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17:40:21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安科瑞(300286)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一)行业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公司聚焦在企业微电网领域,应用涵盖电力、环保、新能源、消防、数据中心、智能楼宇、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工厂、智慧交通、市政工程、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十四五”开局之年,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我国将全面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促进各类能源互通互济,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支撑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推进各能源品种的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双碳”发展目标下,一方面监管对企业节能降耗要求提升,对此已出台“能耗双控”政策并强力执行,同时加快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让电力回归商品属性,电价上涨致企业能耗精细化管控动力提升,带动企业能效管理系统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能统一协调分布式电源、储能、能量转换、负荷、监控和保护的企业微电网有望加快发展,微电网需要完善的运维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为企业能效管理系统提供长期需求。(1)行业的基本特点整个电网的组成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微电网,前四个环节为主干网,微电网面向终端企业用户,为主干网的延伸,是能源互联网等能源新业态的重要落地点。在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企业微电网进行“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正在被大力提倡。企业微电网市场规模庞大,具备需求多样和竞争充分的特点。市场对终端感知设备、数据传输网关以及配套的数据服务云平台需求较大,主要源于用户节能增效、安全用电、环保监控的需求和相关政策引导。行业围绕用户需求,配合政策导向为用户搭建能效系统、安全用电系统和环保用电监控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用电数据服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感知设备、数据传输和数据获取方式都得到很快发展,行业应用也在向更多新的领域延伸,包括环保、消防等。(2)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企业微电网用户需求并非某个单一的产品,而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实时获取关切的数据从而实现节能增效。这需要生产厂家有较完整的“云-边-端”产品体系,涉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及边缘计算、平台软件开发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考验。系统需要大量的终端感知设备作为基础,这对生产厂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产品可靠性、经济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具备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小批量定制生产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多个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管理经验上的长期积累。(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变化情况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企业微电网行业中地位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销售额、净利润、产量、客户数量上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公司一直秉持以科技创新带动公司发展,在研发上加大投入,鼓励创新。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投入市场,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产品为例,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普通多功能电力仪表逐渐向针对行业细分,向企业微电网解决方案方向延伸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系统解决方案也从单用户系统向大数据云平台方向延伸,让用户更方便的获取数据,用数据服务于客户并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依托“传帮带”文化,建立多级人才梯队,让新人快速成长,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作战能力过硬,研发和应用相结合,能快速把客户需求转化为系统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公司逐步完善了产品生态体系,已经建立了从终端元器件到云平台的完善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较好地覆盖企业微电网用电数据服务的需求。目前,公司建立了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再次进行了产品升级,旨在利用数据为企业提供节能分析和新能源使用策略,为企业微电网开源降耗提供改造方案。根据企业用电负荷特点,通过配置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方式扩展其用电容量,提供削峰填谷优化用能策略,将企业市电需求、新能源发电、生产负载、充电桩等组成的企业微电网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公司产品实现了“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持较好的竞争力。公司已组建线上、线下两套营销团队,线上针对全国并稳步向海外市场拓展,线下覆盖全国主要市县,就地配置营销人员和技术支持,以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线上线下(300959)互相配合,维护好老客户的同时提升新客户数量,促进业绩快速稳定增长。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主要业务公司专注于从事中低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一家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软件企业,具备为用户提供智能电力运维、能效分析、电气安全等多方面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公司现已推出多套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的云平台与系统解决方案,并基于这些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细分,实现了企业微电网能源可视化管理和能源数据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形成了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方式带动硬件销售的模式。公司产品包括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及产品和电量传感器等,从电量传感器、电力测控与保护装置到边缘计算网关、云平台,形成了“云-边-端”完整的产品生态体系。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及产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效管理系统、电气消防及用电安全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及相应配套所需的端设备(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边缘计算网关等)。截止目前,公司拥有27个产品线,包含21个功能模块,形成了23个行业解决方案(如商业建筑、学校、医院、高速公路、工业企业、新能源等)。二、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围绕企业电力用户对可靠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的需求,结合各行业用电特点、用户痛点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了公司产品方案和技术平台的中长期研发规划。公司以自主研发创新为根本,同时也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它社会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等形式的研发活动。(1)自主研发模式:公司自主构建了“产品研发事业部+基础研发+行业事业部”的三个维度矩阵型研发组织架构。产品研发事业部按企业微电网中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开展“云-边-端”及传感器层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撑;基础研发专注共性技术、技术平台标准化及前沿技术预研方向,着眼未来;行业事业部研究不同行业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源-网-荷-储-充+运维”整体解决方案。三个维度的研发工作中,人才采用矩阵式管理,充分发挥研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研发效率。(2)合作研发模式:公司依托自身研发能力,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各类合作研发项目。通过此模式,公司形成了“合作研发-消化吸收-持续创新”这一借助外力的技术创新路径,既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前沿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速度,降低研发风险,同时也能提高研发团队人才的培养质量。两种研发模式互通互补,赋能公司科技创新持续发展。2、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包括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采购过程控制、数据分析控制、纠正预防措施、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1)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导入体系,每建立一个物资供应渠道,物流部均应寻找推荐两家以上供方,具有行业法规要求的各种资质证书、许可证书,要求其填写《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并提供书面产品报价单及必要的资质资料(如营业执照、产品样本、产品规格书或产品标准等资料),提供适量样品。对于制造商或外协商,由物流部联系,质量部组织开发部、技术管理部对供方的资质、生产条件和能力、质量管理、技术能力、工艺流程、检验方法、制造检测设备、包装运输、原料供应商、主要客户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核实。质量部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符合ROHS指令保证协议》,物流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样品测试及批量试验合格后,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供应商导入评审,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建立《合格供方名单》。确定合作关系后,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重新评价,评价采用百分制,从供方质量、交货期、服务、价格四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复评。评价依据质量部每月对供应商来料检验质量、生产使用质量、交付及时性、服务质量、价格水平评分。评价结果入供应商档案,质量部根据复评结果修订《合格供方名单》。由物流部负责与供应商的日常业务联系,向供应商下达订单,要求其在约定周期内交付;连续2次未按约定交期供货,物流部书面投诉的形式反馈供应商,要求其分析延误交货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供方提供的原材料,进厂检验不合格,或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由质量部以质量投诉单的形式反馈供方,要求期分析原因并整改。(2)采购过程控制对原材料进行ABC分类,A:资金占用大,质量性能影响大,关键性原材料;C:资金占用少,影响小的原材料;B:处于中间状态较重要的品种原材料。每年由计划部提供的A类物料明细,对合格供应商公开竞标。招标情况由财务部监督,中标配额由质量部、生产部、采购部评审后对外公布。B、C类物料,采取年度询价式采购,由物流部通过与合格供应商逐个询价、比价和洽谈的方式,在保证质量和货期的情况下,以价格优先为原则,选择确定供应商。物流部根据审批完成的采购计划,在ERP生成采购订单并实施采购,要求供应商确认合同并盖章回传,物流部妥善保管合同归档。原材料尚未到厂前,物流部人员应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与供应商联系跟催,确保供应商保质保量地按期交货,或不能按期交货,通过协调分批交付或延期交货,并将此信息传递给计划人员。原材料进厂后,仓库管理员对来料数量进行核实,来料缺失或超出计划数量,均要反馈物流部处理。质量部按原材料检验标准对来料进行检验,不合格品由质量部开具书面质量投诉单,反馈供应商处理并整改,合格品办理入库。物流部按入库明细与供应商对账开票,按账期付款。(3)数据分析控制采购计划根据年度销售预测制定常用物料预测量,并分解成月度、季度计划,同时关注销售需求对于客户临时增加的订单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生产交付计划,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交货日期与数量,并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要求确保其能够根据公司提供的备货订单,进行滚动备货,以满足公司生产所需。仓库每月统计供方未按期交付批次,采购部书面反馈供方,要求供方对未按期交付的订单提供纠正措施,并按合同条款提出书面违约赔偿。上述措施确保了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供货渠道的稳定,降低了原材料采购风险。(4)纠正预防措施供应商交付过程中出现的交付延期、来料不合格及生产过程不合格问题,书面反馈供应商,要求其回复原因,并整改。(5)风险管控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在采购过程中识别风险和机遇的内容(主要交付、质量),对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交付,采购会及时跟踪进度、开发新供方、针对交期长的物料,要求供应商备货,计划设置安全库存,结合交期,做季度订单,滚动交付。质量方面建立供应商质量问题汇总表,对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进行记录,供方现场审核时重点确认。严格按程序文件实施检验和不合格品控制,按抽样计划实施,供货质量保持稳定。3、生产模式公司产品的生产采用以下三种模式组合:(1)按库存生产模式。针对部分常规产品,由计划部门根据订单历史数据及市场需求信息进行预测,做适当的成品库存,以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2)按订单/项目生产。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或具体项目需求进行排单生产。由生产运营平台负责生产交付。公司以市场相对成熟的集成电路与各种电子元器件、定制件、结构件为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包括PCBA加工与检测、软件烧录、整机装配、精度调校、参数配置、出厂检测等环节。(3)委外加工模式。将部分低附加值、加工工艺简单、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如PCBA加工等非核心工序)委托给经公司考核合格的专业厂家实施,公司负责外协过程的质量监督与飞行检查、加工后的进厂抽检等。而产品的软件烧录、精度调校、参数配置、功能检验等核心工序均由公司自行组织完成。4、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包括“直销+经销”、“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方式,实现了对市场较为完整覆盖。公司在国内市场采用直销、经销和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国外市场采用电子商务模式为主。(1)直销直销模式,包括招投标方式销售以及聚焦行业客户直接下订单向公司进行采购。公司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公司配备专职销售人员和技术售前人员,实行区域经理负责制,全面负责本区域的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发现、挖掘、分析、招投标、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公司在多个区域设立办事处,并配置行业经理和项目经理,为该区域进行技术服务,解决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问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2)经销公司每年末与经销商签订次年度特约经销协议,经销协议约定产品定价和结算方式,对销售数量、产品类型等未予约定。经销商当期采购的产品当期能够实现销售,无需提前备货,期末一般也不存在压库现象。(3)电子商务模式公司在京东、天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均设立了销售渠道,开发了“安科瑞 E CITY”官方微信小程序,并建立了德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的官方网站。客户可通过在线咨询并在线自助下单,快速完成样品采购。公司获取精准客户需求后,通过线下当地销售团队或代理商为客户提供后续服务及技术支持等。三、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泛在电力物联网、电网数字新基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及碳达峰、碳中和等系列热点驱动,伴随着电力、环保、消防等多个行业需求的进一步融合,市场呈现行业需求大量增长、技术要求多样化的趋势。经过在行业内多年沉淀,公司具备了大量的客户储备和技术储备,熟悉各行业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保持灵敏的市场嗅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兼顾规模化、定制化生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方向、销售渠道、产品推广等方面全面提高,不断进行产品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工具和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紧随市场热点,配合政策导向,结合市场需求推出更多细分解决方案,同时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增长。三、核心竞争力分析(1)技术优势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中低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智能电网产业重点企业之一。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宗旨,形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研发模式,同时,公司已建立了技术覆盖面全、核心力量突出的研发队伍,在电工仪器仪表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科研创新能力。公司具备比较完整的产品线,产品结构优良且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逐步建立商标护城河,在多个行业分类中已取得中文、英文、图形商标,已获得证书的专利30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32项、外观设计专利15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251项。(2)生产优势公司的生产基地——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拥有功能完善的产品试验中心,通过多个核心功能模块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耗时短、低成本、高毛利、功能丰富的智能电力仪表的生产特性,突破了“小批量、多品种”的行业特点导致的生产成本高、周期长等难题。(3)市场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公司在企业微电网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参与了诸多国内外大中型终端用户侧的智能用电系统的集成项目,其中国内项目包括沪昆高铁线多个火车站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电力监控系统、上海通用汽车能耗管理系统、北京社会管理学院、天狮大学城宿舍远程预付费系统等等;国外项目包括赞比亚恩多拉体育场电力监控系统、柬埔寨金边豪利花园远程预付费系统等等,丰富的市场经验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方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稳固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多年来与公司共同成长,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研发能力。公司不断的吸纳各年龄层的人才,使核心团队力量不断增强。公司设立了健全严谨的考核制度,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的措施,保证了团队的凝聚力,保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依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年度经营计划,上下齐心协力,贯彻执行董事会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努力提高经营业绩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公司将持续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加强研发力度,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深化降本增效,优化质量管理。本年度国内外仍然受新冠疫情影响,对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干扰,对公司进行业务快速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但年内,我国大力提倡全面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等政策要求,对公司业绩增长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698.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006.5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90.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21%。报告期内,公司对产品分类进行了整合,即企业微电网产品和系统、电量传感器及其他。企业微电网产品和系统中包括了电力监控及变电站综合监控产品及系统、能效管理产品及系统、消防及用电安全产品及系统以及企业微电网的其他产品和系统。电量传感器的销售为单一的硬件产品销售。其中,1)电力监控及变电站综合监控产品及系统在销售收入中占比最大,达到41.20%;消防及用电安全产品及系统与企业微电网的其他产品和系统在本报告期增长较快,较上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0.87%和125.86%。2)占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的产品有电力监控及变电站综合监控产品及系统、能效管理产品及系统和消防及用电安全产品及系统,本报告期内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原计入销售费用的运费调整为主营业成本中,故导致主要产品的营业成本上浮,对毛利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报告期内,研发创新仍然是公司发展的重点,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比增长48.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53.34%,受益于公司业绩的增长以及公司严格的回款机制,公司现金流优势不断突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研发中心围绕用户需求,组织人员和部门进行调研和技术分析、制订产品开发计划,下达新产品开发任务书,将项目开发任务落实到各开发部门。根据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系列并完善产品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积极研发新产品,推陈出新。目前,开发部项目人员组成中,有应用开发、产品结构开发、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工艺文件和标准编写、知识产权和项目申报等工程师。公司能效管理平台系统分为能源供应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能耗分析系统四大类,各类系统中还包含子系统为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2、积极加大销售推广力度,发掘潜在用户营销中心采用直销、经销相结合的模式,由销售团队在全国进行推广,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增加直接面向总包方、设计院等大客户的机会,扩大营销网络;通过引进自备资源优势的优良经销商,为客户增加销售订单和客户资源,且无需提前备货,期末一般无压库现象,可以及时回款,降低坏账的风险;此外,营销中心成立了电子商务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和应用的推广与宣传,促成订单的形成。在疫情期间,销售新模式的地位已逐渐显示出来,为公司对抗市场风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注重人才吸引与培养,打造高效团队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年初经营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主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在职员工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公司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与股权激励计划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公司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和建设内部人才梯队,有力的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客户利益质量管理方面,继续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抓好管理骨干的工作质量考核,并通过抓工作质量来推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并且从抓基础管理入手,规范工作流程,优化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改进电源模块、通讯模块及几十种型号线路板,贴片生产线引进了在线式自动光学检测仪,通过实时对比检测取代事后人工自检,贴片不良率大幅降低,产品可靠性大幅提高。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双碳”工作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路径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总量控制。在“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政策进一步完善下,企业能效管理重担进一步加大,对能效管理需求进而升高。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将推动具备“源网荷储”统一管理思路的企业进行微电网建设,拉升企业能效管理长期需求,企业微电网对电力系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能效管理系统将逐渐成为企业综合管理微电网的必需品。另外,政府对高能耗企业的监控愈发严格,将直接促使大中型高能耗企业对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需求提升,用户侧智能电力监测产品作为能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向数字化、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发展。公司顺应“双碳”“双控”目标,积极转型为企业微电网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户粘性较高,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公司未来将一如既往的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研发团队的充实,聚焦在电力电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数据中台方向,将软件产品标准化、组件化,硬件产品标准化、模块化,通过软硬件组合的方式快速行成行业的解决方案,未来3年公司会加大对行业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增加行业经理和产品经理。销售团队规模继续扩大,争取实现国内空白区域的全覆盖,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对销售员的业务能力将不断提高要求,逐步从商务型转变为技术型;销售产品的类型也将不断升级,从销售硬件产品到微电网的多种系统方案,再到微电网的行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单客销售额,提升客户粘性,产生贸易壁垒。2022年经营规划1、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公司一向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战略,公司继续吸纳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购置高端的实验仪器、研发软件和生产设备,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并强化公司技术中心的建设,围绕企业微电网开展研发,培养更多的自主研发人才,保持公司技术领先优势,争取将公司技术中心从区级升格为实际技术研发中心并成立博士后站。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司创新激励机制,随着公司技术中心的扩大建设,公司将加大对科研成果和创新奖励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登记工作,建立完整、严格、系统的知识产权规范流程和保护体系。2、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本次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扩大生产能力,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集成创新能力,优化设计、关注细节,进一步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全方位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此外公司将继续推进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提高标准化设计能力,以标准化的产品促进品质的提升,并提升公司生产效率。3、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技术与销售相结合公司进一步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销售队伍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积极开拓下游领域的大客户,与更多的重大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改变公司销售增长方式,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技术与销售相结合,确保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4、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人才竞争优势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观,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分层次展开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和员工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公司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使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未来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1、宏观环境风险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国家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2、行业风险公司所处能源互联网行业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具体应用行业的主管部门,涉及法规政策众多。目前,公司严格按照行业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如果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或市场需求下滑,将导致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放缓,从而影响公司的快速成长。3、经营风险随着公司总体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将对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4、财务风险近年来国际国内电子元器件、大宗商品等价格有所波动,导致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亦相应波动,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且公司不能降低产品成本或提升产品售价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