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药明康德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3-20 19:17:11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药明康德(60325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新增客户超过1,40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950家,全球各地的客户对公司的服务需求保持十分强劲的增长。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人民币258.84亿元,同比增长113%;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人民币75.26亿元,同比增长30%;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人民币44.32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人民币15.12亿元,同比增长23%。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并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持强劲的长期客户粘性。公司来自原有客户收入人民币377.81亿元,同比增长77%;来自新增客户收入人民币15.73亿元。得益于公司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以及全球“长尾客户”战略,客户渗透率继续提高,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人民币184.21亿元,同比增长174%;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人民币209.34亿元,同比增长30%。公司横跨药物开发价值链的独特定位,使得公司能够“跟随客户”、“跟随分子”,并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人民币367.36亿元,同比增长87%。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为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属于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公司通过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平台,为客户赋能,助力客户更快更好地进行新药研发。公司主营业务涵盖CRO、化学药物CDMO、细胞和基因治疗CTDMO等领域。目前,全球大多数医药研发服务公司集中于新药研发的某一阶段,如临床前CRO、临床试验CRO、CDMO等。此外,还有包括公司在内的为数不多的“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新药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能够顺应药物研发价值链,从早期药物发现阶段开始为客户提供服务,在能力和规模方面为客户赋能,通过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赢得客户信任,并在客户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从“跟随项目发展”到“跟随药物分子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获得持续的增长。

公司与全球制药行业发展以及新药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在全球制药行业蓬勃发展和下列行业发展方向的共同推动下,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首先,伴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科技进步、医疗开支上升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预计全球制药市场规模仍然将保持增长。

其次,大型制药企业外包比例提升、中小型制药公司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行业特点。在研发回报率低与专利悬崖的双重挤压下,大型制药企业有望更多地通过外部研发服务机构推进研发项目,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包括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虚拟公司和个人创业者在内的小型制药公司,已经成为医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这些中小型制药公司没有时间或足够资本自行建设其研发项目所需的实验室和生产设施,却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满足研发项目所需的多项不同服务,因而会寻求研发和生产的外包服务,尤其是“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满足其由概念验证到产品上市的研发服务需求。根据2022年7月最新的Frost&Suivan报告预测,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2年的2,43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3,28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7.8%。

再者,中国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预计研发投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将带动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Frost&Su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2年的32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5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2.8%。

中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尤其是有全球新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平台型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和全球新药研发投入和外包率的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2.6%提升至2026年的52.2%,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6.5%提升至2026年的55.0%。同时报告预测,由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务的市场(不包括大分子CDMO)规模将由2022年的人民币1,312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人民币3,368亿元,年平均增幅约26.6%。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均设有运营基地。公司通过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球32个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5,950家活跃客户提供服务。公司始终恪守最高国际质量监管标准,自成立以来,凭借优异的服务纪录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全球医药研发行业赢得了公认的优秀声誉。公司所形成的服务数据在业内具备极高认可度和公信力。公司不断优化和发掘跨板块间的业务协同性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持续强化公司独特的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服务需求。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44,361名员工,其中13,281名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1,407名获得博士或同等学位。

公司将继续通过招聘、培训、晋升、激励等方式留任优秀人才,以维持公司高水准的服务、行业领先的专业地位,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国内新药研发服务业务五大板块,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服务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及其他区域。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

公司是行业中极少数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均具备服务能力的开放式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有望全面受益于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无论是在服务的技术深度还是覆盖广度方面都能满足客户提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顺应新药研发项目从早期开始向后期不断发展的科学规律,在客户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从“跟随项目发展”到“跟随药物分子发展”,不断扩大服务。公司通过在新药研发早期阶段为客户赋能,赢得众多客户的信任,在行业内享有卓越声誉,进而在产品后期开发及商业化阶段可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持续驱动业务增长。2022年,公司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及时通过全球联动,保障业务连续性,助力客户持续推进新药研发进程,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全球持续投资能力和规模建设,更好地赋能全球医药创新。

(二)发挥行业领先优势,持续跟踪前沿科学技术,赋能创新

公司致力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赋能医药研发创新,帮助客户将新药从概念变为现实。公司的服务能力和规模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有助于让公司更好地预测行业未来的科技发展及新兴研发趋势,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过去几年,伴随着新技术、新机理、新分子类型的不断突破,全球医药生物行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大力投入,进一步加强对于PROTAC、寡核苷酸药、多肽药、偶联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分子类型的服务能力,抓住新的业务机遇,赋能全球医药创新。

此外,公司还通过探索包括大数据医疗、自动化实验室等前沿科技,力求将其早日运用于新药研发流程当中,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同时助力客户提高研发效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新药研发的门槛。凭借对行业趋势、新兴技术的深入理解,公司可以协助客户解读、研究最新的科研发现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成果,为客户赋能。

(三)基于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挖掘,通过加强能力和规模的建设,完善赋能平台

公司经过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提供服务,与其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持续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并积累满足客户需求的经验,并通过持续的能力和规模建设,以及战略性并购增强自身业务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公司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能力和规模的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合全药业陆续投产用于GMP生产的常州三期,包括一个研发中心和五个生产车间。2022年7月,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产大楼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大规模生产能力,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寡核苷酸及多肽药物开发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无锡基地无菌脂质纳米颗粒制剂平台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全球CRDMO平台能力;首个高活口服制剂生产车间也于9月在无锡基地正式投产;同时,位于武汉的华中总部基地落成,持续扩大药物发现服务的产能。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于报告期内宣布了新加坡基地的建设计划,在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敦的新生产基地也正式动工,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

(四)庞大、忠诚且不断扩大的客户群,构建医药健康领域的生态圈

公司拥有庞大、多样且忠诚的客户群。2022年,公司新增客户超过1,400家,合计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5,950家活跃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报告期内,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约46.8%。随着公司赋能平台服务数量及类型的不断增强,公司新老客户数量稳步增长。公司的赋能平台,帮助降低新药研发门槛,提高研发效率,助力合作伙伴取得成功,并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新药研发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持续驱动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平台创新赋能的能力不断增强,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报告期内,公司共举办7场线上活动,包括药明康德全球论坛、药明康德健康老龄化论坛、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罕见病日公益音乐会及疾病系列论坛,累计邀请160多位行业顶尖意见领袖,近百位患者及志愿者的参与,聚焦行业未来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探讨全球创新合作,分享行业最新的突破性进展。公司线上论坛总注册人数超过2.8万人。报告期内,公司还推出“药明直播间”线上活动,完成77场直播,涉及17个系列,涵盖公司全部五大业务板块介绍,覆盖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合计观看数量超过22万人次。

(五)管理层团队经验丰富,富有远见和抱负

公司拥有具备全球视野及产业战略眼光的卓越管理团队。以李革博士领军的公司管理层团队拥有丰富的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具备极强的执行力及多年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管理经验、国际化视野并在中美两地生命科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经验丰富、视野广阔的管理团队使公司得以在全球经济运行周期及医药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方面有独到而敏锐的认知。在公司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有能力深入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动向及其对客户需求的影响,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提高决策速度和灵活性以匹配客户需求,带动公司各板块业务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医药健康生态圈的领导者。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各个地区联动,共同保障业务连续性,并抓住新的业务机遇,持续为客户赋能。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935,477.78万元,同比增长71.8%;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3,932,116.37万元,同比增长71.9%,其中:

(1)化学业务(WuXiChemistry)实现收入人民币2,884,973.19万元,较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1,408,722.02万元,同比增长104.8%,其中药物发现(R)的服务收入人民币721,322.87万元,同比增长31.3%,工艺研发和生产(D&M)的服务收入人民币2,163,650.32万元,同比增长151.8%。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强劲增长39.7%。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TIDES)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158.3%。公司充分发挥工艺开发技术优势,坚定推进“跟随分子”策略。在药物发现(R)服务方面,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研究团队,公司在过去12个月内完成了超过40万个定制化合物合成,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并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公司通过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为公司CRDMO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司持续实施长尾客户战略,长尾客户对小分子和新分子种类相关的药物发现服务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化学药工艺研发和生产赢得分子总计973个,包括1个商业化阶段的新增分子。目前,D&M管线累计达到2,341个,其中商业化项目50个,临床III期项目57个、临床II期项目293个、临床I期及临床前项目1,941个。在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的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03个,同比提升81%,服务分子数量达到189个,同比提升91%,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5.78亿元,同比增长337%。TIDES业务拥有业界独特的新分子种类CRDMO平台,端到端支持多种复杂化学偶联物的研发与生产。截止2023年2月底,公司拥有27条寡核苷酸生产线,总体积超过10,000升的多肽固相合成仪,和1,000多人的寡核苷酸和多肽研发团队。后期和商业化项目交付的速度、规模引领行业,倍受客户青睐。同时整合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能力,2022年完成16个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CMC)一体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持续产能建设,2022年,公司完成了常州三期、常熟工厂的投产和武汉华中总部的投用,进一步提升全球CRDMO平台能力和规模;同时继续推进中国常州、中国无锡、美国特拉华州和新加坡Tuas等多项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公司位于常州、上海外高桥(600648)和无锡的三个基地收到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级专业系统EcoVadis的最新评级,均以优异成绩获得银牌认证,位于行业领先位置。

(2)测试业务(WuXiTesting)实现收入人民币571,865.34万元,较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452,511.13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人民币414,402.87万元,同比增长36.1%,临床CRO及SMO收入人民币157,462.47万元,同比增长6.4%。在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方面,公司为客户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服务、生物分析服务、医疗器械测试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标准的优质服务,实现“一份报告全球申报”,赋能客户项目省时降本增效。公司始终坚持“跟随分子”和“跟随客户”的战略,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原有客户数占比超60%。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WIND(“WuXiIND”)服务平台,将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IND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本公司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相比较去年同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6%,以符合全球最高监管标准的服务质量,继续在亚太保持领先地位。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33%。实验室分析与测试部分,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建设,完善全球业务布局,位于苏州和启东的55,000平米实验室正在按计划建设中,2023年将陆续投入使用。在临床CRO及SMO服务方面,公司的临床CRO业务在2022年为合计约200个项目提供服务,助力客户获得15项临床试验批件。在临床SMO服务方面,公司保持了中国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并持续发展,并在肺癌、乳腺癌、皮肤科、心血管内科、眼科、风湿免疫、神经系统等诸多治疗领域持续提升市场份额,2022年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3.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5.6%。截至2022年末,人员团队拥有约4,700人,分布在全国约150个城市的1,000多家医院。2022年,SMO赋能3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报告期内,临床CRO及SMO业务充分发挥LabTesting平台协同性,通过充分发掘临床前测试项目导流机会,成功实现了17个项目从临床前至临床的转化。

(3)生物学业务(WuXiBioogy)实现收入人民币247,514.71万元,较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198,509.25万元,同比增长24.7%。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之一,拥有超过3,000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所有主要疾病领域。建立了3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肿瘤新药发现服务及罕见病,免疫学疾病服务同步持续增长,提供客户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生物标志物检测一站式优质服务。公司拥有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500家,DEL化合物分子数量超过900亿个,6,000个独有的分子支架,35,000个分子砌块。2022年,一家客户利用公司的DEL技术进行苗头化合物筛选,该项目已成功进入临床。这是公司第一个有公开发布信息的通过DEL筛选的苗头化合物进入临床,也是对公司技术平台的重要验证。生物学业务板块着力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类新分子、偶联类新分子、溶瘤病毒,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2022年,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同比强劲增长90%,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例由2021年的14.6%提升至2022年的22.5%。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4)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WuXiATU)实现收入人民币130,800.19万元,较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102,640.12万元,同比增长27.4%。其中,测试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6%,工艺开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公司持续加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服务平台建设,为68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0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10个临床II期项目,8个临床III期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提交上市申请,2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目前,公司已助力一家美国客户完成一个将成为世界首个创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项目的上市申请,以及为一家中国客户完成一个用于中国本土CAR-T细胞疗法的慢病毒载体项目的上市申请。如进展顺利,公司将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独特的CTDMO平台不断为公司带来重大商业机会。2022年,公司与客户签订了一项生产重磅商业化CAR-T产品的技术转让协议。此外,公司于8月宣布了与杨森签订TESSA技术许可协议。

(5)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DDSU)实现收入人民币96,962.94万元,较2021年同期实现收入人民币125,103.99万元,同比下降22.5%。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公司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公司将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为客户提供更加创新性的候选药物。未来收入增长贡献将主要来自于药品销售分成。2022年全年,公司为客户完成28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同时获得34个临床试验批件(CTA)。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完成172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并获得144个项目的CTA。同时,有1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NDA)阶段,有7个项目处于临床III期,24个项目处于临床II期,75个项目处于临床I期。截至2023年3月20日,已有2个项目处于NDA阶段。客户产品上市后,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的协议,从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分成。2023年公司即将迎来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收入。随着越来越多的DDSU客户药品上市,预计接下来十年将有50%左右的复合增长。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15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降解剂和寡核苷酸。其中部分已于2022年底递交IND申请,另有多个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初递交IND申请。

在2022年强劲增长基础上,公司预计2023年收入将继续增长5-7%。其中,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WuXiChemistry收入预计增长36-38%,且TIDES(WuXiChemistry中新分子业务)预计增速为WuXiChemistry整体增速的近2倍;其他业务板块(WuXiTesting,WuXiBioogy,WuXiATU)收入预计增长20-23%;WuXiDDSU将持续业务迭代升级,预计收入下降超过2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人民币1,467,756.10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76.62%;其中主营业务毛利人民币1,466,185.44万元,毛利率37.29%,较去年同期提升1.02个百分点。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公司与全球制药行业发展以及新药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在全球制药行业蓬勃发展和行业发展方向的共同推动下,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首先,伴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科技进步、医疗开支上升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预计全球制药市场规模仍然将保持增长。

其次,大型制药企业外包比例提升、中小型制药公司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行业特点。在研发回报率低与专利悬崖的双重挤压下,大型制药企业有望更多地通过外部研发服务机构推进研发项目,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包括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虚拟公司和个人创业者在内的小型制药公司,已经成为医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这些中小型制药公司没有时间或足够资本自行建设其研发项目所需的实验室和生产设施,却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满足研发项目所需的多项不同服务,因而会寻求研发和生产的外包服务,尤其是“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满足其由概念验证到产品上市的研发服务需求。根据2022年7月最新的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2年的2,43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3,28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7.8%。

再者,中国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预计研发投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将带动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2年的32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5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2.8%。

中国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尤其是有全球新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平台型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和全球新药研发投入和外包率的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2.6%提升至2026年的52.2%,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2年的46.5%提升至2026年的55.0%。同时报告预测,由中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务的市场(不包括大分子CDMO)规模将由2022年的1,312亿人民币增长到2026年的3,368亿人民币,年平均增幅约26.6%。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最高、最宽和最深的能力和技术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公司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通过赋能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公司致力于推动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本着以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公司通过高性价比和高效的研发服务,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让更多的新药、好药早日问世,造福全球病患。

当前,医药健康产业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知识与数据交融,科技与医疗融合,未来的新药研发模式将迎来崭新的定义和深远的变革,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健康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在数据与技术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医生和病人将参与研发创新的各个环节。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1)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板块的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2)通过内部创新与外部并购布局前沿科技领域,用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为客户赋能;(3)增加客户转化率并不断开拓新客户;(4)引进优秀人才,助力公司高速增长;(5)加强生态圈建设、完善赋能平台。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将继续坚持能力与规模建设,立足前沿科技,不断完善一体化赋能平台,让任何人、任何公司都能通过药明康德的平台,实现他们自己的创新梦想。

(1)平台建设

一方面,公司将持续新能力和新产能的建设。公司正在南通建设实验室服务平台,将于2023年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公司继续推进常州、无锡、美国及新加坡等多项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

另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优势,增强客户转化,随着客户研发项目的不断推进,从“跟随项目发展”到“跟随药物分子发展”,扩大服务。

(2)客户战略

公司致力于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以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公司将继续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不断拓展国内外的新客户,尤其是长尾客户。公司通过不断降低医药研发行业的进入门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新药研发行业,并为更多的客户赋能,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3)质量与合规

公司始终恪守最高国际质量监管标准,重视合法合规经营。公司在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保护、销售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2023年,公司将持续不断完善SOP,并坚持执行,防范事故发生,促进各项业务良性发展。

(4)创新发展

公司将继续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赋能全球医药创新。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新药研发平台和丰富的尖端项目经验,密切跟随新药研发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公司将持续大力投入,进一步加强对于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寡核苷酸药、多肽药、偶联药物、双抗、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分子类型的服务能力,抓住新的业务机遇,赋能全球医药创新。

以此为基础,公司通过探索包括医疗大数据、自动化实验室等前沿科技,力求将其早日运用于新药研发流程当中,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新药研发的门槛。

公司将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充分利用数据,指引效率提升。公司将在合全药业数字化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数字化建设,并对当前实现数据的业务价值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迭代、优化。

(5)人才梯队

公司将继续引进、培养并保留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具体举措包括:(1)加强奖励、激励和荣誉体系的改革力度,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2)提供切实的晋升机会;(3)提供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培训;(4)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进一步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6)企业文化

公司将继续秉承“诚实敬业,共苦共享;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坚决贯彻“客户第一、正直诚信、精益求精、高效执行、跨界合作、变革创新”的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医药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公司的业务依赖于客户(包括跨国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初创公司、虚拟公司,以及学者和非营利研究机构等)在药品、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医疗器械的发现、分析测试、开发、生产等外包服务方面的支出和需求。过去,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不断增长、客户研发预算增加以及客户外包比例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服务需求持续上升。如果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放缓,或者外包比例下降,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医药行业的兼并整合及预算调整,也可能会影响客户的研发支出和外包需求,并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2)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

医药研发服务行业是一个受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其监管部门包括公司业务开展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等,该等监管部门一般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实施监管,监管范围可涵盖技术指标和跨境外包服务及生产的标准和要求等多个方面。境外发达国家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的产业政策、行业法规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在中国,国家药监局等主管机构亦不断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制订并不断完善各项相关法规。若公司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经营战略来应对相关国家或地区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变化,将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3)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全球制药研发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在特定的服务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各类专业CRO/CDMO机构或大型药企自身的研发部门,其中多数为国际化大型药企或研发机构,这些企业或机构相比公司可能具备更强的财力、技术能力、客户覆盖度。

除了上述成熟的竞争对手以外,公司还面临来自市场新入者的竞争,他们或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或拥有更有效的商业渠道,或在细分领域拥有更强的研究实力。公司如不能继续强化自身综合研发技术优势及各项商业竞争优势,或将面临医药市场竞争加剧、自身竞争优势弱化导致的相关风险。

(4)业务合规风险

公司一贯重视合规经营,已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公司业务人员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尽管公司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内控体系及业务合规审批制度并制定了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日常业务的合法、合规运营,但由于公司控股子企业数量较多,若实践中母公司及高级管理层对各控股子企业或各部门的监管有效性不足,导致公司未能持续取得日常研发、检测分析、生产业务所必需的资质、或者未完成必要的审批及备案流程、或者未能及时应对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的或新增的监管要求,公司的经营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5)全球化经营及国际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新设或收购了多家企业以推进其全球业务的发展,多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全球经营经验。报告期内,公司全球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大。公司在境外开展业务和设立机构需要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原材料供应商、客户以及技术服务提供商以保证日常业务经营的有序进行。如果发生以下情形,例如全球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制裁等无法预知的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力而导致境外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将可能给公司全球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持续发展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6)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研发、生产服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公司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丧失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能落实、或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导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对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7)业务拓展失败的风险

公司预计客户对医药研发、商业化生产及临床开发的外包需求将不断增长。为了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并把握发展机遇,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资源,在全球范围持续推进能力和规模的建设。公司新建业务如果因建设和监管等问题遭受不可预见的延误,或者公司未能实现预期增长,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8)汇率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美元结算为主,若人民币未来大幅升值,可能导致部分以外币计价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客户订单量或将因此相应减少,同时本公司所持美元资产兑换成人民币资金产生汇兑损失,进而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9)市场波动可能给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例如已上市公司股权及非上市投资标的权益、可转股债券的衍生金融工具部分及生物资产等,在每个报告期末根据其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及其他非上市标的权益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其价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公司密切关注所投资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以便就该等投资及时作出投资决策。由于公司定期根据市场公允价值确认相关投资的价值,公司预期公司所持有公允价值计量的该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特别是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价值,可能将会受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大幅变化,从而可能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产生大幅波动,进而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10)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风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公司已经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在紧急事件或破坏性事件发生的前、中、后期,及时、有组织地促进关键业务、职能和技术的恢复,使公司业务能够可行和稳定的继续发展。但若公司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无法应对相关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的影响,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