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0 17:36:58 来源: 腾讯网
文/熊丙奇
“十年后留在北大,我要做快乐的食堂阿姨。”近日,网友黄女士称,自己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大食堂工作,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黄女士于2022年入职北大餐饮中心,今年7月已从文员转岗为管培生,目前正在轮岗,做食堂阿姨是为了体会师傅们的工作。8月13日,黄女士发文称,十年前自己去长沙读书,后一路考到北京的学校读新闻传播专业,后来又成功保研北大。十年后,她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新事业,“先从食堂阿姨一步步做起!”
(相关资料图)
黄女士说得很清楚,她做食堂阿姨是管培生必须经历的轮岗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体验第一线食堂师傅们的工作,以便未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然而,不少网友可能没有清楚什么是管培生,就把黄女士的工作定位为做食堂阿姨,并将此事歪曲为“北大研究生毕业当食堂阿姨”“新闻学专业毕业做食堂阿姨”,进行炒作、博眼球。这除了引发“高学历低就业”“新闻专业学生就业差”的口水仗外,并无实际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错的时期,名校毕业生就业也不是一步到位就职所谓的光鲜岗位的,而是要从基层岗位一步步做起。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能只看其第一份职业,而要看其毕业后的中长期职业发展。高校毕业生也要以更长远的眼光,规划自身的职业与事业发展,不能短视与功利。
“管培生计划”是用人单位培养未来领导人的招聘、用人项目,进入该计划的管培生,要由带教老师指导,经过多个岗位的轮岗,考核合格后,才确定正式的岗位。像黄女士是北大餐饮中心的管培生,单位对其的培养目标是,今后担任管理职务,因此,将其轮岗到第一线的食堂体验食堂阿姨工作,是十分正常的情况。通常来说,轮岗时间一般为几个月,下一个职务就可能是餐饮中心主任助理。
也就是说,若就“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新闻专业毕业生当食堂阿姨”此事进行讨论,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就如讨论某个进入500强企业做管培生的名校毕业生,在门店做销售员是人才浪费一样——没有准确了解管培生计划。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要只看眼前与表面,而要重视长远发展与就业质量。当然,也有人觉得,就算是管培生、研究生去大学餐饮中心工作,也是“低就”——那就真不了解就业形势了,早在10多年前,大学后勤部门就吸引了不少名校毕业的研究生。
近年来,很多人一看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就想当然地认为这属于人才培养浪费,以及专业就业难。这是简单从专业对口角度评价就业,而忽视了就业不能只看专业,更要看个体的能力。一个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培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让其有更广的择业面,进行跨专业就业。表面上看,这是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但从具体就业看,则属于“能力对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更应关注高校毕业生通过专业学习培养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只重视专业背景。近年来,不少大学专业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不到50%,不少属于跨专业就业,专业不相关就业。这也要求大学专业教育,要重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尤其是综合性院校,要坚持以能力为导向,进行通识教育。
新闻专业毕业生没有进新闻单位,而是到大学的后勤部门做文员,进而转为管培生,这属于专业相关就业。其实,从管理岗位的人才招聘看,大部分管理岗位均不要求求职者的专业背景,而注重求职者有无胜任岗位职责的能力。换句话说,任何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具有相应的综合素养与能力,都可以去应聘这些岗位。
另外,我国社会舆论颇为关注毕业生的第一份职业、起薪,但这样的关注点失之偏颇,到基层工作,难道就一直在基层,没有发展机会吗?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盯着岗位的起薪,对于起薪低于预期的职位颇为抵触,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加剧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我国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抛开“唯学历”的老套思维,而要关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不能以“就业起点”来论就业好坏,选择专业、规划职业和事业发展,应有“长期主义”的眼光,不能短视与功利。(作者系知名教育学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