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20:08:2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横店东磁(002056)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资料图片)
1、行业发展阶段磁性材料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其中,永磁铁氧体产业已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软磁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对磁性材料和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器件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振动器件、电感、硬质合金等产品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通讯、人造钻石等领域应用日趋广阔。光伏产业处于成长期。随着碳中和行动的全球化推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会逐年提高。同时,受消费需求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城镇化率提升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也在持续增长,从而带动了光伏产业的较好增长。三元圆柱锂电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其在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便携式储能、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日趋广阔。2、行业地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磁性材料产业具有年产22万吨铁氧体预烧料、16.2万吨永磁铁氧体、5万吨软磁、2.5万吨塑磁的产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具有年产8GW电池、7GW组件和2.5GWh锂电池的内部产能。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锂电两大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公司在海内外均有布局制造基地,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横店、江苏泗洪、四川宜宾、河南杞县、广西梧州等地,海外分布在印度和越南(筹建中)。1、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磁性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预烧料、永磁、软磁、塑磁等,器件产品主要包括振动器件、硬质合金、电感、环形器/隔离器等。磁性材料+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电、汽车、光伏新能源、消费电子、通信通讯、大数据中心、充电桩、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人造钻石等领域。光伏产品主要包括电池和组件等,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和集中式电站用的高效光伏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锂电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圆柱锂电池、小动力PACK系统及户储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二轮车、便携式储能、电动工具、智能小家电和家庭备用电源等领域。2、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资材战略调达部和各事业部采购部门共同负责供应链的建设和采购计划的实施,通过推进SRM、WMS等系统构建高效能采购平台,从需求管理、战略寻源、采购执行到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为公司提供准时、优质、低成本的物料和服务。采购部门会持续对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供求关系等进行预判,适时采取战略储备或去库存的策略,来保障公司经营竞争力。日常采购中持续推进标通化工作,规范物料描述,对主要标准性物料及设备的采购,通过招标平台建设,采取多种采购策略来达成采购目标,提升先进性、可靠性及成本优势等竞争力。(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定制生产”的形式来满足客户需求,对优质客户的需求提供适量备货生产管理。通过打造新型制造创新体系和数字化工厂,全面实施ISO9001及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再辅以精益管理、“1234”管理、“138”管理等东磁特色制造管理模式,使产品的制造过程做到质量稳定、制造成本最优、产品交付准时、安全环保节能。(3)销售模式公司市场经营部牵头制订销售政策、制度并做好销售风险控制,各事业部经营部门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业务,并和国际部联合负责海外市场的销售业务。同时,公司在海外搭建了多个销售团队,为海外客户提供高效的本地化服务。公司亦根据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如光伏产品采用了分销与直销并重的销售模式,磁性材料+器件以及锂电池产品则采用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4)研发模式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注重原始创新,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相结合,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公司建立了研究院、事业部技术开发部、工厂技术科的“三级协同创新”的研发模式,研究院注重前瞻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0-1”技术或产品的突破;事业部技术开发部侧重于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二次开发及量产导入,实现“1-N”价值转化;工厂技术科以提质、降本、增效的工艺改进为导向,自动化精准改善等点点滴滴的创新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整合外部资源,与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及研发机构共同创建研发创新平台:与中国计量大学联合共建省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建立省级创新中心,与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联合运行首个省“揭榜挂帅”项目,与浙江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师大等联合攻关难题项目,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3、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4.51亿元,同比增长 54.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 48.98%。主要系:公司持续深化“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大项目投资、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市场布局、深挖内部潜能等措施,使得各产业板块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光伏产业持续聚焦电池和组件环节,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深耕优势市场的同时,加大其他市场的拓展力度,使得出货量、收入和盈利均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三、核心竞争力分析1、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公司建立了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创新平台,汇集2,500多名研发技术人员,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前瞻性新兴产业和产品为重点的研发体系。同时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师大等高等院所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先后有多项技术与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43项,其中IEC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9项;拥有有效专利1,434项,其中发明专利630项。2、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立足横店,面向全球。公司以浙江横店为中心,先后在国内外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结合各个生产基地的优势要素,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各类产品;先后在海外设立了多个营销基地,并建立起本地化的营销团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本地化市场营销、物流仓储和技术服务。现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占比超50%,后续随着全球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境外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3、卓越品质和品牌优势公司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ATF16949、OHSAS18001、IECQ-QC080000等管理体系认证。凭借领先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公司光伏产品得到了TV SD、EUPD Research、PV Evolution Labs等第三方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公司是全球首批获得低碳认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2018-2022年连续五年获EUPD Research“顶级光伏组件品牌”,2019-2022年连续四年位列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一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2021年和2022年获PV Evolution Labs “全球组件最佳表现制造商”,全球太阳能产业Altman-Z评分TOP3。报告期内,公司新一代的“智能组件”,顺利通过IEC 61730-1:2016、IEC 61730-2:2016和IEC 62109-3:2020测试,获得TV SD颁发的全球首张“智能组件”认证证书。公司深耕磁性材料行业四十多年,以横店东磁为龙头的磁性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磁都”。作为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始终能满足客户品质第一、技术领先及精益化的管理体系,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等综合管理要求,连续多年被Bosch、Brose、Panasonic、Eaton、Nidec等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随着公司磁性材料产业的纵向延伸,公司将借助材料优势为下游客户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4、管理团队和管理体系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务实、严谨、高效的管理团队,人才梯队结构合理,他们凭借艰苦奋斗、坚韧拼搏的工作作风,较强的行业趋势研判、资源整合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亦在不断推进全球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组织架构重塑、供应链体系、三级研发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以提高管理效率。5、稳健经营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公司秉承稳健经营的原则,注重风险控制。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资产负债率也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偿债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2022年,在国际形势严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冲击加重及新冠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公司全体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坚韧拼搏”的精神,围绕“做强磁性、发展新能源”,持续深化战略思考,梳理产业发展定位,树立中期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各业务板块经营质量稳步提升,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回看2022年,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磁材+新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磁材产业稳健提质。2022年,磁材和器件合计实现收入49.2亿元,同比保持增长。其中,永磁铁氧体,在其终端应用领域家电和燃油车产销不景气,导致永磁需求量有所下降,叠加同行产能扩大使得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提升老客户的份额和加大新产品、新客户的开发,仍保持了喇叭磁、磁瓦和干压产品的市占率提升;软磁,在巩固铁氧体磁芯市场优势的基础上,紧跟新能源汽车、光伏、充电桩等新增应用领域,加大金属磁粉芯和纳米晶等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发高端客户与新项目,快速提升新领域的出货量;塑磁,凭借材料的技术领先优势,注塑磁在汽车和电器领域得到高端客户的青睐;纵向延伸布局的振动马达、电感、硬质合金等产品,市场拓展稳步推进,收入和盈利均实现了较好增长。与此同时,磁材板块还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自动化水平;精简组织、提升人效;精益管理、深挖内潜等举措,使其板块得以保持平稳的发展步伐。光伏产业换档提速。2022年,实现收入126亿元,同比接近翻番。期间,2021年底新建成投产的先进产能实现了快速有效释放,推进了制造成本的优化;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大尺寸电池的出货占比不断提升, M10系列、EC/Y系列等组件产品顺利量产并推向市场;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将PER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4.01%,达到主流量产设备、物料和工艺PERC电池转换率行业最高水平,并积极开发TOPCon和PIBC等新产品;在中西部低成本区域开辟新的生产基地,并推动一期6GW TOPCon电池工厂建设;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同时,加大了日韩、澳洲、拉美及中国等市场的拓展力度,部分国家组件出货同比明显增长;组件产品和市场差异化布局优势彰显,光伏已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引擎。锂电产业初具规模。2022年,实现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近80%。报告期,公司持续聚焦小动力细分市场,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产品性能持续优化,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公司在持续扩大二轮车市场和便携式储能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国内外一线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类新客户,为后续大项目产能释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加强技术创新,攻坚克难促飞跃。公司逐年加大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力度,以积蓄创新动能。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9.39亿,占当期收入的4.83%,共组织公司级技术创新项目40项、重大技术创新专项34项,并有G12大尺寸高效单晶PERC 电池研发、双面双玻组件DMGXXXB6-60SW、48V28AH两轮车锂电池组开发、INR18650- 25P电动工具锂离子电池、5G通讯用高频低损耗DSG127060磁粉芯、高可靠性DCH一体电感(0854-470)、DM4558超高内禀矫顽力永磁铁氧体材料等20多项省级新产品通过认定。公司通过深度挖掘产业的高价值专利,有效提升了重要技术的保护水平,支撑相关产品的优质市场拓展。全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260件,其中发明专利111件;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4项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光伏领域1项发明专利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此外,公司以优秀的创新能力,再次位列浙江省企业创造力百强第15位,并蝉联金华市创造力50强第1名,居金华市新增发明授权20强第1名。(3)加大项目投资,稳中求进促发展。持续的投入,有效的产出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2022年,公司一方面致力于将2021年底新建成的4GW高效电池片、2GW高效组件项目的产能实现快速爬坡;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新项目、产能置换项目及技改提升项目的投资。2022年,全年做出投资决策32.51亿元,主要涉及已对外披露的五大项目和多个技改提升项目。其中,在横店本地,建设年产6GWh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年产1.5万吨软磁铁氧体项目等多个工业投资项目;在江苏建设年产2.5GW高效组件项目;在梧州建设年产2.2万吨永磁铁氧体项目;在四川建设年产20GW新型高效电池一期项目6GW TOPCon电池等。截止年底,江苏泗洪二期已建成投产,本部的部分项目和梧州工厂已部分实现量产。这一系列重大项目与基地的建设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各产业先进产能,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4)加大全球化布局,深化国际化战略。报告期,为适应“磁材”与“新能源”双主业加速发展及国际业务专业化拓展需求,公司调整了组织架构,在内部分设磁材器件国际部和新能源国际部,大力招收不同专业背景的营销人员,分业务、分团队融入各海外市场开发。“内外协同+柔性办公”让团队无语言差异、时间差异、文化差异的服务于客户,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本地化市场营销、物流仓储和技术服务。(5)加速产业升级,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积极探索智能制造。2022年开始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推进小组,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在加码磁材和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中,持续推进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的建设,积极探索、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I、5G等技术落到智能生产的实处,PLM、MES、ERP、SCM等系统的集成创建,建成垂直一体化、网络化的智能化生产线。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1、磁性材料我国是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其次是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等国。根据磁性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销售磁性材料120多万吨(其中,永磁铁氧体75万吨,稀土永磁20万吨,软磁铁氧体28万吨,其它磁体约3万吨)。总产销量与上一年比有所下降,全年实现销售总额700多亿元(其中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体销售总额超300亿元),亦较上年有所下降。2022年,我国磁性材料产业运行的主要特点:(1)磁材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如永磁产业的下游主要面向家电和汽车,产业景气度弱,产销已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再叠加业内企业的扩产,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软磁、稀土钕铁硼产业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充电桩、风力发电等应用领域扩大或渗透率的提升,总体保持了较好的增长。(2)头部企业、重点企业以其较强的技术、资金、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能力,经营保持了较好的韧性,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3)业内企业大多在积极加大自动化推进、生产工艺提升、新产品开发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以减少用工人数。展望2023年,预计磁性材料行业全年会出现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从产品分类看,软磁和稀土钕铁硼的应用领域会更加广阔,永磁铁氧体仍会以存量市场博弈为主。业内头部企业会着眼于横向增加产品类别、纵向延伸器件来提升其竞争力。同时,随着单工序自动化推进的成熟,工业互联在磁性材料行业内会进一步推进。据磁性材料行业协会预计,在未来几年,全球对磁性材料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2、新能源(1)光伏行业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并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的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规模化制造、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电池和组件的产量分别达到318GW和288.7GW,同比分别增长60.7%和58.8%。全球新增装机量230GW,同比增长超35.3%。整个产业在制造端、应用端取得了快速增长。2022年光伏产业运行的主要特点:1)产业链供需矛盾缓解。年初以来上游硅料供应矛盾依然突出,销售价格不断攀升,一路从230元/kg上涨至最高330元/kg,涨幅超过40%。2022年年底,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并且需求进入淡季,各环节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同时,随着N型电池技术和设备日趋成熟,扩产项目不断增加,且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也在影响着产业链的平衡。2)全球化市场多点开花。海外市场,2022年需求持续旺盛,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达到153.6GW,同比增长55.8%。其中,欧洲地区受乌俄冲突影响,传统能源价格快速拉升下,促使各国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光伏电站安装需求大增,全年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86.6GW,同比增长114.9%,为中国组件出口成长最快、规模也最大的地区市场;亚太地区印度受到BCD法案对组件课征40%关税影响,出货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日本、澳洲等其他国家出货平缓,亚太地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28.5GW,同比增长27%;美洲地区巴西受到14.300法案影响,将在2023年开始对小型分布式项目征收电网使用费,形成了大规模的抢装,美国受光伏组件供应链限制等影响,装机有所下降,美洲地区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24.8GW,同比增长50%。中东与非洲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11.4GW,同比增长78%。中国市场分布式和集中式齐头并进,中国新增装机量为87.41GW,同比增59.3%。3)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大尺寸硅片和N型电池技术占比快速提升,182mm和210mm硅片市场占比为82.8%,且薄片化趋势明显,P型硅片厚度已从165μm下降至150μm,TOPCon硅片厚度130μm,HJT硅片厚度130μm;N型电池(主要包括TOPCon和HJT)市场占比接近10%,PERC电池虽还占有主导地位,但其市占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另外,钙钛矿电池研发转换效率也不断取得新突破。展望2023年,在实现零碳路径推进,叠加社会用电量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会继续提升,光伏产业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据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将达280-33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95-120GW。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技术占比将快速提升,大尺寸占比预计提升至90%以上,TOPCon和HJT市场占比预计将达到30%左右,对于存量的PERC产线来说,提效降本将显得尤为重要;后续光伏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会越来越广,将赋能光伏+市场深入发展,助力实现零碳,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提出,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装机容量。2022年-202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00GW,年均300GW,其中分布式年均新增170GW。(2)锂电行业小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其中,中国企业凭借完善的中上游产业链布局、出色的制造和成本控制能力,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据EVTank统计,2022年全球小型电池出货量达到114.2GWh,同比下滑8.8%。小动力电池产业运行的主要特点:1)小动力电池产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业内不少企业都在加大小动力电池的产能扩张力度。随着新产能的释放,竞争趋向激烈,但市场开拓能力、技术、质量水平较高的企业,仍实现了较好发展。2)从应用端看,电动二轮车方面,2022年虽国内电动二轮车总销量6,007万辆,同比增长20.7%,但受锂电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锂电池在电动二轮车配套市场失去竞争力,叠加国内部分地区推行新国标政策放缓,使得锂电在电动二轮车领域出现阶段性渗透率下降。另外,受益于欧洲、东南亚等地需求激增,电动二轮车的出口有明显提升;电动工具的主要市场为北美和欧洲等地,2021年的电动工具出货爆发式增长提升了产业链库存,叠加消费级(DIY)电动工具需求下降,使得2022年整个行业在消耗库存的同时也在缩减库存量,导致出货下滑;便携式储能的主要市场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近年来市场持续高增,据高工锂电统计,2022年便携式储能电池出货量为4GWh,同比增长207.7%;家电领域受益于以吸尘器为代表的家用清洁电器等需求不断提升,带动锂电池出货量也持续提升。3)技术方面,主要朝着高倍率、长寿命等方向发展。18650能量型圆柱锂电主要从2.6Ah逐步往3.2Ah、3.5Ah、3.8Ah发展;18650电动工具型圆柱锂电逐步从2.0Ah往2.5Ah、3.0Ah发展。21700能量型圆柱锂电主要从4.0Ah往5.0Ah、5.5Ah发展;21700电动工具型圆柱锂电主要从3.0Ah往4.0Ah、5.0Ah发展。展望2023年,随着疫后经济修复、材料价格逐步下行,电动二轮车和电动工具市场预计会逐步恢复增长;便携式储能依然会维持高景气度;扫地机器人等产业会保持稳定增长。据GGII数据统计与预测,小动力领域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如2026年中国电动二轮车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0GWh;中国便携式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8.4GWh;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60GWh。(二)公司发展战略围绕“做强磁性、发展新能源”的发展战略,公司将持续深耕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锂电产业两大产业板块。主要举措:磁材板块在巩固龙头地位的基础上,持续延伸发展器件;光伏板块聚焦差异化产品和市场的竞争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能的投资,进一步提升市占率;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力拓细分市场,争取在部分细分市场做到数一数二。(三)公司经营计划1、经营目标产能规模:光伏14GW电池+12GW组件、三元圆柱锂电7GWh、磁材+器件略有增加收入规模: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2、经营重点(1)磁材稳中有进,新能源加速发展。磁材板块:在巩固铁氧体永磁和软磁优势的基础上,确保磁粉芯、纳米晶、复合永磁、车载品用注塑磁等产品线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延伸发展的振动器件要明确战略定位,确定非手机领域的差异化产品和市场拓展路径;硬质合金要在大规格顶锤和复合片等产品上取得突破性发展;电感要对标标杆开发新品,力争在车载和服务器领域有较大的发展。同时,磁材板块将持续推进组织和流程优化,推进自动上下料、自动摆坯、磨检一体等省人化工作,以进一步提升人效。新能源板块:光伏产业要加快多元化制造布局,推进N型TOPCon电池和与高效组件新工厂建设,新增产能争取快速爬坡量产;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争取组件出货倍增。在巩固并深化欧洲、日韩等优势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澳洲、拉美、非洲等海外的市场开发。同时,加大国内优质电站和优质客户的开发,有质量的提升国内组件出货量。锂电产业要继续聚焦小动力市场,围绕新增产能尽快满产满销,提升制造能力与产品品质,持续开发高容量、高倍率产品;提升电动工具和智能家居领域的出货量;储能产品逐步推向东南亚、欧洲等区域。(2)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团队活力。公司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或优化组织架构、人才与绩效系统。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深化“供产销”联动,推进“业财融合”“业商融合”“业法融合”;提高KPI指标与工作的适配度,完善人员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部门之间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联动的统筹工作机制,通过协同作战,相互赋能,进一步激发团队活力。(3)加大投资力度,助力高质发展。以高质量增长为目标,在加码磁材和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中,持续推进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环保型绿色工厂的建设。永磁要加快建成梧州工厂,稳步推进越南工厂和本部新工厂的建设;软磁要稳步推进本部磁芯和电感工厂的建设;光伏要加快宜宾和连云港两个生产基地的首期工厂建设,争取在2023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并同步加快推进电站项目的建设;锂电要加快新工厂的设备调试及产能爬坡,争取尽快达到满产释放。(4)持续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力。公司要继续做好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多渠道引进或培养科研技术人才,增加各领域技术带头人;搭建新材料开发实验平台,分小组加快研发速度;搭建磁性材料器件实验平台;筹建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实验平台;加快TOPCon、HJT、IBC等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围绕产业发展新趋势,抓好新型永磁材料、新型功率材料等五大研发方向及课题,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长远储备,助力产业发展。同时,还要加强高价值专利的申请与布局、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提升知识产权运用,积极开展专利申请与标准制定等工作。(5)让数字化赋能,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将全面贯彻数字化转型战略,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在业务流程上,理顺公司和事业部关系,使权责配置更为合理、业务流程更加便捷高效,加快建设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推进“通用流程标准化、专用流程清晰化、特殊流程简约化”的流程重组工作。围绕统一协同平台和大数据战略部署,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各业务板块系统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企业运营、财务决算、管理决策方面的支撑作用。3、资本需求及使用计划公司财务部根据投资安排、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和采购、销售价格波动情况测算公司资金需求。公司主营业务和对外投资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及股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四)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宏观风险全球经济始终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如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新调整、贸易争端、地缘政治影响等,可能对整体经济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也可能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2、汇率风险公司出口收入比重较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会对公司以外币结算的采购、销售业务造成影响,同时还将对外币货币资金和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造成一定影响。3、市场风险在公司加大项目投资的情况下,若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则会存在新增产能无法完全消化的风险。近年来,除了常规贸易壁垒外,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强迫劳动”、“碳边境税”等新形式。全球贸易自由化受到打击,欧美印各国特别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出台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政策。同时,海外部分国家大力发展本土制造业,规划新增产能并给予政府支持,也可能会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形成压力。4、技术风险光伏行业仍处于技术迭代的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可能会给公司现有产品造成冲击。锂电产品在不同应用领域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若产品的性能未能有效满足各细分领域客户的需求,则会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5、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的阶段性供需失衡会造成采购价格波动或采购困难,若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或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化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则会存在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针对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将紧跟市场趋势,深化国际化战略,密切关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解或减弱不利影响;并通过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搭建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勤练内功,深化系统降本提效工作;与装备、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服务终端客户新品设计,不断加大产品的转型升级力度等举措,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支撑公司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