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19:14:17 来源: 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徐一鸣
8月18日,华恒生物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65.66%。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增长107.60%,扣非净利润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16.1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司上半年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强组织、开新局、拉增长’的年度管理方针,夯实组织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面对市场需求及竞争形势的变化,增加产能并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竞争优势,公司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华恒生物分析称。
L-丙氨酸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半年报显示,作为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华恒生物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产品(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缬氨酸、D-泛酸钙和熊果苷等,其中L-丙氨酸主要用作生产新型绿色螯合剂MGDA、维生素B6以及食品添加剂等,是公司销量最多的丙氨酸产品,其在全球L-丙氨酸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主要产品的制备方法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较高优势,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华恒生物L-丙氨酸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成功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构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产品,是行业内拥有厌氧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完整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同时具备较强的生物制造技术工艺升级和迭代能力,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有效拓展了下游应用领域,促进了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公司持续增强产品综合竞争力。据记者梳理,华恒今年上半年分别推进募投项目、巴彦淖尔基地三支链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项目和长丰基地beta丙氨酸衍生物项目,提高产品产能,完善三支链氨基酸产品种类,打通相关产品上游技术。
同时,华恒生物成立了华恒合成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搭建系统与合成生物中心,完善从菌种构建技术研发-小试中试放大-工厂大规模生产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技术产业化路径,围绕发酵法和酶法两大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在研管线产品,形成合成生物技术相关的核心竞争力。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3337万元,同比增长74.31%。新增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研发人员占比则从去年同期的11.6%提升至15.30%。
“公司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对研发的高投入,加速开发更多种生物基新产品,推动我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华恒生物方面表示。
三因素促进合成生物技术进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
东北证券生物医药行业分析师刘宇腾表示,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医药、工业、消费、农业等多个领域落地实现初步产业化。从融资金额来看,下游应用端企业将更受资本青睐。
“底层技术突破、‘碳中和’时代下政策扶持环境友好型高新生物技术以及资本积极投入助力产品落地等三大因素,将促进生物合成技术进入发展快车道。”刘宇腾分析称。
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8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28.8%。此外,一级市场融资同样火热,Synbiobeta数据显示,2021年合成生物学领域获得融资总和约180亿美元,资本和市场的目光正在向合成生物学领域聚集。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成生物作为革命性前沿创新技术,正在成为驱动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显著,将带动支撑医学、农业、制造、能源、环保、信息等领域大发展。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物经济是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呈现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大、壁垒高和利润丰厚等特点,是具有创新活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