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隆林各族自治县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乡风文明

2022-10-27 08:28:09 来源: 广西日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也是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接处,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3.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2%。过去,按当地苗族传统习俗,办一场白事一般要杀10多头牛。一场白事下来,要花费十多二十万元,不仅为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自从开展移风易俗后,‘牛债’变轻了,杀的牛一般不超过三头!”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么窝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秋说,“今年清明节期间,一个村民家里办白事,只杀了一头牛,给村里带了个好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么窝村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开辟了白事只杀一头牛的先河。

苗族村民王栋是当地签下移风易俗承诺书的党员之一。今年4月,其父去世,因家里亲戚众多,按传统至少要杀六七头牛,在他的劝说下最后只杀了一头牛。

“我先后劝退六拨人,有些亲戚都要和我翻脸了。”王栋回想当时的情景说,“我是党员,我自己都不移风易俗,怎么叫别人做?”

如今,王栋已经得到亲人们的理解,这件事对整个家族以及村民们的影响还在持续。在王栋的家族里,亲戚们形成了“办丧事只杀一头牛”共识;在么窝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白事杀牛不过三”深入人心。

从宰杀十几二十头牛到宰杀一头牛,折射出隆林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针对“杀牛祭祀”陋习,立下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新路,大力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该县确立“重殓厚葬大操大办、杀牲口扩大化、占道办理白事、治丧时间长且殡乐队过多过久、早婚早育、彩礼过高”6条负面清单,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好事多办、余事不办”,县、乡、村“三级”合力推进,打响破除陈规陋习攻坚战。组建30支移风易俗宣讲队,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将移风易俗政策、倡议书编写成快板、歌曲、小品、八音坐唱等,用普通话、壮话、苗话3种语言录制,并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和应急广播等平台进行宣传,确保人人知晓新政策。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移风易俗专项工作中突出“关键少数”,引导党员干部、企业家等带头简办新办红白事,全县党员干部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乡村“一约四会”功能,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是一项村民自治制度。移风易俗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各村寨按照“村民自主、三级联审”的方式修订村规民约,把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纳入新村规民约,实现村级“四会”全覆盖,推动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硬约束”。同时,创新建立移风易俗积分管理制度,开展“移风易俗红旗村”评选,做好监督检查。

据介绍,去年隆林在全县范围内启动移风易俗统一行动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已劝导白事大操大办1000余起,减少牲畜祭祀3000多头,劝阻高额彩礼150余起,累计为群众节省开支320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记者 廖志荣 通讯员 韦秀观 韦颖琛)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