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4 19:33:27 来源: 腾讯网
当学生问“该选择过平凡的一生还是伟大的一生”时你怎么回答?
(相关资料图)
最近,杭州天杭实验学校特级教师、知名班主任郑英,就收到了学生这样的提问。
她真诚地为学生写了一封回信,告诉学生:“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伟大或平凡,而在于你的选择与追求。”
一封来信
学生的困惑——
小时候期待灿烂的未来,想成为舞蹈家、音乐家、作家或是老师,但是美丽的梦随着我的成长渐渐破灭;
我也有伟人梦,想一睹太空中的群星,却不知道如何去寻到他,寻到后又该如何呢?
我远望梦的方向,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很长很长,我该如何去抓住天边的光呢?
我也想问郑班班,您是否也有一个伟人梦?若让您选,您愿意选择平凡的一生还是充满激情的伟大人生?
郑英老师的回信
靖轩爱徒:
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个大问题,是人生观本观的问题,以我有限的学识和见识自然是谈不出什么高深的见解的。
但这个问题似乎又不能放在将来思考,因为越早思考这个问题,越容易活得清醒且坚定。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就从来不思考人生问题,不也这样过来了吗”,我想说的是,对同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不思考结果还是相去甚远甚至是迥异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不求壮阔,但求不虚度。一来是自己已过不惑之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具备伟大人物的禀赋;二来也缺乏成为一个伟大人物的抱负,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所以安安心心当个普通人,既抚平了自己,也减少了一些无谓的消耗。
当然,因为人生是随着生命进程而不断延伸的,在不同阶段,因为外部环境、自身阅历等的变化,一个人的人生观会不断修正,所以我此刻说的是这个阶段的认识,不揣鄙陋。
NO.1
一个普通人
也可以是一个“大写”的人
古往今来,世人大多还是希望成为伟大人物,过波澜壮阔的一生。
“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深永浩叹,无不是这种愿望的表达。
呼唤“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的雨果,生平一大愿望却是有朝一日巴黎市能改名为雨果市。
然而伟大人物的门槛很高,概率很小,代价却可能会很大,所以伟大人物必然是少之又少的,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包括我自己,也可能包括徒儿。
那么普通人就必定是黯淡无光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普通人,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疫情爆发之初被称为“生命摆渡人”的快递小哥汪勇;
在近万米高空遭遇挡风玻璃破裂却凭着智和勇让飞机安全降落的机长刘传健;
虽然心怀恐惧依然上前守护被大狗缠身的女孩而自己却被缠身一个多小时的保洁阿姨……
他们在挺身而出的那一刻,已经站成了一座丰碑。
一个普通人,在生活琐碎里表达善意,心怀悲悯,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18年如一日经营着“抗癌厨房”帮成千上万的病人吃上一碗人间烟火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默默捐款20余年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古稀之年依然蹬三轮资助300多名孩子读书的白方礼……
正是这些持续的善意,让他们的精神质地闪闪发光。
一个普通人,尽到自己的角色,在成就角色中发展自己,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人是社会中人,不论你是谁,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价值。
为人父母就言传身教,为人子女就孝亲敬长,医者就救死扶伤,师者就化育桃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才会稳定,才会有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倘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尽到自己的角色,便是过了完整的人生。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当我们对日常小事予以缜密关注并不断改进,我们就是选择了一种朝向伟大的人生,即便是个普通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认同杨绛先生的一句话,她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把这句话送给爱徒。
NO.2
人生的价值
在于你所追求的东西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甚至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所追求的东西。因为这份追求,你成了怎样的人,别人又成了怎样的人。这份“心之所向”显示出一个人的理想与境界。
你们最近在看的电影《无问西东》,影片中的四个主人公在动荡、浮躁的时代大背景下,选择逆流而上,心怀悲悯,不昧良知,如同一束光,打破了黑暗,风骨卓绝:
吴岭澜追求对自己的真实,选择了弃理从文,即便战火纷飞依然坚定地在红土沟壑里传道授业解惑;
沈光耀希望家国安宁山河无恙,选择了投笔从戎,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陈鹏选择了主动担当,为所爱的人托底做她的精神支柱;
张果果选择了悲悯和同情,为四胞胎慷慨解囊奔走呼号。
正是这些干净、纯粹的祈求,以及基于祈求所做的选择和坚守,守护着社会肌体的健康,也是对泰戈尔在清华做演讲时问“有什么东西你们可以拿出来,作为给新世界的敬意”的有力回应。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不论贡献大小,有一份对他人、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就是对这个时代的贡献,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回答。
这种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社会责任感,背后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起作用。
社会责任感,是秉持有所作为的主动担当,是坚守在岗位上的守土尽责,哪怕是一个平凡的岗位。
坚守在华坪女子高中为山区孩子带去光热和希望的张桂梅校长;
毅然在雪域邮路上坚持30多年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
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
他们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凡的故事,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创奇。
所以,不要在意平凡的身份,也不必介怀普通的岗位。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要知道,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NO.3
在困境中
选择有张力的人生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幸运,也都有那个时代的不幸。此刻虽然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依然会遇到另外的挑战,比如内卷、浮躁等,也会遇到一些艰难与困境。
当人生遇到重重困难时,要找一个持续奋进的理由,是很难的。
《无问西东》以一个问题开场: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这是一句内心拷问,有点像是我们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内心迷茫——人生实苦,此生何来?
这样说,并非是吓唬你们,而是神奇的“墨菲定律”在你的人生里一定不会缺席,就是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越担心的越会发生。如果你对一些潜在的困难做好了预估和准备,则会“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如此才能心无杂念,勇往直前。
面对困境,可以很“丧”,也可以很阳光。同样的现实,不同人去定义,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有张力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个人,即便面对困境也不会被困境所支配,依然还有微笑,用自己的智慧去重新定义,这样的人生是有张力的;
一个人,在真实世界的重压之下依然勇于面对,不断想办法去解决,这样的人生是有张力的;
一个人,在经历了世间的颠簸后,依然怀有悲悯,愿意对他人表达友善,这样的人生是有张力的;
一个人,历经坎坷而没有颓废,依然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亮色,在琐碎的日常里捡拾快乐的碎片、拼起向上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是有张力的。
真实的人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背”到底。它本就是一种律动,有光有影、有晴有雨,人生的真味就在这种变动的弯折和节奏里。
一个人,没有经过世事磨难,没有跟生活打过交手仗,是很难懂得人生的真义的。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很震撼,也很深刻,他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任何条件下都选择生活的主动权,做生活的主人,活得积极、热情、有尊严。
记住,真正好起来的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
NO.4
珍惜当下
此生就不虚度
人的一生,是由不断逝去的“现在”组成的,所以生命只存在于眼前。至于过去,那已是过去,而未来,还未来,而且也许永远不会来,如叔本华所言,“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人生是把握时间的艺术,我们无法给生命以时间,但可以给时间以生命。
当你沉下心来,专注于当下,让生活中的片刻浸润整个生命的投入,那一片刻就是充实的,这样的片刻积累多了,整个人生就显得丰盈。
然而现实的常态却是,我们常常对过往耿耿于怀,又对未来千般思虑,而忘了沉下心来好好体会当下的真实片刻。
以往固然不可谏,未来也为未可追,当下,即是最好的时刻。当我们专注于当下,滴下真实的汗水,迈着踏实的步子,便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收获。
一个人若能珍惜当下,对许多具体的事感兴趣,并及时抓取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那么在他的人生中,将能撷取多少奇遇啊?
珍惜当下,并非是时时力耕,而是知有生之乐,怀虚生之忧,一半进取一半悠然,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自如切换,让人生既有重量又有质感。
这一点,对眼下的你,似乎还很难懂,但这些话源自我的心底,所以放在这里,供你今后取用。
对于眼下的你,或许还是梁启超的那首《水调歌头》更具现实借鉴意义,尤其是后半阙:“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人生的际遇,不怕年华老去,怕的是少年心事的“销磨”,到最后只有“醒后一滂沱”。倘若这样,就不能叫少年,充其量只是还年少;也不能叫青年,充其量只是还年轻。
NO.5
你人生的样子
由你自己塑造
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最后是什么样貌,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创造力的来源,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创造自己的魅力人生。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串机缘、事件和决定,这些机缘、事件和决定在它们实现的当时是取决于我们的意志的。”从自己此刻的站立点开始,对自己遇到的机缘和事件作出选择,而在选择中,你将成为你选择的人生样子。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这是无可奈何的事。那种幻想换一个理想的环境自己就可以大展身手的,或是此刻未能大有作为是因为环境所囿的,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文不对题”。
虽然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但能定义自己的活法。即便人生陷入局促,我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就是选择现有条件下与现实的最佳相处方式。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证,但能定义自己的墓志铭——
贝多芬定义的是“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卢梭定义的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康德定义的是“位于我上者,群星之天空;存于我心者,道德之法则”……
世俗也许很强大,世界也总在变化,每一种选择都不容易,不过不论做何种选择,最终都要脚踏实地贴地而行,否则目标就设在了虚空中。
对此,不妨借鉴一下朱光潜先生的“三此主义”即“此生、此时、此地”:此身应该且能够做的事,就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且能够做的事,就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且能够做的事,就不推诿到另一地去做。
徒儿记住:人生观不是一个理想,而是理想与现实的总结;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个方向,指引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成为这样的人,实现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没有彩排,没人喊“CUT”,都是“一镜到底”,愿你们在这柠月如风的年龄,能主动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将来坦然对自己说:幸有此生!
最后,为了回应题目,我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人生追求,我希望是: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向美而生!
你的郑班班:郑英
2023年6月7日
本文作者 丨郑英
插图设计 |王荣佳
本文编辑 |杜京虹
责任编辑 | 杜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