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15:56:5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迈信林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24,010,490.58元,上年同期320,719,681.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73,606.42元,上年同期50,962,035.1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205,438.84元,上年同期40,671,255.9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90%。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系通过收购郑飞机械增加业务收入,二系公司与盖睿科技合作的医疗检测站项目收入的增加;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一系新厂房和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报告期内新增折旧费用为(资料图)
4,619,594.77元;二系公司加大了新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投入,本期比去年同期增加研发费用4,056,351.47元。2022年是公司充满挑战的一年,公司满载希望扬帆启航,面对经济形势的严峻,公司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公司生产、销售及募投项目建设的多重困难,在困境中寻求新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成熟度,不断拓宽市场业务,2022年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1.加强现有行业深耕,丰富产品线,推进行业新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主业,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公司收购郑飞机械部分股权,拓展了航空航天零部件板块的产品范围,郑飞机械的主要产品为飞机悬挂系统零部件及组装服务,飞机挂架系列零件关键制造技术及装调技术的引进,可以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加工的精细化能力,同时也为公司未来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奠定了基础,为公司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民用多行业板块,一方面公司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及经营效益,决定注销子公司佰富琪;另一方面公司保持与医疗企业的合作,并加大力度发展半导体,半导体应用领域主要为光器件封装设备领域和大功率IGBT封装领域。航空航天零部件板块与民用多行业零部件板块相辅相成,公司期望不断丰富产品线来提高市场渗透率与占有率,多方位增强公司的业绩增长能力。2.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公司本着研发创新为发展基石的思路,持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报告期内重点推进卡箍组件、对开机匣、飞机结构件等在研项目的研发进程,不断完善关键、重要、复杂零部件研发、加工制造技术一体化能力建设;同时针对部分核心技术进行提升与再创新,在研项目中“加工动态特征的复杂结构件切削技术的研发”主要为提高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的效率,是飞机制造的核心关重零部件,目前为小批量生产应用阶段。2022年,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新增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项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28项。3.体系优化与人才激励并举,共同为组织赋能增效报告期内,公司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与业务拓展的要求,持续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MES管理系统,集中数据采集,统一各系统集成,实现数据档案完整、全面的可追溯化管理,突出透明化、敏捷性生产管理优势,公司进一步丰富特种工艺的工艺种类,持续优化荧光无损检测、X光无损检测,铝镁材料钎焊等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扩充了市场开拓的选择方向。2022年5月,公司收到重要客户航空工业下属主机单位关于公司特种工艺能力证明的函,经评审,公司已具备卡箍等钣金类成品组件及铝合金结构件成品的生产交付条件。公司还针对业务骨干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未来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有机结合,激发人才的创造性,提升组织的活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未来的行业竞争力与新业务拓展能力。4.关注成本效率指标,强化内控管理重要性报告期,公司重点关注成本效率指标的变动情况,通过采购降本、工艺降本、相关数据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定期检讨,实时掌握成本波动状况,追踪和分析零部件、产品或客户毛利率变动情况,落实降本措施;不断推行精益生产模式以减少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损失、提升设备稼动率和内外部质量损失;通过每日存货变动情况的数据化、可视化,定期检讨存货金额变动的合理性,制定改善措施;强化订单评审录入、产品出货、发出商品管理、销售确认到货款回收等环节的闭环管理,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和资金回收。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始终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精密制造技术。2015年以来,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逐步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精度不断提升,从以管路系统连接件、专用标准件及组件为主发展到以整体结构件为主,并拓展了飞机装配工装业务,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持续优化,直接向航空工业下属的主机厂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形成了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报告期内包括电子、医疗、半导体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半导体等领域,根据客户类型、生产经营模式等特点,可分为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基本形成了“军品为主、民品为辅”的两翼发展格局,成为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公司形成了整体结构件、高精度壳体、管路系统连接件、专用标准件及组件加工服务,以及飞机装配工装产品销售等核心业务,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多个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收购郑飞机械部分股权,拓展了航空航天零部件板块的产品范围,郑飞机械的主要产品为飞机悬挂系统零部件及组装服务;同时公司亦拓展了在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板块的销售渠道,产品应用领域主要为电子、医疗、半导体等,产品类别主要为半导体封测设备腔体、电磁屏蔽柜、医疗检测设备零部件、光器件封装设备等。(二)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同时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等,形成了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从而实现收入和利润。2、研发模式公司秉持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以先进技术服务科技强军为目标,建立了先进、高效的研发体系,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吸收创新相结合。公司的研发主要为工艺设计,此外还包括产品设计。(1)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主要是公司围绕客户提出的产品设计要求,从原材料测试和选择、制造可实现性、性能目标等方面进行同步研发,也是对零部件设计特性要求、使用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进行验证的过程。(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新产品的开发,是公司自行提出产品设计要求并进行研发设计、产品试制,如铝合金导管柔性连接卡箍等。3、采购模式公司由采购部统一采购生产经营物资,并制定了《采购管理办法》《来料检验管理规定》《供应商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对采购过程的有效管理。公司根据订单情况、生产作业计划、业务需求等进行采购,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采用询议价方式选定供应商,采购的生产物资须经质量部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公司执行合格供应商审核制度,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建立了供应商考核体系,主要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价格、交货时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4、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用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综合客户长期订货计划、客供料来料预期及客户当期实际配套需求,依据具体产品工艺路径等情况,组织人员、设备、材料、辅料工具供应,保障物流仓储、生产环境,协调生产进程,满足质量要求与如期交付。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将部分工序委托给通过审核的供应商完成。对于工序委外,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以保证加工质量。5、销售及定价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工作主要由市场部负责。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均采用直销模式;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以直销模式为主。(2)定价模式:1)对于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公司通常会依据加工产品实现工艺的复杂程度、预估工时、工装工具消耗情况,参考行业平均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报价,双方协商后,经过客户核价、审价过程,最终确定价格;2)对于飞机装配工装产品销售:公司通常会依据产品实现工艺的复杂程度、预估工时、原材料成本,参考行业平均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报价,最终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3)对于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公司通常会依据产品实现工艺的复杂程度、预估工时、原材料成本、工装工具消耗情况,参考行业平均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报价,最终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三)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1)行业的发展阶段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民用电子、汽车四大领域,其中,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和利润在公司所有业务中占比最高,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0%以上,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就产品或服务具体应用领域而言,公司主要从事飞机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所处行业为航空零部件制造业。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无变化。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的市场参与主体众多,上游为制造航空零部件所需的各种金属或非金属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加工设备,下游则包括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和航空维修三大部分。围绕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主机厂内部配套企业为主,各航空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有效补充的市场格局。目前,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属于有限开放行业,而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则暂无相关限制,由于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尤其是军品领域开放时间较短,且行业准入有一定要求,行业内竞争者数量尚不多,但随着行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完善及航空制造业利好政策的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有望不断提升。(2)行业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1)军品定型周期较长,整体不具有周期性航空零部件属于典型的订单生产模式。军方客户会根据需求制定飞机采购计划,并与主机单位签订采购合同,主机单位根据军方合同分解生产计划,并按该计划向配套供应商进行采购。配套供应商在接收到采购需求后,需对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研发阶段所需时间较长,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评试验和返工总结,若下游客户整机验收进度有所调整,也会增加项目开发时长;同时,相应产品在正式批量投产前需要经客户验收,进行全面考核。因此军品定型周期较长且不具有周期性特征。2)受下游客户交付影响,存在季节性波动飞机零部件最终用户主要为军方、主机厂和民航企业。因航空制造业生产特点,其流程需经过原材料采购、零件制造、部件和整机装配、最终交付等过程,一般生产周期从数周、数月到数年不等。对于主机厂配套供应商来说,下游客户一般在年初制定生产计划,对不同装备的年度采购计划会有波动,根据产品计划安排和交付进度,结算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这使得行业内企业收入通常下半年占比相对较高,存在季节性波动。3)军品定制化程度高,具有排他性军品具有个性化、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军工客户对产品的应用环境、指标、参数、性能等具有特殊要求,作为配套供应商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工艺改进。同时,由于军工客户对物资的需求可能出现时间周期短、数量不确定的情况,要求供应商具有快速应变能力,需要充分理解军工客户的需求特性,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准确的反应,并具备相应的协调、生产能力。一旦成为某产品的配套供应商,由于军品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供应商通常能和军工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军品一旦列装批产,如无重大技术更新或产品问题,军工客户原则上不会轻易更换该类产品供应商。4)行业在技术、资质、资金等方面壁垒较高军品生产领域有其特殊的规律,质量要求高、生产管理严、服务周期长,环境适应性要求苛刻,初入军工行业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期,行业壁垒较高。ⅰ资质壁垒在航空航天领域,出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的考虑,相关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认证方可进入客户合格供方目录。军用航空零部件领域,主要客户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供应商首先须取得军工业务相关资质,并通过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后须通过目标客户对公司的文件资质审核、现场审核、样品试制等,审核通过后进入客户合格供方目录。民用航空零部件领域,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要求从事民用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供方通过AS91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相应的供应商综合能力评审,企业取得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之一。前述资质的取得不仅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技术、装备实力,且考察周期较长,成为进入本行业的条件之一。ⅱ技术壁垒航空零部件制造属于高技术含量的精密制造领域,其加工材料大多为专用的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和高强度耐热合金等,需要加工成各种结构复杂的零件,如飞机肋类、梁类、框类、接头类以及各种形状的结构件,其形状复杂异形,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高。一批航空零部件先入企业通过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和工艺技术研究,在长时间对高精度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聚集和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了专业的工艺技术和研发能力,确保了产品制造的安全性和良品率。为此,进入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必须有一定的专业人才、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ⅲ资金壁垒目前航空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材料使用越来越先进,对所需设备要求高,设备价值昂贵,使得相关企业需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购置价值较高的设备,以达到较高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方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军品研发、生产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各层级分包、转包的模式导致其收款周期较长,对流动资金也有一定要求。以上因素导致进入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1)公司是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2019年以来,公司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着力拓展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领域的业务。公司依靠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破,已掌握机匣、整体涡轮盘等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起落架主架体的加工制造能力。(2)公司产品及服务受到知名客户广泛认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000901)、航天科工、中国兵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央企集团,并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年度优秀供应商(A类)”等荣誉称号。在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公司加大力度开展半导体相关零部件加工业务。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1)航空先进装备需求驱动零部件高性能制造航空航天产品对可靠性、性能及使用环境等要求较严格,因此在制造时使用的材料也大多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以及钦合金等具备良好的耐热性、韧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等多种良好性能的特等材料。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的需求和发展,对航空零部件制造提出了高性能的要求。传统的零部件制造方法只需按精确设计的零件几何尺寸及公差要求进行制造,而高性能制造方法以精准保证零件或装备的透波、传热、导流、动力学等高端性能要求为主要制造目标,具有曲面复杂、材料超硬、超脆、超黏等难加工特征,与几何精度、材料、结构、制造工艺过程等多因素密切相关且具有复杂关系,涉及零件尺寸、表面完整性与其性能的关系建模、基于性能的制造过程控制方法,以及面向极限精度制造的新工艺新方法探索等诸多方面。(2)航空零部件产品数字化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在航空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数字化管理主要包含了数字化样机、设计、加工等管理工作,只有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产品在不同阶段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应用MES管理系统对数控生产工厂的数字化工作间进行管理成为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倡导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尖端行业,航空零部件制造也有望在制造过程中进一步集成感知、处理和反馈装置,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监控与优化。通过构建智慧工厂体系,航空零部件制造商能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高效的信息互联,实时获取生产设备、物料、成品等相互间的动态生产数据,满足监测需求,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通过高度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3)航空零部件行业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目前,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属于有限开放行业,而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则暂无相关限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和生产水平提高,军用技术逐渐转向民用,促进民用产业技术升级。同时,随着行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航空制造业利好政策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极大推动航空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公司始终将提升技术先进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多年持续研发、生产实践,公司不断提升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刀具选型、加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持续进行核心技术创新和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在研发项目主要为进一步提升与再创新核心技术,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浮动装夹工艺装备快速换装系统设计:公司通过对“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制造工艺项目”的研发,主要针对对开机匣制造中产生的变形及装配,通过专用浮动夹具的设计及装配贴合面加工装置的设计,解决了装夹刚性不足以及加工易变形的难点。2、针对弱刚性薄壁金属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技术:公司通过“钛合金飞机结构件工艺项目”的研发,该工艺通过专用柔性工装的设计及切削性能有限元分析,匹配合适的加工刀具及切削参数,解决了钛合金结构件类产品装夹不稳定,变形大的问题。3、针对航空航天专用高温合金多轴高效加工技术:公司通过“加工动态特征的复杂结构件切削技术项目”的研发,主要使航空航天专用高温合金加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切削力监测数据,调整切削参数及工艺。达到恒定的切削模式提升了刀具寿命。4、针对面向生产线的智能数控编程与在线检测技术:公司通过“异型精铸件加工工艺项目”的研发,通过逆向扫描对比成型,应用智能数控编程及在线检测技术,使异型精密类铸件的加工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该工艺可实现铸件类产品零缺陷的先进制造。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报告期内,公司所申请的部分专利主要为提升核心技术,“一种飞机起落架车架稳定缓冲装置”、“一种航空核心组建加工工艺及其装置”等主要为提升浮动装夹工艺装备快速换装系统设计;“一种航空结构件用柔性工装”、“一种钛合金飞机结构件加工辅助用具”主要为提升弱刚性薄壁金属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用于航空精密壳体数控加工的辅助设备”、“一种用于加工动态特征的复杂结构件切削设备”主要为提升航空航天专用高温合金多轴高效加工技术;“一种航空薄壁环形件加工用三坐标测量机”、“一种大型壳体密封槽成型加工用柔性工装”主要为提升面向生产线的智能数控编程与在线检测技术。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项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28项。3.研发投入情况表4.在研项目情况5.研发人员情况6.其他说明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核心竞争力分析航空航天领域产品及服务对技术和质量要求极高,公司始终将提升技术先进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经过十数年的发展与沉淀,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在技术、产品、客户群体等方面的竞争优势。1、技术研发及创新优势从技术水平看,公司秉持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以先进技术服务科技强军为目标,通过多年持续研发、生产实践,公司不断提升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刀具选型、加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并形成了12项核心技术体系,包括面向生产线的智能数控编程与在线检测技术、弱刚性薄壁金属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技术、航空航天专用高温合金多轴高效加工技术、超高强度钢结构件复合加工工艺、高精度超大长径比深孔加工技术、浮动装夹工艺装备快速换装系统设计、复杂结构件生产线信息采集与监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吸收创新相结合,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2022年,公司“江苏省航空航天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获得了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的认定,该研究中心旨在围绕航空航天核心部件制造精度低、高端产品少等问题,建设航空航天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创新研发平台,突破特征识别、智能编程、在线检测和加工动态补偿等核心技术。从研发能力看,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开发人才的投入与培养,公司目前拥有近百名研发人员(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培养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梯次发展格局,为未来发展提供空间。公司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公司已建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产品结构深入优化的优势公司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及装配,产品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公司以核心技术为驱动,将积累的先进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包括兵器、船舶、电子、半导体、医疗等领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持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延伸产业链深度,并以此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2022年公司致力于拓宽产品及应用领域,完成对郑飞机械部分股权的收购,与国内知名医疗研发企业展开合作,并加大力度发展半导体业务。3、品质管控不断完善的优势公司在品质管控方面,一直强化过程管控监督,通过生产实践反哺完善品质规范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入库或发出,采取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措施,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作业分工高度细化,创建分组式管理模式,制定品质提升计划,强化现场巡查机制,对于重点项目以及过程难点实行定人定点的跟踪制度,围绕特定项目有针对性地建立“事先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全方位的质量流程管控监督机制,使得产品品质监管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大大确保了产品的良品率,为公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4、客户市场全面布局的优势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经形成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在两大业务板块中积累了丰富而优质的客户市场资源,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并与各大客户建立了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板块,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央企集团,并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年度优秀供应商(A类)”等荣誉称号。上半年在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板块,在原来客户群体基础之上,再度展开与医疗企业、半导体企业的合作。5、高端装备优势公司持续投入高端生产和研发设备,推动技术和装备的有机融合。高端的生产设备是公司先进研发成果和生产技术得以高效应用的“转化器”,使公司的研发优势和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先进的研发设备是公司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的可靠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四、风险因素(一)尚未盈利的风险(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三)核心竞争力风险主要为技术创新风险。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与经验积累,公司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体系,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客户对装备和技术的迭代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时,存在因无法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取得进步而导致研发不及预期的技术创新风险,可能会导致公司产品不再具备技术优势甚至客户流失,进而对公司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四)经营风险(1)竞争加剧风险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行业进入者逐渐增多必然导致行业内供应商增加。虽然,公司较早地进入该行业,掌握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未来,若公司不能持续增强并提升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质量把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2)委外加工风险为充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效率,公司存在将部分工序委托给外协厂商加工的情形。公司对外协厂商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控,但如果外协厂商不能切实履行委托加工协议约定的相关义务,质量控制出现重大问题,或公司客户对部分工序外协的产品不认可,则可能对公司产品的交付和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3)设备进口比例较高的风险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设备均存在进口的情形,若未来主要设备进口国的进出口政策及其企业的自身经营战略发生变化,公司无法进口设备,则会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4)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变化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的主要客户均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若未来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客户的经营状况或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5)客户生产模式变化导致的风险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为来料加工、订单式生产,系由行业特性、客户要求及公司自身经营需求等因素所决定。如果未来公司该类业务的主要客户大范围调整或改变该种业务模式,将直接增加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管理难度,从而可能使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五)财务风险(1)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的风险公司客户以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型央企集团为主,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行业本身确认及结算周期较长,导致公司资金回笼速度相对较慢,对公司产生了一定的资金压力,如果下游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重大变化,公司将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风险。截止到报告期内,未发生应收账款坏账事项。(2)存货周转率较低及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通常是由客户先发物料给公司,公司加工完成,客户验收入库后,才与公司签订正式合同结算,公司在向客户发货且与客户签订正式合同后确认收入。由于军品合同签订的周期较长,导致公司的发出商品较多,存货周转率偏低,对公司资金的周转带来不利影响,资产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若未来公司产品价格下降或者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大幅下降,将会使得公司存货发生跌价,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3)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公司及子公司飞航防务均是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均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飞航防务享受的税收优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如果未来公司及子公司因各种因素而不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或国家调整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将会使得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从而对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4)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业务主要客户为军工集团的下属单位等,此类客户出于其项目成本预决算管理目的,大部分会在下半年加快推进其项目的进度,并通常于第四季度验收结算,使得公司下半年收入规模整体上优于上半年,具有一定季节性。(5)毛利率下降风险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良品率,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也不断进行完善,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若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提升研发实力、增强工艺水平以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可能存在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六)行业风险自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下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军工业务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在此背景下,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紧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强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中国兵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的合作,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但若未来国家对军工业务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则公司可能面临市场准入的风险。(七)宏观环境风险(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九)其他重大风险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24,010,490.58元,上年同期320,719,681.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73,606.42元,上年同期50,962,035.1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205,438.84元,上年同期40,671,255.9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90%。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系通过收购郑飞机械增加业务收入,二系公司与盖睿科技合作的医疗检测站项目收入的增加;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一系新厂房和新设备的逐步投入使用,报告期内新增折旧费用为4,619,594.77元;二系公司加大了新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投入,本期比去年同期增加研发费用4,056,351.47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一)行业格局和趋势(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致力于以精密制造技术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先进技术服务科技强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创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未来,公司将坚持市场主导、研发先行的战略,在航空航天领域继续推行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巩固航空航天领域竞争优势;同时,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持续拓展到其他应用领域,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公司将依托于主营业务,根据国家政策和战略发展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深度,拓宽应用领域和市场,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司将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下游应用领域,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注重团队建设,建立人才团队激励政策,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三)经营计划2023年,公司将紧紧围绕整体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技术突破、新产品研制开发、人才培养、运营体系、内控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加快战略目标实施,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公司收入规模,保持合理的毛利率,为客户及股东创造价值。1.持续加大市场投入在航空航天业务板块,持续跟进主机单位等军品客户需求,紧盯型号任务,深度挖掘潜在市场。在民用多行业业务板块,2023年主要以半导体为着力点,在光器件封装设备领域和大功率IGBT封装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协同。“军品为主,民品为辅”,航空航天零部件板块与民用多行业零部件板块相辅相成,不断丰富产品线,持续加大市场投入来提高市场渗透率与占有率,多方位增强公司的业绩增长能力。2.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一方面公司将继续优化研发体系,加快新产品的开发,确保顺利完成相关研制任务,另一方面继续创新与提升公司12项核心技术,不断增强公司研发能力。3.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公司以质量为第一要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并在生产工艺、过程管理、品质监控等方面持续改良,加强生产技术及设备工艺优化能力,持续进行工艺优化,同时优化设备自动化参数、在线数据远程监控等程序提高质量系统的稳定性,另外,还需持续做好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履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4.强化运营管控能力,提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23年公司会进一步落实职能职责,强化各个岗位的履职能力。首先是要提升技术部门工艺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全面梳理产品工艺,着力解决关重产品存在的工艺设计及加工制造瓶颈。其次是加强全面预算、价格成本管控工作。强化全面预算战略引领,深化与经营计划的协同管理;建立成本价格配比数据库,强化目标成本管控,提高各类产品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