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9:14:00 来源: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欧阳宏宇
(资料图)
央美毕业的画家夏语冰,清华学霸华智冰,入职万科财务部的崔筱盼,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AI裁判与教练系统“观君”,还有AI虚拟气象主播“冯小殊”……回望2022年,越来越多的虚拟员工在各行各业成功“入职上岗”,推动更多行业体验到数智人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之一,为实体场景带来切实改变。
数智人从“在线”走向“在场”,背后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助推数字经济“脱虚向实”中探索出的新路径。未来的“数智员工”将具备哪些能力?电影《西部世界》《机械姬》里所描绘的场景又会在何时实现?
12月8日,小冰公司CEO李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由基础研究推动的行业,而不是纯粹依靠商业化的应用。“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目前能做的是以人工智能创造(AI Creation)为一种半开放系统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加速人工智能数字员工的普及,让它们成为能写会画擅设计可作曲的‘全能’员工。”
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2022年行业发生了如此多激动人心的技术突破。我感受到,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有了更强的信心。仅就小冰自身,在神经网络渲染、人工智能数据学习、自驱性等方面,就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构性突破。
同时,我感觉到自己也错失了一些机遇。比方说,在积极促进数字员工普及的过程中,还是受到了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假如没有这些事件发生,应该会更加顺利。
2022年我们的关键词是——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在,外部环境对企业布局尺度影响。
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充足的耐心,沉下心深入研究,即便得到了成果,在3至5年内可能也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收益。只有在未来回看时,才会发现当初研究的促进意义何在。
在2022年以前,企业都是以十年为周期进行布局。但我认为,往后我们应该把观察的尺度调得更近,更加着眼当下,着眼如何把技术转化成可落地的产品。
很遗憾,2023年的关键词依然是——调整。
我们现在仍处在一个外部变化的周期内,从行业视角预言今年和明年的差异很难。我认为,以现有的情况分析,人工智能赛道也许不会有太大改变,我们在2022年所需要完成的事情,在明年还要继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