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世界速读:长城汽车2022年销量106.75万辆 2023年预计推出超10款新能源车

2023-01-11 20:04:51 来源: 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张晓玉

1月1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12月份产销数据。长城汽车2022年12月份汽车销量7.74万辆,同比减少52.3%;全年累计销量106.75万辆,同比下降16.66%。12月份新能源车销售1.11万辆,1月份至12月份累计销售13.18万辆。2022年海外市场累计销售17.32万辆,同比增长21.28%。


【资料图】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2年,公司新一届管理团队亮相,持续提升企业运行质量与效率,在更加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赋能下,不断深化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化发展,为新一轮高质量增长积蓄力量。2023年,长城汽车将继续推动品牌向上,坚定全球化发展,全面发力新能源和智能化”。

海外市场成销量增长驱动力

从长城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2022年全年,哈弗品牌销售61.66万辆,魏牌销售3.64万辆,欧拉品牌销售10.4万辆,坦克品牌销售12.39万辆,长城皮卡销售18.67万辆。其中,12月份,哈弗品牌销售4.43万辆,同比减少53.04%;魏牌销售1380辆,同比减少86.29%;欧拉品牌销售6927辆,同比减少66.9%;坦克品牌销售1.10万辆,同比减少7.83%;长城皮卡销售1.38万辆,同比减少44.92%。

从海外市场来看,2022年7月份,长城汽车海外历史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10月份起海外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全年海外销量超17万辆,同比增长21.28%。泰国、澳新、南非、GCC等重点区域市场销量增长显著。与此同时,2022年长城汽车正式接收巴西工厂,投产巴基斯坦KD工厂,持续夯实全球化生产体系,并迎来泰国罗勇新能源工厂第一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欧洲、阿曼、菲律宾等地,携手多家合作伙伴开拓新市场,加速全球销售渠道拓展。

长城汽车上述负责人表示,“魏牌摩卡PHEV(Coffee01)、欧拉好猫、哈弗H6新能源(HEV/PHEV)、坦克300、长城炮等车型也陆续在欧洲、南美、东盟等重点海外市场上市。海外新市场的不断拓展与新能源车型在海外市场的快速布局,成为2022年海外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对于长城汽车销量表现,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从总量上看,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受国内疫情冲击,因此长城汽车出现了销量的下滑;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在2022上半年放开管控后,运输、出行等活动持续恢复,因此海外销量同比上升。当然,这也与长城近年来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力度有直接关系。”

新能源汽车升级加速

2022年,汽车行业关键词离不开“新能源”。中汽协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2680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70万辆,同比增长90.3%。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长城汽车旗下六大品牌去年也全面向“新”,以集团化新能源矩阵面向快速扩张的新能源市场,产品阵营持续完善。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市场爆发期,在整个车市不景气甚至还有下降的2022年,其市占率正在迅速提升,作为燃油车老牌车企的长城汽车同样如此,新能源汽车也获得了较快的增速。所以,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燃油车企纷纷向新能源方向发力,既是这些车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也是传统车企主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举措。”

在混动领域,DHT成为长城汽车扩大新能源产品矩阵的重要支撑。2022年12月份,长城汽车对DHT技术迎来首次升级,本次升级适用于摩卡DHT-PHEV、拿铁DHT-PHEV和玛奇朵DHTPHEV车型,升级后车辆的WLTC综合续航至高增加73公里,整体综合续航突破1100公里。同时,在原有动力模式基础上新增(强制)纯电模式。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DHT是长城汽车扩大新能源产品矩阵的重要支撑,公司以用户需求为基点出发,通过对现有DHT技术的升级实现更低能耗和更长续航,伴随DHT产能扩增以及产品不断升级,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长城汽车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3年,长城汽车将全面拥抱新能源,预计推出超10款新能源车。新的一年,公司将继续以森林生态为支撑,以全球为版图,以产品为推力,全面发力新能源市场”。

在胡麒牧看来,“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的持续增长是汽车产业需求侧结构性变化的主要特征,随着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产业碳中和刚性约束的增强,面向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从政策面上对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大力扶持,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维持强劲增长,也是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格局调整的过程。因此作为车企必须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逐步降低对传统燃油车业务的依赖,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迎接汽车产业的碳中和”。

(编辑 李波 才山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