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21:54:4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獐子岛(002069)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一)渔业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外交大局等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关于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等政府文件,均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亦对巩固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全力支持大连高水平建设海洋强市,实施“蓝色粮仓”工程,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等作了重要规划部署。海洋渔业作为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海上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海洋强国、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公司作为渔业行业的上市公司,较早开始进行海洋牧场建设,进行渔业资源养殖、增殖及生态养护等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实践成果对行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公司按照“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资源增殖养护,并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在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下,公司将紧跟各级政府的规划步伐,积极落实国家“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要求,在“发挥海珍品种质资源优势,养护好原生优质海洋生物资源,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创新海洋牧场管护模式,加强效果监测评估,促进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发展。(二)提升高品质水产品供给比重的需求国家《“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制约和挑战,其中之一是高品质水产品供给比重偏低,符合国民消费习惯的预制加工水产品开发不足,不能很好满足水产品消费多样性需求等水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问题。中国是水产品消费大国。近十多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居民水产品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品质化、高级化趋势特点。海产品凭借其营养价值高,既提供了高价值的海洋蛋白,而且是广泛的必需微量元素、矿物质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需求亦由过去的区域性、季节性消费转为全民消费、常年消费。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希望企业能通过多元化、专业化的经营形态并为其提供新鲜、营养、方便、美味的海产品,要求快速、卫生、便利、安全以及精细化、人性化的高品质服务,消费者对于品牌更易建立忠诚度。公司作为一家海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在远离大陆地处北纬39度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建有海珍品增养殖基地,水温低、流速快、自净能力强等生态特点使这里出产的海珍品有着公认的良好口味和营养价值。目前公司在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海珍品资源培育和开发、苗种产业等方面已经积累并形成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基础,在全球海洋资源采购与来进料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企业文化与合作信用能力等方面,均保持着较好优势。公司将抓住发展新机遇,更加聚焦国内海洋食品消费市场,不断提升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的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一)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主要从事海珍品育种育苗、海水养殖增殖、海洋食品研发、加工与销售、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产业,已构建起包括育种、育苗、养殖、暂养、加工、仓储、流通、销售等一体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公司围绕獐子岛核心海洋资源,研发推出“獐子岛味道”海洋系列产品。产品包括鲜活海珍品(扇贝、海螺、鲍鱼、海胆、珍蚝、龙虾等)、冻鲜调理食品(鱼类、贝类、虾类、蟹类、蛤类等冷冻食材以及预制品菜等)、营养滋补食品(海参、鲍鱼、鱼子酱精深加工品等)、休闲食品(贝类、虾类、鱼类、蛤类等海洋佐餐零食)。(二)经营模式1、海洋牧场獐子岛海洋牧场作为公司主要海珍品资源基地,是集环境保护、资源养护、人工养殖和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新型渔业生产模式。与养殖相比,海洋牧场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用,有效降低投入品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拓展了增养殖生物的活动空间;与单纯人工放流相比,海洋牧场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管理。因此,海洋牧场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獐子岛海域独有的地理区位与水质环境,使得该区域产出的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螺、海胆等成为海洋珍品。现阶段,基于对海洋牧场建设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公司适时调整海洋牧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努力化解产业风险,加大海螺、海参、鲍鱼、海胆等土著资源的养护和开发。同时通过设置人工鱼礁、人工藻礁等,对海珍品的生活和栖息环境进行修复与优化,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食品研发与加工食品研发作为公司食材向食品企业转型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助力公司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公司运用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海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食品研发以围绕战略资源、围绕自有工厂、围绕重点核心客户的市场导向,加快新品转化速度,更加精准的服务消费者。公司在大连、山东荣成、獐子岛等地建有6座大型海产品加工基地,加工贝类、海参、鲍鱼、鱼类、蟹类、虾类等多种海洋产品。公司建立了HACCP、BRC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海参等产品引入了“食品安供应链全程监控”。国际化的食品安全管控模式和质量控制要求,促使公司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管控标准,形成了品类众多、标准领先的水产品加工体系。3、销售布局公司加快国内外市场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于消费者市场的能力。现阶段,公司已建立了集原料采购、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全链条产供销体系。公司的销售模式根据销售产品特点的不同,建立了自营与经销结合的国内、国外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国内市场方面,通过构建活品、专卖、餐饮、流通、商超、休闲食品及电商等销售渠道,聚焦精深海参加工品、海味休闲零食等优势单品,同时,抓好产品研发迭代升级,不断拓展“獐子岛味道”系列产品,加速释放獐子岛产品的品质价值和品牌价值;国外市场主要强化和提升国际采购的优势和能力,整合全球鱼、虾、贝等大洋产品资源,用好公司在香港、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布设的销售网络,将獐子岛的蒜蓉粉丝贝、鱿鱼等料理食品、贝虾等休闲食品贡献给全球消费者。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三、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水产良种场,是双壳贝类产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唯一受检企业,公司积极践行“碳汇”渔业的生态理念,曾率先对虾夷扇贝进行碳足迹认证,拥有与国内多家海洋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或合作平台。1、技术能力在食品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项目组制管理,面向市场和渠道,对接重点客户进行精准定制服务,保持了较高的新品开发转化速度。公司联合创新平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应用于公司贝类、海参、鲍鱼类新品加工。在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研发方面,海洋牧场持续强化生态与产品的关联、科技与生产的融合。目前已转化的科研成果有三倍体牡蛎、“大连1号”杂交鲍等一批新品种。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PCT国际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2、资源能力公司在大连、山东等地拥有多个养殖基地、良种扩繁基地。獐子岛海洋牧场建立在远离大陆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地处北纬39度,水温低,流速快,自净能力强,这里出产的海珍品有着公认的良好口味和营养价值。公司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资源养护,同时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同时,积极实践“养殖业户+公司”模式,保障提供优质海洋资源。同时,公司在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设立资源整合企业,与北美、欧洲、日本、澳新等区域的众多资源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全球化与规模化采购,从采购、暂养到销售、配送,实现境外优质资源与国内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保障公司运营资源,服务于国内日益增长的海洋蛋白需求。3、市场能力公司建立了集原料采购、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全链条食品采购销体系,国内市场建立了活品、专卖、餐饮、流通、商超、休闲食品及电商等销售网络,在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布设销售网络,与国内市场形成协同联动效应。獐子岛味道的冻鲜产品、养生食品、料理食品、休闲零食等受到众多消费者认可,“獐子岛”品牌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品控能力公司在食品生产和加工方面始终秉承食品安全为先的理念,加强源头管理,建立了以预防为主的全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通过建立和实施HACCP、BRC、海参产品“SGS供应链全程监控”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国际食品安全管控模式和理念,以促进公司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管控升级。5、产业链服务能力公司已构建了包括育种、育苗、养殖、暂养、加工、仓储、流通、贸易等一体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并形成了以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为主体的产业生态,兼顾冷链物流、渔业装备领域,各版块业务的协同发展,为全面保障和服务国内外市场和客户打下了坚实基础。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2021年,国外疫情影响延续,国内部分地区零星产生的以及部分聚集性疫情,给公司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行带来了一定压力。在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一边克服疫情影响,一边努力推进各项业务开展,推动企业实现平稳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4.3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277.0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113.93万元,增长28.59%。报告期经营情况如下:1、聚焦主业,提升盈利能力(1)海洋牧场资源端,公司主要围绕生态可持续、产业可持续的转型宗旨,加快调整海洋牧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减少虾夷扇贝大规模底播增殖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加大海螺、海参、鲍鱼、海胆等土著资源的养护和开发;持续加强海上作业执行与管理,做好海域安防工作,保障海洋牧场资源产出稳定和盈利能力稳定。(2)加工出口方面,各加工单元严控生产成本,节约各项费用,升级包装设备、优化加工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发挥供应链保订单、强服务的重要作用。受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工厂停工停产损失以及进出口海运费、港杂费等费用上涨,水产品加工进出口业务经营面临较大挑战。(3)市场营销方面,报告期内国内扇贝、海螺等水产品市场价格有所上涨,公司活品销售根据市场行情及资源变化,适时调整产品价格,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国内市场巩固专卖、餐饮、流通、商超、休闲食品及电商等销售渠道,拓展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增加品牌曝光率,启动副品牌运营,海参等大单品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国外市场强化国际优采的优势和能力,水产贸易及转口贸易业务的收入、利润实现较大增长。(4)食品研发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产品开发,以满足休闲零食、营养滋补、网络直播、海外出口等不同细分市场需求以及客户多元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新品40余项,其中已完成上市20项。2、管理提效,压缩费用开支报告期内,公司在努力提升主营业务经营业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费用,搭建了四大事业部、五大职能中心的组织架构,并重点对海洋牧场管理组织进行优化调整。强化和提升集团各业务、职能中心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人人担责的企业文化,精简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加强对分子公司的内控管理,严肃规章制度的执行,保障各项运营工作落地执行。报告期内,集团管理及技术序列同比减少39人,减幅33%,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同比较减少71人,年度人资成本同比降低2,358万元,降幅8.2%。在优化组织架构、压缩管理开支,以及放弃低效海域降低海域使用金支出的作用下,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3,466万元,降幅21.1%;通过与金融机构积极沟通,降低融资成本,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2,222万元,降幅18.5%;销售费用同比下降860万元,下降9.9%。3、内外协同,推进瘦身减负加强公司内外部沟通与协同,进一步推进实施瘦身计划,处置与主业关联度低、资金占用大、盈利能力差、管理难度高的资产和业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盘活资产,增加现金回流。报告期内出售了长岛公司、庄河分公司相关资产和业务,电商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为公司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贡献了重要作用。同时,报告期内共完成注销分子公司7家,放弃低效海域48万亩,年减少海域使用金2,200余万元。4、积极应变,防范化解风险持续进行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建设,巩固加强土著品种的资源培育,降低海洋牧场经营风险,推动海洋牧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公司与银行债委会加强沟通协商,全年累计偿还借款1.433亿元,逐步降低银行债务规模和财务费用。积极合理应对中小投资者诉讼,防范降低赔付风险。截止报告期末共收到案件标的金额1.04亿元,公司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应诉,将通过多种途径妥善处理投资者诉讼事宜。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庞大的人口基数、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崛起以及在商务社交方面等需求,更加助推了海洋产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新态势。同时,《“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出了支持发展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提升加工、科技创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公司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科学规划海洋牧场建设,推进生态恢复和虾夷扇贝产业恢复,顺应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产品研发与品牌价值的提升,努力拓展市场份额,抓好经营管理,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提升经营业绩,发挥好海洋产业主力军和平台作用,带动区域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公司近期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1、提升海洋研发和海洋牧场综合产出能力加强海洋研发,研发建设海底藻场示范区,构建沿岸贝、参、鲍、胆、螺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发展虾夷扇贝和海参野生苗种模式,构建符合海参和扇贝自然繁殖习性的、全流程全链条的“自然和野生”新模式;完善海参和虾夷扇贝苗种合作平台,保障流程可控、成本可控;皱纹盘鲍原种复壮,联合科研院所推进皱纹盘鲍北方低温品系繁育及产业化进程。调整经营模式,由虾夷扇贝为主向海参等多品种转型,通过资源补充和培植,实现海参产出递增目标;逐步关闭虾夷扇贝敞口风险,以内区为主,外区为辅,外区采取“轮播轮种+休耕”的模式作长期规划,最大限度规避虾夷扇贝增殖风险;加强香螺资源管护,加大海螺卵袋收集、苗种繁育和底播增殖规模,加强海区管护力度,保证海螺可持续发展;加强海胆资源养护,推进沿岸藻礁、藻场建设,保证海胆所需饵料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实现海胆产量稳定。2、提升食品研发及国内市场运营能力强化食材向食品升级工作,创新驱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聚焦重点客户,聚焦全新大单品开发和现有大单品升级;休闲零食方面丰富新品类、拓展新资源;滋补营养食品方面以海参为主,不断实施技术升级和推陈出新,拓展鲍鱼组合类新品和功能性新品类;预制菜方面持续开发獐子岛味道系列、调理佐餐酱系列、特色海鲜菜系列等品种。提升品牌影响力,启动多品牌策略,细分市场份额;市场营销突出扇贝主项、海参大项、休闲食品风口项等产品大类,整合细分渠道,结合互联网新营销模式开展多渠道的销售;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与优质海域的海参供应商合作,提高海参资源整合能力,做大做强大连、长海海参产业;提升扇贝加工品销售,进一步拉动公司内外养殖业、加工业;借助国内餐饮业及预制菜发展契机,继续提高海洋预制菜系列产品的销售。3、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加强与各债权银行的有效沟通,稳定并逐步降低贷款规模,目前由六家贷款银行组成的獐子岛债委会,对公司保持资金稳定、还贷退海、再融资政策、融资成本降低等均给予了较大支持,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强化开源节流措施,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优化经营性现金流,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积极有效应对中小投资者诉讼,防范降低赔付风险,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4、推进组织优化和瘦身减负强化各级组织的执行力与控制力,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费用管控。继续实施瘦身计划,加快处置与主业关联度低、资金占用大、盈利能力差、管理难度高的资产和业务,实现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三)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及解决措施1、环境波动、自然灾害、气候异常风险公司采用的底播增殖方式受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如底质、水文环境(水深、水温、盐度)、敌害、台风、风暴潮、冷水团、养殖容量、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等环境胁迫因子,均会对公司养殖区域的养殖产品带来重大影响,影响到公司养殖产品的生存安全,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底播虾夷扇贝存活的胁迫因子,主要包括:(1)底质、水深:虾夷扇贝适宜分布混有小石块的柔软砂场。硬度较大和软泥底质对贝苗生长和生存有严重的影响,水深以20-30m为宜。过浅易受风浪冲击,使贝苗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其生存和生长。(2)水温、盐度:温度是引起虾夷扇贝生理活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虾夷扇贝生长温度范围5-20℃,15℃左右为最适宜生长温度,低于5℃生长缓慢,到0℃时运动急剧变慢直至停止;水温升高到23℃时生活能力逐渐减弱,超过25℃以后运动很快就会停滞,虾夷扇贝还是高盐种类,适宜盐度范围为24‰-40‰。相关研究证实:温度变化特别是温度骤然变化显著影响虾夷扇贝的生理状态。温度的骤然升高,特别是高温度范围的骤然波动会影响扇贝的存活。冷水团的低温及变温、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异常变化对生物生长、存活影响很大。(3)自然灾害:底播增殖方式使养殖虾夷扇贝业务受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养殖海域一旦发生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或大面积发生严重的水生动物疫病,以及赤潮、溢油等环保事故,会危及到养殖产品的生存安全,从而影响虾夷扇贝的存活。(4)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面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此类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养殖区域水温变化及在养生物状况产生影响。(5)饵料供给变化:饵料受光照、温度、降雨、营养盐、海洋动力影响显著,特别是对深水区域的饵料生物负面影响更大,易造成虾夷扇贝的基础摄食率不足,生长趋慢和营养积累不足;养殖量,尤其是上游养殖量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会影响饵料供应。(6)敌害: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海星等虾夷扇贝的敌害在海洋牧场中长期存在。控制海星等敌害是海洋牧场建设的功能性工作之一。(7)养殖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最大生物量,或是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可维持最高产量同时又不影响生长速率的养殖密度。随着海域开发进程的加快,海域养殖面积快速增加,养殖海域贝类生物量以及养殖密度的增加,导致浮游植物、颗粒有机物、营养盐等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贝类摄食饵料的质量与数量,从而影响贝类存活质量。公司逐步落实的对策和措施为:调整业务模式,逐渐关闭海上敞口风险;加强土著品种培育养护,逐步建立海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盈利能力;加快新品种技术研发,储备技术优势。2、市场波动风险(1)市场需求方面:海水养殖业是生产终端消费品的行业,公司下游的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经济景气度能提升商业活动的活跃程度,从而增加商务活动等对海珍品的消费,经济景气也将提升消费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使家庭聚会及养生保健等日常消费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当宏观经济陷入低迷时,人们将相应削减海珍品的消费支出,从而使销售受到影响。(2)市场供给方面:我国海水养殖和水产加工行业是市场充分竞争性行业。海水养殖业方面,养殖企业大多以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集约型、集中型的规模化企业相对较少,竞争方式还停留在价格竞争为主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整个产业的生产受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成熟的市场结构和不稳定的产能供给,会使产品面临着一定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公司逐步落实的对策和措施,具体如下:(1)布局海洋牧场、大洋渔业产业结构,提升供给方面的资源可持续能力。公司在黄海北部建立了规模化的现代海洋牧场,成为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具有行业领先的优质种质资源、技术以及产业专利。公司在北美、韩国等地建立了资源基地,并与海外10余家重要资源区域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运营全球贝类、鱼类、虾类、蟹类等优质大洋渔业资源。(2)实施食材向食品升级战略,提升服务客户与市场能力。提升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食品研发投入,推进食材向食品升级,严格控制产品全链条成本,加强采购订单管理、加工过程管控等,严格控制产品成本,打造产品成本优势和质量口碑。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完善销售人员激励政策,提高销售人员主动性,加快市场应对反应速度,及时感知客户、市场变化,适配销售策略,不断提升销售端能力,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3、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要充分防范和控制的风险。公司的产业链涉及到整个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育苗、增养殖、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公司始终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作为公司的“生命线”进行管控。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风险可控,建立了两级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来保证和控制公司的整体食品安全风险。公司逐步落实的对策和措施,具体如下:(1)通过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第三方机构审核和管理来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公司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为基础,建立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来进行整体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定期进行内部监督和审核以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公司通过HACCP、BRC、有机产品生产许可等认证和合作经销商等第三方对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审核,以保证公司的食品安全体系正常运行,有效的控制住食品安全风险。(2)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并实施检查:品控中心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建立了相关的程序文件和制度,下属各单位根据这些制度进行分解,依据程序文件和制度的要求,结合其实际生产情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分别建立了输入性风险管控、过程风险管控、输出风险管控、检验标准、追溯与召回等制度和程序。通过内部专项检查,定期巡检和培训的方式,保证程序和制度的有效执行,结合每年对各加工单位进行一次系统的风险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整个生产实现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风险。4、资产负债率较高风险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如果银行借款到期后无法及时续期,公司将面临偿债风险。公司逐步落实的对策和措施,具体如下:(1)加强与各债权银行的有效沟通。在政府的政策引领及银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利用银行的信用政策和相关金融产品可保障续贷工作平稳进行;通过促进销售改善应收账款回收、降本降费等措施优化经营性现金流,可保障足额按期偿还银行利息;同步积极争取各债权行的利率优惠政策,减轻利息压力。(2)加快落地“瘦身计划”。加快处置与主业关联度低的、资金占用大的资产,以及整合低效率或闲置状态的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回拢资金,偿还贷款,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绩效机制,减少管理费支出。5、诉讼风险2020年6月23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29号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禁入决定书》(2020)9号。根据中国证监会作出的上述处罚内容,公司将面临被投资者诉讼索赔的风险。公司逐步落实的对策和措施,具体如下:公司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应诉,将通过多种途径妥善处理投资者诉讼事宜,依法依规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并根据相关诉讼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