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一位外国教授眼中的中国学生,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

2022-03-30 14:53:07 来源: 腾讯网

1.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都很勤奋努力,但过分依赖书本知识,过分看重老师讲的内容。

这位外国老师认为,中国的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虽然基础知识都是扎实,对待学习也很勤奋努力,但总感觉有点问题,因为太依赖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了。在外国老师看来,不管是教科书也好,老师的讲解也好,对学生来讲,那些只是种子,是老师在学生的大脑和内心里面种的庄稼。

这些种子要经过学生的培育,最后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到收获新的成功果实。

但中国的学生显然把这些种子直接当成了果实,因为不想思考,懒得思考,或者说不会思考。

2.不愿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愿意相信教授的言论。

在这位教授看来,中国的学生都有点懒,不想思考。他们盲目相信教科书,相信老师的讲解,总是深信不疑。

实际也不怨这些学生,我们的孩子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能和老师顶嘴,另外考试还有标准答案,谁敢随意发挥呀?至于信赖书本,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考试就是按照教材的标准答案来考试的。他们能相信别的吗?

我们中国的老师自主权也很少,也必须严格按课本讲解,特别是历史等知识,也是严格遵照书本的。

我们的学校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会去怀疑书本,更不会怀疑老师,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长大了肯定也一样。

3.都很善于读书,但表达能力欠缺,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

外国的学校确实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他们有戏剧表演课、演讲课,包括总统选举也是需要演讲的,相比较而言,我们确实缺乏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班级里的孩子,很多连回答问题都表述不清,更别说什么演讲才能了。

我们的教室一直强调纪律和安静,就算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他们也不敢在教室大胆、有理有据的向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至于书面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是有欠缺的,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都是为了考试而写作。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想的培养。就算孩子有点什么想法,大部分也不敢表达。因为老师和改卷老师可能很不喜欢,考分就会很低。

4.很少用怀疑的眼光看点学术问题,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

这个就更不难理解了,别说大学生了,连小学生也很少怀疑老师的。

我们老师有时候也会讲错题,但就算讲错学生也是盲目的相信老师,如果你质疑学生,学生会说,老师你就是这么讲的。

关键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习太累了,他们根本就不去思考老师讲的对不对,也更不想去批判什么。他们没有严谨的科研态度,也没有求真的治学思想,就算上大学,也不过是为了混个毕业证,将来找份好工作。

至于其他的,他们可能压根就没什么兴趣。

5.不管课上还是课下不喜欢参与讨论,也不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授说,外国的孩子喜欢在课上课下讨论一些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中国学生都很安静,他们对任何讨论都不感兴趣。对自己不明白的理论,也不好意思提出问题,他们很少人会阐述自己独立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我们的孩子从小在课堂上安静惯了,从小到大老师都要求上课不准说话,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说话,少说话。所以对任何事也不想参与讨论。

中国学生的“为师、为书、为上、为家长”,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学生一直都是被动地学习。我们教育学生要听话,要按照书本的标准答案答题,这一切都是我们教育的结果。

这位教授也许说的有点极端了,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部分孩子确实都是如此。

我们现在的教育只看重分数,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什么时候关注过,我们唯分数至上。

孩子不能成为完美的,但我们要努力争取让孩子更完美,这就是教育的责任。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能更上一层楼!

清华附中的刘老师曾经有这么一个评论:差生最后的机会是语文!优生最后的底线是英语!而学霸之间的差距,则体现在数学上!数学王者、北大“韦神”的故事证明:数学这东西光勤奋没用,要靠方法和技巧!

数学家刘薰宇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的《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可谓是数学科普经典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人,对当今读者来说也是不容错过的数学科普经典。

《数学三书》是一套很好的数学启蒙书籍,开启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为他们打开数学王国这个神奇的大门,适合10岁到1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必备的自学书籍。

这套书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孩子不仅有兴趣去研究数学,更能从学习过程中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一旦感受到这种魅力,就能让孩子凝聚数学思维,并且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

《数学三书》是一部数学基础概念的传播史、一部数学江湖的演绎史、一部高等数学入门手册。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所有科目的学习兴趣。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