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10:28:42 来源: 长江商报
受益于下游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火热,鹏辉能源(300438.SZ)实现经营业绩逆转。
日前,鹏辉能源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为2.2亿元至2.6亿元,同比增长313.51%-388.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下同)为1.74亿元至2.14亿元,同比增长4438.46%-5482.65%。
而在此前的2018年至2020年,鹏辉能源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0年仅为383.07万元。
持续加大储能市场开拓力度,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同时消费电池和汽车动力电池等保持增长,是彭辉能源业绩恢复增长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鹏辉能源正在推进以2.29亿元的价格收购控股子公司实达科技剩余24.08%股权,以控制实达科技100%股权,进一步整合上市公司在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细分领域的资源,增强上市公司在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电子烟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三大产品收入齐升带动净利增逾3倍
公开资料显示,处于电池产业链中游的鹏辉能源,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镍氢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5年鹏辉能源登陆创业板,上市后几年业绩保持增长,2015年至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79亿元、12.71亿元、20.98亿元、25.69亿元,同比增长25.44%、44.68%、65.06%、22.41%;净利润0.87亿元、1.39亿元、2.51亿元、2.65亿元,同比增长44.89%、58.99%、81.15%、5.33%。
但在2018年净利润达到最高峰之后,次年公司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和2020年,鹏辉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08亿元、36.42亿元,同比增长28.8%、10.09%;净利润1.68亿元、0.53亿元,同比减少36.46%、68.38%。
对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客户以及其他客户单项计提大额坏账准备,以及对存货及其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鹏辉能源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随着上述资产减值计提负面影响消退,以及新能源市场热度正盛,鹏辉能源业绩终于开始恢复增长。
业绩预告显示,鹏辉能源预计2021年将实现净利润2.2亿元至2.6亿元,同比增长313.51%-388.69%;扣非净利润1.74亿元至2.14亿元,同比增长4438.46%-5482.65%。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2018年至2020年,鹏辉能源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下降,分别为1.93亿元、1.48亿元、383.07万元。若以业绩预告上限统计,鹏辉能源去年扣非净利润与2017年最高峰时期2.24亿元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对于业绩大幅提升,鹏辉能源表示,本年度公司持续加大储能市场的开拓力度,储能电池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消费电池业务保持平稳增速,汽车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同比也有较大增长。
推进收购激励子公司核心员工
随着下游新能源相关行业快速发展,鹏辉能源继续推进对外并购,扩大锂离子电池布局。
根据重组草案,鹏辉能源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实达科技24.08%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实达科技100%股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成立于1997年的实达科技主要从事高倍率比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应用领域集中为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电子烟、无人机及航模玩具等。
早在四年多前,鹏辉能源就已投资实达科技。资料显示,2017年7月和2018年10月,实达科技两次增资扩股,鹏辉能源由此获得实达科技38.89%股权,晋升实达科技第一大股东。此后四次股份转让,鹏辉能源对实达科技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92%。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易中,交易对手方罗新耀和吴爱深分别为实达科技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并且均为实达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进行资产收购,激励实达科技的核心管理层和核心员工,也是本次交易的主要目的之一。
鹏辉能源亦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实达科技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实达科技股权激励对象将直接或通过华飞达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其利益将与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直接绑定并保持高度一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交易存在较高的溢价,但未设置盈利补偿机制。重组草案显示,收益法评估下,实达科技100%股权评估价值为9.51亿元,评估增值率为247.28%,其24.08%股权的交易价格约为2.29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8年取得实达科技控制权之后,鹏辉能源已新增商誉1214.74万元。本次交易完成,若标的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或将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从目前来看,实达科技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19年至2021年前九月,实达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4.79亿元、4.08亿元,净利润4112.09万元、5102.77万元、3043.34万元。
鹏辉能源表示,本次交易将进一步整合上市公司在高倍率比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细分领域的资源,增强上市公司在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电子烟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记者 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