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TCL中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3-28 20:53:5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TCL中环(00212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全球经济持续发展,能源消费总需求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贡献量稳步增长。化石能源危机、全球气候治理、能源紧缺及安全需求迫切等背景下,能源年度转型投资额快速攀升,带动光伏、风电等“可制造”的清洁、低碳新能源蓬勃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并逐步替代部分传统能源;能源供给侧结构转型加速,预计到 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增长,光伏能源属性逐步增强。

在全球能源短缺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能源结构正在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目前全球已有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在政策推动及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下,光伏可再生、清洁、低碳、经济性等优势显著,叠加储能发展,终端需求长期向好,预计 21-27年光伏装机CAGR25%,23-27年新增3TW装机规模。其中,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

海外当前能源短缺、PPA电价及电力现货价格大幅攀升等刺激光伏装机持续增长,光伏制造本土化与贸易逆全球化趋势加剧,高增长下全球光伏行业也在面对区域化发展的挑战。2021年起,包括美国、印度和欧洲在内的国家及区域均提出了光伏本土制造倡议。欧、美、印仍为海外重点区域市场,日、韩、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市场稳中有升,更多国家正在逐步重视发展光伏新能源。

高成长、高预期性光伏产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新老玩家持续投资,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产业格局周期性波动,新旧产能迭代加速,光伏行业将继续围绕新旧产能转换、落后产能淘汰展开,公司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差异化、长跑式”竞争的商业理念,继续向“More Efficiency(更高的转换效率)、More Efficiency(更高的生产制造效率)、More Smart(工业4.0客制化产线、柔性制造)”转型。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其他硅材料及高效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及运营。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电网传输、风能发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光伏发电、工业控制等产业。

新能源光伏材料板块,主要从事光伏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光伏单晶硅棒、硅片。

光伏电池组件板块,主要从事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光伏电池和高效叠瓦组件。

2、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硅材料展开,专注单晶硅的研发和生产,以单晶硅为起点和基础,深耕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国家战略科技产业,朝着纵深化、延展化方向发展。纵向在新能源光伏制造和其他硅材料制造领域延伸,形成新能源光伏材料板块、光伏电池及组件板块和其他硅材料板块。横向在强关联的其他领域扩展,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形成光伏发电板块,包括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立足“环境友好、员工爱戴、社会尊重、客户信赖”,以市场经营、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方式提升为导向,通过业务发展实现全球化产业布局、全球化商业布局,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差异化竞争的经营理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行业发展方向及自身的发展路径具有清晰的判断和认知:

(1)公司高度注重环境友好、发展过程中的稳健经营及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持续围绕生产设备工艺改进、优化升级及新型材料研发与替代,实现在制造模式智慧化、生产过程循环回收技术应用、生产过程低排放-无排放技术方面继续在全球同行业保持领先性创新,不断减少对资源的占用,提升对资源的再回收利用,努力减少固、液、气废物排放,实现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应用的环保。

(2)在制造业经营理念方面,发挥团队、技术优势,结合制造业精益制造的先进理念,交叉渗透新技术和传统产业,聚焦技术创新及关键指标优化,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以在公司全面实现工业 4.0为目标,持续优化生产方式、制造模式,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3)在组织保障和团队建设方面,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任务为编组,持续组织变革,以任务为导向,优化组织阵型、提升组织能力。通过动态优化组织结构,聚焦核心业务、完善管理体系架构、改进运营管控模式;完善绩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大力推动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工作,人才强企;同时坚持“创业者”优良传统,自主创新,持续 know-how 积累和管理,培养形成拥有高度组织凝聚力和崇高价值观的自主团队,同时兼容文化吸引融入具备高潜力的市场化人才,充分激发组织活力,推动中坚骨干团队年轻化、专业化,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和制造一线优秀的“工匠型”人才。

(4)公司始终秉承“技术创新、差异化、长跑式”竞争的商业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商业创新路径。同时高度尊重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并积极推动公司的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围绕着技术、产品、商业活动实施集约创新、集成创新、联合创新、协同创新等开展创新活动,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布局的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46.3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知识产权1223项,其中,发明149项,实用新型1035项,外观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1项,软件著作权17项;受理状态的专利747项,其中,发明专利568项,实用新型179项。此外,公司拥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部级研发中心、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2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公司在新能源光伏产业领域具有的比较优势:

深刻的行业理解、卓越的技术研发、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及领先的规模优势,进一步确立了公司对光伏硅片产品的定义权、定标权和定价权。公司坚定实施“全球领先战略”,上坡加油,创新驱动发展,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强化核心竞争力,扩大比较优势:① 先进产能规模及差异化优势:

公司作为光伏硅片领域龙头企业,2022年末晶体产能达140GW,硅片外销市场市占率全球第一。随着银川项目继续投产与技术能力提升,预计 2023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达到180GW,继续保持全球单晶规模TOP1。

N 型硅片作为下一代高效产品,公司依托多年硅材料技术积淀和N型技术储备,参与客户产品及工艺Design in,保持了强有力的产品竞争力和协同效应,N型硅片全球外销市占率多年保持第一。

② 技术创新及工业4.0优势:

公司秉承精益制造的先进理念,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及工艺进步、工业 4.0制造转型,引领光伏硅片领域技术突破和变革,在大尺寸、薄片化、N型硅片等方面均形成了独特的领先优势。生产上在标准化基础上不断完善制造工艺定式,开发“Deep Blue”AI 学习模型,提升柔性制造能力,实现制造智慧化应用。

G12技术平台与工业 4.0生产线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生产制造效率、工艺技术水平和满足客户柔性化需求的能力。同时,坚持以工业自动化、柔性制造、智能物流、工业大数据平台等建设,加速公司制造体系工业 4.0进程,为光伏行业赋能,引领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

③ 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产能在全国布局区域相对集中,区域位置优越,能源供给稳定、成本竞争力强;规模效应利于公司工业 4.0的制造模式、集约管理和资源调配,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实现差异化竞争。

④ 产业链协同优势

公司秉承集约创新、集成创新、联合创新、协同创新的理念,一方面打造友好供应链界面,基于“立足长跑”的商业逻辑提前进行全球化供应链布局,获取更多供应链资源和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公司差异化市场布局,与客户柔性化协同,与中国台湾、北美地区、欧洲、韩国及东南亚等区域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新驱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经营能力和竞争优势。

此外,公司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相关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水平,完善供应链溯源管理体系。公司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签署合作伙伴行为准则,要求供应链合作伙伴在员工权益、健康安全、环境责任等方面保持高标准的合规和道德要求。

⑤ 人才团队优势

在新能源光伏领域,公司作为光伏产业的创变者与引领者,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40多年的新能源光伏从业经历,以工程师传帮带文化为基础,坚持自主创新,持续know-how积累和管理,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师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和制造一线优秀的“工匠型”人才。工业 4.0智慧化体系将人才队伍打造成“橄榄型”结构,充分激发组织活力,推动中坚骨干团队年轻化、专业化。同时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员工的根本利益,有效强化团队稳定性和凝聚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概述

按照五年滚动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围绕“实施光伏材料全球领先战略,保持综合实力全球TOP1”,2022年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领导下,坚持贯彻“上坡加油,追赶超越,全球领先”的理念,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加速提升先进产能释放,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持续降本增效,实现经营上台阶,发展高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0.10亿元,同比增长63.0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0.57亿元,同比增长18.11%;含银行汇票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95.69亿元,同比增长9.89%;净利润70.73亿元,同比增长59.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1,091.34亿元,较期初增长3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76.18亿元,较期初增长18.77%。

影响公司报告期业绩的主要因素如下: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工业 4.0制造方式转型,增强内生竞争力,多次穿越行业周期。2022年,在新能源光伏行业供应链大幅波动下,保障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1)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成本与市场优势显著;(2)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G12技术平台与工业 4.0生产线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生产制造效率、工艺技术水平和满足客户高质量、差异化、柔性化需求的能力,较大程度保障公司盈利能力。在晶体环节,降低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能力持续提高;在晶片环节,通过细线化、薄片化工艺改善,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行业水平;(3)通过长期构建的良好供应链合作关系,较好地保障公司产销规模。同时,发挥在推动行业技术和制造水平提升过程中形成的定义权、定标权、定价权,在供应链频繁波动过程中,有效降低经营风险;(4)随着工业4.0生产方式持续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材辅料消耗进一步改善,工厂运营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同时,伴随大尺寸、N型产品需求提升,工业4.0柔性制造优势持续凸显。

(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新能源光伏产业:

2022年,面对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全球通胀等突发事件带来外部环境冲击,以及行业内供应链短缺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光伏得益于其绿色、经济、可制造的特性,依然实现逆势高速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到260GW,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87.41GW,同比增加59.3%,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3.31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海外欧洲、印度、巴西等区域需求大幅提升,全年中国大陆组件出口量达158.5GW,同比增长57.6%。

光伏确定性增长趋势,吸引大量跨界资本涌入新能源产业,产业链竞争博弈加剧,同时海外国家出于能源自主可控的诉求,引发光伏制造本土化与贸易逆全球化趋势。公司坚持“上坡加油,追赶超越,全球领先”的理念,贯彻五年滚动发展战略规划,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制造方式转型,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加速全球化产业布局进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光伏材料业务板块:

① G12优势产能规模持续提升

光伏发电经济性驱动终端需求上升,高功率、高效率产品有效降低光伏发电LCOE,终端市场快速向大尺寸切换。公司加速优势产能扩产,晶体环节,随着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宁夏中环六期项目)产能扩张,截至2022年12月底,单晶总产能提升至140GW,2023年末预计产能进一步提升至180GW;晶片环节,公司在天津和宜兴年产25GW高效太阳能超薄硅单晶片智慧工厂项目(简称“DW三期”)和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简称“DW四期”)的陆续投产,2023年新增银川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及配套项目(“DW五期”项目)已开工,进一步推动公司G12硅片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发挥公司G12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伏硅片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市场占有率。

② 持续技术创新、制造方式转型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和工业 4.0制造能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方式转型推动光伏行业持续降本,已经实现了硅料使用效率与成本、开炉成本、单位公斤出片数等方面的全面领先,同时晶体、晶片单GW投资成本持续降低,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成本优势。

继续深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实现工业4.0及智能制造升级,提升柔性制造能力,打造自主协同、高效运转的黑灯工厂,引领行业制造方式变革。依托工业 4.0柔性化制造及定式化生产能力,实现硅片 Totalsolution产品供应体系,与上下游客户协同建立柔性化合作模式,具备高可追溯性,满足客户定制化、差异化的诉求,提升自身和客户可持续竞争力。同时,伴随大尺寸、N型、薄片化产品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业4.0柔性制造优势将持续凸显。

③ 科学研判,高效运营

公司长期专注于硅材料及其延伸产业六十余年,对行业发展规律有充分的理解。公司持续强化市场研判能力,建立 Smart运营体系,动态识别市场周期性波动和竞合关系,高效运营,科学决策。

④ 坚持差异化、全球化竞争优势路线

基于全球商业布局、工业 4.0柔性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及差异化产品竞争力,推进商业全球化和产业全球化战略。

⑤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践行,实现制造方式升级下人才结构转型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提升人效,实现制造方式升级下人才结构转型,持续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和成本竞争优势,不断加强产业内部整体策划、高效协同的运营管理机制,以观念认知的统一、业务的科学有效和标准化、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的和谐,应对公司快速、跨地域、国际化发展,以任务为导向开展组织变革,消灭无肽,不断提升组织效率,不断提升组织力,实现员工更有尊严工作和生活。

光伏电池及组件板块:

公司持续秉承高度尊重知识产权、坚持差异化竞争理念,持续自主技术创新和knowhow工艺积累,专注于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技术领先的技术投入和工艺创新,坚定“叠瓦+G12”双平台差异化技术&产品路线,实现了“G12+叠瓦”3.0产品的全面迭代,并且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推动终端BOS成本进一步降低,得到了全球客户的认可和青睐,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公司不断推动工业 4.0制造方式转型,将工业 4.0与模块化制造管理方式相结合,提升精益制造水平,强化差异化制造能力,持续降本增效,不断扩大叠瓦核心差异化竞争力。江苏地区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9GW;天津地区投建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产能实现3GW。同时,基于对于下一代差异化电池技术拓展的思考,在江苏地区建设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的年产能2GWG12电池工程示范线,并已具备可拓展条件。

基于Maxeon公司拥有的IBC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优势,与公司的制造文化相结合,通过协同创新、联合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全球化的商业竞争优势,为公司制造全球化奠定基础。通过技术、资源共享,公司与 Maxeon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与渠道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Maxeon完善的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成熟的海外客户服务经验及系统化产品体系,以及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渠道优势,将进一步协助公司未来海外业务的加速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在新能源光伏领域,行业已经迈入平价上网时代,随着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明确,光伏规模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形式;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持续向好,上游硅料供应紧张局面逐渐趋缓,硅片呈现结构性供应紧张,210大尺寸硅片供不应求。公司加速210先进产能扩充,满足客户需求,达成公司战略目标。新资本持续进入,行业集中度分散,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将继续向“MoreEfficiency(更高的转换效率)、MoreEfficiency(更高的生产制造效率)、MoreSmart(工业4.0客制化产线、柔性制造)”变革。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全球化、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兼容文化、持续创新,未来三到五年,继续在全球范围实施新能源光伏材料全球领先战略,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作为全球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公司将继续深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旨,以追求经济、环境、社会三者共同发展为目标,践行ESG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生。

(三)2023年度经营计划

公司将持续发力产能、产品应用及降本等方面,继续巩固全球光伏行业领先地位。在光伏单晶硅片方面,公司2023年持续技术创新、工艺进步,进一步提高制造壁垒,提升G12市占率,工业4.0加速推进为柔性制造夯实基础,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随着宁夏六期项目产能释放,2023年末单晶规划总产能将超过180GW,保障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保持领先的市占率;继续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联动,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加速推进G12、G12+产品的量产规模化应用,扩充G12生态圈;坚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工业4.0相结合,深化N型硅片产品的技术和成本优势,继续推进大尺寸、薄片化、细线化等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助力光伏产业链可持续降本。

在光伏电池、组件方面,利用公司光伏材料与电池组件专利技术协同创新优势,发挥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制造的路径优势,全面开启全球化布局。公司将继续秉持差异化竞争策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围绕叠瓦组件产品的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在“G12+高效叠瓦”技术平台上加大投入、加速技术创新,持续开展叠瓦组件4.0产线的研发升级,推进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市场扩张,推动整个光伏链条的技术能力与商业价值提升,并发挥公司在制造业理念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一个跨地域、跨国别、跨文化的全球化企业。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变动的风险

光伏发电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世界各国面对“双碳”目标、能源短缺等问题对光伏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谋求产业链自主可控,积极推动光伏制造本土化并推出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冲击。公司依托工业4.0制造方式,具备高可追溯性能力,满足客户定制化、差异化产品需求,同时积极推进全球化产业布局,预防合规风险及地缘冲突下资产安全。

2、市场竞争的风险

高成长、高预期性光伏产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新老玩家持续投资,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产品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业格局面临重塑。多晶硅料、单晶硅片、电池、组件阶段性投资和达产周期形成的供需不平衡,造成部分产品周期性供应短缺或过剩,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基于供应链安全、扩大出海口、应对贸易壁垒等目的,产业链各环节通过上下游延伸的方式,弥补自身短板,向“一体化”形态发展。公司始终认为新能源光伏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仍将遵循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对行业发展方向和自身发展路径具有清晰的判断和认知,始终坚持差异化的经营理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坡加油,追赶超越,穿越行业发展周期,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3、汇率变动的风险

保持与经营外汇业务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加强对汇市的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汇率变化趋势,通过全球化采购、全球化营销、境外投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等方式来对冲和规避汇率风险;运用适当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合理进行风险管理。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