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17:08:4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激智科技(300566)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司所处行业: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光学膜及功能性薄膜产品,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归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公司归属于新材料产业中的光学膜制造。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公司下游产业为平板显示行业,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国产份额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的光学膜产业及其加工产业也逐步向国内转移,光学膜产业目前存在较大发展机会。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国家把新型显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强调要着力突破LCD显示的产业瓶颈,提高我国当前主流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的政策扶持,为国内LCD产业上游核心原材料、产业配套关键装备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受益于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LCD产业蓬勃发展,液晶模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鉴于OLED大尺寸技术尚不够成熟且成本居高不下,同时LCD技术本身不断向前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内LCD电视仍将处于绝对主导地位,LCD电视出货量将保持持续增长。其增长将有效带动上游相关产业(如液晶面板、光学膜片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公司所属行业的周期性特点:在LCD产业链中,光学膜企业生产出的光学膜最终应用于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电脑、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因此,光学膜行业与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消费类电子行业的特性是直接面向消费者,从而不可避免地受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收入下降甚至失业,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降低。因此,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光学膜行业也会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因产业发展进程等原因,大尺寸及中小尺寸的光学膜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美国3M以及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光学膜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其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产品品质、新品开发、市场地位均为国内领先。公司以“激情、创新、正直、负责”作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最赢利和最受尊敬的功能性薄膜公司”,希望通过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改善人类的生活。自成立以来,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精密涂布生产技术和终端应用开发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种类持续增加,产品系列日趋丰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业内领先的显示用光学膜生产企业,未来我们将持续致力于研发创新,巩固公司全球高端显示用薄膜的领先地位,推出更多基于涂布技术的功能性薄膜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主要生产光学膜产品,产品主要包括扩散膜、增亮膜、量子点薄膜、COP、复合膜(DOP、POP等)、银反射膜、3D膜、保护膜、手机硬化膜等。上述光学膜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导航仪、车载显示屏等各类显示应用领域。本报告期内,光伏背板膜及双面电池用透明背板产品销量实现高速增长,目前已通过多家组件行业龙头企业的认证、并已稳定交货,新产品市场开拓顺利,POE封装胶膜工厂已在安徽顺利启动,研发及产品测试顺利推进中;全资子公司浙江紫光的车窗膜、PPF漆面保护膜等产品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显示上游材料国产替代机遇,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面板产能逐步提高,光学膜企业受益于上游材料国产替代化的大好发展机遇;公司作为全球高端显示用薄膜领军企业,本报告期内量子点膜、复合膜等高端光学膜取得增长。(2)大屏化、高端显示技术的行业发展趋势因素。伴随显示器行业轻薄化、大屏化、高色域化的趋势,在量子点、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渗透率提升的情况下,公司自主研发的COP、复合膜、量子点膜、3D膜等显示用高端光学膜需求持续提高。(3)销量、产能增长因素。公司销售情况良好,公司相应的对复合膜产能进行扩增,公司产量、销量的提升拉动公司收入业绩增长。(4)技术创新因素。量子点薄膜、复合型光学膜、高亮度光学扩散膜、光学多功能膜和光学增亮膜优化等高端光学膜产品性能持续革新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相应的市场占有率并巩固公司全球高端显示用薄膜的领先地位。(5)新品持续放量,打造功能性薄膜平台。公司致力于自主涂布技术及配方工艺的积累沉淀、研发实力提升,在保持光学膜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新产品均顺利实现量产及销售。后续发展中,公司将基于核心涂布技术,横向拓展新品,打造功能性薄膜平台。本报告期内,太阳能背板产品实现高速增长,POE封装胶膜产品研发和产品测试工作顺利推进中。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坚定执行董事会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坚持以“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最赢利和最受尊敬的功能性薄膜公司”为目标,持续强化研发,充分整合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优势,在保持显示领域领军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力新兴产品领域,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范围、完善业务布局,为公司股东争取更大回报。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44.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1%;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电子下游需求较弱等因素影响,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23.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99%。报告期内,各产品销售数据如下表: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相关主要情况如下:1、光伏背板产品持续高速增长,POE封装胶膜产品研发、测试顺利推进报告期内,公司背板膜(含双面电池用透明背板)销售额达42,735.83万元,同比增长78.70%,实现向多家组件行业龙头企业交货,在客户的P型及N型组件产品中份额提升,TPO、透明背板等新产品亦通过晶科、隆基等客户的验证及量产交付。公司将继续积极拓展新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开拓,深耕新能源领域。新品的快速量产及销售体现了激智科技领先的技术工艺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及极强的下游拓展市场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定增项目POE封装胶膜安徽工厂建设顺利,研发及产品测试工作快速推进。2、高端光学膜加速增长,光学膜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量子点膜、复合膜及COP等高端显示用光学膜产品销售增长13.25%,高端光学膜占比持续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量子点、Mini-LED等高端显示技术的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高端光学膜的增长,公司积极推动、优化一张复合膜替代增亮膜、扩散膜组装的方案,为下游客户节省人工、将背光模组进一步轻薄化。为顺应未来大屏、轻薄化、高色域的趋势,公司高度重视复合膜及量子点膜等高端光学膜的研发、更新,进一步推进新品光学膜的性能提升及市场推广,持续提升高附加值光学膜的销售份额。公司将继续通过精细化管理、自主研发、整合产业链等措施,提升产品利润率水平。3、新增投资布局磷酸锰铁锂:公司目前合计持有珩创纳米5.26%的股权。低碳出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其中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就是新型的电池材料。珩创纳米团队在锂电池相关材料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与国际化视野。珩创纳米基于多年在电池材料领域的积累,持续研发新型的锂电池材料,其中最先推出的是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4、后续新兴领域产品储备除前述已量产或即将量产产品,储备新品包括阻隔膜、保护膜、半导体用、医用等薄膜等材料。公司业务开发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功能、性能完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跟踪把握光电显示行业国内国际最新信息,利用公司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并与国内高校、权威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光电显示及核心技术工艺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究开发体系。在保持光学显示材料领军地位的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新产品的量产及新兴领域功能性薄膜产品的研发及测试。5、研发专利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专利133项,其中发明专利101项。公司一直专注于功能性薄膜的研发,重视研发投入及增强创新能力,注重下一代研发骨干创新能力培养及建立有效的培养及激励制度。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把握显示上游材料国产替代机遇,较早突破显示用光学膜技术、品质壁垒。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显示用光学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以“立足于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材料科学,成为全球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和最受尊敬的功能性薄膜公司”作为发展目标,自成立以来通过自主研发、设备改造及工艺创新较早突破扩散膜、增亮膜的量产,也是国内实现量子点薄膜、COP、复合光学膜稳定量产供货的少数公司之一,且产品品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光学膜产品的认证周期长,一般而言从接洽至通过国内知名终端客户认证通常需要3-6个月的时间,外资终端客户认证则通常需要6-12个月。光学膜下游行业对光学膜产品的光学性能、产品良品率等要求极高,且对供应商设计水平、制造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层层审查,才能获得认证。 公司多年发展中,先发优势确保公司迅速积累客户资源,研发、技术工艺所占优势不断为公司向客户提供品质更优、系列更全的产品,公司也持续研发高投入,确保新品的开发速度和市占率。 2、显示领域前瞻性布局,把握行业轻薄化、Mini-LED等高端显示技术渗透率提升的趋势 公司深刻理解除了确保扩散膜及增亮膜等规模产品的品质精细化管理及工艺先进性,新品布局决定了未来公司在显示材料领域是否能保持领军地位及持续增长。在核心团队的领导下,公司成功抓住了显示上游材料的国产化机遇,研发并储备了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技术和产品。并不断寻求技术水平的新突破、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应对轻薄化趋势,公司较早布局了二合一、三合一复合光学膜,为国内突破多种光学复合膜研发生产的少数公司,目前POP、DOP、DPP等已实现规模量产供货,是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点之一;应对高端显示技术渗透率提升的趋势,公司布局了量子点膜、COP及OLED发光材料。公司量子点膜、COP等已经顺利通过多家客户的验证,部分客户已量产出货。公司亦通过投资布局了OLED发光材料公司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3、核心专家团队打造开放、积极的公司文化,并有效赋能平台公司及事业部 光学膜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集高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和高资金投入为一体的产业,要求企业管理团队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管理经验。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数具有世界500强企业或外资企业的任职经历,部分团队人员具有深厚的专业学术背景,对光学膜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对市场趋势具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因此,公司的核心团队不仅是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还是光学膜领域的专家。 公司专家高管团队从成立之初,坚持打造开放、积极的公司文化,把“激情、创新、正直、负责”的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融入到公司的日常经营及决策中,致力于保持、传承专业、活力的公司基因。对于平台公司及新成立事业部,公司在确保战略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充分放权,提供资源。 4、研发实力强,有效的内生人才培养制度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内部培养制度,鼓励新一代研发骨干创新,亦为研发人员设置了与产品销售额挂钩等有效的奖励制度,通过积极开放的公司文化凝聚了一批业务过硬、专业规范、团结敬业的研发队伍。 5、强大的设备改造、配方、工艺积累及精细化管理经验 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掌握了独特的自主设备改造、配方设计和精密涂布工艺,具备较强配方转化新品的能力,现场精细化管理突出,可较快实现新品量产化。 公司自主设计了涂布设备的关键涂布工位,并创造性地把多种涂布技术整合到同一台涂布设备上,大大提升了涂布设备生产不同配方产品的工艺自由度,公司微复制、雕刻等生产工艺亦为国际先进水平。 6、产品品牌高认可度及大客户资源积累 光学膜下游行业对光学膜产品的光学性能、产品良品率等要求极高,一旦出现产品品质问题,不仅会导致客户大规模退换货,还将直接影响与客户的后续合作,因此,光学膜生产企业均需执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以保证产品品质。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凭借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良好的产品品质及服务、快速的供货反应速度、配合终端应用的快速开发能力,产品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终端客户群不断壮大。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所处显示用光学薄膜行业的下游终端产品主要为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该类产品更新快、生命周期短、行业竞争激烈,生产厂商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主动式的“降价促销”成为其主要竞争策略之一。虽然新产品在上市初期的定价相对较高,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产品更新换代频率愈加提速,使得现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整体市场价格呈现下行趋势。为保持适度的利润空间,终端厂商把价格压力逐步向上游行业转移,并最终影响到公司所处的显示用光学膜行业。同时,随着国内光学膜生产企业产能的快速释放及国际品牌厂商的市场竞争压力,近年来光学膜产品市场价格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为保持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公司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压缩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状况,顺应价格变化趋势,及时调低价格。同时,公司通过持续的工艺改良和精益生产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保证了整体毛利率水平的稳定,但如果光学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则将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显示用光学膜产品供应商,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公司产品系列不断丰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以及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显示行业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扩张趋势,进而带动对显示用光学膜行业投资的增长。行业整体投资增长预期将使现有竞争者增加在该领域的投入,并吸引更多的潜在竞争者进入,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不能持续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不能充分适应行业竞争环境,则会面临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公司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技术升级,致力于持续领跑显示材料领域,将新产品研发作为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不断进行产品升级以及新品开发推广。 3、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受公司与客户结算特点及销售收入季节性特征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70,256.92万元和69,712.54万元,占各期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9.03%和28.45%。虽然公司应收账款的产生均与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有关,且应收账款的账龄主要在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质量较高,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金额将持续增加,如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应收账款将面临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公司持续积极拓展大客户,加强信用审核及应收账款管理,并将业务部门业绩考核与应收款相挂钩,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4、公司快速扩张引致的管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经营业绩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资产和人员结构较为稳定,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拥有独立的产供销体系,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公司IPO以后加大对新项目的投资和并购,公司的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将进一步扩张,将在战略规划、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内部控制等方面对公司管理层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公司管理与运作的难度。如果管理层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适时调整、完善,将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公司不断人才培养,适时调整、完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要求及市场变化,积极防范和应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