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晶科能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14 18:27:17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晶科能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行业发展情况


【资料图】

2023年上半年,随着全面复工复产促使电力需求恢复,以及产业链价格下降带来终端发电成本下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随着以N型TOPCon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市场对高效先进产品的需求更为旺盛。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1-6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8.4GW,同比增长154%,已接近2022年全年的新增装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超290亿美元,欧洲仍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非洲、中东等区域组件出口增长明显。随着光伏装机预期不断上调,全年光伏组件需求值得期待。

同期,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上半年各环节产出增幅均超过60%。据CPIA数据,上半年,多晶硅总产量超过6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5%;硅片总产量超过250GW,同比增长超过63%;晶硅电池总产量超过220GW,同比增长超过62%;晶硅组件总产量超过200GW,同比增长超过60%。与此同时,大尺寸、薄片化、N型产品等先进技术推广进程不断加速。据CPIA统计,2023年部分国内大项目招标项目N型占比要求已达30%以上,2023年SNEC光伏展期间发布的组件产品N型占比超90%。光伏产业的“N型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2、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极具创新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秉承“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的使命,公司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销量领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场。公司建立了从拉棒、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生产环节中间品包括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并以此为基础向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作为N型TOPCon技术的行业领军者,公司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N型产能,效率及成本较同业拥有明显优势,N型产品已成为公司出货主力。同时,依托自身在光伏行业的生产和渠道优势布局储能领域,公司创新光储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不断开拓,致力于成为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公司生产环节的终端产品,也是公司面向市场的主要产品,客户群体为全球范围内光伏电站投资商、开发商、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销商。公司光伏组件产品目前以单晶组件为主,结合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公司应用了PERC、TOPCon、双面(含双玻和透明背板技术)、半片、叠焊、多主栅、大尺寸等电池及组件工艺技术,结合当下市场需求,差异化地开发并推出了多个系列光伏组件产品。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根据海外市场需求开发了矩形硅片并将其应用在54片单面半片组件中,使其功率较常规版型提升15瓦,进一步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低氧低同心圆N型单晶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完成直拉单晶数值模拟、同心圆机理模型建立及同心圆缺陷对应控氧技术储备,大尺寸硅棒氧含量水平大幅下降,显著降低电池同心圆比例并提升电池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N型硅片薄片化切片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开发薄片化切片工艺技术,改善切片品质,提升单位出片数,匹配电池、组件适配技术开发,确保电池效率、组件功率、可靠性、良率的综合优化。

(3)N型HOT2.0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开发体缺陷钝化技术、渐变膜层技术、金属界面复合抑制技术、正表面扩散分区技术等多项适用于大尺寸的先进技术,结合新技术应用,电池量产批次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5.7%。

(4)N型BC钝化接触全背电极电池技术

开发低复合金属化技术,匹配TOPCon电池钝化接触技术、电池背面图案化技术,形成全钝化接触BC电池成套工艺。

(5)Tiger Neo组件量产技术研究

开发基于大尺寸硅片电池的Tiger Neo组件量产技术,采用SMBB、半片、新型焊带等技术,全面增强组件性能、功率、能量密度和可靠性,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35W(182-78P)。

(6)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设计开发光伏幕墙及彩钢瓦等一系列产品,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工业厂房、商业大楼、车棚顶、阳光房等地方,助力建筑、交通、工商业等脱碳进程。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方面获得的奖项、资质

1)公司获评“全国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省产融合作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省瞪羚企业”等荣誉。

2)公司TOPCon技术成果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唯一国际首台(套)装备,入选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此外,IEC63202-1:2019标准斩获首届省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3)公司研究院获批“省重点企业研究院”认定。

4)报告期新增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单点突破项目、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点科技项目。

(2)核心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公司研发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了解行业一流研究动向,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讨会,与全球学术专家共探光伏技术发展,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积极交流对话。参加的主要光伏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太阳能光伏论坛(SNEC)、第十八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山东)新能源产业博览会(SUCE)、浙江建筑光伏应用展览会等,2023年上半年发表SCI论文4篇,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关键经营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营业收入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209.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9.66亿元。

报告期内经营业绩的增长,主要源于公司N型TOPCon高效电池已进入大规模量产化阶段,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全球市场供不应求,并享有一定溢价。公司凭借N型技术的先发优势以及不断提升的产能一体化水平,N型产品出货占比快速提升,同时积极应对供应链价格波动和国际市场的政策变化,实现出货量的领先和利润快速增长。

2023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共向全球销售了33.1GW光伏产品,其中组件约30.8GW,N型组件约16.4GW,销售规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组件出货预期为19-21GW。全年来看,随着下半年产业链价格企稳和终端需求持续释放,以及公司新建N型产能顺利投产,公司有信心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实现70-75GW的全年组件出货,其中N型占比预计将达6成。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一)N型性能卓越,产能规模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N型TOPCon技术在产品性能及产能规模方面优势稳固。目前,公司已投产N型电池产能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形成一定的量产技术壁垒。公司TigerNeo组件主流版型功率较同版型PERC组件高出25-30W。公司上半年发布了TigerNeo组件全球实证电站平台,跟踪多个并网N型项目发电数据,结果显示N型组件单瓦发电增益显著。公司还连续9年斩获PVEL光伏组件可靠性记分卡“表现最佳”荣誉,其中N型TOPCon组件在产品认证计划全部六个大项中均取得了“表现最佳”的结果,包括湿热试验、LID+LETID、机械应力序列、发电量模拟测试、PID以及热循环。由于N型产品相较于P型产品提效降本更快,在上半年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过程中,N型组件相较P型溢价仍然较为坚挺。

随着公司新建N型产能加速投产,以及现有产能的持续提效提产,预计至2023年末,公司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85GW、90GW、110GW。其中电池产能N型占比预计将超过75%。

(二)坚持全球布局,积极应对外部变化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组件产品海外销售占比超过60%。在紧盯中美欧等主要光伏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布局东南亚、拉美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公司全球化的市场布局策略有利于抵消部分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进而把握住市场机遇,并保持稳健良性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面对海外市场贸易政策风险和供应链挑战,公司进一步拓展包括东南亚工厂在内的全球一体化供应链,同时积极迅速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工作,为海外市场长期稳定供应奠定基础。预计至2023年年底,公司将在东南亚拥有超过12GW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同时公司还积极关注包括美国佛罗里达1GW N型组件在内的海外扩产机会。此外,公司在国内、欧美、日韩等地工商业屋顶和户用市场的份额逐年递增,渠道和客户粘性逐年增强。预计公司全年分销市场占比35-40%。

面对报告期内上游硅料供给扩张带动的主产业链价格下行,以及新技术扩产带来部分辅材供应波动,公司提前预判、灵活应对,开展多种保供措施,并积极探索新材料、新方案,围绕公司建立供应生态链,确保长期供应及成本竞争力。

(三)明确提效路径,创新生产模式

报告期内,在实现N型TOPCon技术持续领先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面向未来的中长期技术提效方案,包括基于N型TOPCon的技术工艺持续迭代,以及IBC、叠层、钙钛矿等技术,以保证持续的技术先进性。同时,公司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有效确保了最前沿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成品落地并向市场进行覆盖。公司智能工厂生产全程系由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型设备自动优化系统、智能自我维护系统及智能生产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协同管理完成。

2023年5月,公司拟在山西综改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项目共分为四期,建设周期约二年,每期建设规模为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各14GW一体化项目。山西一体化大基地是公司引领光伏行业又一次生产模式创新,将充分体现技术先进性、规模极致性,零碳一体化、效率最大化以及制造智能化,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供应链的韧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四)持续拓展新兴业务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以储能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光伏系统成本不断降低,“光伏+储能”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报告期内,公司发布新一代液冷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产品亮相全球多场峰会,中亚储能项目实现首次交付。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投入产品创新,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不断开拓,为医疗、教育、食品等各行业客户提供多种定制化方案,例如首次在国内港口光伏项目中应用了红色组件,兼顾了发电性能和美观设计,助力国家级项目示范工程光伏并网发电。

三、风险因素

(一)经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光伏产业链中涵盖对硅料、玻璃、EVA胶膜等多项原辅料需求,公司利润水平受原辅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虽然我国光伏产业链发展基本完整,各环节供给关系总体较为均衡,但仍然会出现阶段性、结构性或特殊事件导致的短期供给失衡和价格波动,若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急剧波动且公司未能有效做好库存管理,则可能导致公司存货跌价或生产成本大幅波动,从而挤压公司盈利空间,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境外市场经营风险

公司积极推进生产和销售全球化,已经在马来西亚、美国和越南设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并在全球十余个国家设立了海外销售子公司,基本实现全球化经营。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业务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累计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公司境外生产、销售受到国际政治关系、国际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收环境、监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面临国际关系变化及相关国家非理性竞争策略等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则公司将面临境外业务经营失败或遭受境外经营损失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迭代风险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速度较快,近些年在拉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要求行业内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化能力。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发方向,未能对具备市场潜力的技术投入足够的研发力度,或前沿光伏技术出现革命性突破而公司未能及时掌握,则可能出现技术落后的风险,从而使得公司面临丧失竞争优势甚至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2、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光伏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公司自主掌握了拉晶、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该等技术及相关光伏产品是保持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公司重视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管理和保密制度,且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尽管公司采取了多项核心技术的保密措施,公司未来仍存在核心技术被他人抄袭、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导致的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从而将对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税收优惠政策及政府补助的风险

公司及多个下属子公司系经依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满足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所有条件时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未来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满足税收优惠条件无法继续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将导致公司税费上升,从而对公司经营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公司所属的光伏行业属于国家政策支持的新能源行业,政府部门对于行业内企业的相关产能建设、研发成果会予以一定的补贴支持,但政府补助发放的时间及金额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国家调整政府补助政策,可能会减少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将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2、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公司境外销售通常以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结算,汇率波动将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受国际局势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汇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剧。若未来人民币处于持续的升值通道,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未来,若公司经营业绩未达预期甚至下滑,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或者难以通过外部融资等方式筹措偿债资金,将对公司资金链产生一定压力,从而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存货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风险加剧及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下降,引致公司存货出现积压、毁损、减值等情况,将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行业风险

1、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些年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纷纷进行扩产或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行业资源向少数光伏企业进一步集中,使得光伏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行业产能的扩产及技术进步,光伏产品价格逐步降低,光伏企业在成本管控及产品性能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近年来部分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在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海外区域新建产能并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剧了海外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产业链的加速淘汰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市场布局的加快将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行业扩产带来的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

全球光伏行业经过十多年发展,曾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行业在经历2011-2012年以及2018年等多轮深度调整后,大量无效、落后产能逐步得到淘汰,但产能总体过剩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近年来,随着全球光伏需求持续向好,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提升市场份额,保持竞争地位,纷纷加快产能扩张步伐,导致市场新增及潜在新增产能大幅增加。若未来下游应用市场增速低于扩产预期甚至出现下降,上述产能扩张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不合理下跌、企业盈利下降,因此,光伏行业可能面临竞争性扩产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

(五)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光伏国家产业政策关联度较高,政策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行业的景气程度。国际市场中,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曾对中国光伏电池类产品采取贸易调查,例如美国“双反”调查、美国201调查、印度保障措施调查、印度反倾销调查等,这类国际贸易政策给我国光伏企业的经营环境及海外市场拓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国内,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发展,自2018年“5·31政策”开始,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也不断调整,光伏电价政策多次调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平价上网成为既定趋势,光伏逐步进入无补贴时代。

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各个国家正大力支持光伏电站的建设,若未来主要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补贴、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盈利水平。

(六)其他风险

1、公司与间接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控股分别在科创板和纽约股票市场上市的相关风险

晶科能源控股为公司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投资的控股股东。公司与晶科能源控股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挂牌上市。公司与晶科能源控股需要同时遵循两地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上市监管要求,对于需要依法公开披露的信息,应当在两地同步披露。

由于中美两国存在法律法规和监管理念差异,公司和晶科能源控股因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并受不同监管要求,会在具体会计处理及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由于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差异及语言、文化、表述习惯差异,以及中美两地投资者的构成和投资理念不同、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不同,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股票价格与晶科能源控股在纽约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可能差异。

2、国际贸易保护政策风险

出于保护本土产业的目的,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或关税壁垒。自2011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于中国大陆的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双反调查,开始对相关光伏产品征收保证金,公司不排除未来发生双反保证金补缴或者退税减少的风险。2022年2月,印度政府决定从2022年4月1日起对进口光伏组件征收40%的关税,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25%的关税,以此保护本地制造业发展。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所有使用中国物料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及柬埔寨完成组装并出口美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反规避调查立案;2022年6月,美国总统公告宣告美国国内电力供应进入紧急状态,在公告后的24个月内或在紧急状态解除前(以较早发生者为准),对上述东南亚四国免征新的双反税;随后,美国商务部表示反规避调查程序仍将继续,反规避调查结果将在前述美国总统公告所述24个月届满或电力供应紧急状态解除后实施。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初步裁决认定包括晶科马来科技和晶科马来西亚在内的数家企业不存在规避双反税令的行为。2023年5月,美国有关执法机构持搜查令对晶科美国工厂等场所进行了搜查,搜查未对晶科美国以及晶科美国工厂的运营造成影响。截至报告日,上述反规避调查最终裁决尚未发布、公司尚未得知搜查调查原因,公司业已聘请专业律师应对相关程序。上述调查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公司在越南、马来西亚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被征收双反税或遭受其他贸易保护政策,也可能导致公司子公司受到相关机关处罚或面临其他诉讼程序。

除通过上述“双反”调查、保障措施或关税壁垒及调查程序外,公司还可能遭遇以其他争议问题为借口对中国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2021年6月至今,美国政府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对国内某企业发布暂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且以执行所谓的《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以及相关执行策略为借口,暂停为公司出口至美国的部分光伏产品办理清关手续。公司已通过提交货物追溯性说明文件的方式获得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批准,以使到港货物持续进口至美国境内。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未来仍可能暂停公司发运至美国的光伏产品清关手续的办理,届时公司将需要持续提交相关货物的追溯性说明文件以证实其产品不适用相关规则;或将相关货物运离美国,出口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上述情况可能影响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加剧,公司无法排除未来在境外市场遭遇新的贸易摩擦,导致地区销售收入下降,从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的可能。

3、信息安全的风险

公司拥有“自动化、信息化”的一体化制造能力,通过多种信息系统对工艺设计、生产调度、物料供应、设备管理、质量管控、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环境监控等核心环节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公司的研发、财务和经营信息也高度依赖多种信息系统和软件记性运作和存储。

公司重视并采取合理措施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但公司核心信息系统或网络可能因多种原因暂停工作、发生故障或造成信息外泄,这些原因包括系统自身缺陷、公司外部针对公司的黑客攻击、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对硬件设备的损坏以及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等。公司核心信息系统或网络的暂停工作或故障可能导致公司重要文件损坏、丢失或泄露,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光伏行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机遇期,确立面向未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N型TOPCon电池产能约55GW,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效率已达25.5%,良率与PERC电池基本持平,182mm72版型N型TOPCon组件主流出货功率已达575-580w。公司上半年出货量中N型组件占比一半以上,助力公司组件出货量与盈利水平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这将是全球首个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的“超级一体化”太阳能工厂,也是目前已规划行业最大的N型一体化生产基地,有利于公司更好把握光伏全球市场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先进产能规模和垂直一体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有效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