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14:29:00 来源: 腾讯网
编者按
今天(5月12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地震15周年。15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拥有国际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提前发出预警,提醒人员及时疏散避险。
5月10日,由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四川省川商总会联合发起,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技术支持、红星新闻独家媒体支持的全国乡村学校“大喇叭”生命守护工程公益活动(下称“大喇叭工程”)在成都启动。这项来自四川成都的地震预警技术,将服务于更多位于地震断裂带的乡村学校、山区学校,守护老师和孩子们的安全。
(资料图片)
“大喇叭工程”启动前夕,红星新闻记者兵分多路,前往四川北川、云南昭通、甘肃玉树等地,探访地震带上的部分小学(幼儿园),了解他们通过地震知识科普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的安全意识,以及对更科学完善的地震预警技术的期待。
“地震了,双手抱头,赶快撤离。”4月26日上午9时50分,一阵警报声响彻位于大禹故里的北川禹里小学上空。随即,教室里的老师停止了授课,在其他老师配合下,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区域,仅仅用时1分5秒。
↑禹里小学进行地震应急演练
自从“5·12”汶川地震后,这是该校每月一次不定时的地震应急演练。听闻“大喇叭工程”即将启动,校长周发全非常期待。在他看来,虽然学校地震演练已经比较成熟,但位于地震断裂带上的禹里小学,也急需一套地震预警系统,收到预警信号,师生就能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
断裂带上的禹里小学
每月一次演练
近400名师生最快50多秒全疏散
禹里小学,地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大禹故里北川老县城(治城)东门外魁星山脚小,学校因大禹而得名。“5·12”汶川地震后,校舍及其设备设施全部损毁。灾后,根据规划重建要求,收缩原水秀、望江、青石、禹穴各学校,建成了一所全寄宿制完全小学,现有学生345人,教师38人。
禹里小学校长周发全介绍,由于学校地处龙门山脉地震断裂带上,为了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学校专门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组,其中分为疏散转移组、抢险组、救援组、物资储备组、信息联络组。
4月26日上午9时50分,当模拟地震预警警报声响起,在教学楼三楼六年级一班的段吴红老师大吼“地震了,双手抱头,赶快撤离,跑到操场”。同时,她来到教室门口,组织学生挨个跑出去。
和段吴红老师一样,其他班级正在上课的老师,也作出了同样的举动。
李唯铱老师是疏散转移组成员,当天她没课,听到地震预警警报声后,她快速跑出办公室,第一时间来到位于三楼的楼梯口,这时学生们也刚好跑了出来。她一边组织学生有序下楼,一边大声喊“双手抱头,不要拥挤,赶快撤离”。
同样,在教学楼每个楼梯口,都站着前来疏散学生的老师。
↑禹里小学进行地震应急演练
当学生们撤离到操场,老师开始清点人数,确保所有学生都安全撤离。而这一次用时1分5秒。
周发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学校每个月都会不定时进行一次防震减灾演练,每名组员各司其职,最快时用时50多秒。
期待“大喇叭”
及时预警及时疏散
可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安全
李隆兵老师是该校一名老教师,在地震时有着特殊的经历。“5·12”汶川地震发生时,他组织班上学生撤离时,自己被教室门卡住,后来有惊无险地撤离到了操场上。后来发生的一切,他都历历在目。他曾翻山将所有学生全部送到家长手中,后又在政府组织下积极开展抢险救援,直到灾后重建,他都全程经历。
“地震应急演练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每名师生都了解地震发生后应该怎么做。当然,如果真正地震来临时,能提前预警,在我们演练的基础上,师生们肯定能更加及时地迅速撤离。”听闻“大喇叭工程”后,李隆兵充满了期待。
和李隆兵一样,作为学校校长的周发全,对学校安装“大喇叭”同样充满期待。在他看来,及时有效的预警和疏散演练都非常重要。
“禹里小学地处地震断裂带上,急需一套这样的地震预警系统。如果安装了‘大喇叭’系统,我们就可以模拟‘大喇叭’的警报声音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以后只要是听到这个声音,老师和学生们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立即反应,然后有序地按照既定路线,疏散到指定区域。”周发全说,“我相信,有了这套系统,地震来临前就收到预警,不管是几秒、几十秒,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师生们的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