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08:46:39 来源: 广西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如何参与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近年来,南宁市两级法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职能,坚持把依法办案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途径,坚持公正司法,大力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交出了一份有“厚度”的司法为民答卷。近五年来,全市法院办结司法救助案件2026件2659人,发放救助金2654.58万元,及时为困难当事人送去司法温暖;依法缓减免诉讼费2955.16万元,让困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A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不久前,武鸣区法院赋强公证(即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的公证)工作站成功化解了武鸣区某村50多名农户与广西某农业公司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我们还以为打官司要好几年才能解决问题呢,没想到赋强公证这么方便快捷。”农户代表感慨地说。
据了解,这起纠纷源于去年6月1日,某村村民小组50多名农户与广西某农业公司签订《租地合同》。后因疫情影响等因素,该农业公司未能按时支付租金,双方协议解除合同,但该农业公司拖欠部分租金迟迟未付。今年7月初,农户代表诉至武鸣区法院。“我们觉得,这起案件采取赋强公证方式能更高效地解决纠纷。”法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便将案件移交赋强公证工作站处理。
该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随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还款协议。
此案例是近年来南宁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新期待,努力提供更优“公正供给”的一个缩影。全市法官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打官司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横州市法院还探索实行欠薪纠纷优先立案、优先保全、优先审理;西乡塘区法院建立广西首个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报酬类纠纷协同快速解决机制等,多角度、多渠道维护群体权益,在执法办案中彰显司法温情。
B破解“执行难”形成长效机制
走进南宁市中院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法官们正在电脑前忙碌着,通过技术手段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力度,打造“邕e登”升级版,提高不动产查控、解封效率,共查询6万多次、查封解封1万多次。
据了解,目前,南宁市两级法院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巩固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持续深化执行信息化建设;强化网络司法拍卖,拍卖4.2792万次,成交138.24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4.85亿元。
在推动破解“执行难”方面,南宁法院形成了繁简分流“梯次办”机制,即实行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组建“快执团队”;深化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改革,实现事务集约“一站办”;通过执行督办系统,对执行案件全流程实时监管,专人督办。
与此同时,该市法院还建立健全惩戒分级分类机制,精准运用强制执行措施重击“老赖”,今年以来就发布限制高消费3万多人次、失信被执行人1.2万多人次;对重点类型案件集中攻坚,规范财产保全、财产处置的审查办理程序,尽力避免执行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全市法院“活封”涉企案件18件1.11亿元、“换封”32件2.01亿元;充分运用整体拍卖等执行举措帮助危困企业重获生机,并对已履行完毕的被执行人,及时屏蔽失信信息。
C探索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村民去帮老板打零工,可是老板不付工钱,怎么办?”……在隆安县法院法官的微信中,常能看到群众咨询法律问题的留言。
据了解,该县法院为了更好地发挥“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服务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建起了“一村一法官工作交流群”。各村(社区)广大群众如有法律方面的问题要咨询,可以在群里发布,由联系的员额法官在线上解答;同时,开设线上法治讲堂,将法律知识分享给大家,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不仅在隆安县法院,全市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都大力推行“一村一法官”,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南宁市中院还与市司法局、工商联、仲裁委、总工会及广西银行业协会等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指导全市基层法院共同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2018年以来成功诉前化解矛盾7.5万余起。
近年来,全市各基层法院也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非诉方式,更好地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如马山县法院打造“贝侬+调解”特色司法服务品牌,在乡镇村屯设置48个“贝侬”调解工作室;良庆区法院持续推进“道交一体化”工作,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8.74%,平均赔付周期1.5天;青秀区法院成立广西自贸试验区首家商事争议诉调中心,成功调解并及时司法确认标的达4224万元的两起关联商事纠纷……(记者 乔晓莹 通讯员 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