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14:08:48 来源: 今日热点网
暑运,是民航人一年一度的“大考”:航班加密,客流增多,天气多变……在云端守护旅客的乘务员们,此时也经历着角色的多重“变身”:她们不仅是优雅的服务者,更是航班安全的守护者、万米高空的急救员、旅客情绪的疏导者、小旅客的临时家长。
来自东航山西分公司的乘务长何田,是一名拥有18年蓝天履历的资深“空姐”,飞行18年,服务近15000小时,她用专注与温度在云端书写责任。
微笑不打折的航班守护者
8月11日中午,烈日当头。何田早早来到位于太原机场附近的东航山西分公司驻地,当天中午到晚上是她的“备份飞行”时间。
所谓“备份飞行”,就是随时待命,应对临时飞行任务。暑运期间航班密度大,保障人员充足是基础。
1984年出生的何田,2007年大学毕业进入东航,今年是她的第18个暑运。作为乘务长,她的核心职责是做好客舱服务,同时带好乘务组、协调各方,为航班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太原机场最早出港的航班是早上6:55起飞,乘务组要提前1小时45分报到准备。乘务员飞早班意味着要凌晨三四点起床做准备,如遇航班延误或变动导致的“加班”更是常态。
为缓解紧张的飞行工作,何田摸索出了不少“小妙招”,比如利用碎片时间做一些拉伸活动,可以放松肩颈;在蹲着整理餐车时,单腿来回交替,能减少静脉曲张;感觉情绪紧张或烦躁时,深呼吸一口气,再微笑着说话……这些实用的小妙招,她也会经常分享给一起执飞航班的乘务员们,大家一起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每一次飞行。
在民航乘务人员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了飞机以后,我们的情绪就不属于自己了。”何田对这句话深有感悟。
“穿上制服,就要展现出我们的专业、优雅。但脱掉制服,我们也是普通人,有家人家事牵挂。”何田说,有时飞行前接到家里急电,也必须调整好情绪,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微笑服务不能打折!
旅客情绪的疏导者
暑期雷雨多,航班延误多发。当飞机发生延误或备降,旅客难免焦虑。此时,乘务员的安抚能力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旅客都能及时收到航班延误等信息。”何田说,航班延误时,最有效的安抚就是和旅客在一起,“很多时候,旅客要的是被看见,被重视。”
当遇到特殊天气时,乘务员及时的提醒和耐心的安抚,就是旅客最好的定心丸。
日常飞行中,乘务员更是要“想”在旅客前面:是否需要喝水、用餐?要不要帮忙抱孩子?是否急着转机?遇到生日旅客要送上贺卡祝福……何田说,这些服务中的情感细节,最能抚慰人心。
万米高空的急救员
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飞往高原地区的航班,常会遇到强气流。
在一次太原飞昆明的航班中,何田巡视客舱时,发现一名旅客脸色惨白、神情紧张。凭借经验,她判断可能是旅客过度紧张导致的换气过度。
她立即叫来同事,分工协作:指导旅客调整呼吸,按摩旅客手臂帮助放松,同时不停安抚旅客的情绪,最终旅客的身体恢复了正常。航班落地后,旅客对机组感激不已。
专业的急救能力源于持续训练。东航每年都会组织乘务人员参加定期复训,从理论知识到专业实操,包括各种急救技能等,都会经过日复一日专业且严谨的训练。此外,公司也会经常开展业务培训、技能提升活动,不断提升乘务人员服务的专业性。
就像电影《中国机长》里乘务长的台词:“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何田与乘务组的每一名乘务员们,正是以这样的职业操守为旅客提供更优质专业的服务。
小旅客的“临时家长”
随着民航服务业的发展,如今乘务员的工作也逐渐多样化。
暑运中,除了传统的探亲流之外,旅游流和研学流的占比也大增。经常,航班上会有由两三位老师带领的二三十名学生队伍,这时,乘务员便成了“临时老师”,提醒孩子们少玩手机、系好安全带,同时帮小旅客们收拾餐具、带领如厕。
7月1日起,东航在太原上线了“宠物进客舱”服务,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看到旅客不必再为与“毛孩子”分离而揪心,何田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何田的飞行箱里总备着一盒彩虹糖。遇到哭闹的孩子,她就过去送几颗,或用彩色糖果教孩子玩游戏,孩子往往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而对于那些暑期独自飞往爷爷奶奶家的“小候鸟”,乘务员更是全程充当“临时家长”:带领登机、找座位、放行李、系安全带、盖毛毯、陪伴玩耍……直至落地后安全交接,贴心完成无人陪伴儿童服务。
除了飞行,何田还是客舱部的教员。这些年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她已成功带教出十余名乘务员。“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这是何田铭记并践行的箴言,也是她对后辈的言传身教。
乘务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大、要求高,但真诚服务永不过时。她坚信,始终秉持一颗真诚的心服务旅客,将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文:晋小宣 图:贺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