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17:31:32 来源: 东方网·东方快评
【资料图】
近日,某单位负责实习生简历筛选工作的杨洁(化名)向记者爆料称,她在招聘邮箱中发现了一条广告信息,其中提到对方的公司可以提供优质实习生,基本都具有知名高校留学背景,如果成功辅导学生入职实习,可以每人次给付8000元辅导费用。正值暑假,不少准毕业生们计划利用这段时间到企业实习。记者发现,原本积累工作经验的实习机会,却被“明码标价”。“实习内推”在电商平台也已成为一种商品。(8月2日《北京青年报》)
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光“实习内推”的灰色产业链。在电商平台上以“实习内推”为关键词搜索,这些在售商品往往描述为“互联网大厂名企实习”“背景提升”“内推”等字样,宣称提供“四大名企内推”“保offer”“1V1跟进”等服务。有商家介绍,内推实习分远程和实地两种,远程实习在无工资的情况下,实习一个月需付费六七千元,实地实习相对较高。如需要转正,机构可以帮忙推荐有留用机会的公司,费用相对更高,“全职要六七万”。
表面上看,付费“实习内推”是一桩“公平买卖”。对准毕业生来说,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面临就业难的背景下,要获得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更是非常难得。花钱搞定一份不错的实习,增加简历的含金量,可以为求职或留学加分,算是物有所值。对出售实习机会的机构来说,在实习岗位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下,以支付和收取“辅导费用”的形式,购买内推资源、贩卖实习机会,这也是一种商机与共赢。
显然,在“实习内推”这条产业链上,有中介公司或平台商家、企业内部少数员工及想要实习机会的大学生。“实习内推”之所以成为一种商品,企业内部少数员工和中介公司合谋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利用信息差大做“灰色生意”。有媒体曾披露一家金融企业,其实习岗位要求具有“证券、基金、投行等专业优先”,但是金融企业员工通过内推的方式,可以将不学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包装”成为有这方面经验,并推荐其成为企业的实习生。
事实上,无论是在校生实习还是毕业后正式入职,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都不得向实习生或求职者收取费用。这种的明码标价的“实习内推”绝不是普通的交易行为,而是极大地破坏了实习生态和就业市场,也让实习生或求职者权益难以保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遭遇到一些诈骗行为。对此,有关部门早已明令禁止: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者有偿代理组织学生实习,学校和企业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因此,斩断“实习内推”产业链,需要凝聚合力、多管齐下。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实习和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查重处违规违法的平台商家或中介机构。另一方面,对学校和企业来说,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守住合规底线,严防把学生和内推资源“兜售”给平台商家或中介机构,同时不妨着眼长远,校企联手打造实习、就业平台,着力解决招聘岗位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岗位。
对毕业生及求职者来说,也应多些防范意识,尤其对机构或商家提供的“捷径”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才能赢得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