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19:56:4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雅达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片)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力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自设立以来,公司紧跟电力监控行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研发出具有核心技术的电力监控仪表、电力监控装置、用电安全保护装置和传感器等智能电力监控产品。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经验和技术创新实力,持续开发出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电力监控产品,并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等领域。以数据中心为例,单个大型数据中心通常包含上百个列头柜、上千组机架和数万个服务器,设备数量多、能耗高、用电环境复杂,对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和节能环保要求高。客户通过在数据中心内部电力线路安装电力监控仪表、电力监控装置和传感器等产品来实时测量感知电流、电压、功率、谐波、电能、功率因数、相位角、绝缘电阻等电力参数和温度、湿度等用电环境参数,以精准掌握用电设备和电力线路的运行情况,实现数据记录、统计分析、故障诊断、控制保护和设备管理等功能,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电力监控系统,为用户发现故障隐患和准确计算数据中心PUE指标提供基础数据保障,进而为数据中心创造安全可靠、节能高效和智能运维的用电环境。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公司通过自身掌握的电力监控核心技术,进行产品软硬件研发,开发出智能电力监控产品,采购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结构件、印制电路板等原材料组织生产,按需烧录自主研发的软件,检验合格后销售给下游客户。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示意图如下:公司电力监控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具有跨平台、海量数据(603138)采集、高度开放性、强大数据接口、稳定可靠、配置灵活、快速组态、兼容能力强等特点,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与监测、统计与分析、报表及告警等功能,能够提高用电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及提升运营效率。公司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等领域。公司电力监控系统界面示例如下:图例:系统运行监视界面图例:系统管理界面(二)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力测控产品及实施电力监控系统集成项目来实现盈利。公司客户主要包括成套设备商、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产品应用领域涵盖了国民经济用电领域的众多行业,如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等行业。公司围绕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直销和经销方式获取销售订单,并采取按单生产模式满足不同客户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及时的交付能力和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客户和用户的认可。(2)采购模式电力测控产品原材料采购模式:公司电力监控产品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结构件、印制电路板等以及其他辅助原材料。公司采购由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库存水平、采购周期、市场价格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并安排采购。对于交货时间较长的集成电路、液晶模块等原材料,公司会适度提前备货以满足生产需要。公司采购部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意向供应商,并定期对合格供应商的质量、交期、价格、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持续跟踪其资信状况。对于新增供应商,公司对其经营规模、产品质量、供货能力、管理团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后方才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公司取得系统集成项目后,系统集成实施部门结合客户需求,设计出适合客户需求的系统方案,系统集成部按照系统方案和设计图纸编制项目所需物料采购清单,采购部优先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3)生产模式电力测控产品生产模式:公司电力监控产品的个性化程度较高,主要采用按单生产,即接受客户订单后,按照客户要求的产品规格、质量要求等组织生产,总体呈现“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生产特点。电力监控产品的生产工作由公司生产运营中心负责,其根据业务部门订单信息编制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人工和自动化设备作业相结合,并实行生产和测试工序的全程质量管控,严格把控公司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公司产品以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结构件及印制电路板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主要包括PCBA、装配、调试、老化、检验、包装等环节。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实施方式: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主要采用“项目订单”的实施方式。公司承接的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包括用电管理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电气实训系统等。该类项目实施环节包括项目技术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开发、采购生产、现场施工交付。公司根据行业规范及客户特定需求进行系统产品的定制开发、成套组装,其中施工安装一般由系统集成部自主完成或客户协助完成。(4)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直销模式下,公司与客户直接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产品的质量标准、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同时,公司直销模式下存在少量通过居间服务模式进行销售的情况,在该模式下,公司分别与客户、居间方签订合同,在完成产品销售并收回货款后,将佣金支付给居间商。在经销模式下,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当经销商获取终端客户订单后,再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公司接到订单完成生产,将产品运输给经销商或其最终客户。公司经销模式下销售均为买断式销售,且90%以上订单由公司直接发往经销商指定的终端客户。(5)研发模式电力测控产品研发模式: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研发活动。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模式。一方面,公司不断升级更新现有产品并研发新产品,从而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一直保持与高校的合作及技术交流,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进行创新研究,以保持技术先进性。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研发为驱动,形成了“规划一代、研发一代、量产一代”的良性循环局面。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研发模式:公司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以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形成了以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的系统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电力监控系统集成研发内容主要包括平台研发、算法类研发和软件研发。其中,平台研发主要针对基于电力测控的基础平台及物联网平台进行架构设计与研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物联网平台,同时研发各类通用基础平台,为应用软件研发提供基础及支撑;算法类研发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调度、人工智能算法等,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及大数据相关技术进行各类智能算法的研究与分析,提升业务的应用范畴;软件研发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研发,利用平台基础接口及业务应用需要,按客户所需研发定制各类应用程序。(三)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具备独立编写核心算法的能力,拥有超百项专利技术以及软件著作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多回路电量精准测量及快速响应技术、高压直流绝缘监测技术、多协议通讯技术、快速组态技术、故障电弧检测技术、自动分配地址技术等,这些专利技术及内嵌软件被运用于智能电力测控仪表及监控装置、智能配电装置、传感器、电气安全监控探测装置等产品之中。公司拥有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设备和洁净车间,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ISO10012测量管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以及计量产品制造相关资质,大部分产品通过CE认证。公司保持一贯的重视研发投入的经营理念,组建了“广东省智能电力测控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吸收引进相结合,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发和提供先进的技术、工艺、方案和产品,一方面,加强对已有产品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良,减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向,进行前瞻性技术开发,储备内生增长动力,丰富产品类型,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一直专注于智能电力测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经营情况回顾(一)经营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89.16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4.33%;营业成本20,670.45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1.69%;营业利润4,727.67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减少11.13%;净利润4,099.27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减少11.2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93.62万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减少52.37%;毛利率33.30%,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3.95个百分点。期末资产总额49,873.11万元,比期初数增加2.87%;负债总额11,562.41万元,比期初数减少6.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148.21万元,比期初增加6.77%,每股净资产为3.04元。报告期内,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数据中心、地产等下游行业建设速度放缓,部分订单交付延期,加之上游电子元器件尤其芯片供应持续趋紧,全球运输紧张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毛利率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环境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国产替代、提前备货、锁定原材料价格等多种方式,克服原材料的供给困难,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秩序,为完成客户订单生产和准时交货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还将积极拓宽业务领域,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保持长期发展潜力。(二)行业情况1、行业发展概况电力监控产品是一种用于满足用户自身电力监测、控制与管理需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关键组件,旨在帮助用户实现电力参数的测量与管理、电气故障的诊断和记录、设备运行的控制和保护。作为传统电工仪器仪表的升级替代产品,近年来电力监控产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硬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已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电网电参量的测量、计量、分析、诊断、控制、保护等功能。电力监控行业发展与我国电力行业、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不断追求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的用电环境,电力监控行业随之兴起并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电力监控行业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力用户端对电力监控产品的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建设等领域,其配电系统正在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力监控产品在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电力监控行业随着电力用户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普及,相关产品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容量也将逐步增大。同样,目前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作已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重视,高耗能的企业急需建立起有效的能源管理监控系统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电能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用户端对有助于节能的电力监控系统需求较大,受益于“新基建”、节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监控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伴随着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技术快速发展,在4G/5G通信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影响下,电力监控行业已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中规模增速较好、技术快速演进的核心细分行业之一。科技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催生和发展一批新的产业。同时,“互联网+”、5G通信等快速建设和部署将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依托于电力监控产品作为关键智能硬件的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工业建筑与市政等应用领域则成为国内未来发展的重点,并且将带动电力监控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电力监控行业的迅速发展,整体产品、服务及产业链日趋成熟,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逐步从混乱分散竞争向充分竞争阶段演进,从进口品牌到国产品牌,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与细分市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国内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与国外的仍存在差距,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缓慢,国外品牌产品进口量大,占据高端应用领域。2、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和发展趋势电力监控产品发展经历从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阶段,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单纯监测到融合计量、通讯、管理、分析、过程控制等功能于一身的发展阶段。行业技术具有涵盖电力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力监控技术水平已显著提升,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自主研发、设计,取得了显著进步。电力监控产品的生产制造已经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功能、性能不断增强,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与国际知名厂商相比,国内产品技术和品质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电力监控技术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基础扎实,且凭借发达的工业制造与技术积累,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电力监控企业,产品可靠性、稳定性要优于国产产品。电力监控产品的技术发展与下游市场需求及应用领域发展紧密相关,未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新的需求趋势,电力监控产品将融合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产品也将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3、行业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电力监控产品应用领域广阔,下游行业类型众多,在现阶段,华南、华东等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用电量大,用电设备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电力监控产品行业的发展与电力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来讲,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本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电力监控产品行业属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从成长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受下游企业采购和施工周期的影响,产品销售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本行业企业第一季度业务量相对较少,而第二、三、四季度的业务比较集中。4、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所属的电力监控行业涉及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5、产业政策对经营发展的影响(1)国家多项产业政策与规划大力支持行业稳定发展电力监控产品是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等配电系统的关键底层硬件,对电力物联网及电力能源节能减排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支持下,尤其是在电力投资的稳步增长、新基建规划的有序进行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多轮驱动下,将使电工仪器仪表以及电力监控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市场前景。(2)技术创新的融合与驱动,有效推动行业稳定发展在国家鼓励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与环境创新推动了各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对于电力监控行业来说,随着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电力监控产品的计量、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更多元化的功能与应用,已逐步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提升了电力监控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及升级换代节奏。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电力监控行业将长期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电力监控应用的进一步深化。(3)国家“新基建”规划正式落地,为行业市场发展增添多元动力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改变了现有的商业业态,也带动了电力监控产品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兴领域市场的应用与发展。作为关键基础智能硬件,电力监控产品在国家战略方针“新基建”的积极影响下,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4)节能减排对用电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监控技术和产品需求日益旺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电力消费总量从2010年的41,934亿千瓦时迅速上升至2021年的83,10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速达到6.42%。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导致电能质量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电力公司和用户更加需要有效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来应对上述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实现输配电系统的可靠、高效、低耗的运行。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电力监控产品及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环境监控和能量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是发展节能降耗、低碳经济的关键基础智能硬件。因此,电力监控技术和产品需求未来将日益旺盛。三、未来展望(一)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监控行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从进口品牌,到合资、国产品牌,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与细分市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外从产业升级方面,越来越多的生产工艺需要高精度的智能电力仪表参与到自动生产及自动控制的过程中,这就为仪表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提供了更高要求。目前,核心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仍需依靠进口解决。近年来,国产电力仪器仪表行业从技术水平到性能指标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例如在大型装备的控制系统、火电、核电、轨道交通、通信机房与数据中心等领域,国产装备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并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国家推出和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应用、智慧城市、节能减排、环保治理、轨道交通、安防监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云计算等行业或领域的产业化战略发展政策,将进一步拉动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市场需求。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成为发展趋势并将催生和发展了一批新的产业,同时,“互联网+”、5G通信等快速建设和部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智能仪器仪表产品将向智能化、网络化、低功效、小体积、多功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行业内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能力,将不会仅满足于提供底层基础设备的产品制造,将会向同时具备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方向升级发展,并努力挖掘智能仪表技术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推广。随着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如NB-IoT、LoRa、LTECat.1等应用推广,将为电测仪表接入物联网带来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电测仪表未来发展趋势。NB-IoT作为近两年飞速发展的物联网低速率传输核心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海量连接等独特优势。LoRa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以及低成本无线通讯技术,具备自行组网的优点。LTECat.1具有网络覆盖度高、速度快和低延时,能被广泛应用于对性价比、时延性,传播速率的应用场景。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异常突出;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等。在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的背景下,行业内企业亦将不再局限于提供功能单一的底层基础设备产品与组件,提高自身具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也是电力监控厂商技术创新的方向。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和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游各领域应用场景对电力监控产品的自动化控制和检测技术要求将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必将出现大量集自动化控制和检测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电力监控产品。(二)公司发展战略1、丰富产品组合、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将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智能测控、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方向作为市场需求的基础,开发符合智能化、网络化和云计算发展方向的高端电力智能测控仪器仪表产品,逐步形成电力监控仪表、电力监控装置、用电安全保护装置、传感器等四大基础类产品,同时,积极提升系统集成产品的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实现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目标。公司将持续加大力度进行研发创新,依托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现场经验,将先进技术拓展应用到更多的领域。2、引进高水平研发人才,打造国内领先的技术平台公司将加强与行业主要科研单位、设计院、高校等机构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行业专家,完善研发人员激励机制,吸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电工电气和计算机等专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通过技术合作方式,与芯片制造商、著名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高起点、高水准、有梯次的研发团队。3、大力发展经销商、完善销售渠道建设为了配合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建设,公司将大力发展经销商,以加快产品区域和行业覆盖和扩展产品应用领域,补充直销能力不足的局面。在应用行业方面,将立足数据中心、充电桩和通信领域,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售后服务水平,巩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逐步加大在轨道交通、化工、电力、钢铁、市政建筑等行业的扩张,挖掘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4、收购兼并及对外扩张计划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与公司实力增强,将按照总体规划和业务发展战略,本着对股东有利、对公司发展有利的基本原则,围绕公司的核心业务,适时、稳妥地实施合作开发、兼并收购国内产业相关度较高的企业,实施技术、市场资源的战略整合,实现公司的业务扩张。(三)经营计划或目标总体定位:以新基建为突破口,全面发展智能电力测控产品;以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全面提升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研发方面:紧跟国内外智能测控行业发展趋势,全面提升测控类底层设备产品的基础性能,加强与终端用户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新技术转化,加快国产替代方案应用,更好地对接物联网、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需求。营销方面:进一步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提升市场和技术的融合度,建立大客户的专属服务团队,提升顾客的服务体验感,通过发展大客户、稳定大客户和深挖大客户来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分行业进行业务推广,努力培养专业型销售人才。人才建设:要加强团队建设,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项目激励机制,更大地释放人才的潜能。生产与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制造流程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持续改进工艺,提高自动化制造水平;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确保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联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优化成本控制各个环节,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要扩大产能,尽快完善新厂房建设和应用,并改善经营条件,加快建设信息化系统。(四)不确定性因素1、公司大部分产品属于软硬件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并且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不断升级。产品开发需要反复试验、现场测试检验、产品送检、客户反馈、小批量产等等多个复杂流程,存在开发周期过长、产品重大缺陷或者研发失败的情况,从而造成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或者无法打开市场,存在无法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不确定因素。2、公司产品大部分应用到新建项目,若国家政策变化,或者政策落实效果不如理想将会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甚至项目可能被取消,这将会影响合同协议的履行,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存在不确定因素。3、公司正在实施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智能电力仪表建设项目、电力监控装置扩产项目和传感器扩产建设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以提升公司产能。尽管公司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论证,具备可行性,但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时间和实施效果等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如本次项目不能如期建成投产或投产后无法消化新增产能,将给本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未来如果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或由于行业技术进步使得募投项目技术水平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则可能存在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四、风险因素(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1、应收账款余额较高的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5,918.18万元,较期初数15,015.87万元增长了6.01%,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37%,占比偏高。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占期末总资产比重为31.92%,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款项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宏观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或客户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则公司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加大,公司业绩和财务状况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客户的资信状况评估机制,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加强销售合同的评审管理,严格审批权限,明确划分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责任;定期与客户对账,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对账期较长的应收账款的催收和清理工作,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2、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市场需求减缓风险智能电力监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与电力设备密切相关的行业。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带动了智能电力监控行业的发展,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但行业发展的周期波动依然存在。下游行业需求虽然较为稳定,但并不意味具备持续性的需求增长,如果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发生产业转移,下游行业投入未如理想,公司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应对措施:以现有应用领域优势为基础,扩展产品适用环境,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开拓更为广阔的行业应用,同时,积极探讨通过兼并吸收形式,增强公司的业务能力。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进入智能电力监控行业市场较早,凭借技术、品牌、质量、大客户等综合优势,在行业内取得了领先地位。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技术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智能电力监控行业,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销售费用增加。尽管公司积极挖掘和拓展市场,延伸产品技术应用领域,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但若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将对经营业绩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竞争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因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不断壮大营销团队;组织培训学习,提升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做好终端用户售后服务,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分销商,加强与设计单位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方向。4、产品开发风险智能电力监控产品是典型的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高科技产品,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保持产品技术的领先性是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尽管公司不断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但智能电力监控产品开发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多、客户个性化要求较高,如果公司不能在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方面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将对未来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围绕公司的产品规划进行开发活动,以智能测控技术为核心,以扩展产品应用领域为突破口,不断丰富产品线;加强研发项目的管理,改善研发硬件环境,提升研发效率,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5、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约为80%,占比较高。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机构件、印制线路板等,上述原材料采购成本受电子元器件市场供求因素波动影响较大,如果这些原材料采购价格显著上涨,公司又难于通过向下游客户转移成本,将会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一方面,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强化新元器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促进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更新换代,不断推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产品设计标准、提高研发人员的协调性,优化产品设计,更好的发挥ERP系统的应用管理和信息共享作用,加强销售、生产、采购等直接生产部门的沟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扩大物料批量采购及议价能力,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6、经销商管理风险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的销售模式,报告期内经销模式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3。为加强经销商的管理,保持业务稳定发展,公司与经销商签订授权经销协议,确定经销商的业务活动区域范围、终端价格区间和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公司借助经销商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公司市场营销能力,减少资源投入和节约管理成本。尽管公司不断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但经销商的人、财、物均独立于公司,若经销商的经营活动有悖于公司的品牌经营宗旨,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未能被有效执行,将会对公司业务推广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过往经销业绩对经销商进行年度考核,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并加以适当的奖罚措施,以实现合作共赢之目标。市场营销部门通过设置专员服务形式,对接经销商业务代表,强化售前售后业务管理;通过设置技术支持服务热线、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等措施,深化经销人员对产品性能、解决方案的理解,提升经销商的专业服务能力,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因素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投入智能电力仪表建设项目、电力监控装置扩产项目和传感器扩产建设项目,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时间、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本次募投项目按计划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大幅提升公司产能,在本次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足、渠道开拓不利、产品技术或质量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等情况,将面临本次投资项目新增产能不能完全消化,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能存在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力争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投产。在消化新增产能方面,在稳固现有市场和客户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市场需求,延伸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提升市场开拓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经销商,壮大营销团队。同时,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2、控股子公司中鹏新业绩补偿风险根据公司、中鹏新及其创始人包建伟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包建伟承诺中鹏新在2020-2023年四个年度内累计实现净利润共计2100万元,预计上述业绩承诺将无法实现。按照上述协议,公司将有权向包建伟追偿2100万元现金或等值中鹏新股权的权利。尽管公司实际控制人王煌英等主要股东为上述业绩补偿承诺进行兜底,但仍然存在相关承诺主体未能及时支付或足额支付业绩补偿款项的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掌握中鹏新财务状况的变化,加强与业绩承诺相关方的沟通和联系,落实相关主体对业绩补偿承诺的履行。3、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33.30%,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3.9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部分产品售价调整所致。如公司未来未能紧跟行业发展,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技术创新不足、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将难于维持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公司将面临产品售价向下调整,毛利率持续降低的风险,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努力开拓产品的应用领域;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有效性。4、存货管理风险公司存货主要为电子、五金等原材料、库存商品(及半成产品)等。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13,407.02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598.87万元,账面价值12,808.14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5.68%,比上期末数增长了23.43%。公司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存货可能会持续增加,若公司不能对存货进行有效管理,较大的存货规模将给公司带来流动资金供给压力,并且导致存货跌价准备上升,从而降低了公司经营效益。应对措施:不断完善供应链各项管理制度和有效实施,加强供应链之间有效沟通和管控,持续优化安全库存指标。充分发挥ERP系统应用功能,准确把握订单需要,降低人为感性判断,减少呆料,合理缩短供货周期。5、税收优惠不能持续风险公司于2020年通过复审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效期为三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减按15%征收的优惠税率以及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若公司后期不能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取消,势必造成税后利润减少,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应对措施: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变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和规范运营,积极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工作,努力做到证书有效期的无缝连接。6、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风险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报告期末公司实际控制人王煌英持有公司33.75%的股份,公司完成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3600万股后,王煌英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降至26.22%,并无与其他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若其他股东达成一致行动协议,或潜在的投资者收购公司股份,公司可能因股权结构分散而发生控制权转移,将可能对公司经营稳定性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