负担,另一位家长张女士说,她的两个孩子相差一年,老人身体不好,她根本来不及奔波在不同学校同时接送两个孩子。不少家长呼吁,希望政策能给多孩家庭孩子入学一定的选择权,允许老二可以优先选择老大的学校直接入学。
两个孩子就读同一学校
老大为老二提供最直接参考样本
家住海淀区的吴女士家有两个儿子,都在中关村第三小学就读。在她看来,两个孩子入读一所学校,除了免去了一家人接送两个孩子的奔波之苦,也让她对弟弟的教育更从容了。
吴女士举例,哥哥刚上小学时,她基本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感觉什么都是懵懵懂懂,在课后服务选课、社团活动上,只顾贪多。到了弟弟上学的时候,吴女士吸取教训,从课表中精挑细选,合理安排好孩子在校内社团活动、课后服务课程的比重,弟弟显然比哥哥更加享受校内时光。
还有一些小细节让吴女士觉得弟弟上小学特别省心:什么时候该选课了,学校一年有多少重要活动,她的心里都有谱儿,准备起来一点儿也不慌张。有了哥哥上学在前,吴女士在弟弟班级里也成了其他家长们信赖的“前辈”。
两个孩子在一所学校,还起到了相互激励的作用。“学校有些活动在各个年级都是同步的,比如一些大型的比赛,这个时候,两个人就会凑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吴女士说,开学后,两个孩子所在的年级都要迎来体育测试,这个假期哥俩儿就会专门腾出时间,自觉地一起训练。
东城区任女士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就读于同一学校。对她来说,两个小朋友虽然在不同的班级,但接受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行为规范是一致的。“这样一来,她们觉得是成长在一个共同体里面,会有很多共同话题,也会讨论共同认识的老师和同学,更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