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07:28:40 来源: 参与互动
孵化器破局“生死命题” 创投公司开出“负面清单”
“游戏、互联网金融和单纯的区块链创业相关初创企业一律不接收。”这是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出的“负面清单”。在公司总经理、“零号湾1号服务员”张志刚看来,这些项目与创造社会价值的理念并不匹配,“产业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孵化机构不应当是为某一家企业创造财富服务,应当放眼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2013年开始,作为培育科技企业的重要平台和新兴产业的“苗圃”,孵化器行业受到“追捧”,一大批孵化机构“井喷式”出现。然而,到了资本愈发谨慎的2018年前后,孵化器“遍地开花”的热潮明显减退,甚至出现了“倒闭潮”。该如何破局,成了孵化器行业争相探索的“生死命题”。除了转型升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常规服务外,也升级专业领域服务,尝试打造全新的生态体系。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场对于硬科技的关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任务,行业发展、产业升级迎来新拐点。
孵化器行业进入“快速迭代”模式
“市场有技术需求,实验室技术找不到场景,所以我们来了”。这几年,浙江嘉兴、福建泉州等地企业有了“技术百宝箱”:来自北京中关村的硬科技孵化器创客总部,为亟待转型升级的地方企业搭起了跨越2000多公里的“鹊桥”,让深藏于北京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找到了应用场景,并快速进入市场。
2013年年底成立之初,创客总部并没有把目光聚焦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群多为社会上聚焦互联网模式创新的创业者。“但到了2015年,我们发现曾经高速发展的模式创新发展到了极致,很难有新的突破,技术创新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面对激烈竞争,传统产业亟须通过技术创新来促使产业转型升级,这将是新的机遇。
该去哪里找技术?他们把目光放到了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陈荣根坦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门类太多了,全领域的了解根本做不到,于是他们锁定了更容易“上手”的人工智能领域,专注实验室技术投资和孵化,打造“科技成果变现第一站”。
这次转型也让创客总部开始有了盈利。在陈荣根看来,伴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科技企业不断涌现,创新科技的需求十分强劲,“意味着我们的服务对象会越来越多,一方面可以把前沿技术找出来,为他们提供创业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产业里找到需求,把技术输送出去,这样我们可以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圈”。
为此,这几年,他们还带着前沿技术项目走出北京,与福建泉州、浙江嘉兴、山东青岛等地的10多个全国百强县市企业集群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类型不同,需要的技术就更加定制化,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很大挑战。孵化器的作用就在于此,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我们同时能跟好多同类客户进行交流,满足一家企业需求后,其他同类需求就不会产生太大改动”。
除了转型升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常规服务外,也升级专业领域服务,尝试打造全新的生态体系。“零号湾”在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国企强强联手下诞生,张志刚更愿意称其为“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他希望打造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我们在孵化器行业里算是另类的存在”。
在他看来,这样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应当囊括多种服务机构,“包括政府服务,与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各阶段相关的资源和服务等,都要能够高密度形成协作,共同高效率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
和许多孵化器不同的是,他为“零号湾”开出了“负面清单”:游戏、互联网金融和单纯的区块链创业相关初创企业一律不接收。“如果利用科技只追逐盈利,那将破坏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我们要支持的是大学里和产业边界的创新能力,构建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体系,帮助他们成长起来,这是孵化机构的初心和使命”。
长期关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扶持,孵化器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和成效不佳等现状。“真正孵化出独角兽、上市公司或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不多,国家和地方在制定相关评价标准的同时,也在对良莠不齐的孵化器进行清理,这也是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他认为,孵化器选择入孵项目时不应该“大而全”,应该更加专业聚焦。“不管是开出‘负面清单’还是聚焦地方产业集群,孵化器行业已经意识到了转型升级的迫切。尤其是发力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创新创业生态,或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出更大发展”。
产业将成为孵化器的“新客户”
2020年以来,多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成为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这也给了孵化器行业新的方向。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启迪之星执行总裁韩威观察到,当下许多孵化器越来越聚焦某个细分行业和领域,也有许多尝试孵化模式的创新升级,如与地方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等。和陈荣根的观点类似,韩威认为,新时期的孵化器既要能帮助创业企业快速成长,更重要的客户将是产业。“立足长三角地区,我们看到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有大量传统企业存在转型升级的需求,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又找不到自己产品落地的应用场景,但如果简单合作就很难形成有效产品。加上一些大企业危机感越来越强,对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多。汇聚各方需求,就需要专业机构利用手上大量的、不同领域的创新项目,来实现跨界创新”。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旗舰孵化器“启迪之星”,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孵化器,着力打造全球孵化网络,如今他们已在全球80余个城市布局了超过160个创新孵化基地。
面对庞大的全球孵化网络,启迪之星在不同地区结合产业特色进行了区分。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韩威觉得,“跟产业更深度融合,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上发挥作用,将是赋予孵化器的新的任务。原来大家认为孵化器是打造创新创业氛围,但继续服务创业企业背后产业时,孵化器将有可能对产业迭代升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韩威认为,创办孵化器需要大资本、大平台、大资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期,“要考虑打造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寻求突破点,创造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传统孵化器的服务已经不足以支撑行业纵深发展了”。
聚焦当地特色产业,鼓励众多孵化器进行差异化发展,赵刚也认为,这尤其适用于西部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到宁夏银川考察,赵刚了解到,当地在设立孵化器时想复刻北京中关村的模式,“但北京在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照搬是肯定不行的”。
在随后的考察过程中,他们发现当地原有的军工企业和三线企业,惯常生产的是轴承、产品材料等,“尽管领域很小众,但通过发展3D打印技术,也可以实现既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因为不需要太高的研发能力,所以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需求并不苛刻,发力孵化相关企业,更容易发展成小产业集群。如今,宁夏已形成了3D打印产业集群,这样的专业化之路更加好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584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287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23.3万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推动双创升级的重要载体。
赵刚认为,当下孵化器行业面临的问题是,还没有在专业聚焦、形成特色上发挥出最大作用。“孵化器本身也可以打造独特的服务特色,比如资本运作、法律服务、人力资源等,在分工上形成不同特色,共同协作。”赵刚建议,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应当更加加强政策设计,“想培养小巨人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就要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设计政策。做孵化器的目标是为了孵化企业,并非把孵化器做得多大。相关政策的受益者应当是企业,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之后,更应当了解清楚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的诉求变化和孵化器的现状,顺应发展加强设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