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今日快讯:最强地级市,不甘无名校

2023-02-09 16:20:41 来源: 腾讯网

苏州,中国城市中的“异类”,只是座地级市,经济总量不仅超越省会,在一众直辖市中也不显逊色,排名全国第六相当有面。

然而谈到苏州的大学,除了本土苏州大学跻身“双一流”,高等教育资源颇显尴尬,与其经济地位不甚匹配。

苏州有办法。一手扶持本土的苏州大学,一手与国内顶尖高校多方位合作,一手引入国外顶尖名校,三手抓高校,近年显奇效。


(资料图)

狂建新大学

实践证明,从零开始创办一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至少要花费整整28年时间。与之相比,引进名校这种“借鸡下蛋”的办法,确实是条捷径。

于是我们看到,近些年苏州积极引进诸多国内名校,曾在一个月内让三所985高校落户,高等教育版图开疆拓土。

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在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位居前列,自身财力也足以支撑一所高水平大学,昆山、太仓皆赢得了名校的青睐。

国内名校近水楼台,国外名校也非远水不能解近渴。

苏州“十四五”规划,已给出了明确方向: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端高等教育资源。

方向明晰,路其实是趟出来的。

苏州的实力是要走向世界的,世界名校为什么不能来苏州?

当然了,最亲的还是自己家的孩子,苏州本土高校必须要重点扶持。

高等教育是一门费钱的事业,有雄厚的办学经费在,很难说被重点照顾的本土高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更何况,有进步的空间,扶持才显得格外有效。

有钱也尴尬

众所周知,苏州是中国“最强地级市”,在江苏省内,苏州的经济地位无出其二。

在高等教育资源上,省会南京的地位无法撼动。南京高等教育的地位,不止在江苏省内,在全国都是有排面的,是响当当的除京沪以外的“中国高教第三城”。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名单揭晓,南京依然稳坐这把交椅。

眼下,江苏两所985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已经不全在南京了,它们都相继奔向了苏州开办分校区,其他的在宁“双一流”也不乏效仿。

对于高校异地办学的做法,官方层面最初是认可的。早年异地办学的政策本意,是通过高水平科研建设,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异地办学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不少硬伤,也因本着“均衡”的愿望却在实践中造成了“不平衡”的现状。

异地办学于是呈现持续收紧的态势,但还是“留”下了两个缺口,苏州抓住了。

江湖换格局

在这波异地办学的浪潮中,不唯苏州,广东深圳、山东青岛都是拥有最多高校异地机构的城市,深圳则是其中的领头羊。

继续观察会发现,拥有高校异地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也大多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高教资源又相对稀缺的城市,规律惊人的一致。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截至2020年4月底,至少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入异地办学的行列,共设置了166个机构,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过这两年的发展,这一聚集趋势更加凸显。

如果这一浪潮继续汹涌下去,也许过不了半个世纪,当下的名校江湖格局就要为之一变。

当前的高等教育布局,基本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当时根据各大区建设做综合布局,比如东北、西北、西南等,在每个地区的中心城市搭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结构。

比如今天乏人问津的东北,其实高等教育家底还很厚,东三省坐拥250余所本专科院校,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比如高教人才流失严重的西部地区,一个陕西省,就有3所985坐落于此。

无论是苏州、深圳还是青岛,这些年都开启了“疯狂”补高教短板的模式,这是主动的选择,也多少带着被动的紧迫感。

原来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苏州这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这么突出,高教却是荒漠,鞋子不合脚怎么走路,遑论奔跑。

名城建设要依托名校,名校发展也离不开名城,大家越发认可这个道理。

结语

中国高校布局的调整和修正,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不好预测,但对苏州这座超级地级市来说,它太需要名校来助阵。未来不久,超级地级市还会是超级地级市,苏州高教荒漠也许就要变绿洲了。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