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21:13:15 来源: 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资料图】
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的134家ST类公司中,有24家公司符合摘帽条件或可能摘帽、摘星,而其余110家公司则不乐观。从风险预警理由来看,连续两年亏损且最新一期业绩预报仍是亏损,是主要原因。
进一步梳理这110家公司过往的信息可知,触及退市四条“红线”的企业也不乏少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皆表示,这类ST公司正在失去“抢救”的价值。
ST公司渐被投资者边缘化
综合来看,缺乏持续经营能力,是多数ST类公司的“通病”,部分公司不仅长期续亏,甚至还出现了违规、违法的行为。
在同花顺统计的触及退市预警线公司汇总中,有22家公司触及了2项以上预警指标,有14家公司为ST类企业。
多位业内人士在和《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提及,现有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这四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公司同时存在两项以上风险警示情形的,要满足全部风险警示情形的撤销条件,方可撤销风险警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当前A股市场沉积的ST类公司,很多存在多种历史遗留问题,例如被立案调查、被处罚等,再叠加一些公司的净资产长期为负,缺乏可持续经营的主业等事项,这些多重风险加身的ST类公司,没有“抢救”的价值。
“当前,上市公司不再是稀缺资源,而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内生发展动力好的上市公司才是珍贵的稀缺资源。”盘和林表示。
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在全面实行注册制的大环境下,ST类公司留在资本市场还要投入管理、合规的成本,“这些公司会逐步失去流动性支持,良币驱逐劣币的主流价值观之下,无论是面值、重大违法还是规范类和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红线之下,这些公司的‘离别’是大概率的。而且,这些公司的离开,对于强化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是一件好事。”
有公司至今未聘请审计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公司过往经营中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不仅拖累了公司当期的业绩,也给后续的业绩审计出了不少“难题”。
例如,3月1日,*ST大通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表示,目前仍未聘请到合适的审计机构。此前,交易所曾下发关注函给*ST大通,提及多项财务问题,并提示公司到目前为止,仍未聘请2022年度审计机构,若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存在终止上市风险。
而在回复中,*ST大通则称,目前正在与会计师进行沟通,尚未最终确定;公司争取尽快聘任审计机构,努力做好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年报相关工作,并将积极推进行政处罚的处理及审计机构聘请进度……
“*ST大通的回复内容中,看不到公司对聘请审计机构有哪些积极的举措和实质进展。但根据规定,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年报,面临的后果是一系列的,此前就有上市公司因为未如期披露年报被立案调查。”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而*ST大通此前已经被立案调查,并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如果年报再不能如期披露,多重风险堆叠,公司的资本市场之路或将终结。
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沪深两市公司发布定期财务报告的规定是,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即每年4月30日是这些公司发布上一年度财务报告的最后期限。由于年报需要经过审计,对于一些财务复杂的企业而言,早早聘请审计机构是很重要的事情,而ST类公司虽然每家的情况有差异,但从公开的信息中不难看出,有一些公司历史上曾被出具过非标的审计意见,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有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给审计机构留出足够的时间非常有必要。
“如果进入了3月份,公司仍然没有聘请到审计机构,从时间上推算可知,大概率是赶不上4月30日的‘最后期限日’发布财报了。”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说。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