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 10:50:08 来源: 东方网·东方快评
12月11日,一则题为“大手笔!南大引进武大信息管理学院五人,成建制挖人?”的网帖在学术圈内广泛流传,引发学界、业界讨论。该网帖表示:“近日,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发布了2021年第31批公开招聘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名单,可以看到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的大手笔,一口气挖走了武大信管学科五人,这样成建制挖人还是很少见到的。”对此,其中一名学者表示,这次自己和几位学者加盟南京大学完全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科发展考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他认为,现在高校间人才流动频繁,不需要做过度的解读和猜测。(12月11日澎湃新闻)
原本正常的人才流动,何以引起舆论关注甚至网友争论不已。表面上看,是武大被南大一次性挖走五人,人数上有些惊人,成建制引进人才的单位确实有些“不够厚道”。但若就此盖棺定论别人“不讲武德”,未必有点不合情理。
实际上,一家单位被另一家单位所谓成建制地被挖走五人,更需透过现象,对背后关于高校人才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多一些反思。
其一,要理性对待人才流动现象。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还有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尤其在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高校间人才的相互流动是很正常的现象。虽然这样一来,有受益者就必有“受害者”,但所谓“受害”的一方完全可以再通过合理的招聘政策,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加入。
其二,要深刻反思人才流动的原因。一般来讲,人才之所以流动,无外乎既有招聘单位的高薪诱惑,也有个人学术、专业发展的愿景需求,再加上“被挖墙脚”单位可能在管理方面的一些不善。通常情况下,除非一些特殊原因,否则个人不会轻易挪窝。但既然选择了离开,某种程度上还是或多或少反映了原单位的一些问题。
其三,要科学设计人才考量机制。教育工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职业。不可否认,时下,有的高校的人事管理确实一定程度存在刚性管理多于柔性管理、量化考核多于非量化考核的现象。而教师的工作包含着大量的隐形劳动,有的成绩的取得是无法用量化方式进行考核的。如果不尊重教师的隐形劳动,过于偏重“计件工资”式的考核,长此以往难免会导致人才招聘的恶性竞争。最终使得高校间形成人才流失一方高薪招人,人才引进一方高薪养人的不良循环。
综上所讲,成建制地挖人与讲不讲“武德”并没有关联,高校对人事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足才是“武德”缺失的真实写照。对高校来说,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最大可能地认可他们的隐形劳动,才是真正最基本的“武德”。
说到底,高校若想实现质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要想留好人才、用好人才,就需要学会对人才的最大尊重,学会以情感人,以管服人,这是“武德”最大化的体现。从这一角度来说,所谓成建制地挖人反而有力体现了招聘单位的实力和魅力,而人才能被“挖走”,也充分体现了人才流失单位的大度和宽容。尊重人才的个人意愿,尊重招聘单位广纳人才的能力,人才流失单位尽快总结总结自己“武德”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及时补“德”,如此,人才队伍不仅会自然稳定,于高校发展也才是真正有力的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