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0:00:20 来源: 福州日报
智能控温、控湿、光照……近日,在罗源县起步镇“食用菌珍稀品种(绣球菌)示范推广基地”的出菇房内,现代化的培育生产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色绣球花被整齐地码在架子上,惹人喜爱。
“绣球菌是世界上唯一的阳光蘑菇。它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且要保持20℃左右的温度,培育难度很大。”福建珍菌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艳介绍说,罗源县起步镇投资1400万元建设绣球菌示范推广基地,以工厂化生产改变起步镇食用菌品种单一、生产效益低的短板,目前产量相对稳定,日生产绣球菌1万袋,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
智能工厂种出“绣球花”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实现日产1万袋目标,初步成功试种绣球菌,一年产值能达到3000多万元!”于艳介绍,引进绣球菌是为了改变菌种品种单一的现状,而且绣球菌经济效益高,罗源县起步镇“食用菌珍稀品种(绣球菌)示范推广基地”采取工厂化栽培技术,选购优质专业制冷设备、雾化系统及装袋系统等生产相关设备,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素有“万菇之王”美誉的绣球菌在罗源县栽培成功。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0年7月动工,分两期建设。“2021年8月份,一期已全面建成投产。目前绣球菌实现相对稳定生产,日常销往福州市区、河南、浙江等地。”于艳高兴地表示,企业先行先试初见成效,基地还提供100余个岗位,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
在起步镇,从“靠天吃饭”到智能工厂的菌菇车间已有3家,还有多家企业准备实现工厂化种菇,如长兴菇业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打造自动化菌包生产线6条,向智能工厂化转变。“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少阻力,新品种的销路和受益不确定,新技术的使用和成效是未知的,但作为龙头企业之一,应该积极探索新生产方式,多研发新品种。”长兴菇业负责人黄潘顺说,同时,为改变传统的大包装模式,企业采取了自动包装机,实现自动小包装,增加包装模式,扩大市场占有率。
科技特派员“保驾护航”
怎样让智慧农业在菌企中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呢?科技特派员来帮忙!
于艳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科技特派员,近年她利用丰富的液体菌种经验和知识,对巾帼食用菌合作社和创鲜农业两家企业的养菌、出菇环节全程跟踪、指导,最终成功使秀珍菇养菌周期缩短了一半。
据悉,在绣球菌成功栽培之前,于艳带领的团队已经拥有了栽培海鲜菇、秀珍菇等菌种的成熟技术。并且抓住“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机遇,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手机种菇”。如今,企业引进全自动生产线,降低菌包重量偏差,提高经济效益。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起步镇,像于艳这样的科技特派员一共有12人。他们向企业、菇农讲解国家新政策、传递行业新动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等,积极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他们的栽培技术水平、科技能力和经济收入。
金融春水
为乡村振兴赋能
激活金融春水,赋能乡村振兴,为食用菌产业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起步镇分管农业领导黄邦富介绍,起步镇利用食用菌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的1000万资金,来提升仓储物流园建设,秀珍菇种植生产设备升级等11个项目,镇里还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6000万元,用于巩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成效,并形成了先进经验做法。依托“政银担”“菌菇贷”等金融服务,争取“整镇授信”2.7亿元,切实帮扶企业及农户实现扩产增资。
更为重要的是,有了珍菌谷生物这样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镇7家企业意向加入绣球菌智慧化、工厂化生产模式。起步镇党委书记肖用良介绍道,当前,食用菌产业向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转型。镇里积极帮助企业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以长治片为核心,涵盖周边7个村,形成650亩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连片种植基地。去年,起步镇共生产秀珍菇8000多万袋、海鲜菇800多万袋,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起步镇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工作、创建联农带农机制。力争形成以起步镇为核心的罗源县食用菌产业集群,成为闽东北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连接点。(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