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大美岭南暑假文旅Vlog | 檀板清歌 唱彻永庆坊

2023-08-08 13:03:22 来源: 腾讯网

历史的回声从金石丝竹中发出,同悠长的唱腔一起,在青砖绿瓦和玻璃围栏间、雕梁画栋和钢筋水泥里碰撞、交织、和鸣,形成如今传承了旖旎广府文化,融合多彩现代文化的永庆坊。暑假文旅篇来袭,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62站走进广州永庆坊,永庆坊是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地,也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地方,来这里可以体会到岭南传统建筑的精髓,感悟浓郁的南粤风土人情,了解在传统和未来交汇的当代广州城市。

从永庆坊门牌进入,踏上青石板路,向坊内走去,永庆坊有广彩、醒狮、饼印、牙雕等不同岭南特色传统工艺的展览馆,还有小咖啡馆、小茶馆、画廊、书吧等经营的店铺。灰色砖瓦房、绿色篱笆小院、五颜六色的彩绘玻璃间……高低不同,风格各异。坊中还有一些民居,透过一扇主人家的趟栊门,看到一位阿婆戴着老花镜,踩着老式的缝纫机,哒哒哒地在彩色布上留下细细麻麻的针脚。不远处有一间咖啡馆,透过落地窗可以看见衣着各异的游客,有的穿着飘逸汉服、有的踩着人字拖鞋、有的cosplay动漫角色。在巷子尽头的榕树下,有三五老人坐在石墩上,围着圆桌,倒茶举杯谈笑风生。


(相关资料图)

永庆坊人潮如织

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

活力永庆坊

古街花树、霓虹闪烁,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口味都融汇在这窄窄的巷道里,碰撞出绚丽的花火。

在夜晚的永庆坊,古老的艺术与现代的氛围完美结合,游客们在人流涌动中穿梭而过  刘浩靖 摄

岭南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在广州市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年轻人带着好奇在此夜游闲逛,拍照打卡  林蓁  摄

粤剧传承

长者笑容

向荔湾涌走去,沿途经过一些砂岩外墙的小楼,小楼下,一位大爷坐在门口的躺椅上,摆上一案几,放上茶杯三只、茶壶一个、收音机一台,和风扇一起摇头晃脑,哼呀地唱着小调。阿婆单肩背着小红书包牵着孩子走过,大爷坐起身,招招手,聊起了家常。小楼一些阳台上挂着各式衣服,许多阳台则养着各样盆栽,茂盛的三角梅缀着紫红色的小花,顺着带有锈迹的细铁网向上攀爬,偶有小猫在雨檐上嬉戏,跳跃在各家各户阳台间,这里是它们的乐园。

夜晚的永庆坊十分热闹

“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在荔枝湾涌上,横跨有两座桥,一座红色木桥,一座白色石桥。红桥附近的岸边年节会有花市,花商们沿甬道划着木船满载鲜花,在此停靠售卖,浓郁的花香溢满水面。

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

氤氲水面

争相拍摄的市民游客

粤剧与岭南建筑相得益彰

从另一座石桥拾级而上走到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青砖绿瓦、白墙黑柱,偶有咿呀婉转的拖腔传出。粤韵园音,气韵相合。粤剧艺术和岭南园林艺术在这里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与古为新,步入馆内,一步一景,这边是墨色的瓦砾楼宇,那边是丹红色的飞檐厅堂。长长落地玻璃走廊外,是流水的瀑布,透过玻璃上流淌的水流和蒸腾的水汽,别有洞天。

俯瞰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韵园音,气韵相合

跨过几道石槛,穿过几重厅堂,便至水庭。水庭中是“晚沙湖”,水榭雕楼环绕着青碧色的湖水,水中曲径蜿蜒,假山层峦;水流从假山上跳下来,水滴飞溅;几片睡莲点缀在湖中,默默地开着酥黄色的花。忽有一阵风来,湖边的树叶飘落形成一圈圈的涟漪,几只锦鲤惊然摆尾,从岸边游到湖中乌瓦鎏金的戏台下。

戏如人生

粤剧婉转

演员在做准备

戏台名为广福台,沿着墨色的柱子和墙体向上看,层层叠叠的斗拱撑起了两层宽大的屋檐,黛色瓦片沿四个角极力的向外伸展,檐下挂着一条金色的镂空浮雕,雕刻着戏文故事、岭南瓜果和传统纹样。戏台中央是金色浮雕围绕着的石雕《六国大封相》,两侧是乌木。每到傍晚,便有市民游客聚集等待晚上的粤剧表演。

多少戏文故事在此上演

华灯初上,粤剧大幕拉开

华灯初上,亭台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晚沙湖上空泛起了金色薄雾。霞光渐敛,檀板骤响,粤剧演员们伴着顿挫的曲调粉墨登场。顿时看台、石阶、水榭、石船……水庭里的人们都静止了,只见广福台上彩袖飞舞,悲欢离合浓缩融合在绵绵粤音中,“桃花落,闲池阁,依然春去又春来……”古人今人若流水,穿过光阴斑斓,继续向前行。

古人今人若流水

【策划统筹 魏琴】

【文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智杰】

【图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除署名外) 海报 黄文倩】

【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琴 牛智杰】

【编辑 黄文浩】

【审核 段丁、木木】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