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8 09:35:41 来源: 腾讯网
浙江省杭州市锦南街道锦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制作手工扇子。 新华社发
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 少年宫,孩子们在暑托班里进行足球训练。 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
家长必修课•科学带娃指南第⑥课
课外补习时间过长、负担过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创造力有负面影响。
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的兴趣特长,是鱼就要在水里游,为什么非要让他飞呢?
——薛海平
中国的校外培训行业在过去一年多迎来最强监管和整顿,震荡之下,大机构纷纷退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教育部长曾评价,“双减”一年多来,“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而现实中,学科补习的余热仍在部分家长群体中蔓延,“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培训成为新的治理难题。
基于对中国校外培训行业近二十年的关注和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教授认为,“双减”是为了规范校外学科培训,目前并没有一概取缔。在南都的专访中,他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班时,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校外培训时间过长、负担过重,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01 补习效果
学科补习一定有效果吗?学术界尚无定论
南都:据您的观察和研究,中国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都是出于哪些原因?
薛海平:原因很多,共性的主要有五大类。首先,报学科类的课外班,还是冲着提高学习成绩去的,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心态。其次,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尤其是“双减”前,学校的课后服务没有开展起来,或者觉得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第三,有的家长没时间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外面的补习班。第四,部分家长没有辅导功课的能力,现在孩子学习的知识深化了,问题比以前更灵活,对家长辅导的要求更高了,不少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会和孩子产生矛盾、摩擦,因此觉得不如选择课外补习班。第五,部分家长盲目跟风,别人报什么,他们感受到了压力,也跟着报。
南都:上补习班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薛海平:这确实是家长和学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学科培训对提升成绩、升学到底有没有帮助?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还有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父母对学业的辅导、学校的师资水平等等,课外补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研究校外培训的问题。从早期研究开始,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收集了很多调查数据,包括国外也有不少类似的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对于课外补习的效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性结论。有一些研究发现补习有用,也有一些研究则发现课外补习只是家长的安慰剂。所以,从学界的研究看,补习并不是像家长所认为的,补了一定能提高成绩。例如,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对数学和英语有正向影响,但对语文成绩影响不大。此外,补习也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短期补习的效果不明显。
不过,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转向,不仅仅看课外补习对学生的分数和短期成绩的影响,还会关注其对孩子非认知方面,如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创造力等的影响。
南都:研究结果发现课外补习对学生的非认知方面有哪些影响?
薛海平:我们团队的研究发现,课外补习的时长和强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影响的。如果时间过长、负担过重,孩子的近视率会更高,更容易生病,一些抑郁、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多。还有一些国外的研究发现,过多的课外补习对孩子的创造力有负面影响。
02 报班目标
选择课外班,首先要尊重孩子意愿
南都:家长怎么判断给孩子报的班是不是太多了?如何判断是不是真的需要报某些班?
薛海平:选择一个合适的课外培训机构,其实不容易,不是只交钱、把孩子送过去那么简单。家长对课外班的选择要有理性思考:这些课外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需要家长对孩子有一个清晰的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划。
具体来说,我建议家长选择报班前,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要问问孩子自己的意愿,他是不是需要,是不是想报。如果孩子的成绩确实落后了,他也想要借助课外补习提高自己,那可以考虑。其次,要避免报班给家庭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第三,还应该考虑学校因素。“双减”之后,学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家长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学校。现在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了,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2个小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些家庭孩子课后无人照看的问题。同时,在学校的课后服务当中,也安排了学业辅导答疑,孩子在学业上有困难,可以直接求助老师。另外,不少学校开展了多样的兴趣特长活动,也可以满足部分家长、学生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如果家长的教育需求学校都能满足,为什么还要到校外找培训班?最后,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本身,家长要关注机构的资质、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等等。
南都:家长怎么甄别课外班的质量?
薛海平:家长对报课外班有一个误区,觉得交钱就行了,其实不然,家长一定要参与孩子的学习,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上课状态、与孩子交流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反馈,来判断课外班的效果。现在很多培训班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也会提供各种激励手段,但是最终我们要评估孩子在培训班中收获到多少。
另外,在“双减”之后,课外培训机构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学科类培训的教学内容、收费方式等,同样纳入了监管的范围。家长应该选择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资金安全。
南都:对于课外兴趣特长班的选择,有什么建议?
薛海平:培养兴趣特长有多种途径,除了学校和商业校外培训机构外,也有少年宫、科技馆等公益性的校外教育机构。
按照心理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特长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确实有禀赋,同时孩子不反对报班,在家庭经济条件能承受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校外的机构。但家长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报班不是越多越好,有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班,最后很有可能一项特长都学不好。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太多的班会给他带来过大的压力。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的兴趣特长,是鱼就要在水里游,为什么非要让他飞呢?
说到根本,家长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孩子,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长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交流,一定会知道孩子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如果不知道,那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
我们一再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家长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更不能课后就把孩子送进课外机构,不管了。父母要知道,没有人能比你更爱自己的孩子,更能对他负责。
03 教培整治
“双减”目前并没有取缔校外学科培训
南都:“双减”政策落地不久后,就有家长担忧,以后学科培训是不是都要找“一对一”了,您怎么看今后学科培训的发展趋势?
薛海平:部分家长可能对政策有误解,考虑到一些家长和学生还是有需求,当前政策并没有取缔课外的学科培训,只是在规范这个行业,让其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目前学科类的课外培训机构,都需要转成非营利机构,然后重新审批。课外学科培训机构还是可以在符合规定和要求的情况下,继续存在。家长选择有资质的机构,更能保证资金的安全,避免机构中途“跑路”造成经济损失。
南都:去年出台的“双减”政策,给中国校外培训行业带来巨变,您关注这个行业近二十年了,对这次大力度的整治怎么看?
薛海平:“双减”确实给中国校外培训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梳理过中国校外培训行业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以前,包括70年代到90年代,其实校外培训一直存在,当时校外培训提供者主要是个体或自然人,比如大学生家教,还有在职或退休教师。学生选择校外培训,基本是为了补差。在这个阶段,校外培训主要对学校教育起到了补充作用。
我们把2000年到2010年,划分为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校外培训行业开始机构化、规模化,出现了学大教育这些比较大的机构,新东方等机构也在这段时期上市了。在这个阶段,学生选择校外培训不只是为了补差,更想要培优,让学习更有竞争优势。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0年到“双减”政策出台前,这个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开始高度集中。并且我们注意到,从2013年、2014年开始,大量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同时,线上教育发展得很快,尤其新冠疫情之后,在线教育机构大规模爆发。大机构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广告中,并在国内外寻求上市。
这个时候,我们认为,校外培训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校内教育的补充,更多对学校教育造成了冲击。尤其资本大量进入之后,利润和赚钱是机构的第一目标,教育的规律被抛弃了。校外培训机构在宣传中,以提分、助考作为宣传点,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焦虑。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校外培训是更重要的,这动摇了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地位。
同时,校外培训行业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讲授内容不科学、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传递的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等,还有不少经营不善的机构倒闭后,家长交了的培训费用收不回来。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来规范、治理校外培训行业,直到“双减”政策出台,实际是对以往政策的延续和升级。作为学者,我们很早就呼吁要规范这个行业,让教育生态回归良性发展。
联合推荐
教育部监管司
全国妇联家儿部
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
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
南都北京新闻中心出品
统筹:程姝雯 陈成效 贺蓓
执行统筹:宋凌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森 莫倩如 蒋小天 吴斌 郭若梅 刘嫚 伊凯文 张明悦
导播:林经武 彭雨欣 李鹤鸣 马青
设计:李蓓 实习生 危欣 刘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