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17:32:12 来源: 腾讯网
这几天,全国各地纷纷出了高考成绩,也划出了分数线。一年一度的“报志愿”季又到了。
【资料图】
志愿到底怎么报?报什么专业不后悔?
前一阵自媒体博主、考研名师张雪峰的炮轰新闻学,炸出大学教授的怒火,也引来了普通网友的围观。
事情是这样的。
一名家长来到张雪峰的直播间咨询,说自己的孩子高中理科模拟考了590分,能不能报新闻学专业?
张雪峰说,590分报新闻,怎么想的,建议直接把孩子打晕。
“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家长反复解释新闻是孩子的爱好啊。
张老师急得不行,反复强调你一定要把孩子打晕。
事实上,这是张雪峰半年前的一个直播,赶在报志愿的这个节骨眼上又被翻出来。
不过时间过了半年,张雪峰的态度更坚定了,前几天他又发微博:新闻专业别的不说,就业是真的不行。
“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新闻传播在曾经是很好的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现在呢?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张雪峰的此番言论在网上迅速传播。
新闻学教授们不乐意了。
重庆大学新闻学专业的负责人张小强教授,第一个出来反驳。
他说,新闻专业能文能武,十分有就业前景。
进可以自主创业或者去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
他去年的学生,两个去了主流媒体,其他四名不是公务员就是进了大公司。
今年的学生,三个公务员,其他都去了很不错的企业。
新闻学教授杨清波也说:“只要怀揣新闻理想,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素养能力,还没毕业就可能被媒体看好,就业前景是很乐观的。”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笑春胸脯拍的杠杠的:“我带的毕业生,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就业前景都非常好。”
教授们已经说得这么发自肺腑、言辞凿凿了,可是九成九的网友都站张雪峰。
为啥?
因为教授们的言论,没有批倒张雪峰的观点,反而是佐证了他的结论。
看张小强教授的履历,
1993年9月到1997年6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到2002年6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3月到2006年6月,重庆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最后他做了新闻学的教授,这岂不是说明随便什么专业出身的,哪怕跟新闻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都能当新闻教授。
而他说自己的学生,九名里三名去了媒体,对口就业率就是33%。今年的学生一个去媒体的都没有,对口就业率就是0。
高情商的说法是就业面广,低情商就是找不到对口工作。
这一波,网友说张雪峰完胜!
小视最近看了不少张雪峰的视频,怎么说呢,乍一看咋咋呼呼、口若悬河,全当搞笑视频看,但仔细品,他在给报考专业建议的思路上其实是很清晰的。
事实上,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高考可能是一场准备充分的战役,可报志愿这件事,或多或少都有些临急抱佛脚的意味。
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考生甚至家长来说,那些生僻的专业的名称,他们压根不知道是干啥的,更别说以后的专业前景了。
不过三五天的报考时间,一群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几乎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就被要求决定自己未来几年的求学方向,去哪生活,未来从事什么工作,甚至过什么样的人生。
所以选专业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就犹如开盲盒,要赌人品的。专业和梦想不符事小,学完四年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饭,对于小老百姓来说,真的就事大了。
所以张雪峰的建议,不合适所有人。
那些家长是一线城市的、对各种专业熟悉的,大可以自己给孩子的报考把关;
家里条件优越、没有生存和就业的压力,随便报;
家里是天龙“贵族”的,听自己爹妈安排。
但是如果家里条件普通甚至是有点贫困的,那还真可以听听张雪峰的思路。
张雪峰让人印象最深的报考思路,就是壁垒。
什么是壁垒呢,就是只有学过这个专业,才能干这份工作,没学过的就不能从事。
比如,没学过医的,不可能去做医生给人开刀;没学过法律的,进不了律所给人打官司。
而新闻专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壁垒。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张雪峰说:“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
张雪峰说的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不仅是新闻专业,其实很多文科专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雪峰第一次在直播或讲座中抨击一些劝退的专业了。此前,他选专业的言论打击面甚至更广。他曾多次强调文科生,尤其是分数在二本段的,专业首选法学、财会、汉语言,理由是“最起码可以考公”。
在他的不断输出下,网友们就“什么专业就业前景最好?什么专业毕业即失业?”。基本达成共识:“能选理科,最好别选文科。”
古有北大文科生养猪,今有985哲学硕士送外卖。
中文、社科、新传、哲学、小语种、金融......总有一款能让文科生失业。
毕竟,就业市场上,早就反应出了这种变化。文科生的就业率,实在堪忧。某机构发布了《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比例只有12.4%,远远低于理工科专业的签约率。
能看得出,张雪峰的报考理念,少了一些梦想,主打一个世俗的成功。就算不成功,怎么也讲究个教育能回本儿,小算盘打得三响。
这要是放在早几年,小视要说,张雪峰实在太low、太俗、太急功近利了。
可是经过的社会毒打,眼看就业形势一天比一天困难。现实已经容不得年轻人把眼光放长了。
如果今天没工作直接意味着没收入,下一顿没着落。大家不得着眼当下,不能踏错一步。
著名大V六神磊磊在面对张雪峰“新闻专业之争”时发微博说:
我也知道理想、梦想是怎么回事,也知道怎么用文章把它说圆。但前几年我堂妹高考,我对她说不要报新闻。我不能和自己妹妹说不要报,又到网上对别人的孩子说理想、梦想。现在还是先吃上饭最重要。
而张雪峰为什么这么功利和现实,在一次和同学讲演中,他说;“我有病,有很严重的穷病。”
张雪峰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从小家里特别穷,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别人家是穷得叮当响,我们家穷得连响都没有。”这么多年,他之所以做这么多直播,开这么多讲座,天天拼,就是为了挣钱,因为不想自己的后代再受穷了。
张雪峰是吃过生活的苦的,知道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有多难,也知道大学生如果毕业即失业,对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这些家庭试错成本高,人生门路窄,高考报志愿可能是全家的一场豪赌,第一诉求就是要解决生存问题。
所以张雪峰的报考指向特别赤裸裸:就找好就业,能挣钱的。
而反观张小强们,就像微博说的:“学的工科,吃了半辈皇粮,人近不惑跑到报社当副主任,没吃过一天新闻的苦,享尽了新闻的福。”
他们大概率不懂张雪峰的“俗”。
而这就是阶层差异导致的思维不同。
小视曾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的郑雅君,少年丧父,由母亲独力抚养。她学习成绩好,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
本来以为之后学业之路会顺遂,没想到,入学第一年,她几乎处处受挫: 来自省会的舍友们讨论托福,她听不懂;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电影举例,《玫瑰的名字》《楚门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她听都没听说过。
因为郑雅君的世界里只有课本,她基本没看过别的课外书;也没有看过什么电影。
直到这里,小视才也理解,为什么在高考的考卷中,不可以出现“冰淇淋”的字样,因为有些贫困偏远地区的考生从来都没有见过,并不知道冰淇淋为何物。
而种种事例,足可见阶层的巨大差距,而这就是现实。
底层人群的人生,没人给砸钱,没人给兜底,他们的梦想不允许是新闻理想或者诗和远方。
他们首要解决的就是生计。
张雪峰在一次给学生推荐北京游玩地时说,去北京玩,别总去三里屯、颐和园……
他第一站推荐,北京的八王坟公交站, 八王坟始发终点燕郊,晚上七点去体验一下一辆公交车有1000人在排队的感觉。
第二站,他推荐了天通苑,那是亚洲最大小区,住了400万人。早上五点去感受一下,天通苑的首班地铁,看看能不能挤得上去。
而这才是真实的北京,有富裕繁华,更有普通人的奋力挣扎。
但谁又能说,拥挤地铁上的人们连同他们的努力和想要好生活的理想,就低人一等呢。
说回高考报考,那些怀有远大理想的考生们本来应该受到鼓励,而现在张雪峰撕开了现实的一道口子。
这肯定不是考生的错,也难说是张雪峰的错。
那究竟是谁的错呢?
如何缩短现实和梦想的距离,让往后的考生在报考时,别再遇到“心灵”和“肚皮”只能极限二选一的情况,可能正是需要整个社会琢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