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 09:16:07 来源: 腾讯网
在同济大学,有一种特殊的课堂:黑板上没有PPT,老师也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和十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听音乐、画画、冥想、角色扮演、游戏互动、讨论分享……在看似毫不相关的举动中,通过艺术疗愈,心理助人。这就是同济大学心理工作坊,今年准备增设的主题是“生命故事咖啡馆”,这几天老师们正进行室外备课。
(资料图)
“心理工作坊,既不是一个教室容纳近百人的心理课,也不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姚玉红教授介绍,心理工作坊每个学期初设立不同主题招募学员,比如恋爱工作坊、生命教育工作坊、禅绕画工作坊、正念冥想工作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报名,每个工作坊每一期学员大约15人左右。
看似小小的工作坊,能量却不小。“几乎每一期都十分火爆,报名靠秒杀!”一些热门主题的工作坊,虽然只招15人,但往往报名超过四五百人,甚至接近上千名同学报名。同济大学心理工作坊负责人戴赟说,由于太过“火爆”,老师们又不得不开设了面向更多学生的体验课,有的课程甚至搬到了线上,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
心理工作坊为何这么“火”?究竟上些什么内容?同学们反响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带你一起走进这些工作坊,来一次心灵相遇。
【我想靠近你】
“有时我看到身边的人正处于焦虑,或是陷入痛苦之中,我很想帮助他,但却不知该怎么做?”在同济大学心理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经常会看到同学们类似这样的留言。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助人的动机和成分”,既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刻,也有想要帮助他人的愿望。但是有助人的动机,还需要助人技巧和知识的支持,才能落实到有效的助人行为中。同济大学心理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陆可心解释,心理助人工作坊有点特别,不是探索如何帮助自己,而是带领大家从自己的生命经验出发,掌握心理助人的技能,尝试帮助他人。
什么样的提问才有效?如何倾听?如何共情?……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在心理助人时,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倾听,不仅要听懂字面意思,还要从一些词汇中听出对方暗含的情绪;而共情,往往是先体会自己的情绪,再体会别人的情绪。“我们其实很难真正完全理解别人,只能通过猜测假设和反复跟当事人澄清来实现,要做出一种‘虽然不容易,但我还是想要理解你’的态度。”听完一段音乐,陆可心老师一边传授表达共情的方式,一边做示范说:“我感觉很悲伤,心里觉得‘堵得慌’,你是这样吗?”
“心理学的道理听着比较容易理解,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要恰到好处地真正帮助别人,更不容易。”这是同学们的普遍感受,而在心理工作坊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并有老师的及时点评。
一场角色扮演开始了。人文学院心理咨询研究生高健峰扮演求助者焦急地说:“我最近情绪特别不好,快告诉我,该怎么办啊?”施助者则立即给出自己的建议:“去找老师倾诉,或者去运动一下吧。”看似合理的建议,但陆可心老师却点评,有时不要直接给建议,可以先共情地说:听起来你现在很焦虑哦,什么事情啊?“其实,有时施助者想着尽快帮他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但却适得其反。陪着他在情绪里待一会,再一起想办法,效果会更好。”陆可心老师解释。
课程结束时,大家围坐一起,土木学院本科四年级的牛同学悄悄为每一个成员准备了祝福明信片,大家一起回顾团体历程,依依不舍。陆老师收到的明信片上写道:“只有被回应的人才知道,平静但又有力的回应,多让人安心。”心理工作坊,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工作形式,因为纳入了更多的成员,使成员们认识到有类似困惑的人并非自己一个,降低了来访者求助时的孤独感,相似的经历或背景同样会促进团体成员间彼此接纳。就读于同济大学海洋学院大二的王唯一同学在明信片上写下:“整个工作坊很治愈,团体很温暖,也是给予自己力量的源泉之一。”
【最美的季节遇见最好的你】
“爱情是否来了?”“爱情是否还在?”“对于被爱,你感到高兴吗?”“拒绝爱时,你够果断吗?”“如何在爱的挫折中成长?”……同济大学心理中心周彬老师开设的“恋爱工作坊”已经连续开设四年了,几乎每一学期都很抢手,刚刚开放招募,几分钟就已经满员了。
有一次,周彬老师在上课时带来了两个乐器:空灵鼓和贝斯,让同学们弹奏。一开始,同学们并不会弹,一个音高一个音低,一个节奏快一个节奏慢,合作起来并不好听。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两个乐器是能合作出动听的音乐。“这其实就是磨合。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默契,而是需要磨合。”周彬老师自然地引出了当天课的主题——恋爱的四个步骤:热恋、磨合、共存、共生期。
恋爱工作坊开设了四年,很多同学听完之后,又常常跑回来“蹭课”。“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周彬老师介绍,本科生更多是对爱情的一种探究,他们可能需要更多操作性和观念性的引导,比如,如何表白?怎么去约会?第一次见男朋友的男闺蜜,要注意哪些?下雨天,怎么和男生合用一把雨伞?……而研究生的心理更成熟一些,更看重如何和她的家庭融合等方面。因此,恋爱工作坊会分不同的学生群体开设“爱情篇”和“家庭篇”。
让同学们在虚拟场景中,体会“恋爱”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颇受同学们欢迎的一种方式。
这是模拟男女生之间的第三次约会:男生当晚需要加班做实验,结束时间不确定,此时是下午17:45,女生下课,主动打电话给男生,约着一起吃饭。男生的不同想法,决定了他的不同回答。比如,如果男生对女生没好感,会直接拒绝;如果男生对女生有好感,但时间不行,男生可以表示因为时间不确定而抱歉,并主动约着下次见面的时间;而更有情商一点的男生,可能会主动帮女生叫外卖。“我原以为只有答应或不答应两种方式,却忽略了自己的主动性。”一位自认为是“直男”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顾同学恍然大悟地不住点头。
“不少同学会为恋爱中的争吵而苦恼,殊不知,吵架是恋爱中的一门必修课。”周彬老师说,吵架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争吵,而要看到背后的需求,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心理工作坊可以在团体内交流的方式,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团队所营造的社交氛围比“一对一”谈话的情境更接近真实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同学们把经验带回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恋爱工作坊时常会收到同学们的类似反馈——“按照工作坊上谈到的方法,我读懂了她,表白成功了!”一位数学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在微信后台留言。
【禅绕画,艺术疗愈】
面对学业压力、海量信息、疫情封控,同学们难免会觉得焦虑、烦躁,此时他们正需要来一场“心灵的放空”,聚焦当下,让心情放松。张菁老师开设“禅绕画与心理放松”工作坊也有五六年了,让同学们在简单的一笔一画中放松心境。
禅绕画是2005年美国一对夫妇开创的画法,被誉为来自美国的心灵艺术。大家在设定好的空间内,不断重复简单图样来创作出自己心怡的作品。禅绕画轻松有趣,一支笔、一张纸,随时随地都能画,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还可以用来舒缓压力,练习专注力,整个过程,让人慢慢静心下来,所以也被称为“头脑瑜伽”。
“禅绕的世界里,没有比较,没有对错。”张菁老师说,“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画,尝试着放下评判,认可每一个当下的发生。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作画的过程中,而非结果。”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联想到任何都可以随时分享。曾经一位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韩同学边画边低声轻语:“画着画着更难受了,因为我联想到前不久的失恋。”张老师温和地说:“就让这种感觉出来吧,不用刻意去调整。难受的、欢喜的,都让它们自然呈现,我们对这些情绪多一份觉察,也对自己多一份关照。”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有了一个出口,疗愈正慢慢起效。“每周都很期待这一放松时刻,跟着老师放松紧绷的神经。先是互相聊天倾诉最近的压力和情绪,然后跟着老师一笔一画整理自己的心情,感觉收获很多,放松很多。”土木工程专业周同学在后台留言。
同样能让人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的,还有王乐实老师开设的“正念冥想工作坊”。正念,是使人的放松、舒缓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上海封控期间,一些同学出现了睡眠障碍,每天睡前半小时的“正念练习”,先把脑子里的杂念扫除,身体和脑子都放松了,就能睡好了。
随着一声空灵的颂钵敲击声,正念练习开始了。
“把意识集中在呼吸上。悠长的吸气,腹部微微隆起,感觉到空气填充整个腹腔……仿佛要将今天的烦恼一同随呼气排除身体。”“这时,是否有一些思绪飘了过来,也许是对这种静止状态感到陌生?或者开始评价自己或者评价别人。接纳这些念头,不要去阻挡它们。”“在这里我们稍作停留,我将把空间留给你自己。一起享受几分钟的安静,但请尽量地保持对自我的觉知。”……在网络的一端,王乐实老师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慢慢引导大家;而在另一端,同学们则闭上双眼,在老师的引导中慢慢做着动作,渐渐从繁杂的海量信息中被“拉”出来,远离焦躁的心态。
原本只打算做7天的“正念练习”,由于学生们反响特别好,又增加了一轮,同济嘉定校区有超百人在线参加。海洋学院的赵可一同学说:“没有形式和套路,让人十分放松,真正地帮助到了我。”来自设计创意学院的孙同学,那段时间苦于没有设计灵感,她告诉记者:“每天在那半小时的时间里都能收获到平静,能放下一整天的事,专注于自身,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情绪,是一个每日内省的好方法。”
正念,其实就是引导同学们聚焦当下,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过程,而不要被没有发生的事情所忧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钱一铭同学感叹:“近来,越发不能坦然对待自己的想法,胡思乱想。七日正念体验之后,也重新感知了安静的心灵力量。”有的同学经过正念练习后,混沌的脑袋变得清醒,“让自己缓和一下,清空一下大脑,进入到下面的学习。”海洋学院的赵可一同学说。
(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