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每天开放14小时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开通

2020-02-27 17:02:06 来源: 光明网

近日,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正式开通,为社会公众提供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服务,最大可满足1000人同时求助。该平台每天开放14小时,早8点开始,晚10点结束。

据介绍,这是首个提供综合接入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专为应对和纾解此次疫情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而开设,根据实际需要,特别为三类重点人群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分别是:奋战在湖北省及武汉市防疫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同时也服务于其他公众。

该平台可通过小程序、公众号和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接入。与传统热线电话不同的是,人们也可通过在线语音、在线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接入方式请见文末)。该平台基于腾讯云联络中心搭建而成,由腾讯教育、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在这次抗疫中,一线医护人员承担了最危险和繁重的工作,也因此面临巨大的心理考验。

一位咨询师曾接到过一个电话求助的案例——因头痛难忍,一位医生在轮休时拨打了心理援助热线,“他在接线前20分钟一直哭诉,几乎处于崩溃状态。作为工作多年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几度怀疑自己的身份,因为在病魔面前束手无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面对患者渴望生命的眼神,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们。”在咨询结束后,这位医生又以饱满的斗志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一线医护人员见证了太多生死,他们精力耗竭、压力巨大,需要通过休息、放松、团队的支持、社会的肯定来缓解负面情绪。”此次心理援助平台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才智表示。

这并非个案,在目前接到的很多咨询案例中,那些拨打心理援助电话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们,出发点毫无例外地都是希望通过咨询解决心理压力问题,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帮助到尽可能多的患者。

从目前显示数据来看,来自武汉和湖北的求助者的相对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有人打来电话,他自己并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但周围有很多人被感染。他看到周围有人住不进院,就感到害怕、恐惧、生气、绝望,同时担心自己如果生病的话会传染给别人。”吴才智说:“另一类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例如,他们会问,什么时候复工?什么时候开学?担心各种事情无法完成。对于没有受到感染的人来说,会更加关心就业和生活,这也反映出普通人的焦虑。”

“我们会结合求助者的情况给予建议。通过共情、情绪疏导、理解等方式为来电者提供支持鼓励,并提供建议干预措施。”援助平台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表示。

对一些有亲人因疫情去世的家庭,他们因为疫情原因无法与亲人告别,内心因此产生愤怒和内疚,咨询师建议,可以在疫情结束后,亲友在家中或网上聚在一起,举行一个适当的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思念。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田媛提示,疫情期间也可以进行自我心理状况审视及调整,“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的方式增强自我感受力,对身体进行扫描。例如,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等日常事务到运动、吃饭、学习、工作等,试着‘一次只做一件事’,在做事时全身心的投入当下,专注于活动本身,通过感受自我,观察自我,觉察审视自我,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该平台由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汇聚了200多所高校和其他机构的专业志愿人员,已有轮值和后备心理咨询师3000余名、督导师200余名,并已经组织100余名督导师开展热线技能培训,近2.5万人次参与。同时,光明日报等媒体也积极参与到此项行动中,聚集力量服务公众,并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心理援助平台。(玉玲田媛)

以下为平台接入方式,求助者可通过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关注微信公众号或使用微信小程序接入。

方式一: 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4009678920、010-67440033、027-59427263

方式二:微信咨询

IMG_256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中的“心理热线”即可接入。

方式三:小程序咨询

IMG_257

扫描上方小程序码,点击“立即咨询”即可使用。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