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袁卫星:希望我们的教育单纯一些,校园安静一些,老师高贵一些|校长谈

2023-01-18 14:28:54 来源: 腾讯网

每个孩子都学会走路

当我说出这个教育理想时,你也许会说:笑话,我们的学生哪个不会走路?不会走路我们怎么来上学?

但是你看——


【资料图】

早晨上学的时候,家长骑电动车带着孩子逆行到校门口,孩子劝阻没有?在校园里上下楼梯时,孩子是否仍然在追逐打闹?骑车上学的孩子有没有贪图方便,不顾危险,将自行车骑上快车道?……走路,关乎安全。

孩子平时在家,有没有把走路当作一种锻炼?他们知道一个人一天走多少步算是健康运动?步行锻炼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走路,关乎健康。

家人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下了车有没有和他们道别,说声“谢谢”?校园里迎面遇到老师,孩子有没有行礼说一声“老师好”?到公共场所乘坐电动扶梯,有没有靠右站让出左边通道?……走路,关乎文明。

如果孩子的父母开负气车、向车窗外扔垃圾怎么办?大街上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摔倒了,孩子扶不扶、怎么扶?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孩子是拦住人家不让路,还是互相礼让?……走路,关乎伦理。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做人,这才是除了分数之外,教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才是“教育即生活”的最好说明。衣、食、住、行,既与知识有关,更与体格、能力、审美,以及价值观有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从受教育者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出发,他们的生命成长离不开体格系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审美系统、价值系统这五个系统的健全发育。

这几年,我们致力于研究并实践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长度)、社会生命(宽度)和精神生命(高度)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我们建立了以专设课为主导,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班团队活动、综合实践等为辅,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整合运用,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生命教育实施机制。比如,我们制定了《“体育1+N”特色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体育特色发展自选课程,即在课内外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以实现“让每个学生都有体育锻炼的爱好,并得到专业的指导”的目标,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每位老师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我们都知道,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时,要懂得感恩,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知道,我们可以成为别人,尤其是我们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所以,我的第二个教育理想是: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小睿,特殊儿童,患有严重的孤独症,智力仅相当于幼儿。家长发现他有音乐天赋,十多年坚持不弃。2017年,我校接受了这名孩子入学,随班就读初中。在师长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他进步飞快,架子鼓水平已经达到Rock School现代摇滚音乐六级水平,并在全国各音乐赛事中获得了多项荣誉。生活中,他也学会了做力所能及的事。初中毕业时,他给所有的老师画了一幅画,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同时还在学校慈善活动中义拍他的作品,拍卖所得用于支持留守儿童教育。后来,他获得了南粤“自强好少年”称号。

小睿只是学校众多融合教育成功案例之一,他的经历说明社会和学校需要为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成长创造包容、共生、和谐、共享的环境。我在任职校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班主任将上课趴台的同学调至教室第一排,调回对这些孩子的关注,调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学校曾经有两名特别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旷课甚至违纪,让老师头疼不已。我将他们聘为“校长助理”,协助管理全校学生的校内外安全,并带他们到职业学校参观,为他们指引升学出路,最终,两人顺利毕业。

如何关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特殊学生,我校这几年有了一些具体做法。比如,定期家访,全面推行成长导师制。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和网格式管理,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帮扶。开展延时服务,365天不闭校。我校以党员干部带头,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暑期托管工作,开出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生活类、文化类近百门素养课供学生选择,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社区学习的中心。我们开办了“新父母学校”,开设线上线下融合、家长可选择的家庭教育课程菜单。还开设每月一次的电影大课程、每周一次的电影小课程,让学生和家长通过电影来思考教育,获得启迪。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家长、学生提供教育力量支持或专业疏导。开设工作坊,为特殊家庭家庭教育进行正向引领。

每位老师都能自觉、坦然、骄傲地戴着校徽走出校门

有一年教师节前,我给家长写了一封信——《教师节: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礼物》。此信被各大媒体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量全网超过1000万。这说明,这封看似平常的信触动了社会痛点。

我写这封信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其实,这只是我的一封节前“奉劝”信,奉劝家长朋友不要自寻烦恼的同时,给老师,给学校增加烦恼:表达心意可以,送礼没有必要。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单纯一些,校园安静一些,老师高贵一些。写这封信前,其实我做过“调研”:有个别熟识的家长的确是在为送不送礼、怎么送礼、送什么礼、送礼要不要通过家委会等纠结;而我们的老师,大多数觉得家长给的礼物是一种负担,礼重的则明显违反师德禁令触红线,礼轻的,哪怕是一盒巧克力,若收了,如果孩子很皮,你教育他的时候,一想起拿过他一盒巧克力,都觉得嘴软;教育部关于师德的十条禁令,的确明文写着不允许收受家长、学生财物。我校教师一致认为: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尊重甚至尊敬,但这种尊重和尊敬,应当体现在教师地位和待遇的落实上,体现在平时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上,体现在全社会为教师工作的“减负”(主要是非教育教学负担及心理压力)和支持上。

众多评论中,老师们对“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礼物”这一句多有共鸣。那么,怎样理解和尊重教师?我认为理解和尊重教师当从校园开始,从校长做起。我们学校提出“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特色发展、质量取胜”的办学思路。其中学校质量,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业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另一个维度则包括了德育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等。而管理质量的核心就是人性化、精细化。虽然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又说“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个好校长”,但我们都知道,没有好的铁轨,再好的火车头也开不起来;没有好的车厢,再好的火车头也拉不了东西。好的铁轨,在我看来就是好的政策,好的环境氛围。而好的车厢,就是校园里尊师重教的小环境、小氛围。我们尊重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毕业班教师,尊重他们的艰苦工作,将学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和他们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当然,要让我们的老师自觉、坦然、骄傲地戴着校徽走出校门,走在大街上,需要达成三个方面的共识:一是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真正落到了实处,得到了提升;二是教师的自身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人之楷模;三是把学校办好,办成群众口中、家长心中、学生成长路程中的好学校,教师以学校为自豪。

朋友常说我满怀教育理想,并且劝诫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我想,“现实很骨感”并不影响我们“用教育的理想,办理想的教育”,甚或“用教育家的情怀来办教育”。教育固然有“服务”的功能,但我觉得,教育更应当有引领时代、提振社会的功能,而要做到引领时代、提振社会,教育的理想是必不可少的。乔治·萧伯纳曾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