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10:05:42 来源: 和讯网
7月27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其美国下属公司天合美国于近日收到法院送达的关于道达尔能源等原告提起诉讼的传票、起诉状等相关材料。截至公告日,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具体原因为,原告在2021年7月与被告签署了约900MW、价值3亿美元的组件合同,并支付了875万美元的预付款,约定从2022年2月开始交付至2022年12月止。后因美国商务部和国土安全局启动的反规避调查以及WRO政策突变等因素造成原始协议签订的形势背景发生重大变更,触发双方对新的交货条件重新进行协商,但未达成新的变更协议。原告于近期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声称其未曾收到组件产品,指控被告存在“违约”或“欺诈”行为,损害了原告利益,因此提起诉讼。
(资料图)
原告的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赔偿款,但具体赔偿金额尚不明确(目前起诉状列明金额的损失为因天合美国未交付组件而向第三方采购组件增加的成本及因天合美国迟延交付组件而导致原告的项目损失,合计约2亿美元;待具体赔偿金额等后续案件信息明确后,公司将依法及时披露案件进展情况);2.本案的案件受理费、保全费、鉴定费等全部维权费用由被告承担;3.法院认为公正和适当的额外救济金。
天合光能为光伏、异质结电池HJT、储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概念热股。近期,HJT电池转换效率迭创新高,电池HJT概念表现强势,天合光能股价也迎来一波升势,截止7月27日,报80.40元/股。根据2022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42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
从天合光能的半年报看,其业绩表现也较为优异,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41亿元到13.95亿元,同比增加61.69%到97.62%。业绩主要增长原因为210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光伏产品销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使得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公司分布式智慧能源(600869)业务通过推进合作共建模式发展,实现高速增长,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做出较大贡献。
而天合光能的和讯SGI指数评分看,表现较为稳定。在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市场需求旺盛下,2022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收入152.73亿元,同比增长79.2%;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135.97%。但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一季度天合光能的SGI评分为67,却并没有明显提升,为什么?
盈利能力方面,天合光能较为稳定。2022年一季度加权净资产收益率3.10%,同比增加1.58个百分点,近三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也在持续提升,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5.53%、8.94%、11.27%。毛利率有所下调,但较为平稳,2022年一季度为13.59%,近年来光伏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叠加降本增效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毛利率一直面临下降风险,2019年到2021年天合光能毛利率一直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17.39%、15.97%、14.14%。但净利率整体较低,2022年一季度为3.78%,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3.01%、4.19%、4.16%。
现金流方面,天合光能“不太够”。2022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9.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2.49%。就在上个月还在募资抵债。6月24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88.9亿元可转债,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其年报也曾披露资产负债率偏高和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风险,公司负债规模随业务发展增长较快,资产负债率推高可能加大公司财务风险,对公司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及全球流动性的政策变化,如果公司不能有效进行资金统筹及资金管理,可能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及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应收账款方面,天合光能“亚历山大”,急速攀升。2022年一季度应收账款为98.75亿元。而对比三年数据来看,激增明显,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46.60亿元、42.32亿元、81.70亿元,翻了近一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目前较为合理,2022年一季度为67.38天,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83.54天、54.41天、68.78天。天合光能也表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大多集中在一年以内,账龄结构良好。不过仍应警惕,应收账款过快增长引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甚至发生坏账的风险。
研发方面,虽然天合光能现金流不佳,但研发费用并未减。2022年一季度为3.08亿元,同比提升185%。近三年研发费用也是提升明显,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2.94亿元、3.63亿元、9.25亿元。但其研发力度其实并未追赶上发展脚步,2022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01%,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5.71%、5.554%、5.74%,并没有明显提升。而且,对比与光伏同行业公司相比,天合光能的研发投入也并不是非常多,与隆基绿能研发费用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