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16:26:59 来源: 辽宁日报
原标题:从《旗帜》的“惊”和“奇”到《先声》的“险”和“绝”(引题)
(相关资料图)
屏息凝神 看辽宁杂技如何演绎红色故事(主题)
辽宁日报记者 杨竞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舞台上,“四人折飞”——大敌当前、千钧一发的紧张呼之欲出,“双人抱顶”——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决绝先声夺人……近日,沈阳杂技团创排的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故事的杂技剧《先声》已进入最后的彩排,下月与观众见面。《先声》是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将“九一八”发出抗战先声的历史搬上舞台的正剧。有评论家认为,用杂技演绎红色题材,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大连杂技团创排杂技剧《旗帜》到沈阳杂技团《先声》的接连推出,正是近年来辽宁杂技院团坚持根据创作规律和自身优势,以创新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寻求拓展的成功范例。
讲述沈阳人民抗日故事的杂技剧《先声》已经进入最后的彩排。
以杂技高难度技巧表现剧情有独特观赏点
1931年春节前夕,沈阳火车站站前广场,舞狮子、踩高跷、耍花棍、玩魔术……
杂技剧《先声》由“秘密接站”“除夕之祭”“重要情报”等10幕组成,通过20多个精彩的杂技表演,讲述沈阳人民的抗日故事。在第一幕“秘密接站”中,演员们脚踩1.5米高的高跷,完成翻腾、肩上起顶、跷上转毯等对手动作,欢快的东北秧歌中,舞台上飞快穿梭的自行车,一人在十几人的肩上奔跑,展现抗日的力量和决心。
以杂技艺术讲述红色故事是一个巨大挑战,中国杂技家协会顾问王仁刚说:“《先声》的故事性很强,讲述了王大力、王大奎、王小英三兄妹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遭遇,在抗日的大背景下,选一个小人物做切入点很好,代入感很强。”
上海杂技团艺术总监俞亦纲说,《先声》这部杂技剧地域特色鲜明,把辽宁地域文化呈现在了剧目中。杂技剧要在跨界融合中凸显杂技艺术的魅力。以杂技艺术讲述故事,以故事情节带动杂技表演,杂技表演应当力求与剧情故事有机融合。“红色题材杂技剧既要有对历史的写意,对英雄群像的塑造,又要有对细节的把握,对具体人物的真切演绎。将曲折的剧情灌注到以冷静平衡为特点的杂技表演中,打破杂技不擅长情绪表达和表现戏剧冲突的局限,更新传统杂技的表演概念,在奇险中不忘以情动人。”《先声》的总导演李春燕说。
如何让杂技技艺为剧情服务,同时又不失杂技本体的艺术感染力?杂技的“技”表现红色题材的独特优势在哪里?如何将杂技“惊、奇”的特点融入立体舞台叙事,使剧情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先声》在第二幕“除夕之祭”中,运用了双人软钢丝动作,在7米高空摆动的钢丝上完成“双人抱顶”“双人肩顶”“双人大摆翻下”等世界首创动作,再将高空攀越、集体钻圈、腾空飞杠、升降软钢丝等技艺融入剧情中,使得杂技剧产生了新的观赏点。
杂技剧中的杂技语言不再是过去配套技巧的堆砌和展示,而是较好地将技巧与叙事场景结合,使技服务于意,达到技与意的契合。《先声》中的集体爬杆就是为“意”服务,展现不忍家园惨遭践踏的沈阳人民攥起铁拳,加入王大奎、黄显声、王大力带领的抗日队伍,深入林海雪原练兵杀敌、英勇斗争的场面。
红色题材阐释方式创新杂技剧持续探索中
《先声》以文艺讲述波澜壮阔的抗日故事,用杂技语言向英雄致敬。全剧汇集近30个精品杂技节目,涵盖杂技、魔术、滑稽、武术等表演样式,创设8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以杂技特有的惊险和充满张力的肢体语汇,融入剧情叙事,通过具有突破性的大胆尝试,为观众演绎那段抗争历史的风云激荡。
杂技剧创作面临着“技”与“剧”的冲突问题,如何解决这种“技”与“剧”的冲突,使杂技艺术与戏剧表演巧妙地融合?沈阳杂技团团长安宁说,近年来,我国排演的《战上海》《渡江侦察记》《铁道英雄》《英雄虎胆》《旗帜》等红色题材杂技剧很好地解决了“技”与“剧”的冲突问题。这些受到广泛欢迎的杂技剧没有将传统的杂技节目进行生搬硬套的串联,而是把杂技节目打碎了,让杂技表演为剧情服务、为剧中人物服务,从而达到了杂技与戏剧表演完美的融合。
大连杂技团创排的《旗帜》仅独立的杂技节目就包括蹬伞、软功、浪桥飞人、双爬杆、单杆技巧、车技、抖空竹、蹬鼓、肩上芭蕾、高拐、吊环、地圈、魔术等,一半以上的节目曾在中外杂技赛事中荣膺大奖。大连杂技团团长杨剑胜认为,杂技剧不能把主体丢了,杂技表演不能少于一半,杂技表演与其他艺术门类要有机地融合,要结合场景、舞美和道具进行整体性融合。像《旗帜》中“曙光”一幕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设计,使得杂技剧产生新的看点。
《先声》的舞美设计大量运用了地域文化元素,如东北的森林、冰雪、黑土地等,以增加本土观众的亲近感,对外地观众而言则增添了新奇感,激发观众对杂技剧的观赏兴趣。“这样的舞美设计既彰显了东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创作团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观众创作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听觉享受的红色题材杂技剧。” 安宁说。
杂技剧既要融合红色题材与当下文化,又要利用新技术提升观众的“在场感”, 《先声》中最受称道的是结尾处对主题的升华——无数抗联将士在林海雪原中高跷轮滑穿行,他们如燎原星火不屈不挠,席卷华夏大地……
以杂技艺术形式讲述红色故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红色记忆,是使红色题材获得新的阐释方式和新的舞台风貌的探索之举。
李春燕认为,在多元艺术形式影响下,红色题材杂技剧要以超强艺术感染力为观众呈现丰满绚丽的舞台,要提升杂技舞台的文化底蕴,呈现红色题材杂技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