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7:29:44 来源: 中财网
公募基金降费步入第三阶段。日前,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个人以为,基金销售费用下降无形中将让基民获益,但作为公募基金,更应通过提升盈利能力的方式回报其持有人。
(相关资料图)
此前,基民对于公募基金较为反感的非管理费莫属。无论基金亏损还是盈利,公募基金都会提取管理费。其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也频频招致市场的质疑与诟病。如果说基金盈利了,提取管理费无可厚非。但出现亏损了,仍然按固定费率提取管理费,市场当然会有质疑的声音。
尽管此后有公募产品也在管理费上做文章,比如一定期间内不收管理费,或者通过与跟踪指数相比的方式提取管理费,但这对于整个公募行业而言,却只有“个性”,并不具备“共性”。
2023年7月份,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剑指管理费。公募基金纷纷调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据测算,调降后,单年度降费规模约为140亿元。此后,基金交易费用成为第二阶段改革的目标,其对象则为证券公司。券商调降了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单年度涉及降费规模为68亿元。
此次降费则为公募基金降费改革的第三阶段,目标直指销售费用。包括认申购费率、赎回费率等。据测算,销售费用改革完成后,单年度降费规模或达300亿元。这也意味着,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完成后,单年度降费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之巨。
客观上,无论是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还是后来的交易费用与销售费用改革,其落脚点会体现在公募产品的净值上,最终受益的无疑是基民。
而且,公募产品的费率改革,不只体现在下调费率上,也体现了新产品的发行上。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发行了浮动费率的基金产品。公募基金产品提取管理费的费率,相关跟踪指数“挂钩”。净值表现优于跟踪指数的,以及净值表现不及跟踪指数的,其提取管理费费率、托管费率等将是不一样的。这对于公募产品而言,将更具考验性。而对于基民而言,从中受益也将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步入第三阶段,但个中显然还是有潜力可挖的。这从券商的佣金变化可看出端倪。最初券商的交易佣金并不低,但历经多年之后,从百分之几下降至千分之几,而现在则已下调至万分之几。降低佣金,有利于投资者降低交易成本,更有利于投资者的日常投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募基金虽然开启了降费大幕,今后的再次下降显然也是可期的。
当然,对于公募基金而言,降费有利于提升其对基民的吸引力。但对于基民更有吸引力的,则莫过于其盈利能力。市场上的明星基金经理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在于其管理的产品净值表现不俗。今后发行新产品时,也更受基民青睐。
因此,提升公募产品的盈利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试想,如果一只基金产品净值表现非常差,即使全部费用降至零,作为基民来讲,同样也是会有不满的。如果一只基金产品净值表现不俗(比如净值实现翻番),即使基金公司管理费率再高,相信基民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意见。毕竟,在投资市场,更奉行“盈利为王”的法则。
基于此,个人以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固然有必然,但提升其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显然更重要。没有盈利作为支撑,公募基金失去的不仅仅是基民,是规模的扩张,失去的当然还有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