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新纶新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23:15:21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新纶新材(00234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产业方向与国家经济需求高度匹配,各项业务正蓄力深耕。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的生产销售以及净化工程业务。公司以高端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破解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目标,在新材料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中新能源材料的终端客户所属行业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类电子行业,光电材料终端客户所属行业为消费类电子行业。公司主要业务所处行业情况如下:

1、行业分析

(1)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

在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2023年7月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升至28.3%。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71.9万辆,同比增长31.9%。同时国内锂电池产业链在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的大环境下逐步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故此锂电池产业链降本需求急切。近年来在国内软包动力电池、材料和设备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软包电池产业链各项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预计随着铝塑膜国产化的推进,软包动力电池在实现进一步的降本后相对圆柱和方形电池的竞争力会继续提升,软包电池市场渗透率有望得到进一步增长。根据PCLB2023(第三届高能量密度软包锂电池发展论坛)2023年5月7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国内软包动力电池占比达到11.7%(含使用铝塑膜的刀片电池),而2022年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占比达到24.3%(含使用铝塑膜的刀片电池),预计软包动力电池在国内市场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随着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在加速到来,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储能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选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1170项。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270余项储能支持政策密集发布,包括国家层面政策19项,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等方面。今年8月份以来,各地陆续推出针对配套储能设施的财政补贴,允许独立储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等政策细则陆续发布。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3年8月2日印发的《新疆电力市场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暂行)》提出,独立储能企业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8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公布《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指出,对配套建设储能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储能设施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各级政府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链业务的长期向好预期,储能装机规模也会进一步快速增长。在储能电池领域,软包电池因其自身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正在向高倍率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储能电池的要求。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对软包电池装机的快速增长,也将带动铝塑膜市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

(2)消费电子行业

消费电子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终端为代表。在消费电子上游产业中,材料领域一向是国内厂商的短板,目前外资厂商在消费电子材料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且几乎垄断高端市场。国内品牌以往在材料领域更依赖国外厂商,使用国产材料的比例甚至低于苹果、三星等外资品牌。但在当前国际政经大背景下,国内厂商越来越注重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及国产化带来的高性价比,国内品牌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和材料国产化率在不断加大。

同时,消费类电子行业下游厂商集中度高,定制化比例高,产品的交期短、要求高、种类多。下游厂商一般会选择从设计、研发、验证、量产等方面与合作供应商深度绑定,双方深度参与各个环节,因而对合作供应商的全方面要求标准较高,同时也意味着双方合作粘性较强,因此供应商的研发、响应能力以及产品的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

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仍在低位徘徊,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预计仍会低于12亿台,同比下降1.1%,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也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全年出货量预计有2.83亿台,基本与上年数据持平,但上述两项数据的跌幅同比已经大幅缩小,市场对未来企稳回暖的预期逐渐乐观。根据IDC预测,2023年下半年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会有一定反弹,反弹趋势进而延伸到明年,实现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测出货量12.63亿台,同比增长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出货量重新回到3亿台,同比增长6.2%。预计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逐步复苏,产业链各方也将同步获益。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新能源材料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并购日本凸版印刷和日本东洋制罐的合资公司T&T铝塑膜业务后迅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自主研发了几十项铝塑膜相关的专利技术。公司具备完整全面的专利包、先进的定制化日本设备、独特的技术处理工艺保证了产品优异的性能及品质,并得到众多国内外软包电池龙头企业客户的认可,从而为公司稳固行业地位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固态电池领域的软包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基于成本优势和供应链稳定性优势,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铝塑膜产品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公司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原材料的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未来将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实现国产化。

(2)光电材料业务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光电材料业务投资建成世界一流的涂布产线,打造了业内一流的研发、运营、销售团队,与来自日本、美国的企业及高校院所顶尖创新资源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对标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实现了包括光学胶带、OCA光学胶、精密涂布液的自主研发和量产供货,包括盲孔OCA、折叠OCA、上下保、支撑膜等多项产品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成为业内唯一国产供应商,为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同时公司以新能源材料业务为支点,基于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在消费电子领域胶水、膜材等材料方面的产品研发能力,全面进入汽车电子赛道。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先进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净化工程业务。公司以高端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破解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目标,在新材料行业的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数十年以来的产业垄断和技术封锁。公司致力于成为新材料领域数一数二的服务商,助力国家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实现全面化国产替代和技术升级。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调整客户结构,非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下降,导致公司主要业务的整体营业收入规模同比出现下滑。同时由于公司部分借款逾期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及公司在当期计提中小投资者诉讼赔偿金,公司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也同比下降。

但公司在销售、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了“以战略客户为中心”的作战体系工作机制,通过快速理解和响应战略客户的需求,为战略客户提供具有绝对性价比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全体员工的不断努力下,新能源材料业务成功进入国内龙头企业供应链;光电材料业务及时调整策略,面对国内巨大的国产化替代市场需求,将重点聚焦在国内厂商,多款如折叠保护膜、高端OCA等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并成功打入国内厂商供应链,同时巩固了与小米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798,742.06元,同比减少约39.45%,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46,983,666.52元。具体业务情况如下:

1、新材料业务

(1)新能源材料业务

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在新能源材料行业主要从事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外包装材料--铝塑复合膜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系公司2016年并购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凸版印刷旗下铝塑膜业务后发展而成,铝塑膜是软包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起到保护内容物的作用。其在阻隔性、冷冲压成型性、耐穿刺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已被广泛用于高电压去除PACK的方形内置式电芯及新能源动力电芯、储能电芯的生产中,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以及储能领域。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公司的新能源铝塑膜业务与国内外一线软包电池客户开展深度合作,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快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方案。公司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苛的品质管控措施,使得公司产品能够满足要求较高的行业要求,获得各业务领域内客户的认可,与客户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能源材料业务的运营主体新纶新能源已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同时公司十分重视对研发的投入,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计投入研发费用140,526,180.87元。2023年4月18日,公司与陶氏化学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2020年开始合作至今,双方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开发认证流程、质量管控流程及客户认证流程,并取得良好进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一体化的软包锂电池铝塑膜解决方案。在胶粘剂及特种塑料等方面通过技术升级与创新,一同致力于推动软包锂电池铝塑膜的应用与发展。

2023年上半年,受消费类3C电子产品市场疲软以及公司在动力电池铝塑膜业务采取价格竞争策略等因素影响,导致新能源材料业务经营业绩同比下降。但公司的市场扩张策略得到较好的反馈,继续与国内外软包电池龙头企业LG、孚能、捷威、ATL、多氟多(002407)、好力威、万向、赣锋等紧密合作,同时继续加深与国内某龙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材料研发和工艺的改善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未来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光电材料业务

主要产品及用途:光电材料业务包括电子功能材料及光电显示材料。电子功能材料产品包括盲孔OCA、水滴屏OCA等高端OCA、高净化双面胶带、导电屏蔽胶带、透明及彩色防爆膜、OLED相关柔性材料、耐跌落抗冲击泡棉框胶等,可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触控设备等各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黏结、防震、保护、导热、散热、防尘、绝缘、导电等功能。光电显示材料主要产品包括CPI膜、COP膜和TAC膜等主要用在折叠屏、偏光片等显示结构中的高端光学显示材料产品,产品最终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领域。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在光电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进入国际A客户BOM清单的胶带类供应商,布局了可折叠OCA、CPI等多款显示上游核心材料,多款产品成为业内唯一国产供应商。公司与小米、荣耀、OPPO、ViVO、富士康、蓝思科技(300433)、京东方、维信诺(002387)、华星光电、天马等国内消费类电子及显示面板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多款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内很多下游企业本土化的首选材料供应商。

2023年上半年,光电材料业务经受住宏观经济、消费类3C电子产品市场疲软等多重因素考验,坚定贯彻公司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的竞争策略,重点聚焦国内厂商国产化替代需求,凭借国内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以及在研发过程中的经验积累、稳定的产品质量、敏锐的市场响应速度,公司继续巩固与小米的战略合作关系,多款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同时,自主研发生产的折叠OCA继续在新款高端折叠屏手机小米MIXFold3、OPPOFindN2得到成功应用。盲孔OCA、水滴屏OCA、等高端OCA已经向国内主流显示屏厂商批量出货。在显示用核心光学材料、柔性显示屏用材料,公司多款产品通过了客户的测试和验证,产品性能已获得重点客户充分认可。

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有机硅系列产品共申请专利技术21项,具备耐低温和高温下独特的应力释放性能,适用于环测条件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公司的有机硅业务相关产品包括显示屏全贴合光学材料、柔性折叠光学材料、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光学保护材料、以及应用在导热芯片和新能源动力电池中的导热散热材料等,相关产品已经量产或正在验证过程中。

2、非材料业务

(1)净化工程业务

净化工程团队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洁净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一体化营运团队。2023年净化工程团队深耕电子、芯片、新能源、光伏等行业客户,在手订单充足。

3、公司的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技术运营中心,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研发流程,以客户需求及市场预测为导向,在收集整理市场需求信息、技术自身发展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研发设计及新材料领域技术的前瞻性布局。同时,公司通过与终端客户的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参与并配合终端客户的新产品研发,实现了的与终端客户联合研发,根据终端客户对新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等要求,通过不断的测试、打样等研发活动,为客户的产品需求提供最具可行性的材料解决方案。

(2)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供应链管理中心,打造了低成本、高品质、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中台,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在满足生产需要和质量标准的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合理控制整体采购成本。

(3)生产模式

公司设有材料制造中心,实行“以销定产、以需定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生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结合产品库存情况、产能情况制定具体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组织部门的生产质量规范管理工作。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生产、库存和销售全过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降低因客户订单内容、需求变动以及交期变动、产销不平衡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

(4)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市场部&销售中心,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的直销模式。上述知名厂商会对供应商的主要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如产品质量、研发实力、生产规模等指标,公司根据重点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认证。在合作期间,公司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交货,销售部门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围绕终端客户新产品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开发与销售,使得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不断加深,粘性不断增强。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客户报价窗口及产品报价规范,制定了报价流程,产品报价及销售体系完善。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把握新材料行业发展机遇,在丰富的客户资源基础上,以精密涂布技术为内核,在新材料产业的纵深发展,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在客户供应链中具备相当影响力的新材料服务商。目前已经在技术研发、产业整合、销售网络、客户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综合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技术研发及专利优势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工作,秉承“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方针,在经营过程中培养、引进了一批技术实力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和技术研发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驱动的业务模式,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健全的研发体系和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队伍。公司现已建立多个省级、市级研发中心、研发及产业孵化平台、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和两个博士后创新基地。公司及下属多家全资子公司均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公司与美国、日本和国内的近20家科研院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国内外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交流渠道,已在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拥有相关领域多项专利。同时公司布局了多项前瞻性技术,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充分把握国内新材料行业高速发展机遇,基于与国际一线品牌客户的紧密合作并对下游行业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密切跟进的基础上,聚焦新材料领域中采用精密涂布技术生产的各类功能性薄膜产品,在产业链上纵横发展,通过横向整合丰富了产品线,纵向整合打通客户渠道,力争为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和服务。

随着公司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的模式将得到加强与深化,客户黏性将进一步增强、市场销售能力将得到提高,这些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销售服务网络优势

经过多年沉淀,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内积累了大量高端客户资源,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围绕下游客户集中区,布局华东、华南两大生产基地,力争实现双引擎模式发展。同时在香港、日本、美国设有子公司。公司在国内已形成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中西部经济区的销售服务网络,依托行业内顶尖的销售团队,能快速反馈并为区域内的客户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四)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立足服务商的角色,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交付方案,深入剖析客户的关键需求和运用场景,重视与客户的“联合开发”,将公司的研发活动延伸至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产品设计方案,真正使公司研究开发的项目走在行业需求前端,也能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此外,部分核心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会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相关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测试环节及较长的认证周期,认证壁垒较高,因此,客户粘性非常高。

公司下游客户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规模较大并且下游行业产业集中度高,公司凭借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领先的技术优势和稳定的产品品质等优势,开发了一大批优质、稳定的下游客户。公司核心客户优质稳定,且能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公司未来销售的稳定性。随着所处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产能的不断释放,公司必将伴随下游客户的快速成长而成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与政策风险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受到终端需求及政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如果行业增速继续放缓、国际环境变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都有可能对公司新材料业务产能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为缓解上述风险因素的影响,公司将持续降本增效,同时以新能源材料铝塑膜为支点,推进新产品与重要客户的认证与合作,加大和国内终端客户的合作力度,并不断为产品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从而提升销售规模。

2、客户认证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各新材料项目的产品大部分为国内首次实现量产,主要竞争对手均为国际知名企业,能否迅速开拓市场面临一定风险;公司产品涉及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及光电显示领域,下游客户认证周期长,能否快速通过重要客户的认证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依托多年来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端客户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产品良好市场口碑,发挥研发创新与生产的本地优势,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差异化、订制化服务;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逐步建立品牌优势并增加客户粘性;通过加强各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客户和资源共享,推进在重要客户的认证与合作。

3、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在推进新材料领域资源整合中,收购日本铝塑膜业务资产,成交价格较账面净资产有一定程度增值,公司相应确认了商誉。若收购标的未来经营中不能较好地实现收益,那么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进一步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2016年铝塑膜业务并购完成后,公司逐步消化吸收日本先进技术,并在常州建设了生产线,实现产品国产化落地,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及技术团队,目前项目运营良好。公司未来将做好并购企业的整合,以研发实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为基础努力开发新的客户,降低客户集中风险,同时力争与现有业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并购标的潜在运营风险。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如果主要原材料价格因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致使公司无法转移或者消化成本压力,则公司经营业绩短期内将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均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价格稳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设备流程改造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同时公司大力推进核心产品的原材料国产化,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5、逾期风险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短期借款存在逾期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正积极与银行协商并筹措资金及时归还上述短期借款,并与银行积极协商存量借款的续期工作,必要时将采取处置公司资产的方式归还已逾期的短期借款,确保公司稳定运营,切实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6、汇率风险

公司部分原材料由国外采购并采用外币进行结算。汇率的波动可能对公司的利润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为减轻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经营情况预测,采取远期外汇等金融工具来规避未来面临的汇率风险。同时加强开发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