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东方时评丨讲好普通话融入社会生活"大家庭"

2021-12-02 10:34:22 来源: 东方网

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弘扬,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语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12月1日央广网)

国办发文,2025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这一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有深远意义。语言,是人类最便捷、最管用的交际工具。在改革开放、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讲好普通话,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了。

随着社会发展加快,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交往增加,普通话在国内甚至在世界范围,成了最便于人际交流的语言,方言方音在交往中的障碍被无情地放大,一项调查表明,普通话能力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据表明,普通话能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与普通话能力较低的农民工群体相比,普通话能力中等和较高的农民工群体在工资水平上分别高出19.4%~21.0%和30.3%~34.94%。不仅如此,普通话的使用程度以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民工正当权益维护以及农民工城镇化进程。更彰显了普通话作为国家提倡的、无障碍语言的重要性与科学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公务活动用语;教育教学用语;媒体的播音用语;公共服务行业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用语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虽然这些规定,没有对农民工提出讲普通话的要求,但是公共场所提倡讲普通话,是毋容置疑的。

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乡音本身没有原罪,如果在家乡,可以用乡音交流。但是既然离开家乡,融入城市,那么就要学会说普通话,俗话说,“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语言不仅是脸面,而且也是交流的工具。你的能力再大,但是语言交流不通,可能会影响到就业,你的水平再高,但一口方言让人不知所云,就会遭遇就业难。因为“乡音”不改,不仅会影响到与人的交流沟通,而且影响到工作效率,会在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导致工作失误。

近日,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因为农民工乡音不改,语言不通而产生误会或求职碰壁、引发矛盾,甚至因语言误会导致工人闹事等等。据报道,一天中午,一项目部大门口突然聚集了十几个农民工,激动地大声嚷嚷,大学毕业的小夏赶来了,“翻译”方言才知道,是工人们因为私改宿舍电线,被安全检查的人没收了小电器。双方语言不通产生误会,最终导致农民工情绪激动地来讨要说法”事后,小夏对老夏说,“这么点小问题就差点搞得工人闹事,现在说好普通话才能打好工……

由此可见,乡音不改的不适应性,甚至是危害性。讲好普通话难于融入城市对接,农民工讲好普通话融入城市的必然门槛,也是融入城市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因此,我们大家都应该认识到学会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改改乡音,融入社会大家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