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银轮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6 14:22:2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相关资料图)

银轮股份(00212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过一季度促销政策切换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景响后,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费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汽车营销活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动下,叠加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和4、5月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由于去年6月受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拉动产销呈现高增长,1-6月累计产销增速较1-5月回落1.8和1.3个百分点。一季度,整体车市处于负增长状态;4月份以来,在同期低基数影响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汽车市场持续好转,产销量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

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

(二)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四条产品发展主线,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交换器行业标准的牵头制订单位,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

2.公司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工程机械、工业及民用换热等领域。

(三)主要客户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客户有沃尔沃、保时捷、蔚来、小鹏、零跑、通用、福特、宁德时代(300750)、吉利、长城、广汽、比亚迪(002594)、宇通、江铃、长安等;燃料电池领域的主要客户有亿华通、上汽大通等;乘用车领域的主要客户有福特、通用、宝马、雷诺、曼胡默尔、捷豹路虎、广汽三菱、东风日产、丰田、吉利、广汽、长城、长安、比亚迪、上汽等;超级跑车领域的主要客户有法拉利、奥迪、奔驰、兰博基尼、宾利、宝马、迈凯伦、福特等;商用车领域的主要客户有戴姆勒、康明斯、纳威司达、斯堪尼亚、一汽解放(000800)、东风汽车(600006)、中国重汽(000951)、北汽福田、玉柴、锡柴、潍柴等;工程机械领域的主要客户有卡特彼勒、约翰迪尔、住友、徐工、龙工、三一重工(600031)、久保田等。

工业/民用换热板块的主要客户有ABB、康明斯、卡特、MTU、格力、美的、海尔、海信、三星、LG、天舒等。

(四)经营模式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发展的储备和产出工作,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研发体系和制度,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公司创新动力(300152),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二次创业阶段,公司实施技术引领战略,制定产品与技术战略规划及实施路径,注重产品、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构建全球化的研发架构、体系及流程,建立完善研究系统、开发系统及试验验证系统,加强研发基础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研发能力。目前公司在上海、欧洲、北美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部分子公司亦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发成果。

经过十余年的生产和研发的积累,形成了多项在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使公司产品与同行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技术领先、成本低、品质高等优势。

2.生产模式

公司建立了以订单驱动的拉动型生产方式,以销定产,重视快速及时反应,根据客户提出的技术、质量、开发周期、成本等要求,为其配套开发产品,并依据订单数量,安排采购及生产计划,公司从接到客户的订单到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至产品交付的周期一般为15-25天左右。

公司按照规模经济、比较成本原则和贴近客户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规划生产布局,以全球化供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在浙江、上海、四川、山东、湖北、江苏、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并在墨西哥、美国、瑞典、波兰等建有研发分中心和生产基地。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为点对点销售。作为各大整车及发动机生产厂商的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及发动机厂商销售产品。

公司建立了从技术、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快速反应体系,不断增强全球属地化市场拓展及技术与售后服务能力。公司设立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组成的“金三角”自营体团队,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销售网络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端对端服务。公司实施三个同步(同步开发、同步发展、同步规划)、三个合作(资产合作、属地合作、战略合作),不断提高战略、重点客户市场份额,围绕国内外战略客户,制订了单独的客户战略规划。

(五)行业竞争地位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汽车热管理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顶尖的热交换器批量化生产能力和国内顶尖的系统化的汽车热交换器技术储备,已在传统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热管理领域及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现正逐步开拓新能源商用车热管理领域和工业及民用换热领域。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一批海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全球众多知名主机厂以及车企的供应商,产品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近几年逐步与各核心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资产合作,形成了可信赖多赢的业务伙伴关系。

公司将继续坚持“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实现技术引领、提升综合竞争力”三大战略方向,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热管理领域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引领,为客户提供增值产品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试验检测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021年公司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浙江省汽车智能热管理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浙江省车辆热管理方面无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产品研发战略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商用车国六及非道路国四后处理、热管理系统相关的电控,电动及智能化产品拓展、燃油车热交换器产品及模块,拓展智能驾驶、通讯基站、数据处理中心、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热管理。

2.国际化服务优势,为客户提供属地化服务

公司实施“产品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布局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四大国际化战略,按照规模经济、比较成本原则和贴近客户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规划生产布局,以全球化供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在浙江、上海、山东、湖北、江苏、广东、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并在美国、墨西哥、瑞典、波兰等建有研发分中心和生产基地。

3.质量保证,卓越的产品配套能力

公司建立和实施卓越制造系统(YPS),通过工厂管理、物流计划、质量管理、卓越制造、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环保、持续改善八个模块落地精益生产。利用敏捷、精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物联和防错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坚持永无止境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期,使得公司的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公司制订了超越国家法规的质量内控标准,实施并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与试验、计量理化检测等多方面控制产品质量。公司荣获了浙江省政府质量创新奖,历年来获得了卡特彼勒、康明斯、约翰迪尔、纳威司达、戴姆勒、潍柴、福田汽车(600166)等客户多次质量表彰。

4.产品结构优势,业务增长空间广阔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节能、减排、智能”的高效换热和排放系统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生产经营实践积累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公司初具全领域热管理产品配套能力,能够为各个领域的客户提供众多解决方案与产品。

产品配套种类完整,从发动机、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身热管理、尾气处理,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价值数百元到数千元的全系列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增长空间巨大。

产品配套领域广泛,目前主要配套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压缩机、风力发电、火车机车、轮船等领域。公司正致力于拓展智能驾驶、通讯基站、数据处理中心、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热管理业务,为公司业务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5.优质高端客户,助力公司健康发展

公司致力于成为热管理领域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公司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客户分布广泛,成功开拓了国内外众多优质高端客户资源,形成稳固伙伴关系,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奥迪、法拉利、通用、福特、日产、康明斯、卡特彼勒、沃尔沃、丰田等全球发动机及整车厂商以及国内吉利、广汽、长城、长安、上汽、一汽、东风、福田、潍柴、重汽、江淮、徐工等主要自主品牌,公司产品客户覆盖率正在获得持续提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持续恢复,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国内商用车需求复苏,海外商用车非道路客户订单持续增加,商用车及非道路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呈现较好增长;工业及民用业务拓展顺利,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各经营体围绕“变革创新、降本增效、开源创收、数据讲话”全面深化变革,深入推进“承包经营,利润提成”管理考核机制,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213.37万元,同比增长36.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547.48万元,同比增长117.10%。新能源汽车订单持续释放,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7,550.14万元,同比增长66.66%。

(一)全面深化变革,降本增效显著

公司在2022年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客户承包制、产品线责任制建设、卓越运营体系2.0建设等一些新的举措。报告期内,公司选取了三家经营体签约试点“卓越效益经营体建设”。根据公司的要求,所谓卓越效益经营体,是指经营体年度净利润提升幅度达到50%以上的高速增长。通过卓越效益经营体建设试点,进一步探索提升公司效益的有效举措。

(二)调整组织架构新设事业部,发展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2021年公司发展第三曲线业务,围绕特高压输变电、地热发电、储能、风力发电、制氢储氢、化工、中央空调、家用热泵空调、数据中心等领域提前布局和发展。为了更好集中资源发展第三曲线业务,公司正式成立了“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事业部”,新事业部将专注于数据中心液冷、发电及输变电、储能及PCS液冷系统等第三曲线智能热管理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与工程交付。目前公司已研发了“集装式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此外,在储能、充电桩、民用热空调、特高压输变电、绿色发电、船舶及轨道交通、食品化工、SOFC、制氢储氢、无线车充等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三)做好业务规划,突破战略客户,持续获得新项目

公司围绕着经营体、产品线和客户三条主线,推进和完善业务规划。以产品组/线牵头,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团队,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场及客户需求,不断识别和补齐公司短板。在有代表性的几个领域,加快战略客户的突破。

报告期内,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陆续获得了北美客户芯片冷却系统及超充冷却模块、比亚迪前端模块和无刷风扇、宁德时代水冷板、沃尔沃前端模块、国内造车新势力前端模块及集成模块、理想汽车空调管路总成和无刷风扇等订单;在商用车与非道路热管理领域,陆续获得了卡特彼勒冷却模块、康明斯水空中冷器、中国重汽冷却模块等订单;在数字与能源热管理领域,获得了奥克斯、同飞、英维克(002837)等客户热泵及储能板换订单、阳光电源(300274)储能及光伏逆变器液冷机组、三变和江变等客户铝片式变压器换热器、日立能源等风电变压器换热器。根据客户需求及预测,生命周期内上述项目达产后将为公司新增年销售收入超36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约28.1亿元,占比约78%,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业务约5亿元,占比约14%。

(四)国内外新生产基地陆续投产,属地化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在国际属地化板块,墨西哥工厂已完成团队组建和产线建设,2季度已投产,为北美客户配套的多个项目将陆续进入量产,目前处于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波兰工厂正在加快产线建设,计划3季度投产,配套北美客户德国工厂以及捷豹路虎中批量车型,后期将陆续建成热泵板换、储能液冷机组、电池液冷板等产能,配套更多欧洲本地客户。在国内属地化板块,四川宜宾工厂已顺利投产。目前正积极筹建陕西西安工厂,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空调箱和冷却模块产品,计划2023年10月开始运营投产。国内外工厂的陆续投产使得公司的国际国内布局进一步完善,属地化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五)加快卓越质量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初,公司发布了《关于2023年经营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发展纲要)》文件,明确要做好产品质量提升。报告期内,经营团队已经连续出台多项文件和举措,发布了质量提升的指导性意见、质量管理的通则及设置总经理质量奖等。通过这些文件和举措的落地,进一步地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表现,减少了内外部质量损失,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提升了公司效益。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支撑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会对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新能源车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订单,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公司部分产品向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而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将对公司的出口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铝、钢、铁、铜等金属,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

3、市场竞争风险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及尾气处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如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可能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及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甚至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近些年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并采用美元、欧元为计价结算货币。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面对上述风险,公司不断聚焦内部改善,深化内部变革,提质降本增效,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格局情况,做好前瞻性规划,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在产品方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深化变革找差距,凝心聚力补短板,不断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素质和基础管理能力,解放思想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各产品平台的独立经营能力,提升质量管控能力和经营效率。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