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广开控股、粤开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亦斌: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成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

2023-04-06 10:34:34 来源: 实况网

3月16日-17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经济峰会在广州黄埔举行。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亦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整个资本市场的生命线,我们立足打造大湾区的一流精品特色券商。”

广开控股是广州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最早一批从城投模式成功转型的区域国企,1998年以城投模式起步,成立二十多年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主动投资能力,推动企业由“功能性平台向市场化经营实体”转型。广开控股旗下粤开证券,围绕精品特色定位,打造以投资为引领、投研和投行特色发展的“三投协同”模式,以一站式、全方位的专业投融资服务为科创企业输送金融活水。

记者:3月7日,国务院发布金融机构改革方案,“一行两会”时代落幕,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迈向更加完善的重要一步。如何看待金融机构改革?金融机构改革对资本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严亦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本次金融机构改革旨在加强金融的集中领导,强化金融一体化协调,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客观要求,也是金融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举措。

金融监管总局的设立,把原来银保监局的功能,和部分涉及到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监管的功能聚集起来,同时也把地方金融的监管工作统一起来,形成更加强大的监管合力。随着本次“一行一局一会”架构的调整,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化、一体化水平将逐步提高,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职能划分更加清晰,涵盖面更加完整。“一行”将专注于建设现代央行制度,实施宏观调控;“一局”集中了证券业以外的所有金融监管职责,有效避免多级别、多部门多重监管的弊端;“一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尤其是将证监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行政主体资格的改变直接加强了证监会的行政执法能力,有助于巩固注册制发展成果。

这次金融机构改革体现了国家监管对资本市场的重视,也体现了要加大资本市场发展力度的决心,确定了资本市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此外,从监管角度讲,本次改革还提出“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未来地方和中央的金融监管职责边界将更清晰。很多机构变成直属的行政部门或者是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的身份变成公务员和行政身份,监管机构更多履行监管的职责,更加体现行政的作为,而市场可以更好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赛道发展。同时本次金融机构改革对人员进行裁减,机构运作更加精简高效,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今年随着注册制全面实行,企业上市效率将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广开控股及粤开证券如何助力更多优质企业上市?粤开证券自身上市进展如何?

严亦斌:全面注册制下,证券监管机构把定价权直接还给市场,压实了中介机构的责任,也压实了市场定价机制的可靠性。这就需要市场的投资人提高识别能力,提升对项目质量的要求,同时保荐机构的责任也大大增加,需要摒弃只把自己当作中介服务机构的想法。

一家优秀企业的上市,可能只是解决它融资和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原来炒作“壳资源”,大量公司上市以后不思进取,反而去做很多跟主业无关的事情。但现在上市只意味着拿到“门票”,不代表最终的胜利。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头部公司聚集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大量的上市公司将失去流动性,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通过全面注册制市场的优胜劣汰,必然会加大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曾经很多投资机构都是在博公司上市,觉得上市就是投资成功,但现在的市场一级二级有可能倒挂,必然会更好地把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推到一个需要市场去识别和流动的阶段,也就是真正让投资归于市场的本源,让投资机构更好地服务被投资企业。

全面注册制推行以后,还涉及到定价权的问题,必然会对投行的投资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能力决定了接下来的业务赛道获取能力,也决定了接下来投资能力和投行能力的联动。从这个角度讲,实际全面注册制的推行也使得投资机构和被投资公司必须更早地进入角色,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如果上市公司质量很烂,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失真、欺诈,市场不可避免会被诟病。所以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整个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一定要去做大湾区的一流精品特色券商。

作为区内全牌照综合国资券商,粤开证券立足开发区、深耕开发区、服务开发区,坚持精品化、特色化,努力答好湾区券商备战全面注册制这个时代考题。早在去年,粤开证券已提前打造“三投联动” (投资-投研-投行)一体化专业服务链条,以股权业务为突破口,深耕区域。目前,公司子公司粤开资本的私募管理规模已接近60亿,并取得QDLP、QFLP试点资格,投行方面完成诺诚健华IPO联合承销的突破,粤开研究院也成为了宏观、财税、科创及大湾区的风向标。未来,粤开证券将持续聚焦核心赛道,依托区域及股东的雄厚行业基础、丰富的科技企业资源,不断突破,有信心打造出中小券商发展的“粤开模式”,在助力区域、企业成长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粤开证券将在股票定向增发的基础上,坚定IPO步伐。即坚定高质量发展,在业务发展及管理体系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及业绩;同时,紧密关注资本市场政策导向,积极主动加强与监管层的沟通,按照IPO的要求升级规范内控管理体系,力争尽早实现主板IPO,全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精品券商。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开控股如何发挥其在科技金融服务的优势,助推广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严亦斌:粤港澳大湾区是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集中代表,QD、QF来投资更多是看好大湾区的产业发展,看好中国能够通过自身式的自主创新和市场内循环突破逆全球化、“卡脖子”等难关,而广州正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粤开证券一方面做好研究工作,探究大湾区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使命,另一方面做好投资工作,加快布局,投身到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

最近粤开的直投公司,特别是粤开的股权私募子公司粤开资本已经开始发力。黄埔区虽然占广州市不到1/13,但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其中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制造、高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占广州市六成以上。身处在这片投资沃土,实际上粤开在投资领域做的是真正的直接投资,不是简单地扮演一个出资人的角色。

我们承继了开发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依托区域科技创新企业资源而成长,同时也通过“金科园”创新模式反哺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这是广开控股存续和发展的先天优势。金融板块以粤开证券和产服公司为主,聚合全链条金融资源,以服务打通实体产业毛细血管;科技板块锚定生物医药、双碳智造、光电显示和新能源汽车四大行业战略布局,开展战略新兴产业链上下游优质标的全捕捉;园区板块,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打造特色园区、加强品牌管理、发行公募REITs等创新举措持续赋能城市发展。同时,我们通过招投互动、招运互动模式,引入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转移,促进区域产业集聚。

另外,从产业角度来讲,广州和香港的互补性很强,从去年开始香港在实体制造业方面拥有将其转化为一流制造业的能力。在科创金融服务方面,我认为大有可为,而粤开证券恰恰是通过三投联动来金融服务科创事业的公司,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自然而然会和香港一定会走得更近,因为实际上大家更关心的是标的能力和整合能力,包括最近的穗港制造园区,我们有实体园区专门服务一些制造业,这里也有创新优势、人才优势。粤开将更好地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帮助中小企业打通资金端,成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连接国内金融朋友圈。

记者:广开控股产投平台成立至今已对外投资了多少资金、多少项目?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板块为何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为何促动产业+创新+金融”有效结合?

严亦斌:目前,广开控股产投平台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投资案例数量超过400个,缔造了近7000亿元的产业生态圈。

广开控股科技战略板块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双碳智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通平台资源,锻造产业投资“黄埔军团”,以广州凯得、高新科控为产投平台,聚焦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重点产业开展战略直投与并购,打造上市旗舰,同时,充分发挥广开控股旗下各平台的力量,在粤开证券、粤开资本、凯得资本等产投“黄埔军团”的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投研+投资+投行+招商+资本运作赋能”的投资闭环:以券商投研力量加强对投资标的风险的把控,以市场化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锚定潜力标的,以专业化产投平台专注赛道上的龙头项目,以投行服务助力项目成长,辅以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招商服务及资本运作赋能,携广开控股产业朋友圈之助力,以专业水平和区域优势,打造全能型产投平台的几何增长效应,助力资本市场“黄埔板块”加速崛起。

记者:全面注册下,广开控股及粤开证券面临哪些机遇?

严亦斌:全面注册制以后很多公司想上市,认为上市公司就是高大上的体现。但是你会发现,不是所有公司在上市以后都能够获得再发展的动力,反而有上市公司走上了“挣快钱”的道路,偏离了自己的初心。所以作为一个区域有担当且代表国资的机构,我们在全面注册制推行以后,会帮企业在融资端和项目的合作发展端提供增值服务。企业的发展受业务模式、产品研发等多重因素影响,恰恰有些上市公司就会因为融资问题,最后靠副业挣钱,靠融资成本去挣钱,偏离了主业很容易发生风险。

我们会利用自身优势,替一些特别好的或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解决舒缓融资难的困境。前面已经完成的几单项目,我认为在全国都是领先的。第一,我们创新推出全国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而且融资成本非常低,这是因为广开控股通过对这些企业的了解,提供了征信。这单项目为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仅体现公司的经济价值,更多体现了公司的服务担当。我们帮助区内十几家企业获得了总计三亿左右的资金,让它们更好地成长发展。同时,我们也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增加我们和企业之间的粘性,互相赋能的,实现合作共赢。

第二,粤开证券在ABS发行和资管产品这方面,能更好地帮企业实现资产证券化。很多人都以为融资很简单,不是银行的信贷就是上市,但实际上大量的融资没有什么品种什么工具最好,只是合不合适的问题。真正的金融机构它一刀切以后,不会告诉你这个风险,也不一定告诉你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科技初创型企业,我非常不主张去找银行要钱,没有什么抵押物,有些有创业情怀的企业反而还受了伤害,因为它融资的工具和它本身风险承受力和用钱是不匹配的。很多科技企业本来可以活得更长久,但常常是受到融资的诱惑导致企业生存受阻。因为在预想中,企业发展完全没问题,但现实中科技企业的发展淘汰率常常很高,是九死一生的。在早期的时候,更多要依靠政府的支持,比如科技的补贴,也就是不用成本的钱,还有政府的引导基金,或者带有公益性、支持性的钱。还有一个退出难的问题,当你退出难别人也难,因为也引起挤兑,你的股权可能根本不值钱。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忽视了一级市场投资的风险,特别是早期的投资风险,严格讲比投二级市场风险更大。

我们作为一家扎根在这个区域的国企,对企业非常了解。对科技企业而言,实际上需要一些更懂它们的机构才能真正把服务做好。PE、VC机构很多,但真正GP能做得好的机构,市场上其实并不多。所以我也呼吁国企,特别是有投资功能的国企和有牌照的企业,应该更多地去服务这些企业。从外地引进一个大的招商项目很难得,但是一定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广州是一个有优质条件能培养好项目的地方,培养起来还能把它留得住,等到成长以后还能跟我们在一起,我认为广开的“金科园”打法是非常符合要求的。

从金融机构角度讲,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成长过程中,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克服它的短板,在帮助解决问题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市场总是关注机构IPO或者辅导多少家,实际上这个观念也要更新了,因为全面注册制之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正本清源,各个市场主体都要去做自己,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专业能力让质量得到提高。

一是投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项目,以此为中心去选择自己产业链赛道的投资标的。粤开研究院有四篇报告,我们会投比较熟悉的适合广州发展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字经济四个赛道,如果赛道偏了,即使获得阶段性胜利也只是一个偶然。二是围绕链条,顺着产业链条的逻辑往下走,而不是简单地投过小项目再去投大项目。

粤开虽然是一家小券商,但是我们会坚强勇敢地打好服务体系,后面的成功就交给时间,而不能倒过来。曾经有很多项目本来粤开证券可以做,我会向它们推荐哪个券商某个行业做得好。要替企业着想,不能一味把所有项目抓在自己手里,最后企业成长起来了,我同样是受益者。我相信只要遵循本心继续努力下去,两三年以内,依托“三投联动”的业务发力,我们的券商投资圈、投行圈会加速崛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