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19:00:4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超达装备(301186)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资料图)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公司主要从事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3525 模具制造”。(二)行业发展阶段1、模具行业发展情况模具是强迫金属或非金属成型的工具,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由于模具成型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成本以及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等优点,模具已成为汽车、电子电器、IT产品、包装品、建筑装饰材料等产品制造业中最主要的制造工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在我国经济发展、国防现代化和高端技术服务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顺应国内外模具下游行业需求变化,我国模具行业逐步完成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已经逐步成长为模具大国,以汽车模具为代表的细分领域优势突出。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的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十三五末我国模具专利已超过10万项,发明专利占比8.88%,其中汽车模具水平提升成绩显著,35%的专利及50%的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与汽车模具有关。市场规模方面,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6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到3,438亿元。2、汽车模具行业发展情况汽车模具是完成汽车零部件成型、实现汽车量产的关键装备,在汽车的开发、换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模具市场的巨大需求,也推动了汽车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汽车模具行业的整体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汽车模具属于定制化产品,行业内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其主要客户为整车厂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下游汽车整车市场的供求状态不会直接影响汽车模具的供需情况,但下游汽车工业的旺盛需求将为上游汽车模具行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国际市场方面,2022 年全球消费市场开始回暖,汽车的产销量逐渐恢复,据 Marklines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统计,2022 年全球汽车产销量恢复至 8,249.28万辆和7834.80万辆。国内汽车市场总体保持了复苏向好的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 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 2,702.1万辆和 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和 2.1%;我国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05.8万辆和 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和 93.4%,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5.6%。3、汽车内外饰模具行业发展情况(1)汽车内外饰件乘用车总体上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构成。其中,汽车车身一般由白车身、内外饰件、电气附件组成。汽车内饰件(Interiors System)是指具有一定装饰性、功能性以及工程属性的车内零部件。包含了仪表板系统、侧围饰件系统、软饰件及声学系统、座椅系统和成员约束系统等几大子系统,具有减震、隔热、吸音、遮音等功能,对汽车舒适性、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汽车内饰件的材质、工艺水平等方面因素决定着汽车的档次,是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定位的重要载体。汽车外饰件(Exteriors System)是指在车身外部起保护、装饰作用或具备开启功能的相关部件,以及具有独立功能的车外附件,主要指前后保险杠、轮眉、格栅、散热器装饰罩、防擦条等通过螺栓和卡扣或双面胶条连接在车身上的部件。乘用车主要内外饰件概览图如下:(2)汽车内外饰模具汽车内外饰件涉及的零部件品种繁多,常用的汽车内外饰件主要使用各类塑料、复合材料、表皮与织物材料等,其中塑料、复合材料在汽车内外饰件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汽车内外饰模具大多属于塑料模具或复合材料模具。各种内外饰件在整车车身所处特定位置不同,对其功能要求、结构特征以及形状外观差异明显,导致各种汽车内外饰模具成型工艺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内外饰件所使用的模具成型工艺涵盖注射成型、压制成型、吹塑成型、挤出成型以及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殊成型方法等。公司所生产的汽车模具主要应用于制造汽车内外饰件中的各类软饰件和发泡件。公司模具产品主要使用的成型工艺为注射成型中的发泡成型工艺以及压制成型中的热压成型工艺。(3)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生产商需要根据具体车型,以模具为基础装备,在自动化工装设备的辅助与配合下,完成零部件的初步生产加工,再通过专门的汽车检具对汽车零部件予以检测。因此,前述三类产品属于高度定制化产品,具有协同性较强、不同车型不可重复利用的特点。整车厂在开发新车型及对现有车型改款时,通常需要重新设计绝大部分内外饰件,并需要上游配套模具企业定制开发相应模具产品。一般情况下,一款车型根据其具体配置数量,需要1-3套内外饰模具及检具产品用于生产各类内外饰零部件;每款车型的设计对内外饰丰富程度以及具体成型工艺要求的不同,导致其所需模具数量也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性能、外观、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车型种类越来越多,新车型开发和改款周期也越来越短,带动了汽车内外饰模具及配套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车开发及旧车改款周期缩短产生的模具更新需求为汽车内外饰模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此之外,汽车消费高端化、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为汽车内外饰模具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行业地位公司长期专注于汽车内外饰模具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及汽车内外饰一级供应商同步开发模具等配套产品的能力,并可为客户提供“模具、检具、自动化工装”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先进的硬件与软件装备、丰富的产品线、稳定的产品质量、快速的市场响应、方便快捷的售后服务等优势,实现模具产业链的延伸和模具产品的规模化出口,获得客户的普遍认可与好评,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出具的《市场竞争力证明》显示,公司系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在汽车软饰件及发泡件模具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均处于行业第一方阵地位,亦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供应商之一。在技术水平方面,公司是E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P(发泡聚丙烯)发泡模具行业标准《EPS、EPP发泡模技术条件》(JB/T11662-2013)的制定者,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大型复杂模具工艺及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于 2020年被江苏省商务厅授予“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0年度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类)”,于2022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12月末拥有126项专利,其中包括56项发明专利和70项实用新型专利;较强的技术优势使得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与全球绝大多数主流汽车内外饰件供应商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凭借长期的技术积淀、稳定的产品质量、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良好的性价比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市场上,公司客户基本覆盖各大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在我国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一级供应商以及大多数知名的本土汽车内外饰一级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主要为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在欧洲、北美、亚洲地区投资设立的工厂提供汽车内外饰模具及配套产品。近年来,公司与佩尔哲(HP Pelzer)、佛吉亚(Faurecia)、安道拓(Adient)、泰佛(Treves)、李尔(Lear)、欧拓(Autoneum)、安通林(Antolin)等全球知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以及延锋国际、申达股份(600626)、长春富维安道拓、长城汽车(601633)、上汽通用、吉利汽车、比亚迪(002594)等本土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及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模具所生产的内外饰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四)行业主要政策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来支持行业的发展。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公司的主要业务、产品及经营模式1、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系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主要从事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营业务以模具为核心,其中汽车内外饰模具是模具产品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汽车内外饰模具主要包括汽车软饰件模具和发泡件模具,该类模具主要用于制造汽车顶棚、地毯、座椅、侧围、门板、行李箱内装件、底护板及汽车仪表板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实施全流程制造及服务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内外饰模具从研发、设计、木模、铸造、CNC加工、装配、试模到后续修改及维护的全流程制造与服务,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及内外饰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开发设计模具等配套产品的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内外饰件的模具成型解决方案。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主营业务以模具为核心,以汽车检具和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为延伸。公司主要产品包括:①模具;②汽车检具;③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2019年,公司新增汽车零部件产品。3、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定制化模具及配套产品,由于客户需求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直接销售”的经营模式。公司根据产品订单情况,合理调度企业资源,快速有效地组织生产,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的有序对接。公司经营模式如下图所示:(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铝锭、合金铝材、模具钢、铸件等,由采购部统一负责采购。由于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产品,由此决定了公司除部分安全库存外,主要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1)采购流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部门根据订单情况进行产品设计并输出设计图纸和物料清单等资料;物控部门结合库存情况提出原材料采购申请;采购部收到采购申请单后向供应商提出采购需求,并综合考虑供应商的报价和产品质量等因素选择供应商,按照生产计划与供应商确定供货时间并签订采购协议。原材料到厂后,工艺品质部根据检验规程进行取样、检验,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通常直接进入生产工序形成在产品。2)供应商选择为建立稳定的采购渠道,保证原材料及时、充足供应,降低采购风险,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供应商考核准入评价体系,实行合格供应商制度,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前,首先搜集公开信息,然后进行实地考察以初步筛选,并形成初步评审表,评估合格后方能进入供应商名录。公司对进入名录的供应商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和管理。一般来说,除极少数客户指定供应商外,公司同类型原材料通常有3个以上的合格供应渠道。3)与供应商的结算方式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按照合同约定结算,具体结算方式以电汇为主、承兑汇票为辅。(2)生产模式1)“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于公司模具等产品规格、尺寸、性能结构差异较大,通常需定制化生产,因此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公司根据客户对模具的规格尺寸、性能结构等技术要求以及产品交付时间进行设计方案确认并编制生产计划,然后进入采购和生产流程。公司产品生产流程由设计、生产及质控三个环节组成,其中设计由工程部下属的设计科负责,生产由工程部下设的各生产车间负责,质控主要由各工艺品质部负责。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程序,涵盖采购质量控制、外协加工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公司使用益模制造执行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进行管理,根据模具行业单件离散制造的生产特点,以模具生产的过程管理为核心,设置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数据集成分析等模块,实现了从接单到交货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通过固化业务流程、工艺标准规范、自动计划排程(APS)、生产过程透明、品质管理追溯、绩效考核量化和成本清晰核算等方面的管理,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乃至客户都能够实时、透明地了解产品生产的实际状况,形成模具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2)“自主生产为主,外协加工为辅”的生产模式模具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含量较高,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合理利用产能,提高整体盈利能力,通常情况下公司自行负责模具的全过程制造。报告期内,虽然公司自有产能有所增长,但仍存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在产能利用率较高、客户交期较紧的情况下,为合理利用产能、满足交期要求,公司委托外协单位完成部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数控加工、水切割、线切割、皮纹处理等辅助工序,由此形成了“自主生产为主,外协加工为辅”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是模具行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3)销售模式公司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等产品属于非标定制化产品,是汽车产业链中零部件生产环节的重要装备,其供应需与下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及整车厂的产品进行衔接,产品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同时,产品发货后通常需要安装调试,提供必要的后期技术支撑和服务,因此公司采用向客户直接销售的模式,不存在经销商销售情形。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双方确定长期合作关系之前,客户一般要对公司进行一段较长时期的考察,通过“交流接触→过往业绩调查→小规模接单生产→长期合作”,逐步发展成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行业内惯例,除企业出现重大变故或者产品质量连续出现重大问题外,客户一般不会更换供应商。公司销售人员了解到目标客户的产品需求后,通过邮件、电话、实地拜访等方式主动接洽目标客户,在技术部门的协助下完成客户需求沟通和商务谈判,在获取合同(订单)后,组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由项目部经理对该订单的生产、交付全程跟踪负责。此外,公司在欧洲、北美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负责海外销售产品在交付后的技术服务与支持。公司与主要客户均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模具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常不需要采用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针对目前尚未有业务合作的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件一级供应商,公司积极组织专门的营销团队负责客户开发与接洽。(4)产品定价与结算模式公司主要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因此公司在进入客户合格供应商名录后,主要与客户采取一单一签的模式签订购销合同。公司在综合考虑生产成本、技术难易程度、产品成熟度、生产周期、汇率变动和产品毛利等因素后向客户报价,客户综合比较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周期、历史合作情况等因素后确定产品供应商及采购价格。公司产品从发货到客户验收的周期较长,与客户主要通过电汇方式分期进行结算。根据行业惯例和合同约定,公司通常根据产品订单的执行进度,在合同签订后及发货前分别向客户预收一定比例的合同进度款。(二)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先进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主要从事模具、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及汽车内外饰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开发模具及其配套产品的能力,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内外饰一级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汽车软饰件及发泡件模具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均处于行业第一方阵地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供应商之一。公司具备较强的先进技术优势。公司是E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P(发泡聚丙烯)发泡模具行业标准《EPS、EPP发泡模技术条件》(JB/T11662-2013)的制定者。公司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大型复杂模具工艺及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2015年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企业”、“2016年江苏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于2020年被江苏省商务厅授予“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0年度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类)”,于2022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3,360.5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5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126项专利,其中包括56项发明专利和70项实用新型专利。2、“模、检、工”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多年以来,公司在模具领域深耕细作,并延伸开发了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业务,“模、检、工”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报告期内,依托公司在汽车模具、检具领域的研发、设计经验的不断积累,公司检具产品技术日益成熟,已逐步具备完善的汽车检具设计制造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其中,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复杂、单价较高的汽车主模型检具逐步获得了客户广泛认同,销售数量及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客户群体类型也进一步扩大,在向上汽通用、上汽集团(600104)、吉利汽车、一汽大众、一汽奔腾等国内主流整车厂销售的同时,亦实现了向威马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商用车制造商大运汽车销售。得益于公司在自动化工装领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设计经验积累,公司自动化工装设备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自动化程度及柔性程度达到了行业较高水平,且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及平均售价呈持续增长态势。公司自动化工装设备已覆盖水切割及冷却托架,以及用于生产顶棚、地毯、轮罩、仪表板、门板、背饰板、衣帽架、扶手、前/侧围等不同内饰件的各类非标工装和用于生产地毯、杂物斗、门板、衣帽架、搪塑表皮等内饰件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随着公司汽车检具和自动化工装设备等产品线的丰富完善,将进一步强化与客户合作的关系。三、核心竞争力分析(一)先进技术优势公司是E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P(发泡聚丙烯)发泡模具行业标准《EPS、EPP发泡模技术条件》(JB/T11662-2013)的制定者。公司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大型复杂模具工艺及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2015年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企业”、“2016年江苏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于2020年被江苏省商务厅授予“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0年度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类)”,于2022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3,360.5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5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126项专利,其中包括56项发明专利和70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汽车内外饰模具中的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公司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汽车内外饰中的各类软饰件与发泡件具有成型难度大、制造工艺复杂的特点,其模具的制造属于汽车模具中较为专业的细分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实践积累,公司掌握了汽车内外饰模具中的各类软饰件热压成型模具和PU、EPP发泡模具研发、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形成针对此类产品的“设计规范”数据库,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艺技术标准化体系,公司可以在后续设计过程中直接调用标准件库数据,实现了模具制造的工序、工艺标准以及工艺参数的标准化;在模具生产环节,对于成型模具,公司通过优化模具料框和挂针结构、预拉伸结构等技术,有效解决了模具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不易成型、易变形、易褶皱、易拉破等不良情形;对于冲切模具,公司从德国引入了先进的激光淬火设备,使得刀口使用寿命稳定,减少了加工和配模时间;对于发泡模具,公司采用真空铸造工艺,铝锭经铸造成型后精度能控制在1‰以内,无需进一步CNC加工环节,提高了铸件合格率的同时减少了加工成本。上述技术缩短了模具设计和生产周期,提升了模具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降低了生产制造环节的产品不良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二)品牌与客户资源优势公司是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超达牌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冲切模具”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剪切式主地毯冲切模具”获2014-2016年度模具行业“精模奖”,“剪切式汽车轮罩护板冲切模”、“搪塑仪表板发泡模”获2016-2018年度模具行业“精模奖”。公司先后获得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2015年度工装模具供应商优秀管理奖”、“2017年度SGM工装模具供应商”、“关键零件一级检具供应商”等奖项。多年来,公司凭借长期的技术积淀、稳定的产品质量、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良好的性价比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市场上,公司客户基本覆盖各大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在我国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一级供应商以及大多数知名的本土汽车内外饰一级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主要为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在欧洲、北美、亚洲地区投资设立的工厂提供汽车内外饰模具及配套产品。近年来,公司与佩尔哲(HP Pelzer)、佛吉亚(Faurecia)、安道拓(Adient)、泰佛(Treves)、李尔(Lear)、欧拓(Autoneum)、安通林(Antolin)等全球知名汽车内外饰供应商以及延锋国际、申达股份、长春富维安道拓、长城汽车、上汽通用、吉利汽车、比亚迪等本土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及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模具所生产的内外饰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三)自主设计、开发与制造的全流程优势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实施全流程制造及服务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内外饰模具从研发、设计、木模、铸造、CNC加工、装配、试模到后续修改及维护的全流程制造与服务,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及内外饰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开发设计模具等配套产品的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内外饰件的模具成型解决方案。对于材质为铝的核心部件模仁,公司通常直接采购铝锭,然后自行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计和铸件毛坯铸造,而同行业可比公司较少涉及毛坯铸造环节;此外,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更多地采取自主生产模式,采用外协加工的环节较少。公司凭借全流程服务优势,一方面有效保证了产品整体品质以及交货进度,缩短了客户内外饰产品的开发周期,从而加速整车厂商的新车型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获取了铸造等原材料加工环节的利润,进而提高了整体毛利率水平。(四)领域专注、品种齐全的模具配套优势公司长期专注于汽车各类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可为客户提供包括汽车内外饰中的仪表板、顶棚、地毯、门板嵌饰板、中央通道、左右侧围、备胎盖板、行李箱内装件、发动机舱内装件、车内隔音隔热件等软饰件模具,以及座椅中的靠背、坐垫、头枕、扶手等发泡件模具,模具产品较丰富。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大趋势下,汽车内外饰件供应商从公司集中采购各类汽车内外饰模具装备,既提升其采购效率,又能实现各类模具装备统一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维护,进而降低生产的综合成本。同时,公司凭借在汽车内外饰模具领域的技术、客户资源等优势,逐步拓展到汽车检具、汽车内饰自动化工装设备等制造领域,为客户提供“模具、检具、自动化工装”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结构,增强了盈利能力,而且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五)国内领先的装备优势公司拥有三条真空负压工艺铸造生产线,并拥有两百多台高速、精密、自动化的加工设备,主要包括:进口大型五轴联动高速镗铣加工中心、大型三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徕斯大型八轴联动高频激光淬火机等。同时,公司配置了多台大型精密三坐标检测设备以及其他功能全面的检验设备仪器,为生产工艺环节的过程控制和结果验证提供精确、快捷的检测服务。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采用先进的管理、设计软件对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和控制。根据模具行业单件离散制造的生产特点,公司结合自身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了超达制造执行系统。通过超达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公司逐步实现了固化业务流程、工艺标准规范、自动计划排程(APS)、生产过程透明、品质管理追溯、绩效考核量化和成本清晰核算等。同时,公司应用超达模具设计系统(Chaoda Mould Design System,简称“CMDS系统”)进行产品设计。CMDS系统基于SIEMENS NX9.0设计软件,集3D和2D功能于一体,可用于汽车内外饰模具、汽车检具、汽车内饰自动化工装设备的全3D装配设计,通过标准模具模板调用、标准零件库调用、自动BOM清单等多种智能化手段有效提高了设计阶段的工作效率。先进的硬件与软件装备有效保证了公司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为公司不断深化与下游汽车内外饰供应商以及整车厂的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六)贴近客户的区位优势公司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汽车工业主要聚集地之一,分布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整车厂以及众多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同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选择在该区域设置研发或办事机构,负责与上游模具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并将该区域作为重要的采购基地。因此,公司所处区位有利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拓展,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2015年,公司在德国塞利根施塔特投资设立超达欧洲。塞利根施塔特紧邻法兰克福,交通便利,有利于公司为欧洲等国外客户提供快捷的技术支持与服务;2017年,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投资设立超达美洲,逐步为北美洲客户提供快捷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在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均处于行业第一方阵地位。近年来,公司在原有模具业务的基础上延伸开发了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等配套产品,“模、检、工”一体化配 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带来了积极帮助。在传统汽车市场上,公司与原有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主流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及其在我国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一级供应商,以及大多数知名的本土汽车内外饰一级供应商达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会,产品已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特斯拉、蔚来、比亚迪、 吉利等新能源整车厂商。此外,公司于2019年度新增汽车零部件业务,产品主要为动力电池箱体,实现了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的进一步延伸。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11,259,688.49元,同比上升16.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996,834.33元,同比上升43.73%。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公司发展战略1、公司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超过国内同行,达到国际标准,成为国际领先的汽车行业非标装备制造商。发展使命:致力于为全球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中国制造的精良非标装备。核心价值观:客户导向,品质成就未来;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2、公司战略规划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公司始终以模具设计制造为核心,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巩固和提升自身模具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汽车内外饰检具、车身检具、主模型匹配检具以及自动化工装设备/生产线等业务领域,不断深化与国际主流汽车整车厂及内外饰一级供应商(内外饰总成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推动公司经营向“管理人性化、技术产业化、产品高端化、流程系统化、生产自动化、作业标准化、服务专业化、考核数据化”方向发展,力争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内外饰模具及非标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二)公司2023年度主要工作计划1、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公司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首发募投项目的建设和落地实施,使募投项目尽早达到达产状态,充分发挥项目建成后的产能释放作用和对公司现有的研发体系架构的优化作用。首发募投资金投向的“汽车大型复杂内外饰模具扩建项目”以及“研发中心扩建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公司现有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地位,为实现“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内外饰模具及非标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这一公司愿景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紧随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与更新换代速度,有利于公司继续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这一核心发展战略思想。2、申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自2019年起,公司大力开展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业务,同时通过持续的团队建设和研发投入,积累了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的核心技术。为加速公司新能源电池结构件领域的产能及竞争力,充实公司现有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审议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议案。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新能源电池结构件智能化生产项目”。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拟增加20万台/年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的产能。3、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2023年,公司将继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切实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公司将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的要求,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严把信息披露关卡,切实提升信息披露工作的整体质量,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性,在资本市场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4、市场拓展与营销网络建设工作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行拓展是公司始终坚持的市场营销策略。公司将坚持既定营销策略,抓住全球汽车模具产业向中国转移与国内整车自主研发升级的产业机会,大力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力。(1)实施品牌宣传战略,在国内外模具市场中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模具品牌,并在业内树立起良好口碑;(2)加强营销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营销能力,以获取客户长期信赖作为营销最核心目标;(3)完善以客户为对象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使销售与客户服务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4)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在国内外主要整车厂所在区域建立营销网点,负责区域性的市场开拓与对应区域整车厂及内外饰一级供应商的配套售后服务,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的网络型市场营销布局。5、人才发展工作公司坚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优化提升、梯队建立”为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用、激励等机制建设,着力构建一支与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专业结构合理、梯度构成适中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体系支撑。(1)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公司将重点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和实践开发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同时,公司将继续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大力培育和储备专业技术型人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此外,公司将继续完善员工培养和激励机制,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和优化合理的人才梯队。(2)优化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公司将深度优化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全方面覆盖人才档案归集、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子系统,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为公司未来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持。(3)完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公司将继续完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广泛开展员工内部技术交流,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培训机构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培训,支持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进修,开阔员工视野,全方面提升公司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经济周期性波动与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影响的风险汽车模具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汽车新车型开发及改型换代等周期变化,因此下游整车市场的供求关系短期变化不会对公司业务造成直接影响。但若经济周期波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引起汽车行业整体发生不利变化,下游客户可能会因需求萎缩推迟新车型的开发及原有车型的升级、改款,进而导致下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汽车模具及配套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减弱,上游汽车模具供应商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订单获取难度加大,利润空间将受到一定挤压。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变化和宏观经济状况,紧跟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及时做好预判和应对,及时对公司经营做出调整规划,扎实做好主业,抵御宏观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将持续加强营销网络布局,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深挖老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优质客户,加大全球客户覆盖度,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较高,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生产成本构成一定影响。公司生产所需的铝锭、模具钢等主要原材料市场供给充足,价格随行就市,如果未来价格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采购计划管理,对材料价格波动提前做出预判,实施相应对策以锁定价格;同时通过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流程效率、改善存货结构等方面,来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公司还将进行材料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适当调整销售价格,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3、技术创新风险公司所处的汽车内外饰模具行业具有生产工艺发展迅速,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的特点,公司需要密切跟踪下游整车制造行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客户将对模具产品在技术和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及时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则存在不能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回避方面,公司将在技术创新决策中对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项目和方案进行回避,进行低风险选择;风险转移方面,公司将对技术创新的部分风险或全部风险转移到其他企业或组织,或选择参与技术保险、项目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风险分散方面,公司将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项目组合,进行组合开发创新,使整体风险得到降低。4、汇率波动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全球经济环境、中美经贸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将综合影响人民币汇率,其波动幅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比为35.62%,公司出口销售大部分以欧元、美元等结算,如果人民币汇率水平发生较大波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出口和经营业绩。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汇率风险管理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业务,以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