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热资讯!中煤能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3-23 21:05:2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煤能源(60189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强化产销组织,科学管控成本,深化精益管理,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05.77亿元,利润总额328.9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41亿元,生产销售活动创造现金净流入400.49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报告期内,煤炭生产企业积极释放先进产能,全力以赴保供稳价,实现毛利484.30亿元,同比增加115.46亿元。煤化工企业统筹安排生产和装置检修,实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实现毛利30.28亿元,同比增加4.43亿元。装备企业深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优化产品业务结构,抢抓优质订单,实现营业收入106.09亿元、利润总额6.59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财务公司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强化资金精益化管理,实现利润总额12.68亿元,同比增加1.68亿元。参股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公司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47.80亿元,同比增加12.38亿元。此外,公司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对短期内无法开采的探矿权、建设周期延长投资成本增加以及井下地质条件变化可采储量减少的煤矿和受市场形势影响经营亏损的企业等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组织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相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8.01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分部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及包括火力发电、铝加工、设备及配件进口、招投标服务和铁路运输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分部,涉及行业主要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等。

从煤炭行业来看,主要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2022年国际能源形势复杂严峻,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国内煤炭保供稳价任务艰巨。煤炭生产企业加快产能释放,增产保供成效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45.0亿吨,同比增长9.0%,创历史新高。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业供给的可控性逐步增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2年产量超亿吨企业达到7家,产量合计20.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6%左右,同比提高约5个百分点。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受供给冲击影响全球基础能源价格居高不下,2022年化工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化工企业利润空间普遍受到挤压。2022年全国尿素产量5,635万吨,同比增长4.95%,在国家化肥保供稳价政策指引下,国内尿素市场价格冲高回落,但总体仍处于历史高位,尿素生产企业盈利情况普遍较好。聚乙烯和聚丙烯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受原料成本上涨影响,油制烯烃、煤制烯烃、丙烷脱氢等化工产品盈利水平同比均明显下降。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受新增煤矿产能、存量设备更新、煤矿智能化升级等多因素叠加驱动,煤炭产业对高端化、智能化产品需求强劲,国内煤机市场实现较快增长,煤矿装备制造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煤机协会披露数据,主要企业煤机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幅较大,但行业内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产业整合重组加速,将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煤炭业务

1.煤炭生产

2022年,公司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生产组织,优化采掘接续,不断提高单产单进水平,积极释放先进产能,推动新建煤矿尽早投产,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全年完成商品煤产量11,917万吨,比上年11,420万吨增加497万吨,增长4.4%。2022年原煤工效31.5吨/工,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煤矿智能化建设卓有成效,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6个,4处煤矿通过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9处煤矿达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标准。

2.煤炭销售

2022年,公司认真贯彻国家能源保供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两个全覆盖”和价格政策,积极落实增产增销保供稳价有关要求,全年累计完成商品煤销售量26,295万吨,其中自产商品煤销售量12,034万吨,同比增长7.3%,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公司积极构建具有中煤特色“煤-电-化”大营销管理体系,以规模优势聚合链条优势,巩固拓展与优质发电企业长期战略合作,努力扩大非电行业市场,做好市场保障供应和采购服务,积极稳定市场份额,中煤品牌优势、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二)煤化工业务

2022年,公司持续强化煤化工业务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煤化工装置运行保持稳定高效,全年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566.7万吨,同比增长3.4%。克服能源化工市场剧烈震荡、部分时段运输紧张等不利因素,灵活调整营销策略,优化客户结构,完善销售渠道,加强物流管理,全年主要煤化工产品销量558.5万吨,同比基本持平。严格落实国家化肥保供稳价政策,全力保障国内市场需求,首次参与并成功中标黑龙江省化肥商业储备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开展聚烯烃定制化业务,“以销定产”业务模式更加成熟,差异化创效能力大幅提升。积极拓展聚烯烃国际化业务,实现聚烯烃进口业务“零突破”。持续优化完善硝铵生产工艺操作和装置隐患管控等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所属平朔能化公司全年未发生非计划停车,实现连续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2.本公司尿素销量包含买断中煤集团所属灵石中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尿素产品,2022年灵石中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停产改造,尿素销量同比减少。

3.本公司甲醇销量包括公司内部自用量。

(三)煤矿装备业务

2022年,公司通过抓改革、强功能、补短板、保运营,优化物资供应保障,提高生产技术准备效率,产出水平大幅提高,累计完成煤矿装备产值99.6亿元,同比增长5.3%。以市场为中心,紧盯用户需求,持续优化产业产品布局,把握煤矿智能化建设契机,促进“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累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5.7%。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拓展市场边界,推动电气自动化、工业软件、信息系统集成等“三化”业务持续向交通、工程建设等市场延伸,钻探产品、装填运输车、随车吊等产品进入非煤领域。

(四)金融业务

2022年,公司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和资金精益化管理,全力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强化资金账户管理和资金预算执行监控,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准确研判市场利率走势,及时优化调整同业存款品种期限配置策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信贷资金资源配置,支持公司产业结构调整。2022年末,吸收存款规模达904.5亿元,同比增长27.8%;存放同业规模达735.7亿元,同比增长20.6%;自营贷款规模达170.6亿元,同比增长55.1%;全年日均自营贷款规模达140.4亿元,同比增长3.5%,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五)各板块间业务协同情况

2022年,公司围绕发挥煤电化产业链优势,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22年,公司生产煤炭内部自用1,101万吨,其中蒙陕地区煤化工项目采购公司内部自产煤炭842万吨,同比增加300万吨。煤矿装备业务实现内部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11.93亿元,占该业务分部总销售收入的11.2%。金融业务新发放内部贷款101.3亿元、年末内部贷款规模130.3亿元,提供品种丰富、服务优质的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共节约财务费用4.6亿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以煤炭、煤化工、电力和煤矿装备为核心业务,以山西、内蒙、陕西、江苏、新疆等区域为依托,以“存量提效、增量转型”为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本公司煤炭主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生产开发布局向国家规划的能源基地和中西部资源富集省区集中,优质产能占比、煤炭资源储备、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技术行业领先,煤矿规模化、低成本竞争优势突出。公司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矿区、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国内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王家岭煤矿所在的山西乡宁矿区是国内低硫、特低磷优质炼焦煤基地,里必煤矿所在的山西晋城矿区是国内优质无烟煤基地。公司煤炭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大海则煤矿整体成功试运转,里必煤矿等项目稳步推进。专业精细的管控模式、精干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构成了公司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本公司聚焦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着力打造煤-电-化等循环经济新业态。煤化工业务方面,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尿素等现代煤化工产业,装置长期保持“安稳长满优”运行,主要生产运营指标保持行业领先。煤电业务方面,公司有序发展环保型坑口电厂和劣质煤综合利用电厂,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积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优势。

本公司依托矿区自身优势,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本公司露天煤矿、井工煤矿数量众多,矿井类型齐全,分布地域广泛,拥有丰富的采煤沉陷区、工业场地、排土场、地下巷道、矿坑等地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及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支撑能源消纳的条件,具备发展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优势。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服务商之一,在中国主要煤炭消费地区、转运港口以及主要煤炭进口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在煤炭北方四港拥有行业领先的下水煤资源占比,依靠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和一流的专业队伍,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本公司是具有煤炭业务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能源企业,能够从事煤机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物流贸易,并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新形势下,在拓展煤矿智能化改造市场、为本企业和社会提供能效提升与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拥有良好的业务基础。

本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保障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智能化煤矿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新成效,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成果;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蒙陕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新技术树立重大灾害高效治理新标杆。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两化融合赋能业务提升稳步推进。

本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公司持续深入推进总部机构改革,努力打造“战略导向清晰、运营管控卓越、价值创造一流”的精干高效总部。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控及风险控制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实施煤炭和煤化工产品集中销售管控,财务、投资、物资采购集中管理,深化目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本增效和运营效率优势明显。

近年来,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煤炭主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公司加快推动煤炭产业向煤化、煤电方向延伸,提升整体产业链价值增值能力,推动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和降本增效工作,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从煤炭行业来看,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着力增强能源生产保障能力,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民生用能需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完成45.0亿吨,同比增加3.7亿吨,增长9.0%。其中,原煤产量过亿吨省份6个,产煤合计38.8亿吨,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的86.3%,比2021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省份共15个,产量合计44.49亿吨,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的99.0%,比2021年提高0.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我国尿素行业相对分散,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截至2022年底,100万吨以上装置企业20家,50万吨以上、不足100万吨装置企业44家,最大4家企业占行业总产能比例仅为13%左右。聚烯烃行业2020-2023年进入产能密集投放期,2022年新增聚乙烯产能260万吨、聚丙烯产能353万吨,聚烯烃行业集中度继续下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传统三机一架领域市场竞争充分,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头部企业加快产业整合重组步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显著。预计2022年居于前五位的天地科技(600582)、山能重装、中煤装备、郑煤机(601717)和晋能装备等5家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约为50%,高端装备和煤矿智能化设备等细分市场占有率约为80%。

2.行业发展趋势

从煤炭行业来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我国GDP预期目标增长5%左右,将有效推动能源消费加速回暖。同时,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地位依然稳固,增产保供仍将是2023煤炭行业政策端的主旋律,根据煤炭主产区的产能规划和煤企在建煤矿项目的落地情况,预计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仍有一定的增量空间。总体来看,预计2023年国内煤炭供需将延续紧平衡的基本局面,但部分时段性、地域性紧张的可能性仍在,全年煤价中枢有所回落,但仍将处于相对高位,行业整体仍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水平。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2023年国内预计新增尿素产能274万吨,产能增速2.77%。我国尿素需求主要包括农业需求、工业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部分,预计2023年农业需求稳中有增,工业需求边际改善,出口需求基本稳定。在供给能力增加、需求基本稳定背景下,预计2023年国内尿素市场供需平衡,尿素行业有望保持合理盈利水平。国内聚烯烃行业2023年仍处于产能释放期,预计新增聚乙烯产能300万吨、聚丙烯产能690万吨。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聚烯烃需求预计回暖,原材料成本预计会降低,聚烯烃行业总体盈利水平有望改善。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根据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等政策,叠加各主要产煤地出台配套政策的驱动,为智慧矿山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预计未来5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高速发展期,煤炭企业对高可靠性的智能化、绿色化煤机装备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下游客户对售后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全力打造成套综采装备的供应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商成为各大煤机企业决胜市场竞争的主攻方向。

(二)公司发展战略

深刻把握全球能源革命趋势和中央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2035世界一流”战略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构建完善以煤炭产业为基石、以煤基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产业和能源综合服务产业为两翼、以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增长极的高质量发展四业协同产业格局,积极打造煤炭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建设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一是稳健发展煤炭生产与贸易产业。落实国家煤炭安全稳定保供责任,持续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开发布局,推进绿色智能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提高营销规模与市场占有率,持续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示范引领的战略核心产业,带动促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优化发展煤炭清洁低碳转化产业。立足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推进煤电规模化、智慧化、清洁化发展,推进煤化工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挖潜提效既有项目,稳健有序布局新项目,多举措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举转变,促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

三是大力发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示范、多能互补、多措并举的发展导向,统筹煤电化产业集聚区和其他适宜地区资源禀赋、建设条件、市场消纳等因素,全面强化资源配置,积极打造示范工程,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布局建设,推动氢能、储能等技术储备和产业实践,促进新能源与现有主业的互补耦合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低碳化转型。

四是转型升级能源综合服务产业。积极把握国家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的重要机遇,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链条核心,以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示范,以其它煤基服务业务为积极补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专业能力提升、业务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内外市场拓展,着力在促进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智能化装备创新、煤矿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形成工程示范,加快打造能源系统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强化精益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布局结构,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自产商品煤产销量12,500万吨以上,聚烯烃产品产销量140万吨以上,尿素产销量190万吨以上,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科学管控成本费用,在市场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努力实现良好的经营成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产销组织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释放自有煤矿先进产能,保持煤化工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稳定外购煤市场规模,全力增产增销增供,落实国家能源保供要求。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零死亡”目标不动摇,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严厉的手段,抓紧抓实安全工作;加快推进“一优三减”和智能化建设,切实提升本质安全能力。

三是深化精益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围绕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建设目标,继续开展提质增效和对标提升行动,做实做细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创现能力。

四是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干事创业能力。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持续释放活力动能,提升管理效率效能。

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发挥要素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增量项目建设,统筹做好存量项目实施,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加强高端制造、无煤煤化工、煤基材料等技术研发,扎实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管理、研发、平台、人才、项目、制度“六位一体”工作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煤化工融合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资源配置力度。

七是坚持底线思维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和流动性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八是加强合规管理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工作,持续优化完善信息披露内容,不断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合规意识,进一步深化投资者日常沟通交流,维护公司资本市场良好形象。

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安全生产及环保监管压力加大,煤炭、煤化工生产和市场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上述经营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可能根据公司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本报告披露的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知悉并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炭行业将面临环保、碳排放、社会舆论、市场定价等多重因素影响,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坚持战略定力,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经营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强化监测分析,努力实现公司经营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主要产品价格受供需关系、产品特点、运力、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走势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其中烯烃产品存在一定对外依存度,国际油价波动对烯烃价格走势和煤制烯烃的盈利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尿素需求仍将表现为季节性周期。公司将加强市场研判,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健全完善差异化产品“产销研”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副产品营销管理,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依托现有营销渠道,稳步开展煤化工产品国内贸易和国际化业务,拓宽自主经营创效途径。

3.安全生产风险

基于行业的固有特性,公司所属的煤矿和煤化工企业受自然条件、生产特点等影响,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矿井瓦斯、透水、冒顶、冲击地压等安全风险。公司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超前治理重大灾害,进一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和排查整治事故隐患。持续加大安全投入,推进智能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强化安全素质提升,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

4.项目投资风险

新投资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投产见效往往需要较长建设周期,由于项目立项审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受项目所处行业及相关行业政策调整、经济周期波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公司将努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项目申报,加快相关审批手续办理,有序推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和专题论证审查,合理把握投资规模和节奏,严格控制投资成本,保障资金投入安全,加强项目开工条件的合规审核,紧盯项目建设进度管理,有效防范项目投资风险。

5.环境保护风险

在国家“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公司所属的煤炭、煤化工和火电板块企业因自身的行业特点,将面临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政策,环境治理等诸多挑战。公司继续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不断健全生态环保风险管控体系,加快推进大气、固废、废水、生态等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加强生态环保日常管理和统计监测,持续开展治污减排和生态治理,强化生态环保考核问责,有效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6.成本上升风险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叠加煤炭开采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成本压力。公司继续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开展成本差异分析,强化标准成本和定额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化生产工作面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和单耗水平,不断创造成本竞争新优势。

(五)资本支出计划和投融资计划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编制2023年资本支出计划,主要投资于煤炭、煤化工、电力和新能源行业。

公司2023年资本支出计划安排180.20亿元,比2022年计划增加33.12亿元,同比增加18.38%。其中,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安排118.34亿元;股权投资计划安排0.60亿元;技术改造及更新计划安排61.26亿元。

资本支出计划按业务板块划分如下:

单位:亿元

2023年公司将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和资本支出计划,合理安排筹融资规模和节奏,具体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及规划,资本支出计划可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包括潜在收购)、投资项目的进展、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是否获得必要的政府审批和监管文件而有所变动。公司将按照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及时进行披露。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